汉语查 成语 形容问题严重的成语

形容问题严重的成语


1千钧一发 [ qiān jūn yī fà ]

解释 钧:古时的计量单位;以三十斤为一钧。一根头发上拴着千钧重物。形容万分危急的情形。

出处 宋 程珌《程端明公洛水集 丙子轮对札子》第11卷:“肆我祖宗得请于上帝,假手鞑靼,连岁屏除,岌岌之千钧一发矣。”

2燃眉之急 [ rán méi zhī jí ]

解释 燃眉:火烧眉毛。火烧眉毛那样地紧急。比喻事情非常急迫。

出处 《文献通考 市籴二》:“元祐初,温公入相,诸贤并进用,革新法之病民者,如救眉燃,青苗、助役其尤也。”

3病入膏肓 [ bìng rù gāo huāng ]

解释 膏肓:我国古代医学名称;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膈膜之间叫“肓”。古代认为“膏肓”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后形容病情严重到无法治疗的程度。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也作“病在膏肓”。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年》:“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4迫在眉睫 [ pò zài méi jié ]

解释 迫:紧迫;睫:眉毛和眼睫毛。已经逼近眉毛和眼睫毛之间。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5岌岌可危 [ jí jí kě wēi ]

解释 岌岌:十分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形容形势极其危险。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天下殆哉,岌岌乎!”

6刻不容缓 [ kè bù róng huǎn ]

解释 刻:片刻;容:容许;缓:延缓;耽搁。一刻也不容许延缓。形容形势十分紧迫。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胎前产后以及难产各症,不独刻不容缓,并且两命攸关。”

7千疮百孔 [ qiān chuāng bǎi kǒng ]

解释 形容漏洞、弊病很多,或破坏的程度严重。

出处 清 李渔《意中缘 毒饵》:“虽然得些润笔之资,以助薪水,究竟这千疮百孔,那里补救得来。”

8当头一棒 [ dāng tóu yī bàng ]

解释 迎头一棍子。比喻受到严重警告或突然的打击。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7回:“一闻那僧问起玉来,好像当头一棒,便说道:‘你也不用银子了,我把那玉还你罢。’”

9急如星火 [ jí rú xīng huǒ ]

解释 星火:流星。急迫得像一闪而过的流星一样。形容非常紧急。

出处 晋 李密《陈情表》:“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10急于星火 [ jí yú xīng huǒ ]

解释 星火:流星。象流星的光从空中急闪而过。形容非常急促紧迫。

出处 晋·李密《陈情表》:“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11救火扬沸 [ jiù huǒ yáng fèi ]

解释 沸:开水。比喻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形容情况危急。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序》:“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

12一触即发 [ yī chù jí fā ]

解释 触: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等着射出去。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

出处 宋 张咏《乖崖集》:“鯸鯣愤悱,迎流独逝,偶物一触,厥怒四起。”

13不治之症 [ bù zhì zhī zhèng ]

解释 治不好的病、绝症。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或无法改正的弊端、错误。

出处 鲁迅《伪自由书 电的利弊》:“说先前身受此刑,苦痛不堪,辣汁流入肺脏及心,已成不治之症,即释放亦不免于死云云。”

14亲密无间 [ qīn mì wú jiàn ]

解释 间:缝隙。关系非常融洽、密切、没有一点间隔。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萧望之传赞》:“萧望之历位将相,藉师傅之恩,可谓亲昵亡间。及至谋泄隙开,谗邪构之,卒为便嬖宦竖所图,哀哉!”

15励精图治 [ lì jīng tú zhì ]

解释 励:原作厉;振作;振奋;精:精神;图:设法;谋求;治:治理国家。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

出处 《宋史 神宗纪赞》:“厉精图治,将大有为。”

16势如破竹 [ shì rú pò zhú ]

解释 势:气势;威力;破竹:劈开竹子。气势就像劈竹子一样;劈开了头几节;下面各节就顺着刀势分开了。比喻打仗或工作毫无阻挡;节节胜利。

出处 《晋书 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17危在旦夕 [ wēi zài dàn xī ]

解释 形容危险就在眼前。旦夕:早晨和晚上;指很短时间之内。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太史慈传》:“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

18四面楚歌 [ sì miàn chǔ gē ]

解释 四面都是楚人的歌声。后用来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处境。

出处 《史记 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示例〗在这四面楚歌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19巧夺天工 [ qiǎo duó tiān gōng ]

解释 天工:指自然形成的非常精巧;超过了自然。形容制作技艺之高超。

出处 晋 郭璞《葬书》:“微妙在智,触类而长,玄通阴了,巧夺造化。”

20当务之急 [ dāng wù zhī jí ]

解释 当前任务中最急迫的事。当:原为“处于”;现为“当前”;务:应该做的事。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

21火上浇油 [ huǒ shàng jiāo yóu ]

解释 往火上倒油。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助长事态的发展。也作“火上加油”。

出处 元 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你只该劝你那丈夫便好,你倒走将来火上浇油。”

22画龙点睛 [ huà lóng diǎn jīng ]

解释 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出处 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23破镜重圆 [ pò jìng chóng yuán ]

解释 比喻夫妻失散后重新团聚或决裂后重新和好。

出处 宋 李致远《碧牡丹》:“破镜重圆,分钗合钿,重寻绣户珠箔。”

24脍炙人口 [ kuài zhì rén kǒu ]

解释 脍:细切的肉;炙:烤熟的肉。肉菜味道鲜美;使人爱吃。

出处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卷十 海叙不遇》:“李涛,长沙人也,篇咏甚著,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皆脍炙人口。”

25诡计多端 [ guǐ jì duō duān ]

解释 诡计:欺诈的计谋;端:事物的另一头;一方面。狡诈的计谋是多方面的。形容坏主意很多。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7回:“绪曰:‘维诡计多端,诈取雍州。’”

26轻而易举 [ qīng ér yì jǔ ]

解释 轻:轻松;举:向上托。很轻松很容易地举起来。形容做事情毫不费力。

出处 《诗经 大雅 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宋 朱熹注:“言人皆言德甚轻而易举,然人莫能举也。”

27进退两难 [ jìn tuì liǎng nán ]

解释 进和退都有困难。形容处于进不能进;退不能退的困境之中。

出处 元 郑德辉《周公摄政》第一折:“娘娘道不放微臣进宫闱,进退两难为。”

28铸成大错 [ zhù chéng dà cuò ]

解释 铸造一把大锉刀。借指造成大错误。错:错刀;古代币名。

出处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昭宗天佑三年》:“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

29青梅竹马 [ qīng méi zhú mǎ ]

解释 青梅:青的梅子;竹马:指小孩将竹竿骑在裆下做马。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出处 唐 李白《长干行》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30非同小可 [ fēi tóng xiǎo kě ]

解释 小可:寻常;一般。不同于一般的小事。形容事情重要或情况严重;不可忽视。也指人的学问、本领不同寻常。

出处 元 关汉卿《魔合罗》第三折:“人命事关天关地,非同小可!”

31首当其冲 [ shǒu dāng qí chōng ]

解释 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公孙瓒传》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盖闻在昔衰周之世,僵尸流血,以为不然,岂意今日身当其冲。”

32不可磨灭 [ bù kě mó miè ]

解释 磨灭:指痕迹、印象、功绩、事实、道理等;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逐渐消失。形容永远不会消失。

出处 明 胡应麟《诗薮 近体下》:“彼自有不可磨灭者,毋事更屑屑也。”

33十万火急 [ shí wàn huǒ jí ]

解释 形容事情紧急到了极点。

出处 老舍《赵子曰》:“赵子曰的脑府连发十万火急的电报警告全国。”

34危如累卵 [ wēi rú lěi luǎn ]

解释 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累:堆;卵:蛋。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四》:“当是时,魏危于累卵,天下之士相从谋。”

35发号施令 [ fā hào shī lìng ]

解释 发、施:发布;下达;号:号令、命令。发布命令;下达指示;进行指挥。

出处 《尚书 冏命》:“发号施令,罔有不臧。”

36各有千秋 [ gè yǒu qiān qiū ]

解释 每个人都有可以流传久远的特长。比喻各有所长;各有优点。千秋:千年;指流传久远。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你们祁家弟兄是各有千秋!”

37呕心沥血 [ ǒu xīn lì xuè ]

解释 呕:吐;沥:滴。比喻极度劳心苦思。多用于文艺创作或研究。亦指倾吐真情或怀抱真诚。

出处 唐 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38大智若愚 [ dà zhì ruò yú ]

解释 很有智慧的人表面上好像很愚蠢。

出处 宋 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39奄奄一息 [ yǎn yǎn yī xī ]

解释 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气。引申为事物即将消亡或毁灭。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7回:“惠王亲往问疾,见痤病势已重,奄奄一息。”

40孤立无援 [ gū lì wú yuán ]

解释 孤立:没有得到同情和援助。指单独行事;没有援助。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焉耆以中国大丧,遂功没都护陈睦。超孤立无援,而龟兹姑墨数发兵攻疏勒。”

41汗牛充栋 [ hàn niú chōng dòng ]

解释 栋:栋宇;房屋。指藏书太多;运输时可使牛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书籍极多。

出处 唐 柳宗元《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42溃不成军 [ kuì bù chéng jūn ]

解释 溃:散乱。军队被打得七零八落;败得不成样子。形容军队惨败。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等待着敌人的锐气开始衰落时,抓住要害猛力击,就可以把敌人杀得溃不成军。”

43琳琅满目 [ lín láng mǎn mù ]

解释 琳琅:美玉。满眼都是美好而珍贵的东西。比喻精美、珍贵的物品很多。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44登堂入室 [ dēng táng rù shì ]

解释 堂:古代宫室的前厅;室:古代宫里的后屋。登上厅堂;再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了高深的地步。也作“升堂入室”。

出处 宋 吴坰《五总志》:“如徐师川、余荀龙、洪玉父昆弟、欧阳元老,皆黄门登堂入室者,实自足以名家。”

45皮开肉绽 [ pí kāi ròu zhàn ]

解释 绽:裂开。皮肉都裂开。形容被殴打得伤势极重。

出处 元 郑廷玉《楚昭王疏者下船》:“打得皮开肉绽碎了骨头。”

46纲举目张 [ gāng jǔ mù zhāng ]

解释 纲;鱼网上的总绳;比喻事物的主干部分。目:网眼;比喻事物的从属部分。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就可以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条理分明。

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用民》:“壹引其纲,万目皆张。”汉 郑玄《序》:“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47罄竹难书 [ qìng zhú nán shū ]

解释 罄:尽;竹: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书:写。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多形容罪恶累累。

出处 《旧唐书 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48艰难险阻 [ jiān nán xiǎn zǔ ]

解释 险阻:险恶阻塞的地方。指前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危险和阻碍。

出处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

49触目惊心 [ chù mù jīng xīn ]

解释 触目:眼睛看到;惊:震惊。眼睛看到;内心感到吃惊。形容事态严重;令人震惊。也作“怵目惊心”、“惊心怵目”。

出处 清 林则徐《颁发禁烟治罪新例告示》:“尔等更当触目惊心,如再观望迁延,以身试法,则是孽由自作,死有余辜,毋谓言之不早也。”

50说三道四 [ shuō sān dào sì ]

解释 道:说。指任意乱说乱讲;惹是生非。

出处 清 崔灏《通俗编 言笑》:“莫学他人不知朝暮,走启蒙乡村,说三道四。”

51豆蔻年华 [ dòu kòu nián huá ]

解释 豆蔻:一种花色淡黄、果实含香可入药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少女。指少女十三四岁的妙龄年代。

出处 唐 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52轰动一时 [ hōng dòng yī shí ]

解释 轰动:同时惊动很多人。指在一个时期内惊动很多人。多用来形容影响大。也作“哄动一时”。

出处 鲁迅《马上日记》:“治好了走出,没有知道,死掉了抬出,就轰动一时了。”

53釜底抽薪 [ fǔ dǐ chōu xīn ]

解释 釜:锅。薪:柴。在锅底下抽出柴火。比喻从根上解决问题。也指暗中进行破坏。

出处 汉 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54见异思迁 [ jiàn yì sī qiān ]

解释 异:另外的;别的;迁:改变;变动。看到不同的事物就改变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出处 先秦 管仲《管子 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55不期而遇 [ bù qī ér yù ]

解释 期:约定时日;遇:相逢;会面。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逢。也作“不期而会”。

出处 南朝 梁 简文帝《湘宫李智倩法师墓志铭》:“不期而遇,襄水之阳。”

56倾巢而出 [ qīng cháo ér chū ]

解释 倾:尽;倾巢:意指巢中一个也不剩。整窝的鸟儿全出来。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贼兵倾巢而来,必是抵死厮拼、我将何策胜之?”

57兵临城下 [ bīng lín chéng xià ]

解释 临:来临。军队已来到城墙下面。比喻遭到围困。

出处 元 无名氏《马陵道》:“有一日兵临城下,将至濠边。”

58动荡不安 [ dòng dàng bù ān ]

解释 荡:摇动。动荡摇摆,不安定。形容局势不稳定,不平静。

出处 欧阳山《三家巷》第十八章:“他和陈文婷谈起,两人都觉得纵然社会上动荡不安,革命的前途还是光明的,乐观的。”

59博采众长 [ bó cǎi zhòng cháng ]

解释 博:广泛;采:采纳;长:长处;优势。广泛地吸取各家或各方面的优点、长处。

出处 北齐 魏收《魏书 刘芳传》:“考括坟籍,博采群议。”

60大错特错 [ dà cuò tè cuò ]

解释 完全错了。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如今想来,真是大错特错!”

61尽如人意 [ jìn rú rén yì ]

解释 尽:完全;如:符合;遵从。完全符合人们的心意。形容心满意足。

出处 宋 刘克庄《李艮翁礼部墓志铭》:“然议者但以为恩泽侯挟贵临民,安得尽如人意。”

62祸起萧墙 [ huò qǐ xiāo qiáng ]

解释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用作屏风。比喻家里、内部。祸乱从内部发生。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63络绎不绝 [ luò yì bù jué ]

解释 络绎:前后相连;连续不断。不绝:也是不断之意。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也作“络绎不断”。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南匈奴传》:“窜逃去塞者,络绎不绝。”

64萍水相逢 [ píng shuǐ xiāng féng ]

解释 萍:浮萍;是随风飘荡;聚散离合不定的一种厥类植物。像浮萍随水飘泊;偶然聚在一起。比喻互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出处 唐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65谦虚谨慎 [ qiān xū jǐn shèn ]

解释 谦虚:虚心;不自满;谨慎:慎重小心。形容人虚心礼让;小心谨慎。

出处 《晋书 张宾载记》:“封濮阳侯,任遇优显,宠冠当时,而谦虚敬慎,开襟下士。”

66迫不及待 [ pò bù jí dài ]

解释 迫:急迫;待:等待。急迫得不再等待。形容心情非常着急。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且系酒后游戏,该仙子何以迫不及待,不奏闻请旨。”

67一误再误 [ yī wù zài wù ]

解释 一次错了;二次又错。形容不接受教训;屡犯错误。

出处 《宋史 魏王廷美传》:“太宗尝以传国之意访之赵普。普曰:‘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耶?’”

68不耻下问 [ bù chǐ xià wèn ]

解释 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何晏集解:“下问,谓凡在己下者。”

69生吞活剥 [ shēng tūn huó bō ]

解释 比喻机械地套用别人的言论、经验、方法;或囫囵吞枣、食而不化。

出处 唐 刘肃《大唐新语 谱谑》:“有枣强尉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人为之谚云:‘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

70百孔千疮 [ bǎi kǒng qiān chuāng ]

解释 百;千:形容数量多;孔:小洞;窟窿。形容某种事物被破坏的程度非常严重;或形容毛病、弊病很多;也作“千疮百孔”。

出处 唐 韩愈《与孟尚书书》:“汉氏以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发引千钧,绵绵延延,浸以微灭。”

71箭在弦上 [ jiàn zài xián shàng ]

解释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情况紧急;采取某种行动已成为必然之势。

出处 三国 魏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李善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72说长道短 [ shuō cháng dào duǎn ]

解释 长、短:是非;好坏。说长处;讲短处。指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

出处 汉 崔瑗《座佑铭》:“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73首鼠两端 [ shǒu shǔ liǎng duān ]

解释 首鼠:踌躇不决。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或动摇不定。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儒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

74付之一笑 [ fù zhī yī xiào ]

解释 用一笑来回答。表示不值得理会。

出处 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辨误三》:“以此知《义海》、《西清》寡陋,而妄为之说,可付之一笑。”

75一发千钧 [ yī fà qiān jūn ]

解释 钧:古代重量单位;约等于现在三十斤。千万斤的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

76不足为训 [ bù zú wéi xùn ]

解释 不足:不值得;训:教导;规范。不值得作为行为的准则或典范。

出处 明 胡应麟《诗薮》:“君诗如风螭巨鲸,步骤虽奇,不足为训。”

77丹青妙手 [ dān qīng miào shǒu ]

解释 善于运用色彩的巧妙的手(丹青:原指丹砂和青雘两种可制颜料的矿砂;后泛指绘画的颜色)。多指国画大师。

出处 唐 高蟾《金陵晚眺》:“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78半斤八两 [ bàn jīn bā liǎng ]

解释 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和八两轻重相等。比喻彼此相同。

出处 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28出:“两个半斤八两,各家归去不须嗔。”

79回天之力 [ huí tiān zhī lì ]

解释 回天:能够扭转难以挽回的局势。原指论证有力;能挽回局势;现比喻力量巨大;能挽回很难挽回的局势。

出处 《新唐书 张玄素传》:“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可谓仁人之言哉。”

80始作俑者 [ shǐ zuò yǒng zhě ]

解释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81屡试不爽 [ lǚ shì bù shuǎng ]

解释 屡次试验都不错。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冷生》:“言未已,驴已蹶然伏迫上,屡试不爽。”

82朝不保夕 [ zhāo bù bǎo xī ]

解释 早晨不能保证晚上的情况。形容生活困难;也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元年》:“吾侪偷食,朝不保夕,何其长也。”

83比翼双飞 [ bǐ yì shuāng fēi ]

解释 比翼:翅膀紧靠翅膀;双飞:成双地并飞。借比翼鸟的双宿双飞;比喻夫妻形影不离心心相印。

出处 《尔雅 释地》:“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

84毫发不爽 [ háo fà bù shuǎng ]

解释 毫发:细发和头发;爽:差错。形容一丝一毫都不差。也作“毫厘不爽”。

出处 明 李贽《观音问 答自信》:“悭贪者报以饿狗,毒害者报以虎狼,分厘不差,毫发不爽。”

85独到之处 [ dú dào zhī chù ]

解释 指与众不同的特殊的地方或见解。含褒意。

出处 清·况周颐《蕙风词话》第二卷:“往往独到之处,能以中锋达意,以中声赴节。”

86不刊之论 [ bù kān zhī lùn ]

解释 刊:消除;改正。古代把字写在竹简或木板上;有错误时;或改动或剥去;不刊:不能消除;不可删改。内容正确;不能更改的论断。

出处 宋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 论曹吴体法》第一卷:“况唐室已(以)上,未立曹吴,岂显释寡要之谈,乱爱宾不刊之论。”

87久别重逢 [ jiǔ bié chóng féng ]

解释 指朋友或亲人在长久分别之后再次见面。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三回:“公坊却好多年不见了,说了几句久别重逢的话,招呼大家坐下,书僮送上茶来。”

88回天乏术 [ huí tiān fá shù ]

解释 回天:比喻力量大,能移转极难挽回的时势;乏术:缺少方法。比喻局势或病情严重,已无法挽救。

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25回:“占元保境有责,回天乏术,请查照前电,任命萧耀南为湖北督军,或可挽回危局。”

89家家户户 [ jiā jiā hù hù ]

解释 每家每户。指所有的人家。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光阴似箭,不觉残年将尽,家家户户,闹轰轰的煖火盆,放爆竹,吃合家欢耍子。”

90期期艾艾 [ qī qī ài ài ]

解释 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丞相列传》:“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邓艾口吃,语称艾艾。”

91江河日下 [ jiāng hé rì xià ]

解释 日:一天天;下:低处。江河一天天流向低处;比喻事物日益衰落或局势越来越糟。

出处 清 顾炎武《答徐甥公肃书》:“昊天不吊,大命忽焉,山岳崩颓,江河日下,三风不儆,六逆弥臻。”

92苦心孤诣 [ kǔ xīn gū yì ]

解释 苦心:用心良苦。孤诣:独到的成就或境地。用尽苦心;达到了别人达不到的境地。指精心钻研学问或技艺;很有独到之处。

出处 清 翁方纲《复初斋文集 格调论下》:“今且勿以意匠之独运者言之,且勿以苦心孤诣戛戛独造者言之,今且以效古之作若规仿格调者言之。”

93贫病交加 [ pín bìng jiāo jiā ]

解释 交:一齐;同时;加:压上。贫困和疾病一齐压在身上。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暮年之人,那禁得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了那下世的光景来。”

94难如登天 [ nán rú dēng tiān ]

解释 形容难办的事。

95两虎相斗 [ liǎng hǔ xiāng dòu ]

解释 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二》:“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96千载一时 [ qiān zǎi yī shí ]

解释 一千年才有这么一个机会。形容机会极其难得。

出处 晋 袁宏《后汉纪 桓帝纪下》:“为仁者博施兼爱,崇善济物,得其志而中心倾之,然忘已以为千载一时也。”

97一病不起 [ yī bìng bù qǐ ]

解释 得病后病情一天天恶化,终至死亡。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那詹典在途中本就受了些风霜,到家又传了时症,一病不起,呜呼哀哉死了。”

98大方之家 [ dà fāng zhī jiā ]

解释 大方:原指深通道术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懂得大道理;学问深厚或专精于某种技艺的人。

出处 庄周《庄子 秋水》:“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99日甚一日 [ rì shèn yī rì ]

解释 一天比一天厉害。

出处 《新唐书 独孤及传》:“陛下岂迟疑于改作,逡巡于旧贯,使大议有所壅,而率土之患日甚一日?”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