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自己有罪的成语

形容自己有罪的成语


1罪大恶极 [ zuì dà è jí ]

解释 罪恶大到了极点。

出处 宋 欧阳修《纵囚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

2恶贯满盈 [ è guàn mǎn yíng ]

解释 恶:罪恶;贯:穿钱的绳子;每一千枚为一贯;盈:满。罪恶多得像穿钱一样;已经穿满了一贯还没完。形容罪大恶极已经到该受惩罚的时候了。

出处 《尚书 泰誓》上:“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3伐罪吊民 [ fá zuì diào mín ]

解释 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出处 南朝(梁)任方《百辟劝进今上笺》:“伐罪吊民,一匡靖乱。”

4戴罪图功 [ dài zuì tú gōng ]

解释 戴罪:身负重责;图:谋取。指有罪之人立功,争取减免罪行。

出处 《明史·马芳传》:“帝令察广堪办贼,许戴罪图功,否即以赐剑从事。”

5吊民伐罪 [ diào mín fá zuì ]

解释 吊:慰问;伐:讨伐。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出处 《宋书 索虏传》:“兴云散雨,慰大旱之思;吊民伐罪,积后己之情。”

6奉辞伐罪 [ fèng cí fá zuì ]

解释 谓奉严正之辞而讨有罪。

出处 《书·大禹谟》;“肆予以尔众士,奉辞伐罪。”伐,一本作“罚”。

7罪恶深重 [ zuì è shēn zhòng ]

解释 指做了很大的坏事,犯了很大的罪。

出处 宋 欧阳修《与十四弟书》:“某罪逆深重,不自死灭。”

8伐罪吊人 [ fá zuì diào rén ]

解释 见“伐罪吊民”。

出处 《南史·檀道济传》:“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

9出入人罪 [ chū rù rén zuì ]

解释 指法庭裁判错误,把有罪的人认为无罪,把无罪的人认为有罪。

出处 宋 王禹偁《用刑论》:“然见其用刑与古相戾,何者?今法吏所禁之切者曰:‘故出入人罪而已。’”

10牵强附会 [ qiān qiǎng fù huì ]

解释 牵:拉;附会:把无联系的事物生硬地拉扯到一起。把不相干的事物硬拉在一起;说成彼此相干。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11回:“后儒牵强附会,费尽心思,不知都是古今学不分明的缘故。”

11以邻为壑 [ yǐ lín wéi hè ]

解释 壑:山沟;大水塘。把邻国当作排泄本国洪水的深沟。比喻只顾自己的利益;把困难或灾祸转嫁给别人。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下》:“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泽水。泽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12作茧自缚 [ zuò jiǎn zì fù ]

解释 茧:蚕茧;缚:缠裹。蚕吐丝作茧子;把自己包裹起来。比喻自己束缚自己;也比喻使自己陷入困境。

出处 唐 白居易《江州赴中州至江陵以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萦。”

13明目张胆 [ míng mù zhāng dǎn ]

解释 张胆:放大胆量。原来形容有胆有识;敢作敢为。现在形容干坏事毫无顾忌;公开放肆。

出处 《晋书 王敦传》:“今日之事,明目张胆为六军之首,宁忠臣而死,不无赖而生矣。”

14嫁祸于人 [ jià huò yú rén ]

解释 嫁:转移。把灾祸转嫁给别人。

出处 《南史 阮孝绪传》:“答曰:‘己所不欲,岂可嫁祸于人。’乃焚之。”

15回心转意 [ huí xīn zhuǎn yì ]

解释 回、转:掉转、扭转;心、意:心思。重新考虑;改变原来的想法和态度。

出处 元 高则诚《琵琶记》第31出:“怕你爹爹也有回心转意时节,且更耐看如何?”

16罄竹难书 [ qìng zhú nán shū ]

解释 罄:尽;竹: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书:写。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多形容罪恶累累。

出处 《旧唐书 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17自作自受 [ zì zuò zì shòu ]

解释 自己做了蠢事自己受累。

出处 《敦煌变文集 目连缘起》:“汝母在生之日,都无一片善心,终朝杀害生灵,每日欺凌三宝,自作自受。”

18自食其果 [ zì shí qí guǒ ]

解释 自己吃自己种下的恶果。形容自己做坏事;自己受害。

出处 茅盾《〈呼兰河传〉序》:“除了因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乐。

19屈打成招 [ qū dǎ chéng zhāo ]

解释 用严刑拷打;逼使无辜的人被迫认罪。

出处 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如今把姐姐拖到宫中,三推六问,屈打成招。”

20图谋不轨 [ tú móu bù guǐ ]

解释 谋划超出常规或法度的事。图:谋;图谋:暗中谋划;轨:法度;准则。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王彬传》:“因勃然数敦曰:‘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图谋不轨,祸及门户。”

21回头是岸 [ huí tóu shì àn ]

解释 回头:回过头来;指改邪归正。佛家语;意思是要皈依佛法;就能登上超脱苦海的彼岸。后借来比喻犯错的人;只要悔改;就有出路。

出处 元 无名氏《度翠柳》:“世俗人争长竞短,你死我活。有呵吃些个,有呵穿些个。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22十恶不赦 [ shí è bù shè ]

解释 十恶:旧刑律中规定的十种重罪。指罪恶极大;不可饶恕。

出处 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这药死公公的罪名,犯在十恶不赦。”

23罪不容诛 [ zuì bù róng zhū ]

解释 判处死刑也抵偿不了所犯的罪恶。形容罪恶极大。诛:处死。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下》:“恶不忍闻,罪不容诛。”

24血口喷人 [ xuè kǒu pēn rén ]

解释 比喻用恶毒的话诬蔑或辱骂别人。

出处 宋 僧晓莹《罗湖野录》:“含血喷人,先污其口;百丈野狐,失头狂走。”

25连篇累牍 [ lián piān lěi dú ]

解释 连:连接;篇、牍:古代写字用的竹筒和木板;累:重叠、堆积。指采用过多的篇幅叙述一件事。形容文辞冗长。

出处 《隋书 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26怀璧其罪 [ huái bì qí zuì ]

解释 怀:怀藏。身藏璧玉,因此获罪。原指财能致祸。后也比喻有才能而遭受忌妒和迫害。

出处 左丘明《左传 桓公十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27咎由自取 [ jiù yóu zì qǔ ]

解释 咎:灾祸;惩罚。灾祸、惩罚是由自己招来的。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时有所闻,虽然是咎由自取,然而大家谈起来,总说这卜知府办的太煞认真的。”

28苦海无边 [ kǔ hǎi wú biān ]

解释 苦海:原为佛家语。苦难像大海无边无际。形容深重无比的苦难。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59卷:“适见道人题壁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说得极好。”

29赏罚严明 [ shǎng fá yán míng ]

解释 同“赏罚分明”。

出处 汉·王符《潜夫论·实贡》:“赏罚严明,治之材也。”

30罪魁祸首 [ zuì kuí huò shǒu ]

解释 作恶犯罪的头子(魁、首:头目)。指坏事的根子。

出处 明 郑若庸《玉玦记 索命》:“虽是虔婆杀我,娟奴是祸首罪魁,追了他去。”

31弥天大罪 [ mí tiān dà zuì ]

解释  弥天:满天;形容极大。天大的罪过。

出处 宋 王偁《东都事略》:“臣有弥天之罪,也有弥天之功。”

32安然无事 [ ān rán wú shì ]

解释 犹言平安无事。

出处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哥哥当日在汉江之上,情愿舍了嫂嫂、侄儿,留您兄弟。岂知嫂嫂、侄儿安然无事。”

33你死我活 [ nǐ sǐ wǒ huó ]

解释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形容双方斗争尖锐;不能共存。

出处 元 李寿卿《度柳翠》第一折:“世俗人没来由,争长竞短,你死我活。”

34滔天罪行 [ tāo tiān zuì xíng ]

解释 滔天:漫天。比喻罪恶极大。

出处 毛泽东《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除对亲日派破坏抗日、袭击人民军队、发动内战之滔天罪行,另有处置外……”

35痛改前非 [ tòng gǎi qián fēi ]

解释 彻底改正以前的错误。痛:彻底、深切地;不能解作“痛苦”。非:错误。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2卷:“你痛改前非,我把这所房子与你夫妻两个住下。”

36累及无辜 [ lěi jí wú gū ]

解释 累:带累,使受害。辜:罪。使受牵连;连累到没有罪过的人。

出处 清 吴趼人《糊涂世界》第九回:“制台只得转告首县,又叫他三天之内一定要破案,却不许累及无辜。”清 林则徐《会谕尖沙嘴英国各船货具结进埔告示稿》:“至搜查之时,俱系官员亲身督验,断不至栽赃陷害,累及无辜。”

37独夫民贼 [ dú fū mín zéi ]

解释 独夫: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暴君;民贼:祸害人民的人。残暴无道、祸害人民的反动统治头子。

出处 《尚书 泰誓下》:“独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仇。”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38罗织罪名 [ luó zhī zuì míng ]

解释 指捏造罪名,陷害无辜的人。

出处 《旧唐书·来俊臣传》:“招集无赖数百人,令其告事,共为罗织,千里响应。”

39祸首罪魁 [ huò shǒu zuì kuí ]

解释 首:头目;魁:首领。犯罪作恶的首罪者。

出处 明·郑若庸《玉玦记·索命》:“虽是虔婆杀我,娟奴是祸首罪魁,追了他去。”

40罪恶昭彰 [ zuì è zhāo zhāng ]

解释 昭彰:明显。罪恶非常明显,人所共见。

41罪恶昭著 [ zuì è zhāo zhù ]

解释 罪恶明显(多指罪恶大)。

出处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土豪劣绅中罪恶昭著的,农民不是要驱逐,而是要捉他们,或杀他们。”

42罪恶滔天 [ zuì è tāo tiān ]

解释 滔天:漫天,弥天。形容罪恶极大。

出处 宋 周密《齐东野语 景定慧星》:“开庆误国之人,罪恶滔天。”

43赏罚不当 [ shǎng fá bù dāng ]

解释 当:相称。奖赏与惩罚同功过不相当。

出处 汉·贾谊《新书·过秦中》:“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

44三推六问 [ sān tuī liù wèn ]

解释 推:推究;问:审问。旧时指反复审训。

出处 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三折:“有他娘子将小人告到官中,三推六问,吊拷绷扒,打的小人受不过,只得屈招了。”

45信赏必罚 [ xìn shǎng bì fá ]

解释 有功劳的一定奖赏,有罪过的一定惩罚。形容赏罚严明。

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右上》:“信赏必罚,其足以战。”

46罪不可逭 [ zuì bù kě huàn ]

解释 罪责不可逃避。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7回:“某等不能速来归顺,罪不可逭。”

47争长竞短 [ zhēng cháng jìng duǎn ]

解释 计较细小出入;争竞谁上谁下。

出处 宋·黄庭坚《书寄祝有道》:“人家兄弟无不义者,盖因娶妇入门,异姓相聚,争长竞短,渐渍日闻,以至背戾,分门割户。”

48罚不及嗣 [ fá bù jí sì ]

解释 嗣:后嗣,子孙。惩罚有罪的人不能株连他的子孙。

出处 《新五代史·唐臣传·任圜》:“以子先人,固难容贷,然罚不及嗣,子可以轻。”

49死有余责 [ sǐ yǒu yú zé ]

解释 犹死有余辜。

出处 汉·荀悦《汉纪·哀帝纪》:“幸得充位宰相,不能进贤退不肖,以此负国,死有余责。”

50死有余罪 [ sǐ yǒu yú zuì ]

解释 犹死有余辜。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平当传》:“吾居大位,已负素餐之责矣,起受侯印,还卧而死,死有余罪。”

51极恶不赦 [ jí è bù shè ]

解释 罪大恶极,不可饶恕。

出处 清·龚炜《巢林笔谈续编·牛肉鳝鱼》:“按《唐律》屠牛者,在极恶不赦内。”

52大逆无道 [ dà nì wú dào ]

解释 封建时代称犯上作乱等重大罪行。

出处 《史记·高祖本纪》:“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

53深文罗织 [ shēn wén luó zhī ]

解释 深文:制定或援用法律条文苛细严峻;罗织:虚构种种罪名,对无辜者加以诬陷。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

出处 清·汪琬《事略>跋序》:“此皆当国者深文罗织,不足为据。”

54奉辞罚罪 [ fèng cí fá zuì ]

解释 奉:敬受;罚:处罚,惩罚。遵奉严正之辞讨伐有罪者。

出处 《尚书·大禹谟》:“肆予以尔众士,奉辞伐罪。”蔡沈集传:“奉帝之辞,罚苗之罪。”

55罚弗及嗣 [ fá fú jí sì ]

解释 罚:惩罚,处罚;嗣:后嗣,子孙。惩罚有罪的人不能株连他的子孙。

出处 《尚书·大禹谟》:“临下以简,御众以宽,罚弗及嗣,赏延于世。”

56僭赏滥刑 [ jiàn shǎng làn xíng ]

解释 赏的不是有功的人,罚的不是有罪的人。泛指赏罚不当。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善为国者,赏不僭而刑不滥。”

57转死沟壑 [ zhuǎn sǐ gōu hè ]

解释 谓弃尸于山沟水渠。

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二:“国相会稽骆俊素有威恩,是时王侯无复租禄,而数见虏夺,或并日而食,转死沟壑,而陈独富强,邻郡人多归之,有众十馀万。”

58恶积祸盈 [ è jī huò yíng ]

解释 罪恶成堆,祸害满贯。形容罪大恶极。

出处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北虏僭盗中原,多历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燋烂。”

59罪恶贯盈 [ zuì è guàn yíng ]

解释 犹言恶贯满盈。

出处 语出《书 泰誓上》:“商罪贯盈,天命诛之。”宋 孔平仲《续世说 黜免》:“李义府作相。罪恶贯盈。”

60罪不胜诛 [ zuì bù shèng zhū ]

解释 指罪大恶极,处死犹不足抵偿。

出处 明 沈德符《野获编 词林 鼎甲常为庶常》:“以上见各家记述中者,什仅得一二。修史之卤莽,罪不胜诛矣。”

61深文周纳 [ shēn wén zhōu nà ]

解释 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也把不根据事实而牵强附会给人硬加罪名。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与赵禹共定诸律令,务在深文。”

62匹夫无罪 [ pǐ fū wú zuì ]

解释 匹夫:古指平民中的男子,后泛指一般人。一般人是没有罪过的。

出处 《左传·桓公十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63微文深诋 [ wēi wén shēn dǐ ]

解释 想尽办法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使治主父偃及治淮南反狱,所以微文深诋,杀者甚众。”

64投山窜海 [ tóu shān cuàn hǎi ]

解释 山、海,荒凉边远之地。指有罪而被放逐到荒凉边远的地区。

出处 唐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若使事得其实,罪当其身,则将浴兰沐芳,自屏于烹鲜之地,惟君侯死生!不然,投山窜海,转死沟壑,岂能明目张胆,托书自陈耶?”

65戕害不辜 [ qiāng hài bù gū ]

解释 戕:害;辜:罪过。杀害或伤害无辜的人。

出处 宋·苏舜钦《上集贤文相书》:“污辱善士,戕害不辜。”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