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人犹豫不决的成语

形容人犹豫不决的成语


1举棋不定 [ jǔ qí bù dìng ]

解释 举:拿起;拿着。拿着棋子不知道该怎么下。比喻临事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

2进退两难 [ jìn tuì liǎng nán ]

解释 进和退都有困难。形容处于进不能进;退不能退的困境之中。

出处 元 郑德辉《周公摄政》第一折:“娘娘道不放微臣进宫闱,进退两难为。”

3左右为难 [ zuǒ yòu wéi nán ]

解释 无论怎么办都有困难。指处于某一困境中;不易做出决定。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那太太听了,自然是左右为难;但事到其间,实在无法。”

4当机立断 [ dāng jī lì duàn ]

解释 面临紧急关头;毫不犹豫地作出决断。当:面临;断:决断。

出处 汉 陈琳《答东阿王笺》:“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

5瞻前顾后 [ zhān qián gù hòu ]

解释 瞻:向前望;顾:回头看。原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密。现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离骚》:“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6犹豫不决 [ yóu yù bù jué ]

解释 犹豫:迟疑。迟疑动摇;拿不定主意。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三》:“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

7心猿意马 [ xīn yuán yì mǎ ]

解释 形容心思不定;好像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

出处 《敦煌变文集 维摩诘经讲经文》:“卓定深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颠狂。”

8三心二意 [ sān xīn èr yì ]

解释 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

出处 元 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争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

9迟疑不决 [ chí yí bù jué ]

解释 犹豫疑惑,不能决定。

出处 《隋书 段文振传》:“迟疑不决,非上策也。”

10优柔寡断 [ yōu róu guǎ duàn ]

解释 优柔:迟疑不决;寡:少;断:决断。形容做事拿不定主意;缺少决断。

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亡征》:“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11踌躇不前 [ chóu chú bù qián ]

解释 踌躇:迟疑不决的样子。犹豫不定;不敢前进。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孝武李夫人传》:“哀裴回以踌躇。”

12游移不定 [ yóu yí bù dìng ]

解释 游移:犹豫;迟疑不决。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出处 汉 刘熙《释名 释车》:“游环在服马背上,骖马之外辔贯之。游移前却,无定处也。”

13首鼠两端 [ shǒu shǔ liǎng duān ]

解释 首鼠:踌躇不决。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或动摇不定。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儒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

14心神不定 [ xīn shén bù dìng ]

解释 定:安定。心里烦躁,精神不安。

出处 《平妖传》第五回:“这般繁华去处,怕你们心神不定,惹出什么事非来。”

15两意三心 [ liǎng yì sān xīn ]

解释 心里想这样又想那样。形容犹豫不决或意见不坚定。

出处 许地山《无法投递之邮件》:“似怕人知道我们曾相识,两意三心,把旧时的好话都撇在一边。”

16踌躇不决 [ chóu chú bù jué ]

解释 踌躇:犹豫,迟疑。形容犹犹疑疑地拿不定主意。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四人争论未定,绍踌躇不决。

17徘徊歧路 [ pái huí qí lù ]

解释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歧路:岔路。在岔道口上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

出处 唐 骆宾王《代李敬业讨武曌檄》:“若或眷恋穷城,徘徊歧路。”

18前瞻后顾 [ qián zhān hòu gù ]

解释 同“瞻前顾后”。看看前再看看后。有时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

出处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七十致仕》:“死期将至,尚留金紫之班,而必至日暮途远,夜行不休,前瞻后顾,无所栖归,不亦太可怜乎!”

19进退首鼠 [ jìn tuì shǒu shǔ ]

解释 进退不定;犹豫不决。首鼠,踌躇。

出处 宋·陈亮《与应仲实书》:“又思此别相见定何时,进退首鼠,卒以其所欲求正于仲实者而寓之书。”

20二意三心 [ èr yì sān xīn ]

解释 形容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或意志不坚定。

出处 元 杨梓《豫让吞炭》第四折:“你道顺德者吉,逆天者凶,我怎肯二意三心,背义忘恩,有始无终。”

21歧路徘徊 [ qí lù pái huái ]

解释 歧路:岔路;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在岔道上走来走去。比喻犹豫观望,主意不定。

出处 南朝 齐 谢眺《观朝雨》:“动息无兼遂,歧路多徘徊。”

22雷厉风行 [ léi lì fēng xíng ]

解释 厉:猛烈;行:奔跑;引申为迅速。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比喻对法令的执行严厉迅速。也用来形容工作极度紧张;办事果断;行动迅速。

出处 宋 曾巩《亳州谢到任表》:“运独断之明,则天清水止;昭不杀之戒,则雷厉风行。”

23弃之可惜 [ qì zhī kě xī ]

解释 扔掉它未免可惜。

出处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24拖泥带水 [ tuō ní dài shuǐ ]

解释 拖着泥带着水。比喻说话、作文不简洁;做事不干脆利落。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主人勤拳,带累阇梨,拖泥涉水。”

25斩钉截铁 [ zhǎn dīng jié tiě ]

解释 斩:砍断;截:切断。砍断钉子切断铁。比喻做事;说话坚决果断。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洪州云居道膺禅师》:“师谓众曰:‘学佛法底人,如斩钉截铁始得。’”

26畏首畏尾 [ wèi shǒu wèi wěi ]

解释 比喻作事胆子小;顾虑多。畏:畏惧;害怕。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云:‘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27左顾右盼 [ zuǒ gù yòu pàn ]

解释 向左看看;向右望望。形容得意或警戒的神态。顾、盼:看;望。

出处 三国 魏 曹植《与吴季重书》:“左顾右盼,谓若无人,岂非吾子壮志哉!”

28患得患失 [ huàn dé huàn shī ]

解释 患:忧虑。没有时怕得不到;得到后;又恐怕失去。指对个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计较。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29进退维谷 [ jìn tuì wéi gǔ ]

解释 维:语气助词。谷:比喻困难处境。进和退都处于困难的境地。

出处 《诗经 大雅 桑柔》:“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30摇摆不定 [ yáo bǎi bù dìng ]

解释 指心意犹豫不决,来回变化。

出处 周恩来《现时政治斗争中之我们》:“小资产阶级也常摇摆不定,只有无产阶级是最不妥协的革命阶级。”

31思前想后 [ sī qián xiǎng hòu ]

解释 前:原因。思思前头;想想后头。反复考虑事情的原因和结果。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2回:“且闻太师见后无袭兵,领人马徐徐而行;又见折了余庆,辛环带伤,太师十分不乐,一路上思前想后。”

32毫不犹豫 [ háo bù yóu yù ]

解释 毫:一点儿;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一点儿也不迟疑。

出处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第二次杜修经、杨开明来,主张红军毫不犹豫地向湘南发展。”

33壮士解腕 [ zhuàng shì jiě wàn ]

解释 勇士手腕被蝮蛇咬伤,就立即截断,以免毒性扩散全身。比喻作事要当机立断,不可犹豫不决。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陈泰传》:“古人有言:‘蝮蛇螫手,壮士解腕。’”

34狐疑不决 [ hú yí bù jué ]

解释 狐疑:狐性多疑;犹豫;决:决断。像狐狸那样多疑虑而拿不定主意。比喻同事犹犹豫豫;拿不定主意。

出处 南朝 宋 班固《后汉书 刘表传》:“表狐疑不断,乃遣嵩诣操,观望虚实。”

35犹豫不定 [ yóu yù bù dìng ]

解释 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

出处 浩然《艳阳天》第12章:“正在他犹豫不定的时候,马连福来了,真是天遂人愿。”

36徘徊不定 [ pái huái bù dìng ]

解释 在难于接受的或同样紧迫的两者之间作出抉择时为难犹豫。

出处 李云德《沸腾的群山》:“严浩目前是在十字路口,毫无主意地转游,何去何从徘徊不定。”

37趑趄不前 [ zī jū bù qián ]

解释 迟疑畏缩;不敢向前(趑趄:想往前走又不敢的样子。)。

出处 《梁书 武帝纪》:“距义阳百余里,众以魏军盛,趑趄莫敢前。”

38迟疑未决 [ chí yí wèi jué ]

解释 形容拿不定主意。

出处 《新五代史 前蜀世家 王建传》:“昭度迟疑未决,建遣军士擒昭度亲吏于军门,脔而食之。

39顾后瞻前 [ gù hòu zhān qián ]

解释 同“瞻前顾后”。

出处 《封神演义》第五三回:“你往我来,遭着兵刃命随倾;顾后瞻前,错了心神身不保。”

40踌躇不定 [ chóu chú bù dìng ]

解释 犹豫不决。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操欲立后嗣,踌躇不定。”

41首尾两端 [ shǒu wěi liǎng duān ]

解释 两端:拿不定主意。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动摇不定。

出处 《后汉书 西羌传》:“初,饥五同种大豪卢匆,忍良等千余户别留允街,而首尾两端。”

42观望不前 [ guān wàng bù qián ]

解释 不前:不敢上前。事情尚难确定时,怀着犹豫不定的心情,观察事物的发展,暂不前进。

出处 《史记·信陵君列传》:“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43意马心猿 [ yì mǎ xīn yuán ]

解释 形容心思不定,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

出处 宋 朱翌《睡轩》:“意马心猿不用忙,睡乡深处解行装。”

44徘徊不前 [ pái huái bù qián ]

解释 徘徊:来回地行走。犹豫不决,停步不前。比喻总在一个地点不能前进。

出处 成仿吾《长征回忆录》:“林彪又消极抗令,徘徊不前,受到军委的严厉批评。”

45依违两可 [ yī wéi liǎng kě ]

解释 依:赞成;违:反对;两可:二者都可以。指对问题态度犹豫,没有确定的意见。

出处 《明史 方从哲传》:“举朝力争,从哲依违两可。”

46迟疑观望 [ chí yí guān wàng ]

解释 谓犹豫等待,不作决定。

出处 清·李渔《比目鱼·肥遁》:“相公,俞旨既下,就该速速抽身,为什么还要迟疑观望?”

47优柔失断 [ yōu róu shī duàn ]

解释 优柔:迟疑不决;断:决断。指做事犹豫,缺乏决断。

出处 《旧唐书·高祖纪论》:“然而优柔失断,浸润得行。”

48三翻四复 [ sān fān sì fù ]

解释 变化无常或反复多次。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