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不敢想象的成语

形容不敢想象的成语


1无计可施 [ wú jì kě shī ]

解释 施:施展。没有什么计谋可以施展。指一点办法也没有。

出处 元 无名氏《施仁义刘弘嫁婢》第三折:“使小圣展转彷徨,无计可施。”

2无可奈何 [ wú kě nài hé ]

解释 奈何:如何;怎么办。不得已;没有办法。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太史伯阳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3高深莫测 [ gāo shēn mò cè ]

解释 究竟高深到什么程度无法推测。形容摸不准;度量不得。莫:不。测:估测。

出处 宋 高似孙《纬略 沃焦山》引《物类相感志》:“沃焦山,东海之外荒,海中有山,焦炎而峙,高深莫测。”

4视而不见 [ shì ér bú jiàn ]

解释 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没看见。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知北游》:“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

5莫名其妙 [ mò míng qí miào ]

解释 莫:没有什么人;名:表达;说出。没有人能够说出其中的奥妙。形容事情奇怪;不合常理。

出处 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 陬邑官亲》:“及进西瓜汤,饮兰雪茶,莫名其妙。”

6敬而远之 [ jìng ér yuǎn zhī ]

解释 敬:尊重;远:不接近;之:指对象。尊敬他又不接近他。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7忍无可忍 [ rěn wú kě rěn ]

解释 忍:忍受;忍耐;无:无法。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了。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孙礼传》:“宣王曰:‘且止,忍不可忍!”

8岂有此理 [ qǐ yǒu cǐ lǐ ]

解释 岂:哪里。哪里有这样的道理。指极为荒谬;决无道理。

出处 《南齐书 虞悰传》:“郁林废,悰窃叹曰:‘王徐遂缚绔废天子,天下岂有此理邪?’”

9黔驴技穷 [ qián lǘ jì qióng ]

解释 黔:今贵州省;穷:尽。黔地的驴;本领穷尽了。比喻极为有限的一点本领也用尽了。

出处 唐 柳宗元《三戒 黔之驴》:“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0高不可攀 [ gāo bù kě pān ]

解释 攀:攀登。高得无法攀登。形容很难达到。也形容高高在上;难以亲近。

出处 汉 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且夫墨子之守,萦带为垣,高不可登。”

11艰难险阻 [ jiān nán xiǎn zǔ ]

解释 险阻:险恶阻塞的地方。指前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危险和阻碍。

出处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

12熟视无睹 [ shú shì wú dǔ ]

解释 熟视:细看;睹:看见。看惯了就像没看见一样。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

出处 晋 刘伶《酒德颂》:“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

13束手无策 [ shù shǒu wú cè ]

解释 策:办法。就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出处 宋 王柏《鲁斋集》:“士大夫念虑不及此,一旦事变之来,莫不束手无策。”

14望而生畏 [ wàng ér shēng wèi ]

解释 看着就害怕。生畏:害怕。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15望而却步 [ wàng ér què bù ]

解释 看到困难或危险就往后退缩。形容遇到强敌或困难时就退缩不前。却步:向后退却。

出处 明 徐光启《复周无逸学宪》:“且以裕蛊所为,思之痛心,望之却步。”

16心有余悸 [ xīn yǒu yú jì ]

解释 指可怕的事情虽已过去;心里还感到害怕。悸:因为害怕而心跳。

出处 柳洲《风雨桃花洲》:“谈到三年前倒圩的情景,赵老大心有余悸地说:‘那次桃花洲的人淹死了一半,庄稼全毁了。’”

17咄咄怪事 [ duō duō guài shì ]

解释 咄咄:表示惊讶的声音。使人惊讶的怪事。形容事情不合情理;叫人不能理解。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黜免》:“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8临阵脱逃 [ lín zhèn tuō táo ]

解释 脱:离开。临到上阵打仗时却逃跑了。指贪生怕死;没有胆量。

出处 清 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你们中国的兵勇,一到有起事来,不是半途溃散,便是临阵脱逃,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19不可思议 [ bù kě sī yì ]

解释 原是佛教用语;指神秘奥妙。不可用心意思忖;也不能用言语表达。后形容对事物情况、发展变化或言论无法想象很难理解。

出处 《维摩诘经 不思议品》:“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慧远义记:“不思据心,不议就口,解脱真德,妙在情妄心言不及,是故名为不可思议。”

20出人意料 [ chū rén yì liào ]

解释 意料:事先对情况、结果等的估计;超出人们的料想猜测之外。表示情况非同寻常。也作“出乎意料”、“出人意外”、“出人意表”。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这一件事,都是出人意料之外。”

21疲惫不堪 [ pí bèi bù kān ]

解释 疲惫:极度疲乏;不堪:表示程度深。形容非常疲乏。

出处 刘操南《武松演义》第十回:“犯人一上梃棍,坐卧不得,只是局局促促地挤做一团,弄得疲惫不堪。”

22神乎其神 [ shén hū qí shén ]

解释 神:神秘;乎:语气助词;表示感叹;其:那样。形容非常奇妙神秘。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75回:“向日闻得古人有‘袖占一课’之说,真是神乎其神,我只当是神仙所为,凡人不能会的。”

23置若罔闻 [ zhì ruò wǎng wén ]

解释 置:放;若:好像;罔:没有;闻:听见。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形容听见了而不加理睬。

出处 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当中书言时,沈宜厉声力折,只因心中恼他,置若罔闻。”

24不堪设想 [ bù kān shè xiǎng ]

解释 不堪:不能;设想:对未来情况的想象、推测。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向很坏、很危险的方向发展。

出处 清 林则徐《林文忠公政书》:“内地膏脂,年年如些剥丧,岂堪设想!”

25若即若离 [ ruò jí ruò lí ]

解释 即;凑近。好象接近;又好像不接近。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这边两个新人在新房里乍来乍去,如蛱蝶穿花;若即若离,似蜻蜓点水。”

26思前想后 [ sī qián xiǎng hòu ]

解释 前:原因。思思前头;想想后头。反复考虑事情的原因和结果。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2回:“且闻太师见后无袭兵,领人马徐徐而行;又见折了余庆,辛环带伤,太师十分不乐,一路上思前想后。”

27不可名状 [ bù kě míng zhuàng ]

解释 名:说出;状:形容。不能用语言来形容。

出处 晋 葛洪《神仙记》:“光彩耀目,不可名状。”

28大吃一惊 [ dà chī yī jīng ]

解释 形容非常吃惊。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8卷:“则一张那员外大吃一惊,回身便走,来到后边,望后倒了。”

29掩耳盗铃 [ yǎn ěr dào líng ]

解释 掩: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不会听见。比喻自欺欺人。

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30过门不入 [ guò mén bù rù ]

解释 经过家门而不回家。形容忠于职守,公而忘私。

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31一叶障目 [ yī yè zhàng mù ]

解释 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出处 毛泽东《论持久战》:“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

32意想不到 [ yì xiǎng bù dào ]

解释 料想不到,没有料到。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回:“今日这般寒冷,满天雪片飘扬,仙姑忽来下顾,真是意想不到。”

33拍案而起 [ pāi àn ér qǐ ]

解释 案:几案;桌子。拍着桌子愤然而立。形容极度愤怒。有时也形容对反动势力的不屈服。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6回:“半氏大怒,拍案而起。”

34不堪入目 [ bù kān rù mù ]

解释 堪:忍受。形象或文字十分粗俗;使人看不下去。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酒保陪笑道:‘此数肴也,以先生视之,固不堪入目矣。’”

35雾里看花 [ wù lǐ kàn huā ]

解释 原形容年老视力差,看东西模糊,后也比喻看事情不真切。

出处 唐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诗:“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36不可捉摸 [ bù kě zhuō mō ]

解释 捉摸:揣测;预料。指对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也指无法知道对方的用意。

出处 明 谢肇淛《五杂俎 人部四》:“及一厕足,不能自返,而故为不可捉摸之言以掩之。”

37百思不解 [ bǎi sī bù jiě ]

解释 解:理解。经过百般反复思索仍不理解。也作“百思不得其解”。

出处 清 无名氏《葛仙翁全传》:“百思不解,五夜踌蹰,故乘隙邀君一面,以决中疑。”

38和睦相处 [ hé mù xiāng chǔ ]

解释 睦:和好。邻国或邻居之间和平友好地相交往。

出处 左丘明《左传 成公六年》:“上下和睦,周旋不逆。”

39大惑不解 [ dà huò bù jiě ]

解释 惑:疑惑迷乱;解:理解。①原指最糊涂的人迷惑一辈子。后指对某事或情况怀疑;想不通;不可理解。

出处 庄周《庄子 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40听而不闻 [ tīng ér bú wén ]

解释 闻:听。听了跟没听到一样。形容不关心,不在意。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41匪夷所思 [ fěi yí suǒ sī ]

解释 匪;即“非”;不是;夷:通“彝”;法度、常规;引申为寻常的;一般的。不是根据常理所想象出来的。形容人的思想、言谈、技艺、事情等离奇;超出寻常。

出处 《周易 涣》:“涣有丘,匪夷所思。”

42深恶痛绝 [ shēn wù tòng jué ]

解释 深:很;十分;恶:厌恶;痛:痛恨;绝:极点。指对某人或对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斯可谓之乡愿矣 宋 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

43出乎意料 [ chū hū yì liào ]

解释 指出人意料。

出处 毛泽东《发刊词》:“准备对付可能的突然事变,使党和革命不在可能的突然事变中遭受出乎意料的损失。”

44俗不可耐 [ sú bù kě nài ]

解释 庸俗得使人受不了。俗:庸俗;耐:忍受。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沂水秀才》:“一美人置白金一铤,可三四两许,秀才掇内袖中。美人取巾,握手笑出曰:‘俗不可耐’。”

45百思莫解 [ bǎi sī mò jiě ]

解释 百思:百般思索。指百般思索也不能理解。

出处 李准《李双双》:“小王在一边,如坐针毡,百思莫解。”

46不可向迩 [ bù kě xiàng ěr ]

解释 迩:近。不可接近。

出处 《尚书 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

47茫然不解 [ máng rán bù jiě ]

解释 茫然迷惘的样子。指对某事不理解。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一○二回:“邵肩齐说及前事,娄朴茫然不解。”

48忍辱求全 [ rěn rǔ qiú quán ]

解释 忍受屈辱以求保全整个大局

49玄之又玄 [ xuán zhī yòu xuán ]

解释 形容事理非常奥妙,不易理解。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50甘心忍受 [ gān xīn rěn shòu ]

解释 甘心:情愿。情愿忍受痛苦。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庄公九年》:“管、召仇也,请受而甘心焉。”

51迷惑不解 [ mí huò bù jiě ]

解释 指对谋事非常疑惑,很不理解。同“大惑不解”。

出处 老舍《鼓书艺人》二十七:“她鞠了个躬,转身慢慢走进了下场门。掌声很热烈。听众瞧着她,迷惑不解。”

52痛不可忍 [ tòng bù kě rěn ]

解释 忍:忍耐。疼痛或悲痛到极点,以至于忍受不了。

出处 宋·洪迈《夷坚甲志·人生鳖》:“稍久左右噬食,痛不可忍,凡月余而死。”

53不堪其忧 [ bù kān qí yōu ]

解释 忧:愁苦。不能忍受那样的愁苦。

出处 《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54逃避现实 [ táo bì xiàn shí ]

解释 指不敢正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出处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不能不顾现实,更不能逃避现实,也不能向丑恶的现实投降。”

55含羞忍辱 [ hán xiū rěn rǔ ]

解释 含:包容;辱:耻辱。形容忍受羞耻侮辱。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6卷:“且含羞忍辱,待报仇之后,死亦未迟。”

56不改其乐 [ bù gǎi qí lè ]

解释 不改变自有的快乐。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

出处 《论语·雍也》:“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扰,回出不改其乐。”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