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汇集的成语

形容汇集的成语


1高朋满座 [ gāo péng mǎn zuò ]

解释 高:高贵。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

出处 唐 王勃《滕王阁序》:“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2门庭若市 [ mén tíng ruò shì ]

解释 门:原指宫门;庭:原指朝庭;现指院子;若:好像;市:集市;市场。原来形容宫门里;朝庭上;进谏的人多得像在集市一样;十分热闹。现在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一》:“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3花好月圆 [ huā hǎo yuè yuán ]

解释 花儿是美的;月亮是圆的。比喻美好团聚。多用做新婚贺词。

出处 宋 晁端礼《行香子 别恨》词:“莫思身外,且逗尊前,愿花长好,人长健,月长圆。”

4物以类聚 [ wù yǐ lèi jù ]

解释 类:同一类。同类的事物常聚集在一起;现在多指坏人互相勾结在一起。

出处 《周易 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5三五成群 [ sān wǔ chéng qún ]

解释 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指几个人在一起。

出处 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三五成群,高谈嬉笑。”

6济济一堂 [ jǐ jǐ yī táng ]

解释 济济:人多的样子;堂:大厅。形容很多的人汇聚在一起。

出处 清 归庄《静观楼讲义序》:“今也名贤秀士,济济一堂,大义正言,洋洋盈耳。”

7水泄不通 [ shuǐ xiè bù tōng ]

解释 泄:泄漏。原意为水都流不出去。形容拥挤和包围得非常严密。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德山门下,水泄不通,佛事门中,风行草偃。”

8喜气洋洋 [ xǐ qì yáng yáng ]

解释 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非常高兴。

出处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气洋洋者矣。”

9喜出望外 [ xǐ chū wàng wài ]

解释 望:希望;意料。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兴。

出处 宋 苏轼《与李之仪》:“契阔八年,岂谓复有见日,渐近中原,辱书尤数,喜出望外。”

10万人空巷 [ wàn rén kōng xiàng ]

解释 本指家家户户的人都奔向一个地方;以致住宅空荡荡的。现多指很多的人聚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形容轰动一时的盛况。

出处 宋 苏轼《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诗:“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

11天伦之乐 [ tiān lún zhī lè ]

解释 家人欢聚一堂;亲密友爱的乐趣。天伦:指父子、兄弟、夫妻等亲属关系。

出处 唐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12络绎不绝 [ luò yì bù jué ]

解释 络绎:前后相连;连续不断。不绝:也是不断之意。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也作“络绎不断”。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南匈奴传》:“窜逃去塞者,络绎不绝。”

13摩肩接踵 [ mó jiān jiē zhǒng ]

解释 摩:接触;踵:脚跟。肩挨肩;脚尖连着脚跟。形容人多拥挤;或比喻事物接连不断的出现。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14熙熙攘攘 [ xī xī rǎng rǎng ]

解释 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15车水马龙 [ chē shuǐ mǎ lóng ]

解释 车络绎不绝;有如流水;马首尾相接;好像游龙。形容沿途车马很多;成群结队;繁华热闹的场面。也作“马龙车水”。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皇后纪上 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16觥筹交错 [ gōng chóu jiāo cuò ]

解释 酒杯和酒筹错杂放置。形容众人一起宴饮时的热闹景象。

出处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17唇齿相依 [ chún chǐ xiāng yī ]

解释 嘴唇和牙齿互相依靠;比喻双方关系密切;互相依存;利害与共。也作“唇齿相济。”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鲍勋传》:“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阻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

18人山人海 [ rén shān rén hǎi ]

解释 人多得像大山大海一样;形容聚集在一起的人特别多。

出处 《西胡老人繁胜录》:“四山四海,三千三百,衣山衣海,卦山卦海,南山南海,人山人海。”

19情真意切 [ qíng zhēn yì qiē ]

解释 谓情意十分真切。

出处 清·吴乔《答万季埜诗问》:“六朝体宽无粘,韵得叶用,粘缀但情真意切,得句即佳。故‘城上草’一篇,止十三字,而意味无穷。”

20比肩继踵 [ bǐ jiān jì zhǒng ]

解释 比肩:肩膀挨着肩膀;继踵:脚尖碰着脚后跟。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着脚根。形容人多拥挤。

出处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杂下九》:“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21欢聚一堂 [ huān jù yī táng ]

解释 欢乐地聚集在一起。

出处 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今天,我国各民族的文学家、戏剧家、美术家、音乐家……文艺工作者的代表欢聚一堂。”

22宾客如云 [ bīn kè rú yún ]

解释 来客多得如聚集的云层。形容客人多。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月明和尚度柳翠》:“穿著布素,闭门念佛;虽宾客如云,此日断不接见,以此为常。”

23久别重逢 [ jiǔ bié chóng féng ]

解释 指朋友或亲人在长久分别之后再次见面。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三回:“公坊却好多年不见了,说了几句久别重逢的话,招呼大家坐下,书僮送上茶来。”

24骨肉团圆 [ gǔ ròu tuán yuán ]

解释 骨肉:比喻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指亲人离而复聚。

出处 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待他长大成人后,须教骨肉再团圆。”

25尽欢而散 [ jìn huān ér sàn ]

解释 尽情欢乐之后,才分别离开。多指聚会、宴饮或游乐。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九回:“命酒更酌,尽欢而散。”

26宾朋满座 [ bīn péng mǎn zuò ]

解释 座:坐位。宾客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朋友很多。

出处 明 郭勋《雍熙乐府》第四卷:“醉仙楼听鹤鸣一派箫韶洞,宾朋满座,谈笑无穷。”

27傲骨嶙嶙 [ ào gǔ lín lín ]

解释 傲骨:指高傲不屈的性格。嶙嶙:山崖突兀貌。比喻高傲不屈。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叶生》:“行踪落落,对影长愁;傲骨嶙嶙,搔头自爱。”

28白雪皑皑 [ bái xuě ái ái ]

解释 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出处 冰心《再寄小读者》:“白雪皑皑,山顶上悬着一钩淡黄色的新月。”

29蜂屯蚁聚 [ fēng tún yǐ jù ]

解释 形容成群的人聚集在一处。

出处 《宋书 索虏传》:“首尾逼畏,蜂屯蚁聚,假息旦夕,岂复能超蹈长河,以当堂堂之阵哉。”

30项背相望 [ xiàng bèi xiāng wàng ]

解释 项:颈项。原指前后相顾。后多形容行人拥挤,接连不断。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左雄传》:“监司项背相望,与同疾疢。”

31聚族而居 [ jù zú ér jū ]

解释 聚:聚集;族:家族。同族人聚集一起居住。

出处 鲁迅《故乡》:“我们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已经公同卖给别姓了。”

32亨嘉之会 [ hēng jiā zhī huì ]

解释 亨嘉:美好的事物聚会在一起。比喻优秀人物济济一堂。

出处 《周易·乾》:“亨者,嘉之会。”

33团头聚面 [ tuàn tóu jù miàn ]

解释 形容非常亲密地相聚在一起。

出处 《醒世姻缘传》第二四回:“合家俱到那园中石凳上坐下……团头聚面的说说笑笑,或是与儿子讲说些读过的书文,或是与女儿说些什么贤孝的古记。”

34簪盍良朋 [ zān hé liáng péng ]

解释 替:聚集;盎:聚合。指朋友欢聚。

出处 宋·王十朋《蓬莱阁赋》:“簪盍良朋,把酒论文。”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