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亲人分离的成语

形容亲人分离的成语


1依依不舍 [ yī yī bù shě ]

解释 依依:恋慕的样子;舍:放开。形容对人或地方十分留恋;不忍离去。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苏知县罗衫再合》:“次早,老婆婆起身,又留吃了早饭,临去时依依不舍,在破箱子内取出一件不曾开折的罗衫出来相赠。”

2骨肉离散 [ gǔ ròu lí sàn ]

解释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比喻亲人分散,不能团聚。

出处 《诗经 唐风 杕杜序》:“《杕杜》,刺时也。君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独居而无兄弟,将为沃所并尔。”

3伯劳飞燕 [ bó láo fēi yàn ]

解释 借指离别的亲人或朋友。

出处 《玉台新咏 古词〈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4恋恋不舍 [ liàn liàn bù shě ]

解释 恋恋:留恋;舍:放下、离开。形容很留恋;不舍得离开。也作“恋恋难舍”。

出处 宋 王明清《挥塵后录》第六卷:“促膝剧谈,恋恋不忍舍。”

5切肤之痛 [ qiè fū zhī tòng ]

解释 切肤:切身。指与自身关系密切。比喻亲自感觉的痛苦。

出处 明 王守仁《传习录》中卷:“独其切肤之痛,乃有未能然者,辄复云云尔。”

6素不相识 [ sù bù xiāng shí ]

解释 向来不认识。素:平时;识:了解。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陆瑁传》:“及同郡徐原,爱居会稽,素不相识,临死遗书,托以孤弱。”

7休戚相关 [ xiū qī xiāng guān ]

解释 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连。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休:喜悦;吉利;戚:忧愁;悲哀。

出处 宋 陈亮《送陈给事去国启》:“眷此设心,无非体国;然用舍之际,休戚相关。”

8牵肠挂肚 [ qiān cháng guà dù ]

解释 牵扯感情的事情在心头缠绕。形容非常挂念;不放心。

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起手时,牵肠挂肚;过后去,丧魄销魂。”

9无依无靠 [ wú yī wú kào ]

解释 没有什么可以依赖的。形容孤独或没有支持。

出处 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第四折:“如今闪的我老身无依无靠,着谁人养赡我来,兀的不好苦也。”

10如丧考妣 [ rú sàng kǎo bǐ ]

解释 妣:音比;考妣:旧时对父母死后的称呼;父亲死后叫考;母亲死后叫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和着急。

出处 《尚书 舜典》:“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

11颠沛流离 [ diān pèi liú lí ]

解释 颠沛:遭受挫折或困难;流离:离散、流落。因生活困窘而到处奔波流浪。

出处 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第九卷:“而哀予颠沛流离万里,保有之难也,而共振显之。”

12难舍难分 [ nán shě nán fēn ]

解释 形容关系密切,感情融洽,难以取舍。

出处 老舍《老张的哲学》:“这样难舍难分的洒泪而别。”

13爱不释手 [ ài bù shì shǒu ]

解释 释:放开。喜爱到不肯放手。

出处 清 孙道乾《小螺庵病榻忆语》:“小暑日,王叔眉学博自武林归,以娱园主人画团扇相赠……儿起坐桃笙上,爱不释手。”

14举目无亲 [ jǔ mù wú qīn ]

解释 举目:抬头看。抬头张望;没有一个亲人。形容人生地疏、孤独无依。

出处 唐 薛调《刘无双传》:“四海之广,举目无亲戚,未知托身之所。”

15自相残杀 [ zì xiāng cán shā ]

解释 自己人互相杀害。残:伤害。

出处 《晋书 石季龙载记下》:“季龙十三子,五人为冉闵所杀,八人自相残杀。”

16生离死别 [ shēng lí sǐ bié ]

解释 活人之间的分离就像与死者永别一样。形容很难再见面或永远分别。

出处 《陈书 徐陵传》:“况吾生离死别,多历暄寒,孀室婴儿,何可言念。”

17妻离子散 [ qī lí zǐ sàn ]

解释 妻子离异;子女流散。表示一家人被迫离散。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18十室九空 [ shí shì jiǔ kōng ]

解释 形容人民大量死亡或逃亡后的荒凉景象。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 用刑》:“天下欲反,十室九空。”

19劳燕分飞 [ láo yàn fēn fēi ]

解释 劳:伯劳;鸟名。伯劳和燕子分飞东西;比喻亲人或朋友别离。

出处 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20悲痛欲绝 [ bēi tòng yù jué ]

解释 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也作“悲恸欲绝”、“哀痛欲绝”。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跪着呜咽哭啼,直到死在这山脚下。”

21家破人亡 [ jiā pò rén wáng ]

解释 家园被毁;亲人死亡。形容家庭惨遭不幸。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元安禅师》:“师曰:‘家破人亡,子归何处?’”

22睹物思人 [ dǔ wù sī rén ]

解释 睹:看见。看到离去的人或死者留下的东西;就联想或怀念起这个人。常用于对死者的追思。

出处 唐 斐铏《传奇 颜濬》:“贵妃赠避尘犀簪一枚,曰:‘异日睹物思人。’”

23依依惜别 [ yī yī xī bié ]

解释 依依:留恋且不忍分离的样子;惜别:舍不得分别。形容十分留恋;舍不得分开。

出处 宋 陆游《舟中对月》:“百壶载酒游凌云,醉中挥袖别故人,依依向我不忍别,谁似峨嵋半轮月。”

24不辞而别 [ bù cí ér bié ]

解释 辞:告辞;别:离别。没有打招呼;就离开了;或悄悄地溜走了。也作“不辞而行”、“不告而别”。

出处 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于是,大家想不辞而别。”

25众叛亲离 [ zhòng pàn qīn lí ]

解释 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陷于孤立;不得人心。叛:背叛;离:离开;背。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26视同路人 [ shì tóng lù rén ]

解释 路人:过路人,指素不相识的人。看做路上遇到的陌生人。指与亲人或熟人非常疏远。

27人地生疏 [ rén dì shēng shū ]

解释 疏:不熟悉。初到一个地方;对当地的人、环境、习俗都不熟悉。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门生这一到省,人地生疏,未必登时就有差委。”

28刺刺不休 [ cì cì bù xiū ]

解释 刺刺:多话的样子。形容说话唠叨,没完没了。

出处 唐 韩愈《送殷员外序》:“出门惘惘,有离别可怜之色。持被入直三省,丁宁顾婢子,语刺刺不休。”

29视同陌路 [ shì tóng mò lù ]

解释 见“视若路人”。

出处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20回:“他今有病,便视同陌路,此岂稍有人心者耶?”

30久别重逢 [ jiǔ bié chóng féng ]

解释 指朋友或亲人在长久分别之后再次见面。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三回:“公坊却好多年不见了,说了几句久别重逢的话,招呼大家坐下,书僮送上茶来。”

31骨肉分离 [ gǔ ròu fēn lí ]

解释 骨肉:指父母兄弟等亲人。比喻亲人分散,不能团聚。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0卷:“谁知死后缠绵,恩变成仇,害得我骨肉分离,死无葬身之地,我好苦也!我好恨也!”

32骨肉团圆 [ gǔ ròu tuán yuán ]

解释 骨肉:比喻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指亲人离而复聚。

出处 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待他长大成人后,须教骨肉再团圆。”

33情同骨肉 [ qíng tóng gǔ ròu ]

解释 形容关系密切如一家人。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7回:“我与公覆,情同骨肉,径来为献密书,未知丞相肯容纳否?”

34人亡家破 [ rén wáng jiā pò ]

解释 家庭破产,人口死亡。形容家遭不幸的惨相。

出处 《晋书 温峤传》:“会琨为段匹磾所害,峤表琨忠诚,虽勋业不遂,然家破人亡,宜在褒崇,以慰海内之望。”

35视若路人 [ shì ruò lù rén ]

解释 看做路上遇到的陌生人。指与亲人或熟人非常疏远。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漫然视若路人,甚而等之仇敌,败坏彝伦,灭绝天理。”

36亲离众叛 [ qīn lí zhòng pàn ]

解释 大家反对,亲信背离。形容不得人心,极其孤立。

出处 《左传·隐公四年》:“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37骨肉团圞 [ gǔ ròu tuán luán ]

解释 骨肉:比喻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指亲人离而复聚。

出处 明·谢谠《四喜记·琼英入宫》:“骨肉团圞乐正浓,一封丹诏实相从,恩承淑女荣非愿,割爱双亲恨怎穷。”

38举眼无亲 [ jǔ yǎn wú qīn ]

解释 抬头看,看不见一个亲人。比喻孤单无依,人地生疏。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卷:“我举眼无亲,见了你,如见我女儿一般。”

39亲戚朋友 [ qīn qī péng yǒu ]

解释 亲人、朋友及姻亲关系等人。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怎生不做大筵席,会亲戚朋友,安排小酌为何?”

40至亲骨肉 [ zhì qīn gǔ ròu ]

解释 至亲:关系最近的亲戚;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最亲近的亲属。一般指父母子女兄弟姐妹。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二卷:“除是至亲骨肉,终日在面前的,用意体察,才看得出来。”

41知疼着痒 [ zhī téng zháo yǎng ]

解释 形容对亲人的关怀、体贴。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无奈二姐倒是个多情的人,以为贾琏是终身之主了,凡事倒还知疼着痒。”

42白云青舍 [ bái yún qīng shè ]

解释 比喻在异乡思念亲人。

43十指连心 [ shí zhǐ lián xīn ]

解释 十个指头连着心。表示身体的每个小部分都跟心有不可分的关系。比喻亲人跟自身休戚相关。

出处 明 汤显祖《南柯记 情尽》:“哎也!焚烧十指连心痛,图得三生见面圆。”

44骨肉相残 [ gǔ ròu xiāng cán ]

解释 比喻自相残杀。

出处 《晋书 刘元海载记》:“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

45孤儿寡妇 [ gū ér guǎ fù ]

解释 死了父亲的孩子,死了丈夫的妇女。泛指失去亲人,无依无靠者。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陈龟传》:“战夫身膏沙漠,居人首系马鞍。或举国掩尸,尽种灰灭,孤儿寡妇,号哭城空,野无青草。”

46分钗断带 [ fēn chāi duàn dài ]

解释 钗分开,带断了。比喻夫妻的离别。

出处 晋 袁宏《后汉纪 灵帝纪上》:“妇人见去,当分钗断带。”

47骨肉之情 [ gǔ ròu zhī qíng ]

解释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关系。比喻至亲之间的深厚感情。

出处 清·刘熙载《艺概·文概》:“介甫每言及骨肉之情,酸恻呜咽。”

48骨肉之恩 [ gǔ ròu zhī ēn ]

解释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关系;恩:亲爱。比喻至亲之间的深厚感情。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8回:“孤亦何心不待卿以骨肉之恩,委卿以兵马之重乎?”

49骨肉私情 [ gǔ ròu sī qíng ]

解释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关系。比喻至亲之间的深厚感情。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不妨启请内廷銮舆入其私第,庶可尽骨肉私情,共享天伦之乐事。”

50死别生离 [ sǐ bié shēng lí ]

解释 永久的离别或难期再见的离别。

出处 元·柯丹丘《荆钗记·见母》:“死别生离辞故里,经历尽万种孤栖。”

51家破人离 [ jiā pò rén lí ]

解释 犹家破人亡。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二回:“王庆从小不曾叫王砉一声爷的,今值此家破人离的时节,心中也酸楚起来。”

52视如陌路 [ shì rú mò lù ]

解释 见“视若路人”。

出处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11回:“当今之世,面交者多,饮酒宴乐,情若同胞,利害相关,视如陌路。”

53人琴两亡 [ rén qín liǎng wáng ]

解释 见“人琴俱亡”。

出处 唐·张说《为人作祭弟文》:“予羸老矣,伤心几何。人琴两亡,命也命也。”

54众散亲离 [ zhòng sàn qīn lí ]

解释 叛:背叛;离:离开。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完全孤立,不得人心。

出处 《晋书·慕容垂传》:“淮南之败,众散亲离,而垂侍卫圣躬,诚不可志。”

55分钗劈凤 [ fēn chāi pī fèng ]

解释 见“分钗断带”。

出处 清·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下·刘王氏》:“[县令]乃赋一诗刻诸墓上云:‘分钗劈凤已联年,就义何妨晚慨愆。’”

56知疼着热 [ zhī téng zháo rè ]

解释 形容对人十分关心爱护(多指亲人)。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7卷:“亲生的,正在乎知疼着热,才是儿子。”

57三叠阳关 [ sān dié yáng guān ]

解释 即《阳关三叠》。琴曲。琴谱以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主要歌词,并引申诗意,增添词句,抒写离别之情。因全曲分三段,原诗反复三次,故称“三叠”。后泛指送别的曲调。

出处 宋 周邦彥《苏幕遮》词:“《三叠阳关》声渐杳。断雨残云,只怕巫山晓。”

58离情别绪 [ lí qíng bié xù ]

解释 分离前后惜别、相思的愁苦情绪。

出处 宋 柳永《昼夜乐》:“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

59情深骨肉 [ qíng shēn gǔ ròu ]

解释 骨肉:比喻至亲。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比亲人还要深厚。亦作“情逾骨肉”、“情愈骨肉”。

出处 《周书·于谨传》:“夙蒙丞相殊眷,情深骨肉。今日之事,必以死争之。”

60安忍无亲 [ ān rěn wú qīn ]

解释 安心于做残忍的事情,因而无所谓亲人。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61别鹤孤鸾 [ bié hè gū luán ]

解释 别:离别;鸾:凤凰一类的鸟。离别的鹤,孤单的鸾。比喻远离的夫妻。

出处 晋 陶潜《拟古》诗之五:“知我故来意,取琴为我弹。上弦惊别鹤,下弦操孤鸾。”

62违乡负俗 [ wéi xiāng fù sú ]

解释 离别家乡,违背世俗。

出处 南朝·陈·徐陵《劝进梁元帝表》:“昔苏季、张仪违乡负俗,尚复招三方以事赵,请六国以尊秦。”

63雨恨云愁 [ yǔ hèn yún chóu ]

解释 ①感觉上以为可以惹人愁怨的云和雨。②喻男女间离别之情。

出处 宋·王禹偁《点绛唇·感兴》词:“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宋·柳永《曲玉管》词:“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忌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

64留连不舍 [ liú lián bù shě ]

解释 依恋着不愿去。形容依依惜别的情貌。同“留恋不舍”。

出处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九十二回:“杨大郎见他爱这粉头,留连不舍。”

65双凫一雁 [ shuāng fú yī yàn ]

解释 汉苏武出使匈奴被羁,归国时留别李陵的诗中有“双凫俱北飞,一雁独南翔”之句。后以“双凫一雁”为感伤离别之词。

66恩不放债 [ ēn bù fàng zhai ]

解释 对亲人不宜放债。意谓免因钱财交往而致发生怨怼。恩,指亲人。

出处 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二折:“他可是肯心肯意的还咱……正是恩不放债。”

67鹑鹊之乱 [ chún què zhī luàn ]

解释 鹑:鹌鹑;鹊:喜鹊。鹌鹑与喜鹊的乱交。指亲人之间的乱伦。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70回:“那夜,武三思候父母睡着,悄悄挨进媚娘房中,成了鹑鹊之乱。”

68瞻云陟屺 [ zhān yún zhì qǐ ]

解释 陟:升,登;屺:没有草木的山。望云登山。比喻非常思念亲人。

出处 《诗经·魏风·陟岵》:“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69爱别离苦 [ ài bié lí kǔ ]

解释 佛家语,指亲爱的人离别的痛苦。

出处 《瑜伽师地论》第61卷:“何云何爱别离苦?当知此苦,亦由五相。”

70东劳西燕 [ dōng láo xī yàn ]

解释 劳:伯劳。比喻情侣、朋友离别。

出处 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杂曲歌辞八 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71哀感中年 [ āi gǎn zhōng nián ]

解释 形容人到中年对亲友离别的伤感情绪。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安)语王右军(王羲之)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是恶。’”

72死无葬身之地 [ sǐ wú zàng shēn zhī dì ]

解释 死了没有地方埋葬。形容死的结局很悲惨。

出处 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楔子:“天那,可怜害俺一家,死无葬身之地也。”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