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缺乏管理的成语

形容缺乏管理的成语


1一事无成 [ yī shì wú chéng ]

解释 连一样事情都没有做成。指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无成就。

出处 唐 白居易《除夜寄微之》:“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

2初出茅庐 [ chū chū máo lú ]

解释 茅庐:草屋。原意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接受邀请;就任军师;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立下了战功。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缺乏经验。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9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3不识好歹 [ bù shí hǎo dǎi ]

解释 歹:坏。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26回:“你这泼猴,不识好歹!”

4不经世故 [ bù jīng shì gù ]

解释 经:经历;世故:人情世事的变故。形容缺乏为人处世的经验。

出处 鲁迅《花边文学 序言》:“然而他们不经世故,偶尔‘忘其所以’也就大碰其钉子。”

5无可奈何 [ wú kě nài hé ]

解释 奈何:如何;怎么办。不得已;没有办法。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太史伯阳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6老气横秋 [ lǎo qì héng qiū ]

解释 老气:老年的气概;横秋:横亘秋空。形容神态老练严肃。也形容为人死板;缺乏朝气。

出处 南朝 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风情张日,霜气横秋。”

7亦步亦趋 [ yì bù yì qū ]

解释 亦:也;步:行走;趋:快走。原指学生紧紧追随老师;后来形容处处模仿或一味地追随他人。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8人云亦云 [ rén yún yì yún ]

解释 云:说。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指没有主见。

出处 金 蔡松年《槽声同彦高赋》诗:“槽床过竹春泉句,他日人云吾亦云。”

9四平八稳 [ sì píng bā wěn ]

解释 原形容说话做事稳当。现多含有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积极创新精神的意思。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4回:“戴宗、杨林看裴宣时,果然好表人物,生得面白肥胖,四平八稳,心中暗喜。”

10幸灾乐祸 [ xìng zāi lè huò ]

解释 指人缺乏善意;在别人遇到灾祸时感到高兴。幸:高兴;乐:欢喜。

出处 南北朝 颜之推《颜氏家训 诫兵》:“若居承平之世,睥睨宫阃,幸灾乐祸,首为逆乱。”

11无能为力 [ wú néng wéi lì ]

解释 用不上力量;帮不上忙;指没有能力或力不能及。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此罪至重,微我难解脱,即释迦牟尼亦无能为力也。”

12有勇无谋 [ yǒu yǒng wú móu ]

解释 勇:勇气;胆量;谋:计谋;策略。只有胆量;没有计谋。指做事或打仗只凭勇气猛冲猛打;而没有周密考虑。

出处 唐 陆贽《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王)武俊蕃种,有勇无谋。”

13牵强附会 [ qiān qiǎng fù huì ]

解释 牵:拉;附会:把无联系的事物生硬地拉扯到一起。把不相干的事物硬拉在一起;说成彼此相干。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11回:“后儒牵强附会,费尽心思,不知都是古今学不分明的缘故。”

14犹豫不决 [ yóu yù bù jué ]

解释 犹豫:迟疑。迟疑动摇;拿不定主意。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三》:“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

15目不识丁 [ mù bù shí dīng ]

解释 丁:表示最简单的字。形容连一个字也不认识。

出处 《旧唐书 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16随波逐流 [ suí bō zhú liú ]

解释 随:跟着;逐:追赶;追随。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是随着别人走。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17鳏寡孤独 [ guān guǎ gū dú ]

解释 鳏:年老无妻;寡:年老无夫;孤:年幼丧父;独:年老无子。失去配偶或老年丧子;幼年丧父的人。也泛指无劳动力又无亲人赡养的人。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18一无是处 [ yī wú shì chù ]

解释 是:对,正确。没有一点儿对的或好的地方。

出处 宋 欧阳修《与王懿敏公》:“事与心违,无一是处,未知何日遂得释然。”

19一盘散沙 [ yī pán sǎn shā ]

解释 一盘黏合不到一起的沙子。比喻力量分散;没有组织起来。

出处 清 梁启超《十种德性相反相成论》:“然终不免一盘散沙之诮者,则以无合群之德故也。”

20七零八落 [ qī líng bā luò ]

解释 零:零碎。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

出处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有文禅师》第42卷:“无味之谈,七零八落。”

21乌合之众 [ wū hé zhī zhòng ]

解释 合:聚合;众;许多人。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出处 管仲《管子》:“乌合之众,初虽有欢,后必相吐,虽善不亲也。”

22井底之蛙 [ jǐng dǐ zhī wā ]

解释 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23功亏一篑 [ gōng kuī yī kuì ]

解释 (筑九仞高的土山)由于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完成。比喻一件事情只差一点而没有成功。

出处 《尚书 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24十全十美 [ shí quán shí měi ]

解释 十分完美;毫无欠缺。

出处 清 陈朗《雪月梅传》:“贤侄出门也得放心,岂不是十全十美。”

25因循守旧 [ yīn xún shǒu jiù ]

解释 因循:沿袭;照老一套不改变;守旧:死守旧的一套;因袭死守着旧的一套。指思想保守;不解放;缺乏创新精神。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循吏传序》:“光因循守职,无所改作。”

26坚持不懈 [ jiān chí bù xiè ]

解释 懈:放松。坚持到底;没有丝毫的松懈。

出处 《清史稿 刘体重传》:“遇大雨,贼决河自卫。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洲。”

27安于现状 [ ān yú xiàn zhuàng ]

解释 安:对生活、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现状:目前的状况。习惯满足于目前的状况;不求进步。

出处 王朝闻《论凤姐》第11章:“这样的梦境,与我那不安于现状又不能改变现状的生活实际有关。”

28屈指可数 [ qū zhǐ kě shǔ ]

解释 扳着手指就可以数清楚。

出处 唐 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自期殒命在春序,屈指数日怜婴孩。”

29徒有虚名 [ tú yǒu xū míng ]

解释 空有名望。指有名无实。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却说司马懿回到寨中,使人打听是何将引兵守街亭。回报曰:‘乃马良之弟马谡也。’懿笑曰:‘徒有虚名,乃庸才耳!’”

30微乎其微 [ wēi hū qí wēi ]

解释 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微:小。

出处 清 杨伦《杜诗镜铨》眉批引蒋弱六云:“写妙技不觉说入自家语,微乎其微。”

31无人问津 [ wú rén wèn jīn ]

解释 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比喻无人过问。

出处 晋 陶潜《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人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32无拘无束 [ wú jū wú shù ]

解释 拘:限制;束:约束。没有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4回:“出家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有甚公干?”

33杞人忧天 [ qǐ rén yōu tiān ]

解释 杞:古时国名;忧天:担心天塌陷。杞国人担心天会塌下来;寝食不安。比喻不必要的或毫无根据的忧虑。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34温文尔雅 [ wēn wén ěr yǎ ]

解释 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尔雅:文雅。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陈锡九》:“太守愕然曰:‘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

35目光短浅 [ mù guāng duǎn qiǎn ]

解释 缺乏远见卓识的、只顾眼前利益的性质或状态

出处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一章:“这位精明的庄稼人思前想后,竟得出了一个目光短浅的结论。”

36美中不足 [ měi zhōng bù zú ]

解释 美:好;不足:不够;缺欠。总的方面虽然很好;但局部不够完善、理想的地方。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破镜重圆,离而复合,固是好事;但王夫人所遭不幸,失身为妾,又不曾根究奸人,报仇雪恨,尚为美中不足。”

37远见卓识 [ yuǎn jiàn zhuó shí ]

解释 卓:高超;识:见识。远大的目标和卓越的见识。

出处 明 焦靖《玉堂丛话 调护》:“解缙之才,有类东方朔,然远见卓识,朔不及也。”

38白面书生 [ bái miàn shū shēng ]

解释 白面:形容白净;书生:念书人。①形容年纪轻、知识浅薄、阅历不深的读书人。②也泛指相貌姣好、白净的年轻读书人。

出处 《宋书 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有济?”

39优柔寡断 [ yōu róu guǎ duàn ]

解释 优柔:迟疑不决;寡:少;断:决断。形容做事拿不定主意;缺少决断。

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亡征》:“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40孤陋寡闻 [ gū lòu guǎ wén ]

解释 学识短浅;见闻不广。陋:见闻不广;寡:少。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41寥寥无几 [ liáo liáo wú jǐ ]

解释 寥:稀少;很少;无几:没有几个。形容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出处 明 胡应麟《诗薮 内篇》:“建安以后,五言日盛,晋宋齐间,七言歌行寥寥无几。”

42意气用事 [ yì qì yòng shì ]

解释 意气:主观;偏激的情绪;用事:办事。处理事情只凭个人一时的情绪。

出处 清 黄宗羲《陈乾初墓志铭初稿》:“潜心力行,以求实得,始知曩日意气用事,刻意破除,久归平贴。”

43按部就班 [ àn bù jiù bān ]

解释 按:按照;部:类别;班:次序。原意是指按照文章分段布局的需要;而安排好层次;选择、组织好词句。后来表示按照一定的条理、步骤做事。

出处 西晋 陆机《文赋》:“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

44挖空心思 [ wā kōng xīn sī ]

解释 形容费尽心计;想尽一切办法。

出处 清 俞万春《荡寇志》:“今此贼挖空心思,用到如许密计,图我安如泰山之郓城。”

45无所作为 [ wú suǒ zuò wéi ]

解释 作为:做出成绩。指工作中安于现状;缺乏创造性。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然黄帝亦曾用兵战斗,亦不是全然无所作为也。”

46穿凿附会 [ chuān záo fù huì ]

解释 穿凿:硬要把讲不通的道理讲通;附会:把毫无关系的事硬拉在一起。指勉强生硬解释;把没有意义硬是说成有某种意义。

出处 宋 洪迈《容斋续笔》第二卷:“用是好知奇者,欲穿凿附会,固各有说云。”

47萎靡不振 [ wěi mǐ bù zhèn ]

解释 形容意志消沉。萎靡:精神颓丧;不振作;颓唐:消沉;振:振奋。

出处 宋 马永卿《元城先生语录》上卷:“至嘉佑末年,天下之事似乎舒缓,委靡不振,当时士大夫亦自厌之,多有文字论列。”

48不辨菽麦 [ bù biàn shū mài ]

解释 辨:分清;菽:豆类。分不清豆子和麦子。形容愚昧无知;或指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杜预注:“菽,大豆也。豆麦殊形易别,故以为痴者之候。”

49一无所成 [ yī wú suǒ chéng ]

解释 一点没有成就。

出处 清 黄遵楷《人境庐诗草>跋》:“读先兄病笃之书,谓平生怀抱,一无所成,惟近古体诗能自立耳。”

50一无所能 [ yī wú suǒ néng ]

解释 一点没有能耐(能:能力;本领)。

出处 清 钱泳《履园丛话》:“又苏州叶某者,性迂拙,一无所能,其父死,既无产业,且有逋负。”

51一无所长 [ yī wú suǒ cháng ]

解释 没有一点专长。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9回:“今先生处胜门下三年,胜未有所闻,是先生于文武一无所长也。”

52不胜其任 [ bù shèng qí rèn ]

解释 胜:能担当。没有能力担当那项重任。

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

53不自量力 [ bù zì liàng lì ]

解释 量:估计。不能估计自己的力量。指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

出处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 摩揭陀国上》:“今诸外道不自量力,结党连群,敢声论鼓,惟愿大师摧诸异道。”

54四体不勤 [ sì tǐ bù qín ]

解释 四肢不劳动。形容脱离劳动。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55独断专行 [ dú duàn zhuān xíng ]

解释 断:决断;做决定。独自作出决定;自己想怎样做就怎样做。形容行事不民主。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在他却不免有点独断独行,不把督抚放在眼里。”

56空话连篇 [ kōng huà lián piān ]

解释 连篇:整篇。整篇都是空话,缺乏具体内容。

出处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57管窥蠡测 [ guǎn kuī lǐ cè ]

解释 蠡:贝壳做的瓢。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比喻对事物的观察狭窄、片面;见识肤浅。

出处 汉 东方朔《答客难》:“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筳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58胆小怕事 [ dǎn xiǎo pà shì ]

解释 胆子非常小,怕事情落在自己头上,怕惹麻烦。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29回:“谁知四下里物色遍了,遇着的,倒大多数是醉生梦死、花天酒地的浪子,不然便是胆小怕事、买进卖出的商人。”

59自高自大 [ zì gāo zì dà ]

解释 认为自己又高又大。形容自以为了不起。

出处 三国 韦昭《国语》集解:“求掩盖人以自高大,则其抑退而下益甚也。”

60一点一滴 [ yī diǎn yī dī ]

解释 形容微少零星。

出处 方志敏《可爱的中国·清贫》:“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

61与世沉浮 [ yú shì chén fú ]

解释 与:和,同;世:指世人;沉浮:随波逐流。随大流,大家怎样,自己也怎样。

出处 《史记·游侠列传》:“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

62力不胜任 [ lì bù shèng rèn ]

解释 胜任:担当得起或承受得住。能力不够;难以担当任务。

出处 《周易 系辞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言不胜其任也。”

63寥寥可数 [ liáo liáo kě shǔ ]

解释 寥:稀少;数:计数。形容数量很少容易数得出来。

出处 清·方苞《请娇除积习兴起人才札子》:“臣窃见本朝敬礼大臣,优恤庶官,远过于前明,而公卿大臣,抗节效忠者,寥寥可数。”

64寻章摘句 [ xún zhāng zhāi jù ]

解释 读书时只注意摘录一些漂亮词句;不作深入研究。也指写作时摘引、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寻:寻找;章:篇章;摘:摘抄。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吴主传》:“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裴松之注引《吴书》:“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65少年老成 [ shào nián lǎo chéng ]

解释 老成:经历多。阅历广。懂得人情事故。人虽年轻;却很老练稳重。

出处 汉 赵岐《三辅决录 韦康》:“韦元将年十五,身长八尺五寸,为郡主簿。杨彪称曰:‘韦主簿年虽少,有老成之风,昂昂千里之驹。’”

66暮气沉沉 [ mù qì chén chén ]

解释 形容精神萎靡不振,缺乏朝气。

出处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四节:“久已有志于改革的王安石,受命执政,生气勃勃,但朝廷却是暮气沉沉。”

67目光如豆 [ mù guāng rú dòu ]

解释 眼光象豆子那样小。形容目光短浅,缺乏远见。

出处 孙中山《行易知难》第六章:“不图彼国政府目光如豆,深忌中国之强,尤畏民党得志而碍其蚕食之谋。”

68短见薄识 [ duǎn jiàn bó shí ]

解释 指见识短浅。

出处 元 无名氏《马陵道》楔子:“庞涓久后得地呵!此人是个短见薄识、绝恩绝义的人。”

69碌碌无能 [ lù lù wú néng ]

解释 碌碌:平庸、无能的。平平庸庸,没有能力。

出处 宋 吴箕《常说》:“上书昭王,切而不迫;君臣纵谈,观者色变,此岂碌碌无能之人?”

70笨嘴笨舌 [ bèn zuǐ bèn shé ]

解释 笨:不灵巧。说话表达能力很差,没有口才。

出处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冯永祥平时以能说会道出名于工商界的,现在却变得好像是一个笨嘴笨舌的人了。”

71粗俗之辈 [ cū sú zhī bèi ]

解释 指庄稼人或佃农,现指缺乏文化教养、行为、意识粗野庸俗的人。

72茫无端绪 [ máng wú duān xù ]

解释 毫无头绪,纷乱缺乏条理。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五》:“男子不知何自来,亦无识者,研问邻里,茫无端绪。”

73附庸风雅 [ fù yōng fēng yǎ ]

解释 附庸:依傍;追随;风雅:原始《诗经》中的“国风”和“大雅”、“小雅”;引申为吟诗缀文之类的事和文士学者的风度。指一些缺乏文化修养的人;偏去结交文人学者;参与文化活动;借以装点门面;扮出有教养;有风度;斯文儒雅的样子。

出处 清 吴趼人《情变》:“那班盐商明明是咸腌货色,却偏要附庸风雅,在扬州盖造了不少的花园。”

74力所不及 [ lì suǒ bù jí ]

解释 及:达到。凭自己的力量不能做到。

出处 宋 释惠洪《石门文字禅》:“平生所未见之文,公力所不及之义,备聚其中。”

75少不更事 [ shào bù gēng shì ]

解释 少:年少。更:经历。指年纪轻;阅历不多。形容缺乏经验或不懂人情世故。

出处 《晋书 周顗传》:“君少年未更事。”

76筑室道谋 [ zhù shì dào móu ]

解释 自己造房子;却跟过路的人商量。比喻作事没有主见。道:道路;谋:咨询;商量。

出处 《诗经 小雅 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77衣食不周 [ yī shí bù zhōu ]

解释 周:齐备。形容衣食缺乏,生活困窘。

出处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二十七:“我今衣食不周,无力婚娶,何不俯就他家,一举两得?”

78不学无识 [ bù xué wú shí ]

解释 指没有学问,缺乏见识。

出处 宋 叶适《故枢密参政汪公墓志铭》:“大理少卿朱斐对上,指大理寺为诏狱。公论‘斐不自知职业何事,不学无识’,竟罢斐。”

79完好无缺 [ wán hǎo wú quē ]

解释 完:完整。完完整整,没有欠缺。

出处 毛泽东《质问国民党》:“难道在你们看来,一切这些反革命的东西,都是完好无缺,十全十美,惟独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就是‘破产’干净了的吗?”

80寒腹短识 [ hán fù duǎn shí ]

解释 形容人知识贫乏,见识短浅。

出处 清·周亮工《书影》卷五:“今人寒腹短识,辄不自量造语,余耻之。”

81懦弱无能 [ nuò ruò wú néng ]

解释 懦弱:软弱无能。形容胆小怕事,缺乏才能。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1回:“名叫多官儿,因他懦弱无能,人都叫他‘多浑虫’。”

82肤见谫识 [ fū jiàn jiǎn shí ]

解释 浅陋的见识。

出处 明 李东阳《〈琼台吟稿〉序》;“彼肤见谫识,管窥蠡测,岂复能尽其妙哉?”

83葫芦依样 [ hú lú yī yàng ]

解释 依样画葫芦。比喻只是模仿,缺乏创造。

出处 清 周亮工《书影》第三卷:“工者不免优孟抵掌之诮,拙者至有葫芦依样之讥。”

84举鼎绝膑 [ jǔ dǐng jué bìn ]

解释 绝:折断;膑:胫骨。双手举鼎,折断胫骨。比喻能力小,不能负担重任。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本纪》:“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

85绠短汲深 [ gěng duǎn jí shēn ]

解释 绠:汲水用的绳子;汲:从井里打水。吊桶的绳子短,打不了深井里的水。比喻能力薄弱,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至乐》:“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86不辨菽粟 [ bù biàn shū sù ]

解释 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小米。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出处 清 龚自珍《农宗》:“婢妾之养不备,则不世;祠祭弗如式,不世;不辨菽粟,亦不世。”

87兵无斗志 [ bīng wú dòu zhì ]

解释 士兵缺乏作战的决心和勇气。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回:“且说曼伯杀入左军,陈兵原无斗志,即时奔散,反将周兵冲动。”

88囊橐萧瑟 [ náng tuó xiāo sè ]

解释 囊橐:口袋。形容缺乏财物,没有什么积蓄。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5回:“老夫闻知,惟恐被害,逃到外洋。无耐囊橐萧瑟,衣食甚难。”

89官样文章 [ guān yàng wén zhāng ]

解释 原指官场上有固定套式的例行公文。现比喻徒具形式;摆摆样子;没有实际内容的文章、言词或做法。

出处 明 沈鲸《双珠记 风鉴通神》:“官样文章大手笔,衙官屈宋谁能匹。冀得鸿胪第一传,平地雷轰声霹雳。”

90客囊羞涩 [ kè náng xiū sè ]

解释 囊:口袋;羞涩:难为情。指旅途中缺乏钱财。

出处 清·孔尚任《桃花扇·访翠》:“只是一件,客囊羞涩,恐难备礼。”

91少不经事 [ shào bù jīng shì ]

解释 少:年轻;更:经历。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

出处 刘丰《后生可爱》:“所以在实际中,毛头小伙子干出一番大事业出来的也毕竟不少,‘少不经事’的话不尽全对。”

92待人接物 [ dài rén jiē wù ]

解释 物:人物;人们。接待交往各种人物。指平时与人相处。

出处 宋 俞文豹《吹剑四录》:“内而存心养性、立身行己无所歉,外而待人接物、处事应世无所戾。”

93拍案惊奇 [ pāi àn jīng qí ]

解释 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出处 明末·凌濛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94无头告示 [ wú tóu gào shì ]

解释 用意不明的文告。也指缺乏主要内容的官样文章。

出处 刘斯奋《白门柳·鸡鸣风雨》第二章:“昨日‘半梁山’在那里贴出好些无头告示,声言要同‘赛少林’厮拼。”

95百无一能 [ bǎi wú yī néng ]

解释 什么都不会做。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2回:“我自百无一能,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

96瞎子摸鱼 [ xiā zǐ mō yú ]

解释 比喻做事盲目,缺乏调查研究。

出处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

97随波漂流 [ suí bō piāo liú ]

解释 随:跟从。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

出处 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泥滞苟且,没而不觉,随波漂流,与熛俱灭者亦甚众多。”

98温良恭俭 [ wēn liáng gōng jiǎn ]

解释 温:温和;良:善良;恭:恭敬;俭:节制。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泛指态度谦恭,举止文雅。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99蹈袭前人 [ dǎo xí qián rén ]

解释 蹈袭:因袭,沿用。因袭前人,缺乏创新。

出处 《宋史 米芾传》:“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