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预防危险的成语

形容预防危险的成语


1千钧一发 [ qiān jūn yī fà ]

解释 钧:古时的计量单位;以三十斤为一钧。一根头发上拴着千钧重物。形容万分危急的情形。

出处 宋 程珌《程端明公洛水集 丙子轮对札子》第11卷:“肆我祖宗得请于上帝,假手鞑靼,连岁屏除,岌岌之千钧一发矣。”

2危在旦夕 [ wēi zài dàn xī ]

解释 形容危险就在眼前。旦夕:早晨和晚上;指很短时间之内。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太史慈传》:“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

3四面楚歌 [ sì miàn chǔ gē ]

解释 四面都是楚人的歌声。后用来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处境。

出处 《史记 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示例〗在这四面楚歌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4岌岌可危 [ jí jí kě wēi ]

解释 岌岌:十分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形容形势极其危险。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天下殆哉,岌岌乎!”

5刻不容缓 [ kè bù róng huǎn ]

解释 刻:片刻;容:容许;缓:延缓;耽搁。一刻也不容许延缓。形容形势十分紧迫。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胎前产后以及难产各症,不独刻不容缓,并且两命攸关。”

6有备无患 [ yǒu bèi wú huàn ]

解释 备:防备;患:患难;灾祸。事先有防备就可能避免灾祸。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7死里逃生 [ sǐ lǐ táo shēng ]

解释 从极危险的境地中逃脱;幸免于死。

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 冯玉梅团圆》:“今日死里逃生,夫妻再合,乃阴德积善之报也。”

8在劫难逃 [ zài jié nán táo ]

解释 劫:劫数。佛教指大灾难。原指命中注定;后指不可避免的灾难。

出处 元 无名氏《冯玉兰夜月泣江舟》:“那两个是船家将钱觅到,也都在劫数里不能逃。”

9一触即发 [ yī chù jí fā ]

解释 触: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等着射出去。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

出处 宋 张咏《乖崖集》:“鯸鯣愤悱,迎流独逝,偶物一触,厥怒四起。”

10高枕无忧 [ gāo zhěn wú yōu ]

解释 把枕头垫得高高的;无忧无虑地睡大觉。原形容平安无事;不必担忧。后也指思想麻痹;放松警惕。

出处 《旧五代史 世袭传二 高季兴》:“且游猎旬日不回,中外之情,其何以堪,吾高枕无忧矣。”

11九死一生 [ jiǔ sǐ yī shēng ]

解释 九:表示次数或多数。形容多次经历生死危险而幸存。比喻情况极其危险。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唐 刘良注:“虽九死无一生,未足悔恨。”

12顾此失彼 [ gù cǐ shī bǐ ]

解释 顾了这个;顾不了那个。形容头绪繁多;无法兼顾全面。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6回:“分军为三:一军攻麦城,一军攻纪南城,大王率大军直捣郢都,彼疾雷不及掩耳,顾此失彼,二城若破,郢不守矣。”

13未雨绸缪 [ wèi yǔ chóu móu ]

解释 绸缪:修缮房屋。在没有下雨前;就要修缮好门窗。比喻事先作好准备;防患未然。

出处 《诗经 豳风 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14燃眉之急 [ rán méi zhī jí ]

解释 燃眉:火烧眉毛。火烧眉毛那样地紧急。比喻事情非常急迫。

出处 《文献通考 市籴二》:“元祐初,温公入相,诸贤并进用,革新法之病民者,如救眉燃,青苗、助役其尤也。”

15时来运转 [ shí lái yùn zhuǎn ]

解释 时代已成过去;情况有了很大变化。形容境况变好了。

出处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然后渐渐时来运转,建功立业,加官进爵,天下后世,无不赞他的功高一代,羡他的位极人臣,哪知全亏了昔日救他的这位君子。”

16绝处逢生 [ jué chù féng shēng ]

解释 绝处:死路。在陷入绝望的困境中遇到了生路。

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喜得绝处逢生,遇着一个老者携杖而来。”

17厉兵秣马 [ lì bīng mò mǎ ]

解释 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18危如累卵 [ wēi rú lěi luǎn ]

解释 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累:堆;卵:蛋。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四》:“当是时,魏危于累卵,天下之士相从谋。”

19十万火急 [ shí wàn huǒ jí ]

解释 形容事情紧急到了极点。

出处 老舍《赵子曰》:“赵子曰的脑府连发十万火急的电报警告全国。”

20化险为夷 [ huà xiǎn wéi yí ]

解释 原指将险阻化为平坦;后多指使危险转变为平安。夷:平坦;平安。

出处 唐 韩天卿《平蛮颂序》:“变氛沴为阳煦,化险阻为夷途。”

21迫在眉睫 [ pò zài méi jié ]

解释 迫:紧迫;睫:眉毛和眼睫毛。已经逼近眉毛和眼睫毛之间。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22铜墙铁壁 [ tóng qiáng tiě bì ]

解释 铜做的城墙;铁打的营垒。比喻坚固而不可摧毁的事物。也比喻坚固严密的防御。

出处 元 无名氏《谢金吾》楔子:“孩儿此一去,随他铜墙铁壁,也不怕不拆倒了他的。”

23防微杜渐 [ fáng wēi dù jiàn ]

解释 防:提防;防止;微:微小;指事物的苗头;杜:杜绝;堵塞;渐:事物的起始、发展。在错误、坏事、不良风气等刚刚露苗头时就加以制止;不使其发展。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

24防患未然 [ fáng huàn wèi rán ]

解释 防:防备;患:灾祸;然:这样;如此;未然:没有成为事实;没有这样。在事故或灾难发生之前就采取预防措施。

出处 《明史 于谦传》:“乞敕内外守备各巡抚加意整饬,防患未然。”

25枕戈待旦 [ zhěn gē dài dàn ]

解释 戈:古代的一种兵器;和“矛”相似;旦:天亮。枕着武器躺着;等待天亮。形容杀敌心情急切;毫不松懈;时刻准备迎战。

出处 《晋书 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26亡羊补牢 [ wáng yáng bǔ láo ]

解释 羊丢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27常备不懈 [ cháng bèi bù xiè ]

解释 常:时常;备:防备;准备;懈:懈怠;放松。时常准备着;从不松懈。形容警惕性高。

28生死存亡 [ shēng sǐ cún wáng ]

解释 生存或者死亡。形容局势或斗争的发展已到最后关头。

出处 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我婿离家不归,数岁蔑有音耗,生死存亡,弗可知也。”

29生死攸关 [ shēng sǐ yōu guān ]

解释 攸:所。关系到生和死。指生死存亡的关键。

出处 《龙虎风云记》:“这是千百名难友生死攸关的大事体啊!”

30暗箭难防 [ àn jiàn nán fáng ]

解释 暗箭:从隐蔽的地方放出来的箭;防:防备。从隐蔽的地方放出来的箭很难防备。

出处 《古今杂剧 刘千病打独角牛》第二折:“孩儿也,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难防。我暗算他,搬将过来,则一拳打倒那厮,救你父亲。”

31迫不及待 [ pò bù jí dài ]

解释 迫:急迫;待:等待。急迫得不再等待。形容心情非常着急。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且系酒后游戏,该仙子何以迫不及待,不奏闻请旨。”

32如火如荼 [ rú huǒ rú tú ]

解释 荼:音图。像火一样红;像茅草花一样白。比喻气势浩大而热烈。

出处 《国语 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旂、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旟,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

33如履薄冰 [ rú lǚ bó bīng ]

解释 好像踩着薄薄的冰。比喻在危险的境地而提心吊胆。

出处 《诗经 小雅 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34百战不殆 [ bǎi zhàn bù dài ]

解释 殆:危险。作战百次也不失败。形容每战必胜。

出处 先秦 孙武《孙子 谋攻》:“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35私心杂念 [ sī xīn zá niàn ]

解释 为个人利益打算的种种念头。

出处 郭小川《忆延安》:“在向阳的山坡上点起斗争火焰,扫荡着私心杂念,改造着资产阶级的世界观。”

36衣衫褴褛 [ yī shān lán lǚ ]

解释 衣服破破烂烂(褴褛:破烂)。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训之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杜预注:“蓝缕:敝衣。”

37全力以赴 [ quán lì yǐ fù ]

解释 赴法;前往。把全部力量都投进去。

出处 清 赵翼《二十二史札记》:“故凡可以得名者,必全力以赴,好为苟难,遂成风俗。”

38险象环生 [ xiǎn xiàng huán shēng ]

解释 险:危险。危险的局面不断产生。

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4回:“乃险象环生,祸机迫切。”

39以防不测 [ yǐ fáng bú cè ]

解释 防:防备;测:推测、预测、料想。用来防备不曾预料到的事。

出处 张中明《人生劫》:“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做好抢险的一切准备,以防不测,绝不能有一丝一毫的侥幸心理。”

40以防万一 [ yǐ fáng wàn yī ]

解释 用以防备难以预料的事情。万一:可能性极小的意外变化。

出处 冯德英《迎春花》第14章:“他就又采取以防万一的想法,心想,反正是自愿的事,何必去做?”

41人命关天 [ rén mìng guān tiān ]

解释 关天:比喻关系重大。事关人命;关系重大。

出处 元 关汉卿《拜月亭》:“召新郎更拣选,忒姻眷不得可将人怨。可须因缘数定,则这人命关天。”

42严阵以待 [ yán zhèn yǐ dài ]

解释 严:严肃整齐;严阵:整齐严正的阵势。摆好阵势等待着。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着敌人。

出处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汉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阵以待之。”

43一丝一毫 [ yī sī yī háo ]

解释 形容极少或极小的一点儿。毫:一厘的十分之一;丝:一毫的十分之一。

出处 宋 欧阳修《会圣宫颂》:“而往惟寅,一毫一丝,给以县官,无取于民。”

44箭在弦上 [ jiàn zài xián shàng ]

解释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情况紧急;采取某种行动已成为必然之势。

出处 三国 魏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李善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45高枕而卧 [ gāo zhěn ér wò ]

解释 垫高枕头安心地睡觉。形容无忧无虑。平安无事。

出处 《战国策·魏策一》:“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46一发千钧 [ yī fà qiān jūn ]

解释 钧:古代重量单位;约等于现在三十斤。千万斤的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

47朝不虑夕 [ zhāo bù lǜ xī ]

解释 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出处 晋 李密《陈情事表》:“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48朝不保夕 [ zhāo bù bǎo xī ]

解释 早晨不能保证晚上的情况。形容生活困难;也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元年》:“吾侪偷食,朝不保夕,何其长也。”

49敢作敢为 [ gǎn zuò gǎn wéi ]

解释 做事果敢,不怕风险,无所顾忌。

出处 明 王士性《广志绎 江南诸省》:“此自英雄大略之主,敢作敢为之事,意到即行。”

50事不宜迟 [ shù bù yí chí ]

解释 事情要抓紧时机快做;不宜拖延。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杨春道:‘好计!我和你便去,事不宜迟!’”

51养儿防老 [ yǎng ér fáng lǎo ]

解释 父母养育儿子;防备年老时无人照顾。

出处 宋 陈元靓《事林广记》:“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52危机四伏 [ wēi jī sì fú ]

解释 到处隐藏着危险的祸根。

出处 茅盾《子夜》九:“不要太乐观。上海此时也是危机四伏。”

53受制于人 [ shòu zhì yú rén ]

解释 制:控制,辖制。受别人所控制,不得自由。

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54大厦将倾 [ dà shà jiāng qīng ]

解释 高大的房屋即将倒塌。比喻即将崩溃的形势。

出处 明 梁辰鱼《浣纱记 论侠》:“我一身去国常回顾,若使齐事了便归乡土,只怕有大厦将倾,一木怎扶!”

55大难不死 [ dà nàn bù sǐ ]

解释 难:灾祸。遇到巨大的灾难而没有死掉。形容幸运地脱险。

出处 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夫人云:皆是先生阴德太重,救我一家之命。因此遇大难不死,必有后程,准定发迹也。”

56安如泰山 [ ān rú tài shān ]

解释 安:安稳;泰山:我国著名的高山;在山东省。像泰山一样稳固;形容事物十分稳固;不可动摇。

出处 西汉 枚乘《上书谏吴王》:“变所欲为,易如反掌,安于泰山。”

57急如星火 [ jí rú xīng huǒ ]

解释 星火:流星。急迫得像一闪而过的流星一样。形容非常紧急。

出处 晋 李密《陈情表》:“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58安然无事 [ ān rán wú shì ]

解释 犹言平安无事。

出处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哥哥当日在汉江之上,情愿舍了嫂嫂、侄儿,留您兄弟。岂知嫂嫂、侄儿安然无事。”

59死中求生 [ sǐ zhōng qiú shēng ]

解释 在极危险的境地中努力挣扎以求生路。

出处 《后汉书·公孙述传》:“述谓延岑曰:‘事当奈何?’岑曰:‘男儿当死中求生,可坐穷乎?’”

60虎口余生 [ hǔ kǒu yú shēng ]

解释 从老虎嘴里逃出的生命。比喻经历极大的危险;侥幸保全了性命。

出处 唐 刘长卿《按复后归睦州赠苗侍御》诗:“羊肠留覆辙,虎口脱余生。”

61暗藏杀机 [ àn cáng shā jī ]

解释 隐藏杀人的念头。比喻潜在危险。

62百死一生 [ bǎi sǐ yī shēng ]

解释 形容生命极其危险,处于死亡的边缘。

出处 《北齐书 杜弼传》:“诸勋人身触锋刃,百死一生,纵其贪鄙,所取处大,不可同之循常例也。”

63安如磐石 [ ān rú pán shí ]

解释 安;安稳;磐石:厚而重的大石头。像磐石一样安稳不动。形容稳固;不可动摇。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于磐石,寿于旗翼。”

64时来运来 [ shí lái yùn lái ]

解释 本来处境不利,遇到机会,命运开始好转。同“时来运转”。

出处 清 姬文《市声》第十七回:“阿大利时来运来,首先挑着粪担,到租界出粪。”

65时乖运乖 [ shí guāi yùn guāi ]

解释 时运不顺,命运不佳。指处境不顺利。

出处 明 范受益《寻亲记 告借》:“念奴家时乖运乖,告求人出于无奈。”

66家贼难防 [ jiā zéi nán fáng ]

解释 家贼:家庭内部的小偷。家庭内部的小偷难以防备。形容内部的奸贼、隐患等难以察觉。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同安志祥师法嗣》:“问:‘家贼难防时如何?’师曰:‘识得不为冤。’”

67时来运旋 [ shí lái yùn xuán ]

解释 本来处境不利,遇到机会,命运开始好转。同“时来运转”。

出处 明 王玉峰《焚香记 相决》:“问何年是你的运来时旋?”

68运转时来 [ yùn zhuǎn shí lái ]

解释 时机来了,运气也有了转机。指由逆境转为顺境。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至境界不顺,希冀运转时来,偶一推算,此亦人情之常,即使推算不准,亦属无伤。”

69时乖运舛 [ shí guāi yùn chuǎn ]

解释 舛:违背,不相合。时运不顺,命运不佳。指处境不顺利。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六回:“不意时乖运舛,登时也就遇害。”

70矢在弦上 [ shǐ zài xián shàng ]

解释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

出处 三国 魏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71时乖运拙 [ shí guāi yùn zhuō ]

解释 拙:劣,不好。时运不顺,命运不佳。指处境不顺利。

出处 元 无名氏《娶小乔》头折:“争奈我时乖运拙难前进,几时能够朝帝阙受君恩。”

72骥伏盐车 [ jì fú yán chē ]

解释 骥:千里马。指才华遭到抑制,处境困厄。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

73奔车朽索 [ bēn chē xiǔ suǒ ]

解释 朽:腐烂;索:绳子。用朽烂的绳索去套奔驰的马车。形容事情非常危险,应十分警惕。

出处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74虎口逃生 [ hǔ kǒu táo shēng ]

解释 从老虎嘴里逃脱出来。比喻从险境中逃出来。也作“虎口余生”。

出处 元 无名氏《朱砂担滴水浮沤记》第一折:“我如今在虎口逃生,急腾腾再不消停。”

75命若悬丝 [ mìng ruò xuán sī ]

解释 比喻生命垂危。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6回:“吾今命若悬丝,专望救援。”

76积谷防饥 [ jī gǔ fáng jī ]

解释 储存粮食,防备饥荒。

出处 《敦煌变文集 父母恩重经讲经文》:“人家积谷本防饥,养子还徒被老时。”

77暗礁险滩 [ àn jiāo xiǎn tān ]

解释 暗礁:隐没在水中的岩石;险滩:水流湍急的地方。比喻隐藏的祸患和危险。

78如箭在弦 [ rú jiàn zài xián ]

解释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势在必行。

出处 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79生死关头 [ shēng sǐ guān tóu ]

解释 非生即死的紧急关头。

出处 明·高攀龙《讲义·仁远乎哉章》:“此一转念,是生死关头,千圣都从此做成。”

80难以预料 [ nán yǐ yù liào ]

解释 预:预先;料:料想,估计。很难预先想到。

出处 三国 蜀 诸葛亮《后出师表》:“凡事如是,难以逆料。”

81火烧眉毛 [ huǒ shāo méi máo ]

解释 火烧到眉毛了。比喻情势非常紧迫。也作“火烧眉睫”。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蒋山法泉禅师》:“问:‘如何是急,切一句?’师曰:‘火烧眉毛。’”

82宦海风波 [ huàn hǎi fēng bō ]

解释 宦海:旧指官场。旧指官场沉浮,像海洋中的浪涛和大风,变化莫测;亦指官场中出现的风险和波折。

出处 宋·陆游《休日感化》:“宦海风波实饱经,入将人世寄邮亭。”

83曲突徙薪 [ qū tū xǐ xīn ]

解释 把烟囱改为弯的;把柴草移开。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

84若涉渊冰 [ ruò shè yuān bīng ]

解释 比喻处境艰险。同“若涉渊水”。

出处 宋 陈亮《论励臣之道》:“朕承太上皇亮付托之重,念国家之深耻,志在复雠,八年于兹,若涉渊冰,未知攸济。”

85兵已在颈 [ bīng yǐ zài jǐng ]

解释 颈:颈项。刀已架在脖子上。比喻危险已非常逼近。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5回:“夷吾曰:‘此辈兵已在颈,尚欲累人耶?’”

86兵在其颈 [ bīng zài qí jǐng ]

解释 刀已架在脖子上。比喻危险已非常逼近。

出处 《国语 周语中》:“兵在其颈,不可久矣。”

87不测之渊 [ bù cè zhī yuān ]

解释 测:测量,估计;渊:深潭。不可测量的深渊。比喻危险的境地。

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88若涉渊水 [ ruò shè yuān shuǐ ]

解释 比喻处境艰险。

出处 《书 大诰》:“予惟小子,若涉渊水,予惟往求腾攸济。”

89穷且益坚 [ qióng qiě yì jiān ]

解释 穷:穷困;益:更加。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

出处 《后汉书 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90燕处焚巢 [ yàn chǔ fén cháo ]

解释 燕子处在焚烧着的窝里。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出处 清·秋瑾《普告同胞檄稿》:“夫鱼游釜底,燕处焚巢,旦夕偷生,不自知其频于外殆,我同胞其何以异是耶?”

91深渊薄冰 [ shēn yuān bó bīng ]

解释 面对着深渊,脚踩着薄冰。比喻处境危险,心存戒惧。

出处 《诗经 小雅 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92摩厉以需 [ mó lì yǐ xū ]

解释 见“摩厉以须”。

出处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朱佩茞》:“媳妇有妖胎,会将摩厉以需,毋复聒之使不安静也。”

93救火扬沸 [ jiù huǒ yáng fèi ]

解释 沸:开水。比喻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形容情况危急。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序》:“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

94捉衿见肘 [ zhuō jīn jiàn zhǒu ]

解释 《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衿,同“襟”。谓整一整衣襟就露出了肘子。后以“捉衿见肘”形容衣衫褴褛。引申为顾此失彼,处境困难。

出处 《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

95燕巢于幕 [ yàn cháo yú mù ]

解释 燕子把窝做在帐幕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于幕上。”

96倒悬之苦 [ dào xuán zhī kǔ ]

解释 倒悬:象人被倒挂着一样。比喻处境极端困难。同“倒悬之急”。

出处 《元史 外夷传》:“群生愁叹,四民废业,贫者弃子以偷生,富者鬻产而应役,倒悬之苦,日甚一日。”

97思患预防 [ sī huàn yù fáng ]

解释 想到会发生祸患,事先采取预防措施。

出处 《易·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98倒悬之急 [ dào xuán zhī jí ]

解释 倒悬:头向下、脚向上悬挂着。比喻极其艰难、危险的困境。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当今之世,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如解倒悬也。”

99急于星火 [ jí yú xīng huǒ ]

解释 星火:流星。象流星的光从空中急闪而过。形容非常急促紧迫。

出处 晋·李密《陈情表》:“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