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拥堵的成语

形容拥堵的成语


1门庭若市 [ mén tíng ruò shì ]

解释 门:原指宫门;庭:原指朝庭;现指院子;若:好像;市:集市;市场。原来形容宫门里;朝庭上;进谏的人多得像在集市一样;十分热闹。现在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一》:“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2水泄不通 [ shuǐ xiè bù tōng ]

解释 泄:泄漏。原意为水都流不出去。形容拥挤和包围得非常严密。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德山门下,水泄不通,佛事门中,风行草偃。”

3万人空巷 [ wàn rén kōng xiàng ]

解释 本指家家户户的人都奔向一个地方;以致住宅空荡荡的。现多指很多的人聚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形容轰动一时的盛况。

出处 宋 苏轼《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诗:“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

4摩肩接踵 [ mó jiān jiē zhǒng ]

解释 摩:接触;踵:脚跟。肩挨肩;脚尖连着脚跟。形容人多拥挤;或比喻事物接连不断的出现。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5熙熙攘攘 [ xī xī rǎng rǎng ]

解释 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6车水马龙 [ chē shuǐ mǎ lóng ]

解释 车络绎不绝;有如流水;马首尾相接;好像游龙。形容沿途车马很多;成群结队;繁华热闹的场面。也作“马龙车水”。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皇后纪上 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7人山人海 [ rén shān rén hǎi ]

解释 人多得像大山大海一样;形容聚集在一起的人特别多。

出处 《西胡老人繁胜录》:“四山四海,三千三百,衣山衣海,卦山卦海,南山南海,人山人海。”

8比肩继踵 [ bǐ jiān jì zhǒng ]

解释 比肩:肩膀挨着肩膀;继踵:脚尖碰着脚后跟。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着脚根。形容人多拥挤。

出处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杂下九》:“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9人来人往 [ rén lái rén wǎng ]

解释 人来来往往连续不断。也形容忙于应酬。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回:“这两三天人来人往,我瞧着那些人都照应不到,想必你没有吩咐,还得你替我们操点心儿才好。”

10项背相望 [ xiàng bèi xiāng wàng ]

解释 项:颈项。原指前后相顾。后多形容行人拥挤,接连不断。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左雄传》:“监司项背相望,与同疾疢。”

11比肩接踵 [ bǐ jiān jiē zhǒng ]

解释 肩碰肩,脚跟脚。形容人多拥挤或接连不断。

出处 清 戴名世《序》:“天下之谬悠庸烂者,比肩接踵,不可胜数。”

12三三两两 [ sān sān liǎng liǎng ]

解释 三个两个地在一起。形容人数不多。

出处 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清商曲辞四 娇女诗》:“行不独自去,三三两两俱。”

13济济一堂 [ jǐ jǐ yī táng ]

解释 济济:人多的样子;堂:大厅。形容很多的人汇聚在一起。

出处 清 归庄《静观楼讲义序》:“今也名贤秀士,济济一堂,大义正言,洋洋盈耳。”

14艰难险阻 [ jiān nán xiǎn zǔ ]

解释 险阻:险恶阻塞的地方。指前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危险和阻碍。

出处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

15座无虚席 [ zuò wú xū xí ]

解释 虚:空;席:座席;座位。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

出处 《晋书 王浑传》:“时吴人新附,颇怀畏惧。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座无空席,门不停宾,于是江东之士莫不悦附。”

16风驰电掣 [ fēng chí diàn chè ]

解释 弛:快跑;掣:闪过。像风奔驰;像电闪过。形容非常迅速;急闪而过。也作“风驰电赴”。

出处 《六韬 龙韬》:“奋威四人,主择材力,论兵革,风驰电掣,不知所由。”

17络绎不绝 [ luò yì bù jué ]

解释 络绎:前后相连;连续不断。不绝:也是不断之意。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也作“络绎不断”。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南匈奴传》:“窜逃去塞者,络绎不绝。”

18羊肠小道 [ yáng cháng xiǎo dào ]

解释 原指太行山上一条小道。后形容狭窄曲折而又险峻的山路。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45回:“前面弯弯曲曲,尽是羊肠小道。”

19跋山涉水 [ bá shān shè shuǐ ]

解释 跋:翻山越岭;涉:徒步过水。翻山越岭;蹚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也作“跋山涉川”。

出处 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事实二》:“过家上冢,恳章尽得于哀荣;跋山涉川,之任敢辞于艰险。”

20川流不息 [ chuān liú bù xī ]

解释 川:河流;流:流动;息:停止。①比喻时光的流逝和大自然的运行永无休止。②亦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往来不绝。

出处 南朝 梁 周兴嗣《千字文》:“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21崎岖不平 [ qí qū bù píng ]

解释 崎岖:地面高低不平。形容道路高低不平。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安公子见那路渐渐的崎岖不平,乱石荒草,没些村落人烟,心中有些怕将起来。”

22寥寥无几 [ liáo liáo wú jǐ ]

解释 寥:稀少;很少;无几:没有几个。形容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出处 明 胡应麟《诗薮 内篇》:“建安以后,五言日盛,晋宋齐间,七言歌行寥寥无几。”

23车载斗量 [ chē zài dǒu liáng ]

解释 载:装载。用车装;用斗量。形容事物、人才很多;也作“斗量车载”。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三国 吴 韦昭《吴书》:“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24寸步难行 [ cùn bù nán xíng ]

解释 寸步:寸步之路;形容距离非常短。①形容走路十分艰难;连很短的路都不容易走。②亦形容陷入窘境;无力摆脱。也作“寸步难移”、“寸步不移”。

出处 元 白仁甫《东墙记》:“听了他凄凉惨切,好教我寸步难行。”

25前呼后拥 [ qián hū hòu yōng ]

解释 前面的人喝道;后面的人簇拥着。形容权贵们的气势。

出处 宋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士之学古入官,遭时得位,纡金拖紫,跃马食肉,前呼后拥,延赏宗族,此足以为荣矣。”

26风雨不透 [ fēng yǔ bù tòu ]

解释 风刮不进,雨水透不过。形容封闭或包围得十分紧密。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9回:“正值宝钗等下车,众婆娘媳妇正围随的风雨不透,但见一个小道士滚了出来。”

27戛然而止 [ jiá rán ér zhǐ ]

解释 戛然:像声词。声音突然停止。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95回:“满场生旦净末,同声一个曲牌,也听不来南腔北调,只觉得如出一口。唱了几套,戛然而止。”

28千难万险 [ qiān nán wàn xiǎn ]

解释 形容困难和危险极多。

出处 元 杨景贤《西游记》第五本第四折:“火焰山千难万险。”

29荆天棘地 [ jīng tiān jí dì ]

解释 荆、棘:带刺的灌木。天地间到处是荆棘。比喻处境艰险;障碍重重。

出处 清 壮者《扫迷帚》:“一事不能做,寸步不能行,荆天刺地,生气索然。”

30挨肩擦背 [ āi jiān cā bèi ]

解释 挨:靠近;擦:接触。形容紧紧挨着;也形容人多而拥挤。

出处 《清平山堂话本 错认尸》:“当日闹动城里城外人都得知,男子妇人,挨肩擦背,不计其数,一齐来看。”

31坎坷不平 [ kǎn kě bù píng ]

解释 坎坷:土地、道路高高低低。道路高低不平。引申为前进道路上有很多困难。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扬雄传》:“岁南巢之歇坷兮,易豳、歧之夷平。”

32地狭人稠 [ dì xiá mín chóu ]

解释 狭:窄小;稠:多而密。地域狭小,人口稠密。形容人口密集的地区或拥挤的场所

出处 郭沫若《苏联纪行》:“同进食堂进膳,今夜有舞会,地狭人稠,毫无虚席。”

33挨肩叠背 [ āi jiān dié bèi ]

解释 形容人群拥挤。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当日看的是挨肩叠背。”

34人如潮涌 [ rén rú cháo yōng ]

解释 人像潮水般涌来。形容人很多而且拥挤。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4回:“说言未了,只见人如潮涌,却早十数对哨棒过来,前面列着四把绣旗。”

35蜂拥而来 [ fēng yōng ér lái ]

解释 象蜂群似的拥挤着过来。形容许多人一起过来。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陈涉首难,豪杰蜂起。”

36一拥而入 [ yī yōng ér rù ]

解释 拥:拥挤。一下子全都拥了进去,挤了进去。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五:“众人一拥而入,迎头就把了缘拿住,押进里面搜捉,不曾走了一个。”

37荆棘塞途 [ jīng jí sè tú ]

解释 满路都是荆棘。比喻环境困难,障碍很多。

出处 鲁迅《华盖集 导师》:“问什么荆棘塞途的老路,寻什么乌烟瘴气的鸟导师!”

38挨肩擦膀 [ āi jiān cā bǎng ]

解释 指身体相贴近。也形容人群拥挤。

出处 元 刘君锡《来生债》第一折:“你怎么偏要挨肩擦膀的,舒着手往我怀里摸甚么?”

39挨肩迭背 [ āi jiān dié bèi ]

解释 形容人群拥挤。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当日看的是挨肩迭背。

40车马盈门 [ chē mǎ yíng mén ]

解释 车子充满门庭,比喻宾客很多。

出处 明·谢谠《四喜记·乡荐荣欢》:“看连翩车马盈门,总不比旧是庭院。”

41肩摩踵接 [ jiān mó zhǒng jiē ]

解释 肩碰肩,脚连脚。形容人多而拥挤。

出处 清 薛福成《庸庵笔记 幽怪二》:“终日人鬼杂处,肩摩踵接,不相畏避,亦不相闻问。”

42车马如龙 [ chē mǎ rú lóng ]

解释 车马像游龙。形容车马往来不绝,繁华热闹的景象。

出处 唐·王勃《还冀州别洛下知己序》:“风烟匝地,车马如龙。”

43纷纷扰扰 [ fēn fēn rǎo rǎo ]

解释 凌乱的样子。也形容思绪纷乱。

出处 战国宋玉《神女赋 序》:“精神恍惚,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

44骈肩累迹 [ pián jiān lèi jì ]

解释 同“骈肩累迹”。

出处 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

45后拥前呼 [ hòu yōng qián hū ]

解释 后面簇拥,前面吆喝。形容出行时气派很大。

出处 元 张国宾《薛仁贵》第一折:“怎如你喜都都,后拥前呼。”

46挨肩并足 [ āi jiān bìng zú ]

解释 形容人群拥挤。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那山中远近人家,都晓得高家新女婿才貌双全,竞来观看,挨肩并足,如看神会故事的一般热闹。”

47摩肩如云 [ mó jiān rú yún ]

解释 摩:摩擦。肩碰肩,如云一样密集。形容人多拥挤。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十回:“许多碧眼紫髯的伟男,蜷发蜂腰的仕女,正是摩肩如云、挥汗成雨的时候,烦渴的了不得。”

48毂击肩摩 [ gǔ jī jiān mó ]

解释 肩膀和肩膀相摩,车轮和车轮相撞。形容行人车辆往来拥挤。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苏秦列传》:“临葘之涂,车毂击,人肩摩。”

49摩肩擦背 [ mó jiān cā bèi ]

解释 摩:摩擦。肩碰肩,背靠背。形容人多拥挤。

出处 清·石玉昆《续小五义》第69回:“行至大街,就见那些人摩肩擦背,搀老扶幼,全是瞧擂台去的。”

50摩肩击毂 [ mó jiān jī gǔ ]

解释 肩膀和肩膀相摩,车轮和车轮相撞。形容行人车辆往来拥挤。

出处 《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51亚肩叠背 [ yà jiān dié bèi ]

解释 前后的人肩背紧挨着。形容人多拥挤。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3回:“武松在轿上看时,只见亚肩叠背,闹闹嚷嚷,屯街塞巷,都来看大虫。”

52前遮后拥 [ qián zhē hòu yōng ]

解释 遮:阻拦。形容十分拥挤、喧闹的样子。

出处 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三折:“你这里齐臻臻前遮后拥,美甘甘笑口欢容,只待要静巉巉幕天席地。”

53连衽成帷 [ lián rèn chéng wéi ]

解释 见“连衽成帷”。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54车马辐辏 [ chē mǎ fú còu ]

解释 辐辏:形容人或货物像车轮上的辐条聚集在车毂上一样。指车马集聚拥挤。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两旁歧途曲巷中,有无数的车马辐辏,冠盖飞扬,人往人来,十分热闹。”

55后拥前遮 [ hòu yōng qián zhē ]

解释 遮:阻拦。形容十分拥挤、喧闹的样子。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8回:“果是英雄,凭着自己本领,怕甚王孙公子,又怕甚后拥前遮。”

56挨山塞海 [ āi shān sè hǎi ]

解释 形容人极多而拥挤不堪。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7卷:“那日观看的人,何止挨山塞海。”

57观者如堵 [ guān zhě rú dǔ ]

解释 堵:墙壁。形容观看人数众多。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射义》:“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

58摩肩接毂 [ mó jiān jiē gǔ ]

解释 肩挨着肩,车轮挨着车轮。形容人多拥挤。

出处 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 游嵩山日记》:“伊阙摩肩接毂,为楚豫大道。”

59肩摩毂接 [ jiān mó gū jiē ]

解释 肩相摩,毂相接。本形容行人车辆拥挤,后亦借指人才辈出,络绎不绝。

出处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肩摩毂接,竞爽一时,殆古今所罕也。”

60肩摩毂击 [ jiān mó gǔ jī ]

解释 肩膀和肩膀相摩,车轮和车轮相撞。形容行人车辆往来拥挤。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

61攘来熙往 [ rǎng lái xī wǎng ]

解释 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出处 《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62架肩击毂 [ jià jiān jī gǔ ]

解释 肩膀相挨,车轮相撞。形容行人车辆拥挤。

出处 唐·高彦林《唐阙史·卢渥》:“及赴任陕郊,洛城自居守分司朝臣已下,互设祖筵,遮于行路,洛城为之一空。都人观者架肩击毂。”

63接踵比肩 [ jiē zhǒng bǐ jiān ]

解释 踵:脚后跟。脚跟相接,肩膀相碰。形容人很多,相继不断。

出处 唐·韦嗣立《论职官多滥疏》:“而今务进不避侥幸者,接踵比肩,布于文武之列。”

64肩摩袂接 [ jiān mó mèi jiē ]

解释 人肩相摩,衣袖相接。形容人多拥挤。

出处 明·宋濂《赠传神陈德颜序》:“余自近岁以来,为求文者肩摩袂接而至,一切谢绝已久。”

65踵接肩摩 [ zhǒng jiē jiān mó ]

解释 摩肩接踵。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拥挤不堪。

出处 清·金捧阊《守一斋笔记·芦花会》:“忽金鼓喧阗,仪卫甚盛,观者踵接肩摩。”

66纷纷拥拥 [ fēn fēn yōng yōng ]

解释 指纷乱拥挤。

出处 《天雨花》第二八回:“左弓右矢护车行,纷纷拥拥离京阙。”

67千沟万壑 [ qiān gōu wàn hè ]

解释 ①形容沟壑极多。②比喻道路坎坷不平。

出处 贺敬之《放声歌唱》:“面前,还有望不断的千沟万壑。”

68架肩接踵 [ jià jiān jiē zhǒng ]

解释 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拥挤。

出处 宋·无名氏《灯下闹谈·升斗得仙》:“李相公砡镇扬日,夜梦长衢而行,见一金字牌屹于路左,观者架肩接踵而至,遂诣看焉。”

69挤挤插插 [ jǐ jǐ chā chā ]

解释 物多人多,十分拥挤。

出处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12章:“魏强顺南北大街挤挤插插地走了一趟。”

70继踵接武 [ jì zhǒng jiē wǔ ]

解释 踵:脚后跟;武:足迹。脚后跟接脚后跟,足迹挨足迹。形容人数众多而拥挤不堪或接连不断。

出处 明·归有光《送张子忠之任南昌序》:“士大夫登朝著与其居于乡者,继踵接武。”

71百堵皆作 [ bǎi dǔ jiē zuò ]

解释 堵:墙;作:兴建。许多房屋同时建造。

出处 《诗经 小雅 鸿雁》:“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