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很实用的成语

形容很实用的成语


1土牛木马 [ tǔ niú mù mǎ ]

解释 泥塑的牛,木做的马。比喻没有实用的东西。

出处 《关尹子 八筹》:“知物之伪者,不必去物,譬如见土牛木马,虽情存牛马之名,而心忘牛马之实。”

2寸量铢称 [ cùn liáng zhū chēng ]

解释 论寸来量,论铢来称。比喻点点滴滴地计量,烦琐不切实用。

出处 宋 苏洵《史论下》:“又欲寸量铢称以摘其失,则烦不可举。”

3土鸡瓦狗 [ tǔ jī wǎ gǒu ]

解释 见“土鸡瓦犬”。

出处 延波真《五四前后山东人民的爱国斗争》:“凶恶军警呆住了,一个个手足无措,像土鸡瓦狗一样蜷伏在路旁。”

4屠龙之伎 [ tú lóng zhī jì ]

解释 比喻虽有很高造诣却不切实用的技能。

出处 唐·刘禹锡《何十赋》:“屠龙之伎,非曰不伟。时无所用,莫若履豨。”

5南箕北斗 [ nán jī běi dǒu ]

解释 箕:星宿名,形状象簸箕;斗:星宿名,形状象酒斗。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用。

出处 《诗经 小雅 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6陶犬瓦鸡 [ táo quǎn wǎ jī ]

解释 陶土做的狗,泥土塑的鸡。比喻徒具形式而无实用的东西。

出处 南朝 梁 萧绎《金缕子 立言上》:“夫陶犬无守夜之警,瓦鸡无司晨之益。”

7斗挹箕扬 [ dòu yì jī yáng ]

解释 比喻无实用。斗、箕皆星宿名,一象斗,一象箕,故以为名。语出《诗·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孔颖达疏:“言维此天上,其南则有箕星,不可以簸扬米粟;维此天上,其北则有斗星,不可以挹U其酒浆。”

出处 语出《诗·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8一举两得 [ yī jǔ liǎng dé ]

解释 举:做事。做一件事同时得到两种好处。

出处 《晋书 束皙传》:“赐其十年之复,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

9出类拔萃 [ chū lèi bá cuì ]

解释 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萃:草丛生的样子;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超出那一类;高出那一群。形容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10开卷有益 [ kāi juàn yǒu yì ]

解释 开卷:打开书本;益:益处;收获。打开书来看;就会有收获。

出处 晋 陶潜《与子俨等疏》:“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11巧夺天工 [ qiǎo duó tiān gōng ]

解释 天工:指自然形成的非常精巧;超过了自然。形容制作技艺之高超。

出处 晋 郭璞《葬书》:“微妙在智,触类而长,玄通阴了,巧夺造化。”

12塞翁失马 [ sài wēng shī mǎ ]

解释 边塞一老人丢失一匹马;后此马归来;并带回一匹骏马。比喻虽然暂时受到损失;但从长远看;也许会得到好处。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13脚踏实地 [ jiǎo tà shí dì ]

解释 脚踏在实在的地上。比喻做事认真、踏实、不虚浮;一步一个脚印。

出处 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第18卷:“公尝问康节曰:‘某何如人?’曰:‘君实脚踏实地人也。’”

14名副其实 [ míng fù qí shí ]

解释 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出处 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第六卷:“身后赠谥曰‘恭’曰‘毅’,洵名副其实矣。”

15轻而易举 [ qīng ér yì jǔ ]

解释 轻:轻松;举:向上托。很轻松很容易地举起来。形容做事情毫不费力。

出处 《诗经 大雅 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宋 朱熹注:“言人皆言德甚轻而易举,然人莫能举也。”

16货真价实 [ huò zhēn jià shí ]

解释 货物质量好;价格公道;原是旧时商人招揽生意的用语。也可形容地道、不走样、不离谱。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但不知可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字样没有?”

17表里如一 [ biǎo lǐ rú yī ]

解释 表:外表;里:内心。外表和内心一个样。外表与内部一致。形容人的言论、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行之以忠者,是事实要着实。”宋 朱熹集注:“以忠,则表里如一。”

18徒有虚名 [ tú yǒu xū míng ]

解释 空有名望。指有名无实。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却说司马懿回到寨中,使人打听是何将引兵守街亭。回报曰:‘乃马良之弟马谡也。’懿笑曰:‘徒有虚名,乃庸才耳!’”

19一蹴而就 [ yī cù ér jiù ]

解释 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可以成功。形容轻易地取得成功。也作“一蹴而成”。

出处 宋 苏洵《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

20忠言逆耳 [ zhōng yán nì ěr ]

解释 诚恳的劝告听起来不舒服。逆:不顺。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21大有作为 [ dà yǒu zuò wéi ]

解释 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做出显著成绩。作为:可做的事;也可指做出成绩。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主不之。”朱熹集注:“大有为之君,大有作为,非常之君也。”

22大智若愚 [ dà zhì ruò yú ]

解释 很有智慧的人表面上好像很愚蠢。

出处 宋 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23简明扼要 [ jiǎn míng è yào ]

解释 扼要:抓住要点。简单明了;抓住要点。

出处 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讲话、演说、写文章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

24两全其美 [ liǎng quán qí měi ]

解释 全:顾全;在全;美:美好;美满。做一件事圆满地照顾到两个方面;使两方面都得到好处。

出处 元 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司徒,你若肯与了我呵,堪可两全其美也。”

25大巧若拙 [ dà qiǎo ruò zhuō ]

解释 真正灵巧的人;不自炫耀;表面上却好像很笨拙。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26感恩戴德 [ gǎn ēn dài dé ]

解释 感激别人的恩德。戴:尊敬;推崇。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骆统传》:“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27朴实无华 [ pǔ shí wú huá ]

解释 质朴实在而不浮华。

出处 巴金《〈爝火集〉后记》:“他只是平铺直叙,朴实无华地讲会见的事情。”

28物美价廉 [ jià lián wù měi ]

解释 廉:便宜。东西价钱便宜,质量又好。

出处 清 吴趼人《近十年之怪现状》第十回:“苏州有个朋友写信来,要印一部书。久仰贵局的价廉物美,所以特来求教。”

29粗茶淡饭 [ cū chá dàn fàn ]

解释 粗:粗糙;淡饭:指没有多少下饭的菜。指粗糙简单的饭食;形容生活俭朴清苦。也作“淡饭粗茶”。

出处 宋 黄庭坚《四休导士》诗序:“自号四休居士。山谷问其说,四休笑曰:‘粗茶淡饭饱即休。’”

30首屈一指 [ shǒu qū yī zhǐ ]

解释 扳指头计数;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指居第一位。引申为最好的。

出处 清 颜光敏《颜氏家藏尺牍 施侍读闰章》:“海论诗辄为首屈一指。”

31良师益友 [ liáng shī yì yǒu ]

解释 良:好;益:有益;有帮助。能给人教益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出处 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第20回:“虽然有那良师益友,苦口婆心的规劝,却总是耳边风,纵有时听得入耳,自己要想发愤为雄,都是一般虎头蛇尾。”

32良药苦口 [ liáng yào kǔ kǒu ]

解释 良:好;苦口:口味苦。有疗效的好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劝诫、批评的话;虽然听起来不舒服;但很有益处。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奋传》:“夫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

33虚怀若谷 [ xū huái ruò gǔ ]

解释 谦虚的胸怀像深广的山谷。形容非常谦虚。谷:山谷。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34不露锋芒 [ bù lù fēng máng ]

解释 锋:兵刃;芒:植物的尖刺。不显露出锐气或才干。多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抱负等加以掩饰。

出处 宋 吕祖谦《吕东莱文集 杂说》第20卷:“语有力而不露锋芒者,善言也。”

35笼络人心 [ lǒng luò rén xīn ]

解释 笼络:原是羁绊牲口的用具;引申为使用手段拉拢人。用权术耍手段以拉拢、驾驭别人。

出处 《宋史 胡安国传》:“自蔡京得政,士大夫无不受其笼络,超然远迹不为所污如安国才实鲜。”

36百年大计 [ bǎi nián dà jì ]

解释 百年:泛指长久;计:策略。关系到长远利益的计划或措施。

出处 清 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数月之间,而其权力已深入巩固,而百年大计于以定矣。”

37八面玲珑 [ bā miàn líng lóng ]

解释 玲珑:透亮;清澈的样子;也指人机灵、灵巧。原指室内各面窗户敞通明亮。后形容为人机灵;善于应付。

出处 唐 黄滔《黄御史集 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七面八面玲珑。”

38以德报怨 [ yǐ dé bào yuàn ]

解释 拿恩惠报答仇恨。形容对人宽容;不仅不记仇;反而给以好处。

出处 《论语 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9金玉良言 [ jīn yù liáng yán ]

解释 金、玉:比喻十分珍贵。良言:好话。比喻宝贵的劝告或教诲。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小姐金玉之言,小生一一铭之肺腑。”

40点点滴滴 [ diǎn diǎn dī dī ]

解释 一点一滴地落下,形容数量非常少。

出处 宋·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41一石二鸟 [ yì shí èr niǎo ]

解释 一块石头投出去;打中两只鸟;比喻一举两得。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24章:“这是个一石二鸟的好办法。”

42屠龙之技 [ tú lóng zhī jì ]

解释 屠:宰杀。宰杀蛟龙的技能。比喻技术虽高,但无实用。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庄子 列御寇》:“朱评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43返璞归真 [ fǎn pú guī zhēn ]

解释 同“返朴归真”。

出处 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上帝基督化人,超凡入圣,返璞归真。”

44夫贵妻荣 [ fū guì qī róng ]

解释 见“夫荣妻贵”。

出处 唐·唐正辞《太子宾客赵夫人夏侯氏墓志》:“鱼轩象服,夫贵妻荣。”

45受益匪浅 [ shòu yì fěi qiǎn ]

解释 匪:通“非”。得到的好处很多。

出处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56回:“若能众位豪杰常常聚首,教导小儿,却是受益匪浅!”

46从中渔利 [ cóng zhōng yú lì ]

解释 渔:劳取。渔利:乘机谋取不正当的权益。人当中捞取好处。

出处 清·许奉恩《里乘》第四卷:“说其改醮,已则从中渔利,藉以餬口。”

47大恩大德 [ dà ēn dà dé ]

解释 恩:恩惠;德:恩德,好处。巨大的恩德,形容恩泽深厚。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若非妹丈救我性命,必作异乡之鬼矣。大恩大德,将何补报!”

48大有裨益 [ dà yǒu bì yì ]

解释 裨益:益处、好处。形容益处很大。

出处 《北齐书·唐邕传》:“比及武平之末,府藏渐虚,邕度支取金,大有裨益。”

49失马塞翁 [ shī mǎ sài wēng ]

解释 比喻因祸得福的人。

出处 《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我家虽不宽余,也还可以勉强温饱,都因我无端的官兴发作,几乎弄得家破人亡;还仗天祖之灵,才幸而作了个‘失马塞翁’。”

50恩同父母 [ ēn tóng fù mǔ ]

解释 恩:恩惠;同:如同。待人的好处、恩惠之大如同父母一样。

出处 唐·陈子昂《为张著作谢父官表》:“伏惟神皇陛下,恩同父母,矜照恳诚,信其赤心,实有馨竭。”

51感恩戴义 [ gǎn ēn dài yì ]

解释 感:感激;戴:尊敬,推崇。感激别人的恩惠和好处。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骆统传》:“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52苦药利病 [ kǔ yào lì bìng ]

解释 良药苦口对病有好处。比喻严厉的劝诫或批评有利于人的进步。

出处 汉·袁康《越绝书·越绝计倪内经》:“古人云,苦药利病。”

53开卷有得 [ kāi juàn yǒu dé ]

解释 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得:收获。打开书来看就会有收获。

出处 晋·陶潜《与子俨等疏》:“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54近悦远来 [ jìn yuè yuǎn lái ]

解释 近:指境内;远:指境外。使邻近的人高兴;使远方的人来归附。后用以形容邻近的人因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也都闻风前来归附。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

55从井救人 [ cóng jǐng jiù rén ]

解释 跳到井里去救人。原比喻徒然危害自己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行为。现多比喻冒险救人。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人)焉。’其从之也?”

56夫子自道 [ fū zǐ zì dào ]

解释 指本意是说别人好处,而事实上却正道着了自己。也用在不好的一面,意思是指摘别人,却正指摘了自己。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子曰:‘君子有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57通商惠工 [ tōng shāng huì gōng ]

解释 通商:便利各地货物交流;惠:给人以好处。使贸易畅通,给工商业者带来好处。

出处 《左传·闵公二年》:“务材训农,通商惠工。”

58大勇若怯 [ dà yǒng ruò qiè ]

解释 怯:怯儒。最勇敢的人看外表好象很胆怯的样子。形容真正勇敢的人沉着冷静。

出处 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力辞于未及之年,退托以不能而止,大勇若怯,大智如愚,至贵无轩冕而荣,至仁不导引而寿。”

59苦口之药 [ kǔ kǒu zhī yào ]

解释 苦口:口味苦。有疗效的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错误很有好处。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奋传》:“夫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

60齿牙余慧 [ chǐ yá yú huì ]

解释 慧:通“惠”,好处。指帮人说好话

出处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苏仲芬》:“夫隐恶扬善,现在功德,何惜齿牙余慧,而必以朴讷为耻。”

61败鼓之皮 [ bài gǔ zhī pí ]

解释 败:破旧。破鼓皮可作药材。比喻虽微贱,却是有用的东西。

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62土鸡瓦犬 [ tǔ jī wǎ quǎn ]

解释 用泥捏的鸡,用瓦做的狗。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用的东西。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5回:“关公曰:‘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

63大辩若讷 [ dà biàn ruò nè ]

解释 讷:语言迟钝,不善于讲话。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

出处 《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真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64齿牙余惠 [ chǐ yá yú huì ]

解释 惠:给人好处。指帮人说好话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公孙九娘》:“屡通媒妁,辄以无尊长之命为辞。幸无惜齿牙余惠。”

65敝帷不弃 [ bǐ wéi bù qì ]

解释 指破旧之物也自有用处。

出处 《礼记 檀弓下》:“仲尼之畜狗死,使子贡埋之,曰:‘吾闻之也,敝帷不弃,为埋马也;敝盖不弃,为埋狗也。’”

66东壁余光 [ dōng bì yú guāng ]

解释 东邻墙壁上透过来的光。表示对他人有好处而对自己并无损害的照顾或好处。

67不费之惠 [ bù fèi zhī huì ]

解释 指白白得到的好处。

出处 《二刻折案惊奇》卷十:“那时是白得来的东西,左右是不费之惠,料然决不怠慢了我们。”

68苦口良药 [ kǔ kǒu liáng yào ]

解释 好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衷心的劝告,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缺点错误很有好处。

出处 《孔子家语·六本》:“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69于民润国 [ yú mín rùn guó ]

解释 润:滋益,有利。对人民对国家都有好处。

出处 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二折:“蜘蛛有丝,损人利己;蚕腹有丝,于民润国。”

70仁言利博 [ rén yán lì bó ]

解释 博:多,广。指有仁德的人说一句话,别人就能得到很大的好处。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三年》:“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

71妻荣夫贵 [ qī róng fū guì ]

解释 荣:荣耀。贵:显贵。指因妻子的显赫地位夫婿也能得到好处。参见“夫贵妻荣”。

72感恩荷德 [ gǎn ēn hè dé ]

解释 感:感激;荷:承受。感激别人的恩惠和好处。

出处 宋·张孝祥《代楤得居士上相府书》:“且禄优足以仁族,事简足以养疴,使某自谋,不过如此。感恩荷德,负戴靡胜!”

73涸泽之蛇 [ hé zé zhī shé ]

解释 老实人受欺负,奸诈的人玩弄手段得到好处。

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林上》:“子独不闻涸泽之蛇首?泽涸,蛇将徙。”

74兼善天下 [ jiān shàn tiān xià ]

解释 兼善:使大家都有好处。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

出处 《孟子 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75虚舟飘瓦 [ xū zhōu piāo wǎ ]

解释 比喻没有实用价值的东西。

出处 西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方船济乎江,有虚船从一方来,触而覆之,虽有忮心者,必无怨色。”

76百尺无枝 [ bǎi chǐ wú zhī ]

解释 比喻罕见的大而有用之材。

出处 汉 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

77玉卮无当 [ yù zhī wú dàng ]

解释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当:底。玉杯没有底。后比喻事物华丽而不合实用。

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右上》:“今有白玉之卮而无当,有瓦卮而有当,君渴将何以饮?”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