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心情忐忑的成语

形容心情忐忑的成语


1七上八下 [ qī shàng bā xià ]

解释 形容心神不安的惊惶样子。

出处 宋 宗杲说《大慧普觉禅师语录》第21卷:“方寸里七上八下,如咬生铁橛,没滋味时,切莫退志。”

2六神无主 [ liù shén wú zhǔ ]

解释 六神:道家指主宰人心、肺、肝、肾、脾、胆的神;无主:没有主意;不知如何是好。形容心慌意乱;惊慌失措。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吓得知县已六神无主,还有甚心肠去吃酒。”

3坐立不安 [ zuò lì bù ān ]

解释 坐着站着都不安宁。形容烦躁、紧张的样子。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7回:“今日天使李俊在家,坐立不安。”

4心急如焚 [ xīn jí rú fén ]

解释 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心情极其焦急。焚:烧。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7回:“我越发觉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没法的事,成日犹如坐在针毡上一般。”

5心烦意乱 [ xīn fán yì luàn ]

解释 心情烦躁;思绪纷乱。形容内心烦闷焦躁。烦:烦躁;意:心绪;心思。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智尽忠,蔽鄣于谗,心烦意乱,不知所从。”

6忐忑不安 [ tǎn tè bù ān ]

解释 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忐忑:心神不安定。

出处 清 吴趼人《糊涂世界》第九卷:“两道听了这话,心里忐忑不定。”

7心惊肉跳 [ xīn jīng ròu tiào ]

解释 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形容心神不安;极其恐惧。跳:发抖。

出处 元 无名氏《争报恩》:“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

8惊慌失措 [ jīng huāng shī cuò ]

解释 失措:举止失去常态;不知如何是好。形容惊恐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出处 《北齐书 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9提心吊胆 [ tí xīn diào dǎn ]

解释 吊:悬着;不塌实。心和胆好像悬起来;不塌实。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7回:“众僧闻得此言,一个个提心吊胆,告天许愿。”

10如坐针毡 [ rú zuò zhēn zhān ]

解释 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出处 《晋书 杜锡传》:“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着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11心慌意乱 [ xīn huāng yì luàn ]

解释 心里慌乱;没有主意。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孩儿自从接了电报之后,心慌意乱。”

12心神不定 [ xīn shén bù dìng ]

解释 定:安定。心里烦躁,精神不安。

出处 《平妖传》第五回:“这般繁华去处,怕你们心神不定,惹出什么事非来。”

13无精打采 [ wú jīng dǎ cǎi ]

解释 打:打消;采:兴致。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小红待要过去,又不敢过去,只得悄悄向潇湘馆,取了喷壶而回;无精打采,自向房内躺着。”

14惴惴不安 [ zhuì zhuì bù ān ]

解释 指担心害怕(惴惴:恐惧、担忧的样子)。

出处 《诗经 小雅 小宛》:“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15胆战心惊 [ dǎn zhàn xīn jīng ]

解释 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出处 元 郑光祖《刍梅香》第三折:“见他时胆战心惊,把似你无人处休眠思梦想。”

16心猿意马 [ xīn yuán yì mǎ ]

解释 形容心思不定;好像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

出处 《敦煌变文集 维摩诘经讲经文》:“卓定深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颠狂。”

17诚惶诚恐 [ 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

解释 诚:确实;惶:害怕;恐:畏惧。原指封建官吏给皇帝上奏章时用的客套话;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现形容尊敬、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诗传》:“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18惊魂未定 [ jīng hún wèi dìng ]

解释 惊魂:受惊吓的心灵。形容受惊吓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出处 宋 苏轼《谢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19惊惶失措 [ jīng huáng shī cuò ]

解释 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惊慌惶恐;举止失去常态。

出处 唐 李百药《北齐书 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20心惊胆战 [ xīn jīng dǎn zhàn ]

解释 形容内心极度惊惧恐慌。战:发抖。

出处 元 无名氏《萨真人夜断碧桃花》第三折:“一个个气昂昂性儿不善,他每都叫吼捋袖揎拳,走的我腿又酸又软,不由我不心惊胆战。”

21惶恐不安 [ huáng kǒng bù ān ]

解释 惶恐:惊慌、害怕。惊慌、害怕得不得安宁。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下》:“人民正营。”唐 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22百爪挠心 [ bǎi zhǎo náo xīn ]

解释 像有一百只脚爪在抓心一样。形容人心情错综复杂,心神不定。

出处 姜树茂《渔岛怒潮》第14章:“那心里的滋味更不必提了,里面好似生了二十五个小老鼠——百爪挠心。”

23坐卧不宁 [ zuò wò bù níng ]

解释 同“坐卧不安”。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四回:“各事冗杂,亦难尽述,因此忙的凤姐茶饭无心,坐卧不宁。”

24坐卧不安 [ zuò wò bù ān ]

解释 坐不稳;睡不安。形容心情紧张;情绪不安。

出处 《坛经 行由品》:“房中思想,坐卧不安。”

25失魂落魄 [ shī hún luò pò ]

解释 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做子弟的,失魂落魄,不惜余生。”

26神思恍惚 [ shén sī huǎng hū ]

解释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定;思想集中不起来。

出处 唐 无名氏《郑德磷》:“德磷大骇,神思恍惚,悲婉久之,不能排仰。”

27心旌摇摇 [ xīn jīng yáo yáo ]

解释 心神飘忽不定;就像旌旗随风飘摇。心神不定;情思起伏;就像旌旗随风飘摇一样。旌:旗子。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一》:“寡人自料,从楚当秦,未见胜也;内与群臣谋,不足恃也,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

28神情恍惚 [ shén qíng huǎng hū ]

解释 神志不清,心神不定。

出处 《魏书·侯莫陈悦传》:“悦自杀岳后,神情恍惚,不复如常。”

29心乱如麻 [ xīn luàn rú má ]

解释 心里乱得像一团乱麻。形容心里十分烦乱。

出处 宋 王思明《山居二首(其二)》:“随缘随份是生涯,莫使身心乱似麻。”

30惶惶不安 [ huáng huáng bù ān ]

解释 惶惶:恐惧不安。指心中惊慌害怕;心神不安定。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带铁甲马军入城,横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

31神不附体 [ shén bù fù tǐ ]

解释 形容心神不定。

出处 元·白朴《东墙记》第一折:“早是身体不快,又遇着这等人物,教我神不附体,何时是可也。”

32神志不清 [ shén zhì bù qīng ]

解释 神志错乱或精神错乱。

出处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2回:“弟子方才被什么妖人迷住,弄得身不由己、神志不清。”

33忐忑不定 [ tǎn tè bù dìng ]

解释 同“忐忑不安”。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十六回:“济川被他们说得心中忐忑不定。”

34拍案惊奇 [ pāi àn jīng qí ]

解释 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出处 明末·凌濛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35心荡神迷 [ xīn dàng shén mí ]

解释 荡:摇动。形容心神不定,难以自持。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八回:“阳衍正在心荡神迷,一闻此语,慌忙接过芍药道:'承女郎见爱,何福能消!但未识芳闺何处?'”

36七上八落 [ qī shàng bā luò ]

解释 形容心神不定或慌乱不安。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回:“洪太尉倒在树根底下,唬的三十六个牙齿捉对儿厮打,那心头一似十五个吊桶,七上八落的响,浑身却如重风麻木,两腿一似斗败公鸡,口里连声叫苦。”

37神智不清 [ shén zhì bù qīng ]

解释 神智:意识。神志错乱或精神错乱。

出处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他遍体鳞伤,呼吸微弱,神智不清,不吃不喝,只等着死了!”

38若有所亡 [ ruò yǒu suǒ wáng ]

解释 若:好象。好象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同“若有所丧”。

出处 《淮南子 原道训》:“解车休马,罢酒彻乐,而心忽然若有所丧,怅然若有所亡也。”

39亡魂失魄 [ wáng hún shī pò ]

解释 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出处 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二折:“饿的我肚里饥失魂丧魄,冻的我身上冷无颜落色。”

40若有所丧 [ ruò yǒu suǒ sàng ]

解释 若:好象。好象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

出处 《淮南子 原道训》:“解车休马,罢酒彻乐,而心忽然若有所丧,怅然若有所亡也。”

41心惊胆寒 [ xīn jīng dǎn hán ]

解释 同“心惊胆战”。

出处 明·李日华《南西厢记·飞虎授首》:“心惊胆寒,浑身上淋漓雨汗。”

42心绪恍惚 [ xīn xù huǎng hū ]

解释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形容精神不集中或神志不清楚。

出处 战国 楚 宋玉《神女赋》:“精神恍惚,若有所喜。”唐 王洙《东阳夜怪录》:“自虚心神恍惚,未敢遽前扪撄。”

43蹀躞不下 [ dié xiè bù xià ]

解释 谓心里忐忑不安,不能放心。

出处 《警世通言·蒋淑真刎颈鸳鸯会》:“这女儿自因阿巧死后,心中好生不快活。自思量道:‘皆由我之过,送了他青春一命。’日逐蹀躞不下。”

44忐上忑下 [ tǎn shàng tè xià ]

解释 谓心神不定,恐惧不安。

出处 《宋元戏文辑佚·张资鸳鸯灯》:“吃了万千控持,谙了无限磨难,受了多少忐上忑下。”

45心如悬旌 [ xīn rú xuán jīng ]

解释 形容心神不定。

出处 《战国策·楚策一》:“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

46心乔意怯 [ xīn qiáo yì qiè ]

解释 谓心神不定,感到害怕。

出处 元·张国宾《罗李郎》第二折:“把不定心乔意怯,立不定肉颤身摇。”

47失张失致 [ shī zhāng shī zhì ]

解释 形容举动慌乱,心神不定。

出处 《品花宝鉴》第八回:“元茂便向腰间摸了两摸,失张失致的道:‘奇怪!’”

48失张失智 [ shī zhāng shī zhì ]

解释 形容举动慌乱,心神不定。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常言‘人贫智短’,他恁地贫困,如何怪得他失张失智?”

49失张失志 [ shī zhāng shī zhì ]

解释 形容举动慌乱,心神不定。

出处 《清平山堂话本 简贴和尚》:“那婆子听得叫,失张失志,出去迎接来叫的官人。”

50五脊六兽 [ wǔ jí liù shòu ]

解释 形容因有非分之想而忐忑不安。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这些矛盾在他心中乱碰,使他一天到晚的五脊六兽的不大好过。”

51半三不四 [ bàn sān bù sì ]

解释 指心神不定,无精打采。

出处 《西湖二集 李凤娘酷妒遭天谴》:“勾引得官家一心在你身上,就在我身边,也是半三不四。”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