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特别慌乱的成语

形容特别慌乱的成语


1魂飞魄散 [ hún fēi pò sàn ]

解释 魂:灵魂;魄:是指所谓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指魂飞了;魄也散了。形容极度惊恐。

出处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2七上八下 [ qī shàng bā xià ]

解释 形容心神不安的惊惶样子。

出处 宋 宗杲说《大慧普觉禅师语录》第21卷:“方寸里七上八下,如咬生铁橛,没滋味时,切莫退志。”

3手忙脚乱 [ shǒu máng jiǎo luàn ]

解释 形容做事慌张;没有条理。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临济宗 镇州大悲和尚》:“问:‘如何是大悲境?’师曰:‘千眼都来一只收。’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手忙脚乱。’”

4胆战心惊 [ dǎn zhàn xīn jīng ]

解释 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出处 元 郑光祖《刍梅香》第三折:“见他时胆战心惊,把似你无人处休眠思梦想。”

5不知所措 [ bù zhī suǒ cuò ]

解释 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慌的状态。也作“莫知所措”、“未知所措”。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诸葛恪传》:“皇太子以丁酋践尊号,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6六神无主 [ liù shén wú zhǔ ]

解释 六神:道家指主宰人心、肺、肝、肾、脾、胆的神;无主:没有主意;不知如何是好。形容心慌意乱;惊慌失措。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吓得知县已六神无主,还有甚心肠去吃酒。”

7坐立不安 [ zuò lì bù ān ]

解释 坐着站着都不安宁。形容烦躁、紧张的样子。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7回:“今日天使李俊在家,坐立不安。”

8心急如焚 [ xīn jí rú fén ]

解释 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心情极其焦急。焚:烧。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7回:“我越发觉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没法的事,成日犹如坐在针毡上一般。”

9张皇失措 [ zhāng huáng shī cuò ]

解释 惊慌得不知怎么才好。

出处 元 杨景贤《西游记》:“你看他胁肩谄笑,趋前退后,张皇失措。”

10手足无措 [ shǒu zú wú cuò ]

解释 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11慌慌张张 [ huāng huāng zhāng zhāng ]

解释 形容举止慌乱;不稳重。

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 陈御史巧勘金钗钿》:“身上穿得整整齐齐,脚儿走得慌慌张张,望着园门欲进不进的。”

12忐忑不安 [ tǎn tè bù ān ]

解释 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忐忑:心神不安定。

出处 清 吴趼人《糊涂世界》第九卷:“两道听了这话,心里忐忑不定。”

13大惊失色 [ dà jīng shī sè ]

解释 色:神色。大为吃惊;脸色失常。形容极度惊恐。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色,帝大惊失色。”

14惊慌失措 [ jīng huāng shī cuò ]

解释 失措:举止失去常态;不知如何是好。形容惊恐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出处 《北齐书 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15落荒而逃 [ luò huāng ér táo ]

解释 离开大路;逃向荒野。形容战败后狼狈地逃走。也比喻处于尴尬窘迫境地时狼狈而去。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玄德望见‘地公将军’旗号,飞马赶来,张宝落荒而走。”

16惶恐不安 [ huáng kǒng bù ān ]

解释 惶恐:惊慌、害怕。惊慌、害怕得不得安宁。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下》:“人民正营。”唐 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17如坐针毡 [ rú zuò zhēn zhān ]

解释 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出处 《晋书 杜锡传》:“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着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18心乱如麻 [ xīn luàn rú má ]

解释 心里乱得像一团乱麻。形容心里十分烦乱。

出处 宋 王思明《山居二首(其二)》:“随缘随份是生涯,莫使身心乱似麻。”

19心慌意乱 [ xīn huāng yì luàn ]

解释 心里慌乱;没有主意。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孩儿自从接了电报之后,心慌意乱。”

20惊慌失色 [ jīng huāng shī sè ]

解释 见“惊惶失色”。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七十三回:“倪太守正与倪忠毫无主意,看见开门,以为恶奴前来陷害,不由的惊慌失色。”

21慌手慌脚 [ huāng shǒu huāng jiǎo ]

解释 动作忙乱。形容慌张失措的样子。也作“慌手忙脚”。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5回:“这时候我看着也是吓的慌手慌脚的了。”

22大寒索裘 [ dà hán suǒ qiú ]

解释 等到大冷天才去找毛皮衣服。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十分慌乱。

出处 汉·扬雄《法言·寡见》:“大寒而后索认裘,不亦晚乎?”

23手足失措 [ shǒu zú shī cuò ]

解释 手足失去安放的地方。形容极其惊慌。

出处 唐·韩愈《为韦相公让官表》:“心神靡宁,顾已惭觍,手足失措。”

24慌手忙脚 [ huāng shǒu máng jiǎo ]

解释 见“慌手慌脚”。

出处 老舍《小坡的生日》:“嗗拉巴唧向小姑娘一点头,慌手忙脚的跑出去。”

25不知所厝 [ bù zhī suǒ cuò ]

解释 同“不知所措”。

出处 晋·庚亮《让中书令表》:“忧惶屏营,不知所厝。”

26七足八手 [ qī zú bā shǒu ]

解释 见“七脚八手”。

出处 沙汀《替身》:“这时候,那个可怜的盐客,已经在七足八手下打扮好了。”

27手脚无措 [ shǒu jiǎo wú cuò ]

解释 同“手足无措”。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8回:“府尹胡师文,见了上司批文,慌得手脚无措。”

28七慌八乱 [ qī huāng bā luàn ]

解释 形容非常慌张混乱。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章:“虽然养娘奶子伏侍,到底像小鸡失了母鸡,七慌八乱,啼啼哭哭。”

29慌慌急急 [ huāng huāng jí jí ]

解释 慌:忙乱,恐慌。形容举止慌乱。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回:“恰才饮得三杯,只见女使锦儿慌慌急急,红了脸,在墙缺边叫道:‘官人休要坐地!娘子在庙中和人合口。’”

30不知所错 [ bù zhī suǒ cuò ]

解释 同“不知所措”。

出处 《管子·七臣七主》:“振主喜怒无度,严诛列赦,臣下振怒,不知所错,则人反其故。”

31腹热肠慌 [ fù rè cháng huāng ]

解释 元曲俗语。形容焦急、慌乱。

32腹热肠荒 [ fù rè cháng huāng ]

解释 见“腹热肠慌”。

33急张拘诸 [ jí zhāng jū zhū ]

解释 形容局促不安、紧张慌乱的样子。

34无所适从 [ wú suǒ shì cóng ]

解释 适:往;从:听从;跟从。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指不知怎么办才好。

出处 宋 姚宽《西溪丛语》:“观古今诸家潮之说者多矣……源殊派异,无所适从。”

35晕头转向 [ yūn tóu zhuàn xiàng ]

解释 晕:头脑发昏;转向:辨不清方向。形容头脑昏乱辨不清方向。

出处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巧珠奶奶听得晕头转向。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儿子居然变了,而且变得这么快!”

36七手八脚 [ qī shǒu bā jiǎo ]

解释 原指比一般人多好几个手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忙乱。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第20卷:“上尚七手八脚,三头两面,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逆顺,打成一片。”

37弱不禁风 [ ruò bù jīn fēng ]

解释 旧时形容身体娇弱;连风吹都经受不起。现指人体质虚弱。

出处 唐 杜甫《江雨有怀郑典设》诗:“乱波纷披已打岸,弱云狼藉不禁风。”

38糊里糊涂 [ hú lǐ hú tú ]

解释 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三回:“难道龚定庵就这么糊里糊涂的给他们药死了吗?”

39兵荒马乱 [ bīng huāng mǎ luàn ]

解释 兵、马:指战争;荒:荒乱。指社会秩序极端不安定。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混乱的情景。

出处 明 李唐宾《梧桐叶》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40芒刺在背 [ máng cì zài bèi ]

解释 芒刺:谷类壳上的细刺。好像有芒刺扎在背上。形容心中惶恐不安、坐卧不宁。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41心神不宁 [ xīn shén bù níng ]

解释 形容心情不平静;精神不安定。宁:安宁。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33回:“(三藏)心神不宁道:'徒弟啊,我怎幺打寒噤呢?'”

42惴惴不安 [ zhuì zhuì bù ān ]

解释 指担心害怕(惴惴:恐惧、担忧的样子)。

出处 《诗经 小雅 小宛》:“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43魂不附体 [ hún bù fù tǐ ]

解释 魂:灵魂;魂魄。迷信的人认为人魂魄一离体;就失去知觉;无法行动。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恐惧万分。有时也形容受到极大的诱惑;不能自主。

出处 元 乔吉《金钱记》第一折:“一个好女子也,生得十分大有颜色,使小生魂不附体。”

44措手不及 [ cuò shǒu bù jí ]

解释 措手:着手处理;应付;不及:来不及。着手处理已来不及了。形容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应付。

出处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二卷:“打脊的髡徒,怎恁么措手不及早撺过我?”

45慌里慌张 [ huāng lǐ huāng zhāng ]

解释 指焦急不安或精神慌乱。

出处 老舍《假若我有那么一箱子画》:“因为伯龙就是那么个一天到晚慌里慌张的人,这个脚朝天的图章正好印上了他的人格。”

46迫不及待 [ pò bù jí dài ]

解释 迫:急迫;待:等待。急迫得不再等待。形容心情非常着急。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且系酒后游戏,该仙子何以迫不及待,不奏闻请旨。”

47局促不安 [ jú cù bù ān ]

解释 局促:也作“侷促”;或“跼促”;拘束;不自然。形容举止受约束、不自然、不安静的样子。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2回:“昭公虽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礼稍减于昔日。祭足亦觉跼蹐不安,每每称疾不朝。”

48心烦意乱 [ xīn fán yì luàn ]

解释 心情烦躁;思绪纷乱。形容内心烦闷焦躁。烦:烦躁;意:心绪;心思。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智尽忠,蔽鄣于谗,心烦意乱,不知所从。”

49胆颤心惊 [ dǎn chàn xīn jīng ]

解释 颤:发抖。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出处 元 施惠《幽闺记 士女随迁》:“生长升平,谁曾惯遭离乱,苦怎言。胆颤心惊,如何可免。”

50惊惶失措 [ jīng huáng shī cuò ]

解释 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惊慌惶恐;举止失去常态。

出处 唐 李百药《北齐书 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51毛手毛脚 [ máo shǒu máo jiǎo ]

解释 做事粗心,不细致。

出处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76回:“但凡有点毛手毛脚的,小人决不用他。”

52匆匆忙忙 [ cōng cōng máng máng ]

解释 指做事匆促忙碌。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13回:“仿佛看见那写真师的面貌和先生一样,匆匆忙忙,不敢认真,到底是先生不是?”

53急急忙忙 [ jí jí máng máng ]

解释 因为着急而行动加快,匆匆忙忙。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回:“且说鲁达自离了渭州,东逃西奔,急急忙忙。”

54缩手缩脚 [ suō shǒu suō jiǎo ]

解释 形容做事胆小、顾虑多;不敢放手。缩:收缩。

出处 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喊了许久,店家方拿了一盏灯,缩手缩脚的进来,嘴里还喊道:'好冷呀!'”

55方寸已乱 [ fāng cùn yǐ luàn ]

解释 方寸:指心。心绪纷乱。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回:“你们别吵!我此刻方寸已乱,等我定一定神再谈。”

56有条有理 [ yǒu tiáo yǒu lǐ ]

解释 有条理;有次序;形容层次脉络清楚。

出处 《尚书 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孔安国传:“如网在纲,各有条理而不乱也。”

57面无人色 [ miàn wú rén sè ]

解释 脸色没有一点血色。形容恐惧到极点或非常虚弱。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将军列传》:“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

58坐卧不宁 [ zuò wò bù níng ]

解释 同“坐卧不安”。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四回:“各事冗杂,亦难尽述,因此忙的凤姐茶饭无心,坐卧不宁。”

59连滚带爬 [ lián gǔn dài pá ]

解释 形容害怕得慌乱逃走的样子。

出处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89回:“一点不由他自身作主,连滚带爬地跪了过来,抱住吕洞宾双腿。”

60徘徊不定 [ pái huái bù dìng ]

解释 在难于接受的或同样紧迫的两者之间作出抉择时为难犹豫。

出处 李云德《沸腾的群山》:“严浩目前是在十字路口,毫无主意地转游,何去何从徘徊不定。”

61魄散魂飞 [ pò sàn hún fēi ]

解释 同“魂飞魄散”。

出处 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可正是船至江心补漏迟,只着我魄散魂飞。”明·徐霖《绣襦记》第三十出:“听说罢心悲痛,骇得我魄散魂飞似痴。”

62仓皇失措 [ cāng huáng shī cuò ]

解释 仓皇:匆忙而又慌张;措:措置;安排。指忙乱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出处 宋 王楙《野客丛书 魏证蒯通》:“不以事败而遽变前说,要胸中有守而然,异乎仓皇失措,遽变前说者也。”

63魂飞天外 [ hún fēi tiān wài ]

解释 灵魂脱离躯体飞到天空之外。形容惊恐到极点。

出处 元 李文蔚《张子房圮桥进履》:“听说罢,魂飞天外,好教我心惊失色。”

64手慌脚忙 [ shǒu huāng jiǎo máng ]

解释 形容惊慌不安之状。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7回:“匡超人惊得手慌脚忙,说道:‘这是那里晦气!’”

65慌张失措 [ huāng zhāng shī cuò ]

解释 慌张:惊慌失措。惊恐慌张得不知所措。

出处 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25回:“卿家非时而来,慌张失措,有何事故?”

66寝食不安 [ qǐn shí bù ān ]

解释 睡觉、吃饭都不得安宁。

出处 《敦煌变文集 叶净能诗》:“皇帝自此之后,日夜思慕,寝食不安。”

67惊恐万状 [ jīng kǒng wàn zhuàng ]

解释 万状:各种样子。惊慌恐惧得表现出各种形态。形容惊慌恐惧到了极点。

出处 宋 陈亮《谢杨解元启》:“忧患百罹而未艾,惊惶万状而莫支。”

68应付裕如 [ yìng fù yù rú ]

解释 应付:对付,处置。裕如:按自己的心愿做事。从容对付,毫不费劲。

出处 周而复《白求恩大夫》:“他跟随白大夫将近一年的时间,见习过上千次的大小手术,许多许多大手术他都应付裕如,很有经验了。”

69急不可待 [ jí bù kě dài ]

解释 急:紧急;迫切;待:等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形容心情急切难耐。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青蛾》:“逆害饮食,但思鱼羹,而近地则无,百里外始可购致。时厮骑皆被差遣,生性纯孝,急不可待,怀赀独往。”

70心急火燎 [ xīn jí huǒ liáo ]

解释 心里很急;像火在烧。急:焦急。

出处 清 吴璿《飞龙全传》:“那管院的太监,心燎意急,一筹莫展。”

71忸怩不安 [ niǔ ní bù ān ]

解释 忸怩:羞惭的样子。不好意思;心里慌乱。

出处 茅盾《子夜》七:“在屠维岳的锋芒逼人的眼光下,这张长方脸儿上渐渐显现了忸怩不安的气色。”

72心神不定 [ xīn shén bù dìng ]

解释 定:安定。心里烦躁,精神不安。

出处 《平妖传》第五回:“这般繁华去处,怕你们心神不定,惹出什么事非来。”

73惊慌无措 [ jīng huāng wú cuò ]

解释 同“惊惶失措”。

出处 明·郭勋《英烈传》第29回:“更深夜静,不提防汉兵直抵矶下,鼓噪而前,惊慌无措。”

74七脚八手 [ qī jiǎo bā shǒu ]

解释 形容动作忙乱,许多人一齐动手。亦作“七足八手”。

出处 李昌《回忆民先队》:“我们正七脚八手处理文件,收拾东西,警察已到院内。”

75恐慌万状 [ kǒng huāng wàn zhuàng ]

解释 形容害怕惊慌到极点。

出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现在还传为笑谈的所谓‘十分动摇’、‘恐慌万状’两句话。”

76慌不择路 [ huāng bù zé lù ]

解释 势急心慌,顾不上选择道路。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1回:“看看天色将晚,脚又疼,肚又饥,正是慌不择路,望山僻小径只顾走。”

77动魄惊心 [ dòng pò jīng xīn ]

解释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出处 清 姚衡《寒秀草堂笔记》第三卷:“秀水所称,光彩焕发,动魄惊心。”

78莫知所措 [ mò zhī suǒ cuò ]

解释 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19卷:“忽因昼寝,梦坐烟霞之境,四顾而望,熊罴虎豹,围绕周匝,莫知所措。”

79不好意思 [ bù hǎo yì sī ]

解释 ①表示碍于情面而只能怎样或不便怎样。②害羞;难为情。

80胆裂魂飞 [ dǎn liè hún fēi ]

解释 裂:破裂。魂:魂灵、神志。胆也破了,魂也飞了。形容极度害怕、恐慌。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一回:“秦凤一闻此言,胆裂魂飞,忙忙奏知李娘娘。”

81慌慌忙忙 [ huāng huāng máng máng ]

解释 指手忙脚乱、焦急不安或精神慌乱。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0回:“当下二十九筹好汉,各各讲礼已罢,只见小喽啰慌慌忙忙入庙来报道:……”

82鸦飞鹊乱 [ yā fēi què luàn ]

解释 ①犹言絮絮咶耳。②形容纷乱。

出处 明·冯梦龙《山歌·鱼船妇打生人相骂》:“一张嘴尝是鸦飞鹊乱,久惯是牛皮鸟筋。”

83胆战心慌 [ dǎn zhàn xīn huāng ]

解释 同“胆战心惊”。

出处 明·汪廷讷《种玉记·赴约》:“牛郎织女图欢会,蜂喧蝶嚷须回避,我因此上胆战心慌不自持。”

84无所措手 [ wú suǒ cuò shǒu ]

解释 见“无所错手足”。

出处 《宋史·韩琦传》:“迨置市易务,而小商细民,无所措手。”

85心绪如麻 [ xīn xù rú má ]

解释 犹心乱如麻。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某因心绪如麻,忘却一语:此间有一奇士,只在襄阳城外二十里隆中。使君何不求之?”

86心慌撩乱 [ xīn huāng liáo luàn ]

解释 心里慌张忙乱,心绪混乱。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九回:“却才上胡梯,踏了个空,争些儿跌了一交,因此心慌撩乱。”

87会家不忙 [ huì jiā bù máng ]

解释 见“会者不忙”。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回:“强逼我们凿天,人言道:‘会家不忙’,我们别样事倒做过,凿天的斧头却不曾用惯。”

88土鸡瓦狗 [ tǔ jī wǎ gǒu ]

解释 见“土鸡瓦犬”。

出处 延波真《五四前后山东人民的爱国斗争》:“凶恶军警呆住了,一个个手足无措,像土鸡瓦狗一样蜷伏在路旁。”

89会者不忙 [ huì zhě bù máng ]

解释 行家对自己熟悉的事,应付裕如,不会慌乱。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1卷:“公子会者不忙,将铁棒架住。”

90人多手杂 [ rén duō shǒu zá ]

解释 指动手的人多。也只人头杂的场合,东西容易散失或丢失。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七回:“老太太屋里还罢了,太太屋里人多手杂,别人还可已,那个主儿的一伙子人见是这屋里的东西,又该使黑心弄坏了才罢。”

91心慌意急 [ xīn huāng yì jí ]

解释 同“心慌意乱”。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灯又半明半灭,又看见玉姐吊在梁间,心慌意急。”

92丧胆销魂 [ sàng hún xiāo hún ]

解释 丧、销:失去。形容惊恐到极点。

出处 元·无名氏《冯玉兰》第四折:“暗自凝睛,不由我不丧胆销魂忽地惊。”

93挠腮撧耳 [ náo sāi juē ěr ]

解释 抓搔腮颊,揪扯耳朵。形容慌乱焦急。

出处 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一折:“我这里急忙忙过六街穿三市,行行里挠腮撧耳。”

94惊愕失色 [ jīng è shī sè ]

解释 失色:由于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惊恐得改变了神色。形容十分吃惊。

出处 《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上卷》:“契丹以马军万人拒之于前,将士皆惊愕失色。”

95失张失智 [ shī zhāng shī zhì ]

解释 形容举动慌乱,心神不定。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常言‘人贫智短’,他恁地贫困,如何怪得他失张失智?”

96失张失志 [ shī zhāng shī zhì ]

解释 形容举动慌乱,心神不定。

出处 《清平山堂话本 简贴和尚》:“那婆子听得叫,失张失志,出去迎接来叫的官人。”

97张慌失措 [ zhāng huāng shī cuò ]

解释 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

98魂亡魄失 [ hún wáng pò shī ]

解释 魂、魄:即迷信所说的灵魂。形容万分惊恐,不知所措;有时也指受到了极大诱惑而不能自持。

出处 汉·杨雄《羽猎赋》:“魂亡魄失。”

99獐麇马鹿 [ zhāng jūn mǎ lù ]

解释 比喻举动匆忙慌乱的人。

出处 《西湖志余》卷二十五:“杭州人言举止仓皇者曰獐麇马鹿,盖四物善骇,见人则跳跃自窜。”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