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三思而后行的成语

形容三思而后行的成语


1三思而行 [ sān sī ér xíng ]

解释 三:再三;表示多次;思:考虑;行:行动。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指做事慎重。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2三思而后行 [ sān sī ér hòu xíng ]

解释 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出处 《南齐书·公冶度》:“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3不平则鸣 [ bù píng zé míng ]

解释 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事物不平静就会发出响声。指人遇到不公平的事;就会发出不满的呼声和反抗。

出处 唐 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4犹豫不决 [ yóu yù bù jué ]

解释 犹豫:迟疑。迟疑动摇;拿不定主意。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三》:“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

5瞻前顾后 [ zhān qián gù hòu ]

解释 瞻:向前望;顾:回头看。原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密。现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离骚》:“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6立锥之地 [ lì zhuī zhī dì ]

解释 立锥:插锥子。指插锥子的地方。比喻能容身的极小的地方。也作“置锥之地。”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

7高瞻远瞩 [ gāo zhān yuǎn zhǔ ]

解释 站得高;看得远。多形容目光远大。

出处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回:“遂把这粉白黛绿,莺声燕语,都付之不见不闻,一路高瞻远瞩,要领略湖山真景。”

8举手之劳 [ jǔ shǒu zhī láo ]

解释 举:抬起。一动手就能办到的一点劳动。比喻事情轻而易举;毫不费力。

出处 唐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 “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9博大精深 [ bó dà jīng shēn ]

解释 博:广博;精深:又专又深。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而高深。

出处 明 姜世昌《逸周书》:“迄今读之,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10煞有介事 [ shà yǒu jiè shì ]

解释 真像有那么一回事似的。

出处 宋 陆九渊《语录下》:“先生曰:‘某何尝不教人读书,不知此后煞有甚事。’”

11不败之地 [ bù bài zhī dì ]

解释 具有优势;不会遭到失败的境地。

出处 先秦 孙武《孙子 形篇》:“故善者,立于不败之地。”

12东西南北 [ dōng xī nán běi ]

解释 指四方、到处、各地、普天下或方向;亦指到处飘泊,行踪不定。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东西南北,谁敢安处。” 《礼记·檀弓上》:“今丘(孔子)也,东西南北之人也。”

13天下第一 [ tiān xià dì yī ]

解释 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治平为天下第一。”

14胆小怕事 [ dǎn xiǎo pà shì ]

解释 胆子非常小,怕事情落在自己头上,怕惹麻烦。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29回:“谁知四下里物色遍了,遇着的,倒大多数是醉生梦死、花天酒地的浪子,不然便是胆小怕事、买进卖出的商人。”

15深思熟虑 [ shēn sī shú lǜ ]

解释 熟:细致。反复细致地思索考虑。

出处 《魏书 程骏传》:“且攻难守易,则力悬百倍,不可不深思,不可不熟虑。”

16贵人多忘 [ guì rén duō wàng ]

解释 讥诮显贵者不念旧交。亦嘲人健忘。

出处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恚恨》:“倘也贵人多忘,国士难期,使仆一朝出其不意,与君并肩内阁,侧眼相视,公始悔而谢仆,仆安能有色于君乎?”

17三省吾身 [ sān shěng wú shēn ]

解释 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来检查自己。一说一日反省三次。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亦作“吾日三省”。

出处 《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18不食烟火 [ bù shí yān huǒ ]

解释 ①指不吃熟食。道家修炼主张绝粒却谷,不吃世间烟火物。②指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凡俗。

出处 《终有报》第一回:“人都道他不食烟火,体气欲仙。”

19心挂两头 [ xīn guà liǎng tóu ]

解释 指人操心两头的事情。

出处 元·高明《琵琶记·再报佳期》:“媒婆,我去也不妨,只是一心挂两头,如何是好。”

20驽马恋栈 [ nú mǎ liàn zhàn ]

解释 驽马:劣马,跑不快的马;栈:指马棚。劣马惦着的只是马棚里的饲料。比喻无能的人只贪图安逸,无远大志向。

出处 《晋书 宣帝纪》:“爽与范内疏而智不及,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

21鸣鼓而攻 [ míng gǔ ér gōng ]

解释 大张旗鼓地加以讨伐。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22一言以蔽 [ yī yán yǐ bì ]

解释 蔽:掩覆,引申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出处 唐·刘子玄《论史上萧至忠书》:“凡此不可,其流实多,一言以蔽,三隅自反。”

23一问三不知 [ yī wèn sān bù zhī ]

解释 三不知:指对事的开始、中间和结尾都不知道。不管怎样问;总说不知道。比喻对实际情况了解太少。也作“一问摇头三不知”。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年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24一去不复返 [ yī qù bù fù fǎn ]

解释 复:重复。返:回来。一去就不再回来了。也形容事物已成过去;不再重现。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刺客列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5不打不相识 [ bù dǎ bù xiāng shí ]

解释 指经过交手,相互了解,能更好地结交、相处。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8回:“戴宗道:‘你两个今番却做个至交的弟兄。常言道:不打不成相识。’”

26墙倒众人推 [ qiáng dǎo zhòng rén tuī ]

解释 墙已经倒了;大家还要再推一把。比喻当一个人失势时;大家都攻击他。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罢了!好奶奶们,‘墙倒众人推’,那赵姨娘原有些颠倒。”

27眼不见为净 [ yǎn bù jiàn wéi jìng ]

解释 指心里不以为然,但又没有办法,只好撇开不管。也在怀疑仪器不干净时,用作自我安慰的话。

出处 茹志鹃《静静的产院》:“她想出去,离了这里,眼不见为净。”

28贪多嚼不烂 [ tān duō jiáo bù làn ]

解释 贪图多吃,消化不了。比喻工作或学习,图多而做不好或吸收不了。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而今孩子何在?正是贪多嚼不烂了。”

29顾前不顾后 [ gù qián bù gù hòu ]

解释 形容做事或考虑事不仔细周到。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1回:“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业,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

30十万八千里 [ shí wàn bā qiān lǐ ]

解释 形容相距极远。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24回:“行者道:‘十万八千里。十停中还不曾走了一停哩。’”

31大事不糊涂 [ dà shì bù hú tú ]

解释 指在有关政治的是非问题上能坚持原则,态度鲜明。

出处 《宋史·吕端传》:“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32富贵不能淫 [ fù guì bù néng yín ]

解释 富:有钱;贵:旧指官位高;淫:迷惑、诱使腐化堕落。指不为金钱和权位所迷惑。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3快刀斩乱麻 [ kuài dāo zhǎn luàn má ]

解释 快:锋利。比喻以果断迅捷的手段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

出处 《北齐书 文宣帝纪》:“高祖尝试观诸子意识,各使治乱丝,帝独抽刀斩之,曰:‘乱者须斩!’”

34更上一层楼 [ gèng shàng yī céng lóu ]

解释 原意是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登得更高。后比喻使已取得的成绩再提高一步。

出处 唐 王之涣《登鹳鹤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5民以食为天 [ mín yǐ shí wéi tiān ]

解释 天:比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指民食的重要。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36功到自然成 [ gōng dào zì rán chéng ]

解释 下了足够功夫,事情自然就会取得成效。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3回:“这师父原来只是思乡难息!若要那三三行满,有何难哉!常言道:‘功到自然成’哩!”

37恶事行千里 [ è shì xíng qiān lǐ ]

解释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含有劝告的意思)。

出处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六:“所谓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士君子得不戒之乎?”

38水火不相容 [ shuǐ huǒ bù xiāng róng ]

解释 相:相互;容:容纳;相容:相互容纳。指水;火本是两种性质相反的东西;根本不能相互容纳。后用来比喻人或事情彼此本质相反;根本对立。

出处 《周易 说卦》:“故水火不相逮。”

39读书破万卷 [ dú shū pò wàn juàn ]

解释 破:突破;引申为尽;通;卷:书籍的册数或篇章。刻苦而认真地学习;翻破了万卷书。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出处 唐 杜甫《奉赠韦左丞文二十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0桃李满天下 [ táo lǐ mǎn tiān xià ]

解释 比喻一个人的学生很多;各地都有。桃李:桃树和李树;比喻老师教的学生。

出处 唐 白居易《春和令公绿野堂种花》:“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41依样画葫芦 [ yī yàng huà hú lú ]

解释 比喻单纯地照样子模仿;也作“依样葫芦”;“比着葫芦画瓢”、“照葫芦画瓢”。

出处 宋 魏泰《东轩笔录》第一卷:“太祖笑曰:‘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

42千里送鹅毛 [ qiān lǐ sòng é máo ]

解释 比喻礼物虽然微薄,却含有深厚的情谊。

出处 《路史》:“礼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

43后浪推前浪 [ hòu làng tuī qián làng ]

解释 后面的波浪推动前面的波浪不断前进。多指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永不停息向前发展。

出处 宋 文珦《过苕溪》诗:“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

44天子无戏言 [ tiān zǐ wú xì yán ]

解释 指帝王说话算数。

出处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重言》:“天子无戏言。天子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

45天高皇帝远 [ tiān gāo huáng dì yuǎn ]

解释 原指偏僻的地方,中央的权力达不到。现泛指机构离开领导机关远,遇事自作主张,不受约束。

出处 元 无名氏《台温处树旗谣》:“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

46换汤不换药 [ huàn tāng bù huàn yào ]

解释 比喻名称或形式虽然改变而实际不变。

出处 马南邨《燕山夜话 文章长短不拘》:“把一大篇改成几小篇,表面看去,文章似乎很短,但在实际上不过是为短而短,内容仍旧换汤不换药。”

47无立锥之地 [ wú lì zhuī zhī dì ]

解释 没有立锥子的地方。比喻连极小的地方也没有。后常形容贫穷。

出处 《庄子 盗跖》:“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吕氏春秋 为欲》:“无立锥之地,至贫也。”

48旧瓶装新酒 [ jiù píng zhuāng xīn jiǔ ]

解释 比喻用旧的形式来表现新的内容。

出处 老舍《我怎样写通俗文艺》:“这八篇东西,都是用旧瓶装新酒办法写成的。”

49替古人耽忧 [ tì gǔ rén dān yōu ]

解释 指不必要的忧虑。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8回:“他伤的是他的子民,与你何干!且来宽衣服睡觉,莫替古人耽忧。”

50狗咬吕洞宾 [ gǒu yǎo lǚ dòng bīn ]

解释 吕洞宾: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狗见了吕洞宾这样做善事的好人也咬,用来骂人不识好歹。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没良心的,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51疾风扫落叶 [ jí fēng sǎo luò yè ]

解释 疾:急速,猛烈。比喻力量强大,进展迅速,所向无阻。

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七年》:“以吾出晋,校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

52疾风知劲草 [ jí fēng zhī jìng cǎo ]

解释 只有经过猛烈大风的考验;才能知道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原来比喻在危急关头才显出的意志坚强;经得起考验;现在还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阶级斗争的考验;才能显出谁是坚强的革命者。劲:有力量。

出处 《东观汉记 王霸传》:“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始验疾风知尽草。”

53盲人骑瞎马 [ máng rén qí xiā mǎ ]

解释 瞎子骑着瞎马。形容乱闯瞎撞,非常危险。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桓南郡与殷荆州语次,因共作了语……复作危语。桓曰:‘矛头淅米剑头炊。’殷曰:‘百岁老翁攀枯枝。’顾曰:‘井上辘轳卧婴儿。’殷有一参军在坐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54空口说白话 [ kōng kǒu shuō bái huà ]

解释 形容只是口头说说而没有事实证明或实际行动。

出处 《旧唐书 宪宗本纪》:“凡好事口说则易,躬行则难。卿等既言之,须行之,勿空口说。”

55花无百日红 [ huā wú bǎi rì hóng ]

解释 花不能常开不败。比喻青春易逝,好景不长。

出处 元·杨文奎《儿女团圆》楔子:“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早时不算计,过后一场空。”

56蚍蜉撼大树 [ pí fú hàn dà shù ]

解释 撼:摇动。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不自量力。

出处 唐·韩愈《昌黎先生集·调张籍》:“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57贵人多忘事 [ guì rén duō wàng shì ]

解释 官位高的人善于忘记。原指地位高的人对人傲慢;不念旧交。后用以嘲讽人健忘。

出处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卷二》:“倘也贵人多忘,国士难期,使仆一朝出其不意,与君并肩内阁,侧眼相视,公始悔而谢仆,仆安能有色于君乎?”

58一举手之劳 [ yī jǔ shǒu zhī láo ]

解释 比喻不费力,只是一抬手那样。

出处 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59一心挂两头 [ yī xīn guà liǎng tóu ]

解释 一颗心对两方面都惦念。

出处 元·高明《琵琶记·再报佳期》:“媒婆,我去也不妨,只是一心挂两头,如何是好。”

60一棒一条痕 [ yī bàng yī tiáo hén ]

解释 比喻做事扎实。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十卷:“须是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61习惯成自然 [ xí guàn chéng zì rán ]

解释 习惯了就成为很自然的事了。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少成若天性,习惯若自然。”

62先下手为强 [ xiān xià shǒu wéi qiáng ]

解释 在对手没有准备好的时候首先动手,取得主动地位。

出处 《隋书 元胄传》:“兵马悉他家物,一先下手,大事便去。”

63八字没一撇 [ bā zì méi yī piě ]

解释 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

出处 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 人事》:“《通俗编》:‘朱子《与刘子澄书》: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人不自领会。’按今有‘八字不见两撇’之谚,似又因于此语。凡事无端绪者,谓之八字不曾见两撇。”

64岁月不待人 [ suì yuè bù dài rén ]

解释 岁月:时间;待:等。指时间流逝,不因人而停留。

出处 晋·陶潜《杂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65慷他人之慨 [ kāng tā rén zhī kǎi ]

解释 利用他人的财物作人情或装饰场面。

出处 明·李贽《焚书·寒灯小话》:“况慷他人之慨,费别姓之财,于人为不情,于己甚无谓乎?”

66擒贼先擒王 [ qín zéi xiān qín wáng ]

解释 指作战要先抓主要敌手。也比喻做事首先要抓关键。

出处 唐·杜甫《前出塞》诗之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67日久见人心 [ rì jiǔ jiàn rén xīn ]

解释 日子长了,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为人怎样。

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 拗相公》:“假如王莽早死了十八年,却不是完全名节一个贤宰相,垂之史册,不把恶人当做好人么?所以古人说:‘日久见人心。’”

68独木不成林 [ dú mù bù chéng lín ]

解释 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崔骃传》:“盖高树靡阴,独木不林,随时之宜,道贵从凡。”

69疑心生暗鬼 [ yí xīn shēng àn guǐ ]

解释 指因为多疑而产生各种幻觉和错误判断。

出处 宋 吕本中《师友杂志》:“尝闻人说鬼怪者,以为必无此理,以为疑心生暗鬼,最是切要议论。”

70病急乱投医 [ bìng jí luàn tóu yī ]

解释 病势沉重,到处乱请医生。比喻事情到了紧急的时候,到处求人或乱想办法。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紫鹃笑道:‘你也念起佛来,真是新闻!’宝玉笑道:‘所谓病急乱投医了。’”

71礼多人不怪 [ lǐ duō rén bù guài ]

解释 对人多行礼仪,人不会怪罪。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1回:“横竖‘礼多人不怪’,多作两个揖算得什么!”

72贫贱不能移 [ pín jiàn bù néng yí ]

解释 不会因生活贫困,地位卑微而改变自己的志向。

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73饱暖生淫欲 [ bǎo nuǎn shēng yín yù ]

解释 指生活安逸,易起淫念。

出处 明 贾仲名《对玉梳》第三折:“[正旦唱]这厮只因饱暖生淫欲……[正旦唱]便休想似水如鱼。”

74一沐三捉发 [ yī mù sān zhuō fà ]

解释 沐:洗头;捉:用手攥住。洗一次头要停顿三次。形容渴求贤才,谦恭下士。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75三年不窥园 [ sān nián bù kuī yuán ]

解释 窥:偷看。眼睛看不见园中的景色。形容学习、研究专心致志。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董仲书传》:“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76东风射马耳 [ dōng fēng shè mǎ ěr ]

解释 射:射出。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充耳不闻,无动于衷。

出处 唐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77恨铁不成钢 [ hèn tiě bù chéng gāng ]

解释 怨恨铁不能被炼成钢。形容对所期望的人要求严格;恨他不争气;迫切希望他变得更好。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6回:“只为宝玉不上进,所以时常恨他,也不过是‘恨铁不成钢’的意思。”

78物不平则鸣 [ wù bù píng zé míng ]

解释 平:公平;鸣:发出声音。指人或事物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

出处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79人生如朝露 [ rén shēng rú zhāo lù ]

解释 朝露:早晨的露水,比喻存在的时间短。比喻人生短促。

出处 《汉书·苏武传》:“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80十年九不遇 [ shí nián jiǔ bù yù ]

解释 比喻很少有,多年也难遇到一次。

81惺惺惜惺惺 [ xīng xīng xī xīng xīng ]

解释 惺惺:指聪慧的人;惜:爱惜。比喻同类的人互相爱惜。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古人有言:‘ 惺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量这一个泼男女……众豪杰且请宽心。”

82象煞有介事 [ xiàng shà yǒu jiè shì ]

解释 指装模作样,活象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

出处 茅盾《子夜》:“屠维岳的法宝就是说大话,象煞有介事,满嘴的有办法,有把握!”

83东西南北人 [ dōng xi nán běi rén ]

解释 指居处无定之人。

出处 《礼记 檀弓上》:“孔子既得合葬於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於是封之,崇四尺。”郑玄注:“东西南北,言居无常处也。”

84夹袋中人物 [ jiā dài zhōng rén wù ]

解释 指当权者的亲信或被收揽作备用的人。

出处 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丞相许国吕文穆公》:“公夹袋中有册子,每四方人替罢谒见,必问其有何人才。”

85女大不中留 [ nǚ dà bù zhòng liú ]

解释 指女子成年,须及时出嫁,不宜久留在家。

出处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休疙皱,常言道:‘女大不中留。’”

86家丑不外扬 [ jiā chǒu bù wài yáng ]

解释 丑:羞耻;扬:宣扬,传播。家庭内部不体面的事情不向外人宣扬。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玄门偃禅师法嗣》:“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不欲说似人。’曰:‘为甚么却如此?’师曰:‘家丑不外扬。’”

87树倒猢狲散 [ shù dǎo hú sūn sàn ]

解释 树倒了,树上的猴子就散去。比喻靠山一旦垮台,依附的人也就一哄而散。

出处 宋 庞元英《谈薮 曹咏妻》:“宋曹咏依附秦桧,官至侍郎,显赫一时。……咏百端威胁,德斯卒不屈。及秦桧死,德斯遣人致书于曹咏,启封,乃《树倒猢狲散赋》一篇。”

88欢娱嫌夜短 [ huān yú xián yè duǎn ]

解释 嫌:不满。欢乐的时光过得快。

出处 明·罗贯中《风云会》第三折:“须不是欢娱嫌夜短,早难道寂寞恨更长。”

89私仇不及公 [ sī chóu bù jí gōng ]

解释 及:到。虽有私人仇恨而不伤害公家之事。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五年》:“私仇不及公,好不废过,恶不去善,义之经也。”

90行行出状元 [ háng háng chū zhuàng yuán ]

解释 状元;科举时代的一种称号。唐、宋时称进士及第的第一名;元代称殿式第一等第一名。后比喻本行中成绩最好的人。每种职业都有杰出的人才。

出处 明 冯惟敏《玉抱肚 赠赵今燕》曲:“琵琶轻扫动人怜,须信行行出状元。”

91一言以蔽之 [ yī yán yǐ bì zhī ]

解释 蔽:掩覆,引申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92二桃杀三士 [ èr táo shā sān shì ]

解释 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比喻借刀杀人。

出处 三国 蜀 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93自以为得计 [ zì yǐ wéi dé jì ]

解释 得计:计谋得逞。自以为计谋很对很好了(含贬义)。

出处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94覆巢无完卵 [ fù cháo wú wán luǎn ]

解释 覆:翻倒。翻倒的鸟窝里不会有完好的卵。比喻灭门大祸,无一幸免。又比喻整体毁灭,个体也不能幸存。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95鸣鼓而攻之 [ míng gǔ ér gōng zhī ]

解释 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出处 《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96一字长蛇阵 [ yī zì cháng shé zhèn ]

解释 排列成一长条的阵势。形容排列成一长条的人或物。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8回:“听的里面雷声高举,四七二十八门,一齐分开,变作一字长蛇之阵,便杀出来。”

97一百二十行 [ yī bǎi èr shí háng ]

解释 犹三百六十行。指各种行业。

出处 《宣和遗事》前集:“[微宗等]无日歌欢作乐,遂于宫中内列为市肆,令其宫女卖茶卖酒及一百二十行经纪买卖皆全。”

98一退六二五 [ yī tuī liù èr wǔ ]

解释 原是珠算斤两法口诀。比喻推卸干净。

出处 欧阳山《三家巷》:“陈家的老的、小的,只是个一退六二五,说他们做买卖的人素来不结交官府,推得干干净净!”

99与草木俱腐 [ yǔ cǎo mù jù fǔ ]

解释 腐:腐朽。身体和草木一同腐朽。

出处 《新唐书·高俭窦威传赞》:“古来贤豪,不遭兴运,埋光铲采,与草木俱腐,可胜咤哉!”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