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让人不满意的成语

形容让人不满意的成语


1垂头丧气 [ chuí tóu sàng qì ]

解释 垂头:耷拉着脑袋;丧气:失去志气;情绪低落。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形容失意懊丧的样子。

出处 唐 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

2大失所望 [ dà shī suǒ wàng ]

解释 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形容非常失望。

出处 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

3差强人意 [ chā qiáng rén yì ]

解释 差:稍微地;强:振奋。原指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形容某人某事还不错;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吴汉传》:“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4怨声载道 [ yuàn shēng zài dào ]

解释 载:充满;道:道路。怨恨的声音充塞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的强烈的不满和怨恨。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李固传》:“前孝安皇帝内任伯荣、樊丰之属,外委固广、谢恽之徒,开门受赂,署用非次,天下纷然,怨声载道。”

5事与愿违 [ shì yú yuàn wéi ]

解释 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

出处 三国 魏 稽康《幽愤》诗:“嗟我愤叹,曾莫能俦。事与愿违,遘兹淹留。”

6愤愤不平 [ fèn fèn bù píng ]

解释 愤愤:像生气的样子。因不公平的事而愤怒或不满。

出处 晋 王隐《晋书 桓秘传》:“秘亦免官,居于宛陵,每愤愤有不平之色。”

7心灰意冷 [ xīn huī yì lěng ]

解释 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出处 清 梁启超《湖南时务学堂学约》:“非有坚定之力,则一经挫折,心灰意冷。”

8怏怏不乐 [ yàng yàng bù lè ]

解释 怏怏:形容不满意的神情。心中郁闷,很不快活。

出处 《杨家将演义》第40回:“六郎谢恩而退,归至府中,思忆孟良、焦赞,怏怏不乐。”

9付之一叹 [ fù zhī yī tàn ]

解释 叹一口气。多指对不满意的某件事表示无可奈何。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前日之事,我也不计较长短,付之一叹罢了。”

10无可奈何 [ wú kě nài hé ]

解释 奈何:如何;怎么办。不得已;没有办法。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太史伯阳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11见利忘义 [ jiàn lì wàng yì ]

解释 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形容人贪财自私。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樊郦滕灌靳周传》:“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12无理取闹 [ wú lǐ qǔ nào ]

解释 闹:吵闹;捣乱。没有道理;故意吵闹、捣乱。

出处 唐 韩愈《答柳柳州食虾蟆》诗:“鸣声相呼和,无理只取闹。”

13不平则鸣 [ bù píng zé míng ]

解释 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事物不平静就会发出响声。指人遇到不公平的事;就会发出不满的呼声和反抗。

出处 唐 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14不欢而散 [ bù huān ér sàn ]

解释 欢:高兴;愉快;散:分开;分手。很不愉快地分手。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众客咸不欢而散。”

15牵强附会 [ qiān qiǎng fù huì ]

解释 牵:拉;附会:把无联系的事物生硬地拉扯到一起。把不相干的事物硬拉在一起;说成彼此相干。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11回:“后儒牵强附会,费尽心思,不知都是古今学不分明的缘故。”

16两败俱伤 [ liǎng bài jù shāng ]

解释 败:失败。俱:全。斗争的双方都受到损伤。古时卞庄子要刺虎;馆竖子说;两只老虎正在争一牛;斗争结果;小虎会死;大虎会伤;然后刺杀伤虎而有杀二虎之名。后比喻因斗争;双方都受伤害。

出处 宋 汪应辰《文定集 答梁子铺》:“东汉之君子必欲与小人为敌,终于两败俱伤,而国随以亡。”

17自惭形秽 [ zì cán xíng huì ]

解释 因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形容自愧不如别人。惭:惭愧;形:形体;秽:丑;肮脏;差。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18不以为然 [ bù yǐ wéi rán ]

解释 然:对;不错。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有轻视的意思。

出处 宋 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19泣不成声 [ qì bù chéng shēng ]

解释 泣:低声哭。哭得噎住了;连声音也发不出来。形容极度悲伤。

出处 汉 赵晔《吴越春秋 越王无余外传》:“尧崩,禹服三年之丧,如丧考妣,昼夜哭泣,气不属声。”

20痛不欲生 [ tòng bù yù shēng ]

解释 悲痛得不想再活下去了。痛:悲痛;欲:想;打算。

出处 宋 吕大钧《吊说》:“其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21痛定思痛 [ tòng dìng sī tòng ]

解释 悲痛的心情平静下来以后;回想遭受痛苦的情景;让人震撼;也让人警醒。形容所受痛苦的沉重;含有警醒的意思。痛:悲痛;哀苦;定:平静。

出处 唐 韩愈《与李翱书》:“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

22痛心疾首 [ tòng xīn jí shǒu ]

解释 伤心而且头痛。形容伤心痛恨到了极点。疾首:头痛。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

23嗤之以鼻 [ chī zhī yǐ bí ]

解释 嗤:讥笑。用鼻子发出冷笑声;表示轻蔑;看不起。也作“以鼻嗤之”。

出处 清 颐琐《黄绣球》第七回:“其初在乡自立一学校,说于市,市人非之;请于巨绅贵族,更嗤之以鼻。”

24美中不足 [ měi zhōng bù zú ]

解释 美:好;不足:不够;缺欠。总的方面虽然很好;但局部不够完善、理想的地方。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破镜重圆,离而复合,固是好事;但王夫人所遭不幸,失身为妾,又不曾根究奸人,报仇雪恨,尚为美中不足。”

25肝肠寸断 [ gān cháng cùn duàn ]

解释 肝脏和肠子好像被寸寸斩断一样。形容万分悲痛。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三》:“吾要且死,子肠亦且寸绝。”

26冷嘲热讽 [ lěng cháo rè fěng ]

解释 冷嘲:冷言冷语;尖刁刻薄的风凉话;热讽:辛辣难忍的讽刺语。用尖锐、辛辣的语言进行讥笑和讽刺。

出处 清 袁枚《随园三十二种 牍外余言》:“人人知之,皆有不平之意。故晋大夫七嘴八舌,冷讥热讽。”

27不过尔尔 [ bù guò ěr ěr ]

解释 尔尔:如此如此。不过如此而已。

出处 清 沈复《浮生六记 浪游记快》:“其红门局之梅花,姑姑庙之铁树,不过尔尔。”

28不屑一顾 [ bù xiè yī gù ]

解释 不屑:认为不值得;不愿意做或不愿意接受;一顾:看一下。不值得一看。指对某些事物或人看不起。

出处 明 方孝儒《送吏部外郎龚彦佐序》:“夫禄之以天下而系马千驷,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顾视焉。”

29自愧不如 [ zì kuì bù rú ]

解释 自己惭愧;比不上别人。形容因自觉不如别人或有缺点而感到惭愧。

出处 唐 元结《七不如篇序》:“元子常自愧不如孩孺。”

30草草了事 [ cǎo cǎo liǎo shì ]

解释 草草:草率;马虎;了:了结;结束。草率地把事结束了。也作“草率了事”、“草草完事”。

出处 明 李贽《答焦漪园书》:“为友人写《心经》毕,尚余一幅,遂续墨而填之,以还其人。皆草草了事,欲以自娱。”

31议论纷纷 [ yì lùn fēn fēn ]

解释 纷纷:众多、杂乱的样子。表明各种意见的言论多而杂乱。意见不一;说法众多。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新令既出,百姓议论纷纷,或言不便,或言便。”

32缠绵悱恻 [ chán mián fěi cè ]

解释 缠绵:情感萦绕而不能解脱;悱恻:悲苦。形容心情悲苦;无法排遣。后也指诗文情调凄怆而婉转。也作“悱恻缠绵”。

出处 晋 潘岳《寡妇赋》:“思缠绵以瞀乱兮,心摧伤以怆恻。”

33绵里藏针 [ mián lǐ cáng zhēn ]

解释 绵絮里边藏着针。比喻外表温柔;内心尖刻厉害;也比喻柔中有刚。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当日说知心,绵里藏针。”

34道貌岸然 [ dào mào àn rán ]

解释 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岸然:高傲;严肃的样子。形容神态庄重;外貌严肃正经。现多用于讽刺故作正经表里不一的伪君子。也作“岸然道貌”。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成仙》:“道貌岸然。”

35黯然失色 [ àn rán shī sè ]

解释 黯然:昏暗的样子;失色:失去光泽。原指心情沮丧;脸色难看。形容相比之下显得暗淡无光。有时也形容心情不好。

出处 清 冒襄《影梅庵忆语》:“顿使《会真》、《长恨》等篇黯然失色。”

36黯然神伤 [ àn rán shén shāng ]

解释 心情沮丧;心神忧伤。

出处 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女更黯然神伤,泫然流涕。”

37捶胸顿足 [ chuí xiōng dùn zú ]

解释 捶:敲打;顿:跺。两拳捶打胸部;两脚跺着地。形容焦急、痛楚、悔恨的神态。

出处 明 李开先《闲居集 昆仑张诗人传》:“有告之者,殊不之信也;已而知其实然,捶胸顿足,若不欲生。”

38敷衍了事 [ fū yǎn liǎo shì ]

解释 敷衍:将就应付;不认真。了:了结。将就应付地把事办了。指做事不认真;缺乏责任心。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4回:“不但上宪跟前兄弟无以交代,就连着老哥们也不好看,好像我们敷衍了事,不肯出力似的。”

39愁眉苦脸 [ chóu méi kǔ liǎn ]

解释 苦:痛苦。忧愁得眉头紧锁;哭丧着脸。形容愁容满面的样子。也作“愁眉苦眼”。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7回:“成老爹气的愁眉苦脸,只得自己走出去回那几个乡里人去了。”

40愁眉不展 [ chóu méi bù zhǎn ]

解释 展:舒展。心里忧愁;双眉紧锁;不得舒展。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也作“愁眉紧锁”。

出处 唐 姚鹄《随州献李侍御》之二:“旧隐每怀空竟夕,愁眉不展几经春。”

41悲痛欲绝 [ bēi tòng yù jué ]

解释 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也作“悲恸欲绝”、“哀痛欲绝”。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跪着呜咽哭啼,直到死在这山脚下。”

42心如刀割 [ xīn rú dāo gē ]

解释 内心痛苦得像刀割一样。形容极其痛苦难过。

出处 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一折:“眼睁睁俺子母各天涯,想起来我心如刀割,题起来我泪似悬麻。”

43义愤填膺 [ yì fèn tián yīng ]

解释 膺:胸。正义的愤恨充满了胸膛。

出处 南朝 梁 江淹《恨赋》:“置酒欲饮,悲来填膺。”

44兔死狐悲 [ tù sǐ hú bēi ]

解释 兔子死了;狐狸很悲伤。比喻因同类遭遇不幸而悲痛伤感。悲:悲伤。

出处 元 汪元亨《折桂令 归隐》曲:“鄙高位羊质虎皮,见非辜兔死狐悲。”

45呼天抢地 [ hū tiān qiāng dì ]

解释 呼:呼叫;抢地:触地;撞地。指向天呼号;用头碰地。形容极端悲痛。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0回:“萧云仙呼天抢地,尽哀尽礼,治办丧事,十分尽心。”

46心怀叵测 [ xīn huái pǒ cè ]

解释 心里藏着难以测度的恶意。形容用心险恶。心怀:居心;存心;叵:不可;测:揣测;猜测。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7回:“曹操心怀叵测,叔父若往,恐遭其害。”

47空洞无物 [ kōng dòng wú wù ]

解释 空虚;没有什么内容。形容言谈、文章等极其空泛;没有什么内容。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答曰:‘此中空洞无物,然容卿辈数百人。’”

48言之无物 [ yán zhī wú wù ]

解释 言:言语;言辞;物:指内容。指写文章或讲话空洞;没有具体充实的内容。

出处 清 梁启超《跋》:“言之无物,务尖险,晚唐之极敝也。”

49百爪挠心 [ bǎi zhǎo náo xīn ]

解释 像有一百只脚爪在抓心一样。形容人心情错综复杂,心神不定。

出处 姜树茂《渔岛怒潮》第14章:“那心里的滋味更不必提了,里面好似生了二十五个小老鼠——百爪挠心。”

50贪生怕死 [ tān shēng pà sǐ ]

解释 贪:贪恋。贪图生存;惧害死亡。形容为了活命而失去正义的原则。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文三王传》:“今立自知贼杀中郎曹将,冬日迫促,贪生畏死,即诈僵仆阳病,徼幸得逾于须臾。”

51万念俱灰 [ wàn niàn jù huī ]

解释 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灭了。形容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万念:一切念头;俱:全;都;灰:灰心;失望。

出处 清 南亭亭长《中国现在记》第三回:“官场上的人情,最是势利不过的。大家见抚台不理,谁还来理我呢,想到这里,万念俱灰。”

52拒人千里 [ jù rén qiān lǐ ]

解释 形容对人态度傲慢。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下》:“诣诣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

53哀毁骨立 [ āi huǐ gǔ lì ]

解释 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头架子。指因丧亲极度悲哀;瘦得只剩下骨架。形容守孝期间悲痛尽礼。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54败兴而归 [ bài xìng ér guī ]

解释 败兴:遇到和想象不一致的事而情绪低落。扫兴地归来。也作“败兴而返”。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各军士未及领赏,草草而散。正是:乘兴而来,败兴而返。”

55怏怏不悦 [ yàng yàng bù yuè ]

解释 悦:愉悦,快乐。因不满意而很不快乐。

出处 宋 司马光《应诏论体要》:“其当职之人,已怏怏不悦,不肯同心以助其谋,协力以成事。”

56出乎意外 [ chū hū yì wài ]

解释 用于意想、预料之外。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不想姑娘闹了个皮子,蔫蔫儿的受了,自己倒出乎意外,一时抓不着话岔儿。”

57哀哀欲绝 [ āi āi yù jué ]

解释 悲痛得将要气绝;指异常悲痛。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3回:“那宝珠按未嫁女之礼在灵前哀哀欲绝。”

58啧有烦言 [ zé yǒu fán yán ]

解释 议论纷纷;有不少抱怨责备的话。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定公四年》:“会同难,啧有烦言,莫之治也。”

59愁眉锁眼 [ chóu méi suǒ yǎn ]

解释 锁:紧皱。愁得紧皱眉头,眯起双眼。形容非常苦恼的样子。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对人前巧语花言,背地里愁眉泪脸。

60悲不自胜 [ bēi bù zì shèng ]

解释 胜:经受得住。悲伤得使自己经受不住了。形容伤感至极;情难自禁。

出处 汉 荀悦《汉纪 平帝纪》:“太后因号泣而言,左右莫不垂涕,舜悲不自胜。”

61黯然销魂 [ àn rán xiāo hún ]

解释 黯然:心神沮丧、面色难看的样子;销魂:因受刺激而神思茫然;好像灵魂离开了肉体。心情沮丧;面色阴沉;好像失掉了灵魂;形容极度悲愁。

出处 南朝 梁 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李善注:“黯:失色将败之貌。”

62冷若冰霜 [ lěng ruò bīng shuāng ]

解释 若:好像。冷得像冰霜一样。比喻对人对事十分冷淡;没有一丝热情。有时也指面目或态度严厉;使人无法靠近。

出处 清 刘鄂《老残游记续集》第二回:“笑起来一双眼又秀又媚,却是不笑起来又冷若冰霜。”

63哀思如潮 [ āi sī rú cháo ]

解释 哀伤的思绪如同潮涌一般。形容极度悲痛。

出处 京剧《平原作战》第五场:“哀思如潮热泪洒,平川有边仇无涯。”

64不冷不热 [ bù lěng bù rè ]

解释 指温度不高不低,冷热适中。亦比喻对人态度一般。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五回:“便见他一只手高高儿的举了一碗熬得透、得到不冷不热、温凉适中、可口儿的普洱茶来。”巴金《寒夜》三:“这一天是这个山城里少有的不冷不热的好天。”

65牢骚满腹 [ láo sāo mǎn fù ]

解释 一肚子委曲、不满的情绪。

出处 钱钟书《围城》:“自己这一年来,牢骚满腹,一触即发。”

66深孚众望 [ shēn fú zhòng wàng ]

解释 孚:为人所信服。在群众中很有威望。

出处 清·刘坤一《提臣应行陛见暂请展缓折》:“该提督老于戎事,忠爱性成……深孚众望,其朴城忠厚,早在圣明洞鉴之中。”

67悲愤填膺 [ bēi fèn tián yīng ]

解释 填:充填;塞满;膺:胸。悲痛和愤怒充满胸膛。

出处 清 伤时子《苍鹰击》第六折:“草头朝露,贵贱都虚度。悲愤填膺莫诉,壮怀孤负。”

68威信扫地 [ wēi xìn sǎo dì ]

解释 威信:威望和信誉。威望、信誉全部丧失。比喻威望和信誉完全丧失。

出处 郭沫若《南京印象》:“而且就是他,使得法纪荡然,使得政府的威信扫地,他到底有什么收获?”

69打鸡骂狗 [ dǎ jī mà gǒu ]

解释 比喻旁敲侧击地漫骂,以发泄对某人的不满。

出处 鲁迅《彷徨 肥皂》:“你今天怎么尽闹脾气,连吃饭时候也是打鸡骂狗的。”

70鞅鞅不乐 [ yāng yāng bù lè ]

解释 因不满意而很不快乐。鞅,通“怏”。

出处 宋·洪迈《夷坚丁志·武真人》:“武真人,名元照,会稽萧山民女也……年稍长,议以妻邑之富人,既受币,照鞅鞅不乐。”

71怨声满道 [ yuàn shēng mǎn dào ]

解释 道:道路。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和怨恨。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李固传》:“前孝安皇帝内任伯荣、樊丰之属,外委固广、谢恽之徒,开门受赂,署用非次,天下纷然,怨声满道。”

72灌夫骂坐 [ guàn fū mà zuò ]

解释 灌夫,西汉人,初以勇武闻名,为人刚直不阿,任侠,好饮酒骂人。与丞相田蚡不和,后因在蚡处使酒骂座,戏侮田蚡,为蚡所劾,以不敬罪族诛。事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后用以指人借酒发泄心中的不满。

出处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载:灌夫,西汉人,初以勇武闻名,为人刚直不阿,任侠,好饮酒骂人。与丞相田蚡不和,后因在蚡处使酒骂座,戏侮田蚡,为蚡所劾,以不敬罪族诛。

73穷形极相 [ qióng xíng jí xiàng ]

解释 穷:尽,极;相:象。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也指丑态毕露。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41回:“破资财穷形极相,感知己沥胆披肝。”

74皱眉蹙眼 [ zhòu méi cù yǎn ]

解释 蹙:收缩。皱眉头,眯眼睛。形容不满的神态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安老爷便皱眉蹙眼的问道:‘那里去了?’何小姐答道:‘只怕在书房里罢!’”

75满腔义愤 [ mǎn qiāng yì fèn ]

解释 满腔:充满心中。心中充满对不合理的事情的愤怒。

出处 马克·吐温《竞选州长》:“那些人满腔义愤,来势汹汹,一进门就捣毁了家具和窗户,走的时候把能带走的财物都拿去了。”

76心存芥蒂 [ xīn cún jiè dì ]

解释 芥蒂:本指细小的梗塞物,后比喻心里的不满或不快。指心里对人对事有怨恨或不愉快的情绪。

出处 汉 司马相如《子虚赋》:“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芥蒂。”

77怨声盈路 [ yuàn shēng yíng lù ]

解释 怨恨之声充满道路。形容不满情绪十分普遍。

出处 《魏书·高肇传》:“肇既当衡轴,每事任己,本无学识,动违礼度,好改先朝旧制,出情妄作,减削封秩,抑黜勋人。由是怨声盈路矣。”

78载道怨声 [ zài dào yuàn shēng ]

解释 怨恨之声充满道路。形容不满情绪十分普遍。

出处 清·感惺《断头台·受献》:“笑雌黄舌饶,黑符心骄,绿豆儿眼小,博得个载道怨声碧汉高。”

79怨声载路 [ yuàn shēng zài lù ]

解释 怨恨之声充满道路。形容不满情绪十分普遍。

出处 《旧唐书·张廷珪传》:“州县征输,星火逼迫,或谋计靡所,或鬻卖以充,怨声载路,私气未洽。”

80生不如死 [ shēng bù rú sǐ ]

解释 活着还不如死去。指人的处境十分恶劣。

出处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十回:“奈因阳世三间,没有我脚踏之地,是生不如死!”

81舆论哗然 [ yú lùn huá rán ]

解释 公众大表惊讶和不满。

82腹非心谤 [ fù fēi xīn bàng ]

解释 心怀不满,暗中发泄。

83大失人望 [ dà shī rén wàng ]

解释 指在群众中严重丧失威望,威信扫地。

出处 《史记·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

84腹诽心谤 [ fù fěi xīn bàng ]

解释 心怀不满,暗中发泄。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不如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杰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

85心非巷议 [ xīn fēi xiàng yì ]

解释 心里不满,而在私下议论。语出《史记·秦始皇本纪》:“入则心非,出则巷议。”

出处 语出《史记·秦始皇本纪》:“入则心非,出则巷议。”

86怏怏不平 [ yàng yàng bù píng ]

解释 怏怏:因不平而郁郁不乐。神志怏怏的,心中很感不平。

出处 《隋书·虞世基传》:“贫无产业,每佣书养亲,怏怏不平。”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