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内心悲痛的成语

形容内心悲痛的成语


1痛不欲生 [ tòng bù yù shēng ]

解释 悲痛得不想再活下去了。痛:悲痛;欲:想;打算。

出处 宋 吕大钧《吊说》:“其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2痛定思痛 [ tòng dìng sī tòng ]

解释 悲痛的心情平静下来以后;回想遭受痛苦的情景;让人震撼;也让人警醒。形容所受痛苦的沉重;含有警醒的意思。痛:悲痛;哀苦;定:平静。

出处 唐 韩愈《与李翱书》:“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

3肝肠寸断 [ gān cháng cùn duàn ]

解释 肝脏和肠子好像被寸寸斩断一样。形容万分悲痛。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三》:“吾要且死,子肠亦且寸绝。”

4心如刀割 [ xīn rú dāo gē ]

解释 内心痛苦得像刀割一样。形容极其痛苦难过。

出处 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一折:“眼睁睁俺子母各天涯,想起来我心如刀割,题起来我泪似悬麻。”

5悲痛欲绝 [ bēi tòng yù jué ]

解释 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也作“悲恸欲绝”、“哀痛欲绝”。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跪着呜咽哭啼,直到死在这山脚下。”

6捶胸顿足 [ chuí xiōng dùn zú ]

解释 捶:敲打;顿:跺。两拳捶打胸部;两脚跺着地。形容焦急、痛楚、悔恨的神态。

出处 明 李开先《闲居集 昆仑张诗人传》:“有告之者,殊不之信也;已而知其实然,捶胸顿足,若不欲生。”

7痛哭流涕 [ tòng kū liú tì ]

解释 形容非常伤心地痛哭。痛哭:尽情大哭;涕:眼泪。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

8心如刀绞 [ xīn rú dāo jiǎo ]

解释 心里就像刀绞一样。形容内心痛苦到极点。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回:“殷郊又见殷洪,心如刀绞,意似油煎。”

9哀毁骨立 [ āi huǐ gǔ lì ]

解释 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头架子。指因丧亲极度悲哀;瘦得只剩下骨架。形容守孝期间悲痛尽礼。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10摧心剖肝 [ cuī xīn pōu gān ]

解释 摧:折。剖:划开。心肝断裂剖开。比喻极度悲伤和痛苦。

出处 晋·潘岳《为任子咸妻作孤女泽兰哀辞》:“耳存遗响,目想余颜,寝度伏枕,摧心剖肝。”

11同病相怜 [ tóng bìng xiāng lián ]

解释 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怜:怜惜。

出处 汉 赵晔《吴越春秋 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12不能自拔 [ bù néng zì bá ]

解释 拔:摆脱。不能将自己拔出来。指陷进很深的境地;难以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

出处 《宋书 江夏王义恭传》:“世祖前锋至新亭,劭挟义恭出战,恒录在左右,故不能自拔。”

13切肤之痛 [ qiè fū zhī tòng ]

解释 切肤:切身。指与自身关系密切。比喻亲自感觉的痛苦。

出处 明 王守仁《传习录》中卷:“独其切肤之痛,乃有未能然者,辄复云云尔。”

14如丧考妣 [ rú sàng kǎo bǐ ]

解释 妣:音比;考妣:旧时对父母死后的称呼;父亲死后叫考;母亲死后叫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和着急。

出处 《尚书 舜典》:“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

15水深火热 [ shuǐ shēn huǒ rè ]

解释 像在深水里;如在烈火中。比喻人民生活极为痛苦或国家灾难深重。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16不堪回首 [ bù kān huí shǒu ]

解释 不堪:不忍;回首:回头;引申为回顾、回忆。不能忍受回顾的痛苦。多指因回忆过去不好或不愉快的事而痛苦;因而不忍心回顾。

出处 南唐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7叫苦连天 [ jiào kǔ lián tiān ]

解释 一声接一声地诉苦。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6回:“你看那众和尚,搬箱抬笼,抢桌端锅,满院里叫苦连天。”

18死去活来 [ sǐ qù huó lái ]

解释 指因极度的疼痛或悲哀;晕过去;又活过来。多形容被打得很惨;或哭得很厉害。

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当下众人将那崔宁与小娘子死去活来拷打一顿。”

19泣不成声 [ qì bù chéng shēng ]

解释 泣:低声哭。哭得噎住了;连声音也发不出来。形容极度悲伤。

出处 汉 赵晔《吴越春秋 越王无余外传》:“尧崩,禹服三年之丧,如丧考妣,昼夜哭泣,气不属声。”

20甘之如饴 [ gān zhī rú yí ]

解释 把它看成像饴糖那样甘甜。比喻甘心情愿地从事某种辛苦工作或虽处危困境地也能安然忍受。

出处 宋 真德秀《送周天骥序》:“非正义之富贵,远之如垢污;不幸而贱贫,甘之如饴蜜。”

21痛心疾首 [ tòng xīn jí shǒu ]

解释 伤心而且头痛。形容伤心痛恨到了极点。疾首:头痛。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

22老泪纵横 [ lǎo lèi zòng héng ]

解释 纵横:泪流满面的样子。老人泪流满面。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

出处 唐·杜甫《羌村三首》:“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23苦不堪言 [ kǔ bù kān yán ]

解释 堪:能。苦痛至极;不能用言语来形容、表述。形容受苦极深。

出处 宋 李昌龄《刘贡父》:“晚年得恶疾,须眉堕落,鼻梁断坏,苦不可言。”

24九曲回肠 [ jiǔ qū huí cháng ]

解释 形容痛苦、忧虑、愁闷已经到了极点。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忘。”

25兔死狐悲 [ tù sǐ hú bēi ]

解释 兔子死了;狐狸很悲伤。比喻因同类遭遇不幸而悲痛伤感。悲:悲伤。

出处 元 汪元亨《折桂令 归隐》曲:“鄙高位羊质虎皮,见非辜兔死狐悲。”

26呼天抢地 [ hū tiān qiāng dì ]

解释 呼:呼叫;抢地:触地;撞地。指向天呼号;用头碰地。形容极端悲痛。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0回:“萧云仙呼天抢地,尽哀尽礼,治办丧事,十分尽心。”

27大慈大悲 [ dà cí dà bēi ]

解释 慈:仁爱;悲:怜悯。佛家用语。爱一切众生的大慈;拯救一切受苦受难的人为大悲。指爱人而与众生同乐;怜悯人生而拔众生苦。后多用来指人心肠慈善;肯于施舍救助。

出处 《法华经 譬喻品》:“大慈大悲,常无懈倦,恒求善事,利益一切。”

28心安理得 [ xīn ān lǐ dé ]

解释 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很坦然。安:安静;安然;理:情理;得:适合。

出处 清 吴趼人《瞎骗奇闻》:“你别瞧我摆了店面,天天卖钱,那是自己本事换来的,我用着心安理得。”

29悲天悯人 [ bēi tiān mǐn rén ]

解释 悲天:悲叹时世;悯:哀怜;悯人:怜悯众人。对混乱的时世感到悲伤;对困苦的人民表示怜悯。

出处 清 黄宗義《朱人远墓志铭》:“嗟乎!人远悲天悯人之怀,岂为一己之不遇乎!”

30泪如泉涌 [ lèi rú quán yǒng ]

解释 涌:水从地下向上冒出。眼泪像泉水一样涌了出来。形容十分悲伤的样子。

出处 唐 刘损《愤惋诗》:“莫道诗成无泪下,泪如泉滴亦须干。”

31泪流满面 [ lèi liú mǎn miàn ]

解释 眼泪流了一脸。形容极度悲伤。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回:“言讫,以印绶付之,泪流满面。”

32缠绵悱恻 [ chán mián fěi cè ]

解释 缠绵:情感萦绕而不能解脱;悱恻:悲苦。形容心情悲苦;无法排遣。后也指诗文情调凄怆而婉转。也作“悱恻缠绵”。

出处 晋 潘岳《寡妇赋》:“思缠绵以瞀乱兮,心摧伤以怆恻。”

33酸甜苦辣 [ suān tián kǔ là ]

解释 指各种滋味。比喻人生的幸福、欢乐、痛苦、磨难等各种境遇。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无非为衣食奔走,图挣几文钱,那酸甜苦辣也就讲说不起。”

34万念俱灰 [ wàn niàn jù huī ]

解释 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灭了。形容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万念:一切念头;俱:全;都;灰:灰心;失望。

出处 清 南亭亭长《中国现在记》第三回:“官场上的人情,最是势利不过的。大家见抚台不理,谁还来理我呢,想到这里,万念俱灰。”

35楚楚可怜 [ chǔ chǔ kě lián ]

解释 楚楚:指幼树纤弱的样子;可怜:可爱。①本指幼松叶柔弱鲜嫩;惹人喜爱。②形容女子姿态娇柔妩媚。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松树子非不楚楚可怜,但永无栋梁用耳。”

36创巨痛深 [ chuāng jù tòng shēn ]

解释 创:创伤。伤口大;痛苦深。比喻遭受重大的、令人极其沉痛的损失。

出处 南北 朝 刘义庆《世说新语》:“臣父遭遇无道,创巨痛深,无以仰答明诏。”

37哀哀欲绝 [ āi āi yù jué ]

解释 悲痛得将要气绝;指异常悲痛。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3回:“那宝珠按未嫁女之礼在灵前哀哀欲绝。”

38哀声叹气 [ āi shēng tàn qì ]

解释 指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叹息。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8卷:“终日他没心没想,哀声叹气。”

39哀痛欲绝 [ āi tòng yù jué ]

解释 哀痛:悲痛;绝:断绝;指气绝。悲伤得要气绝了。

出处 邹韬奋《抗战以来 与中央党部交涉的经过》:“尤使我哀痛欲绝的是艰苦忠贞于抗建文化事业的青年干部一个又一个的被拘捕。”

40坚定不移 [ jiān dìng bù yí ]

解释 移:改变。形容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出处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文宗开成五年》:“推心委任,坚定不移,则天下何忧不理哉!”

41悲不自胜 [ bēi bù zì shèng ]

解释 胜:经受得住。悲伤得使自己经受不住了。形容伤感至极;情难自禁。

出处 汉 荀悦《汉纪 平帝纪》:“太后因号泣而言,左右莫不垂涕,舜悲不自胜。”

42悲从中来 [ bēi cóng zhōng lái ]

解释 中:内心。指悲伤的感情从内心发出来。

出处 严秀《哀吴晗》:“我看了吴晗教授的那一段事迹,不禁废书而叹,悲从中来。”

43抱恨终天 [ bào hèn zhōng tiān ]

解释 抱恨:怀着遗憾;终天:终生。怀着极大的遗憾;一直到死。

出处 元 姚燧《中书左丞李公家庙碑》:“吾不得以时丧先公,既抱恨于终天,今复弃养太夫人,而身先朝露……吾目不瞑泉下矣。”

44顿足捶胸 [ dùn zú chuí xiōng ]

解释 用脚跺地,以拳捶胸。形容极度悲痛或恼怒,到了极点。

出处 明·吴元泰《东游记》第七回:“只见杨子哀号哽咽,顿足捶胸,抚棺长恨,欲拔剑自刎。”

45饮泣吞声 [ yǐn qì tūn shēng ]

解释 泣:无声的哭;吞声:不敢出声。不敢放声大哭。

出处 宋 王明清《玉照新志》第二卷:“怅然惨,娇魂怨,饮泣吞声。”

46阿鼻地狱 [ ā bí dì yù ]

解释 阿鼻: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无间”,即痛苦无有间断之意。常用来比喻黑暗的社会和严酷的牢狱。又比喻无法摆脱的极其痛苦的境地。

出处 语出《法华经 法师功德品》:“下至阿鼻地狱。”

47黯然销魂 [ àn rán xiāo hún ]

解释 黯然:心神沮丧、面色难看的样子;销魂:因受刺激而神思茫然;好像灵魂离开了肉体。心情沮丧;面色阴沉;好像失掉了灵魂;形容极度悲愁。

出处 南朝 梁 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李善注:“黯:失色将败之貌。”

48哀思如潮 [ āi sī rú cháo ]

解释 哀伤的思绪如同潮涌一般。形容极度悲痛。

出处 京剧《平原作战》第五场:“哀思如潮热泪洒,平川有边仇无涯。”

49民不堪命 [ mín bù kān mìng ]

解释 民众负担沉重,痛苦得活不下去。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二年》:“宋殇公立,十年十一战,民不堪命。”

50泣下沾襟 [ qì xià zhān jīn ]

解释 襟:衣服胸前的部分。泪水滚滚流下,沾湿衣服前襟。哭得非常悲伤。

出处 《尸子》卷下:“曾子每读《丧礼》,泣下沾襟。”

51苦不可言 [ kǔ bù kè yán ]

解释 指痛苦得无非用言语来形容。

出处 宋 李昌龄《乐善录 刘贡父》:“晚年得恶疾,须眉堕落,鼻梁断坏,苦不可言。”

52咳声叹气 [ hāi shēng tàn qì ]

解释 因忧伤、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出处 《负曝闲谈》第六回:“江裴度无法,只得咳声叹气的出得行门,偏偏包车夫又不知去向,把他恨得跺脚。”

53苍生涂炭 [ cāng shēng tú tàn ]

解释 涂:泥淖。形容老百姓像陷入泥坑、掉进火坑那样痛苦。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3回:“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

54乱箭攒心 [ luàn jiàn cuán xīn ]

解释 攒:积聚。乱箭身在心上。比喻内心极度痛苦。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卷:“见父亲倒在一个壁角边乱草之上……淹淹止存一息。二子一见,犹如乱箭攒心,放声号哭。”

55呼天叫地 [ hū tiān jiào dì ]

解释 见“呼天号地”。

出处 清·唐训方《里语徵实》卷下引《暗室灯》:“[韩魏公曰]百姓多愚,或为枉断,抱憾终身,早夜呼天叫地,我岂安乎?”

56呼天唤地 [ hū tiān huàn dì ]

解释 哭天叫地,形容极为痛苦。

出处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回来说,汤富海在屋子里呼天唤地叫痛。”

57咬紧牙关 [ yǎo jǐn yá guān ]

解释 谓尽最大努力忍受痛苦或克服困难。

出处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十三回:“一面问个着落,一面咬紧牙关把朴斋腿膀狠命的摔一把。朴斋忍不住叫声‘阿呀’。”

58哀天叫地 [ āi tiān jiào dì ]

解释 哀:悲哀。悲哀地呼天喊地。形容悲痛至极。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平儿、丰儿等哭的哀天叫地,贾政心中也有些烦难,顾了这里,丢不下那里。”

59嚎天动地 [ háo tiān dòng dì ]

解释 大声哭叫。形容极端悲痛。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8回:“凤姐儿滚到尤氏怀里,嚎天动地,大放悲声。”

60悲愤填膺 [ bēi fèn tián yīng ]

解释 填:充填;塞满;膺:胸。悲痛和愤怒充满胸膛。

出处 清 伤时子《苍鹰击》第六折:“草头朝露,贵贱都虚度。悲愤填膺莫诉,壮怀孤负。”

61泪迸肠绝 [ lèi bèng cháng jué ]

解释 指悲痛得泪涌肠断。

出处 《轰天雷》第二回:“北山哭得泪迸肠绝,听了周升这话,想了一想,觉得有理。”

62涕泗横流 [ tì sì héng liú ]

解释 眼泪鼻涕满脸乱淌。形容极度悲伤。亦作“涕泗纵横”。

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陶公疾笃”刘孝标注引王隐《晋书》:“临书振腕,涕泗横流。”

63狐兔之悲 [ hú tù zhī bēi ]

解释 狐死则兔悲,兔死则狐亦悲。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伤。

出处 明·朱国桢《涌幢小品·黄叔度二诬辨》:“因视国家将倾,诸贤就戮,上之不能如孙登之污埋,次之不能如皇甫规之不与,下之不能兴狐兔之悲,方且沾沾自喜,因同志之死以为名高,是诚何忍哉。”

64肝胆欲碎 [ gān dǎn yù suì ]

解释 欲:将要。肝和胆将要破碎了。形容极度悲痛或非常生气。

65苦难深重 [ kǔ nàn shēn zhòng ]

解释 遭受的痛苦和灾难既深又重。

出处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四章:“苦难深重的农民,怎能再忍受反动派的蹂躏。”

66跌脚捶胸 [ diē jiǎo chuí xiōng ]

解释 以足跺地,以拳敲胸。表示气愤、着急、悲痛等感情。

出处 元 关汉卿《五侯宴》第二折:“我这里牵肠割肚把你个孩儿舍,跌脚捶胸,自叹嗟。”

67风木之悲 [ fēng mù zhī bēi ]

解释 比喻父母亡故,不及侍养的悲伤。

出处 明·顾大典《青衫记·元白揣摩》:“早年失怙,常怀风木之悲;壮岁鼓盆,久虚琴瑟之乐。”

68嗳声叹气 [ ài shēng tàn qì ]

解释 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0回:“薛蟠急得说又不好,劝又不好,打又不好,央告又不好,只是出入嗳声叹气。”

69物伤其类 [ wù shāng qí lèi ]

解释 伤:悲伤;同情;类:同类。指见到同类死亡;联想到自己将来的下场而感到悲伤。比喻见到情况与自己相似的人的遭遇而感伤。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获曰:‘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吾与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无冤,何故害我?”

70人琴俱亡 [ rén qín jù wáng ]

解释 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伤逝》:“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71油煎火燎 [ yóu jiān huǒ liáo ]

解释 形容痛苦或焦灼。

出处 郭澄清《大刀记》第十章:“他觉着,像有个什么东西,在胸口上剧烈地涌动,闹得血管里的血,也加快了流速。继而,心里又油煎火燎,阵阵剧疼。”

72疚心疾首 [ jiù xīn jí shǒu ]

解释 疚:久病,忧虑。因歉疚而内心不安。心中不安,头痛脑胀。形容十分悲痛忧愁或不安。

出处 唐 崔锷《内寺伯朱夫人赵氏合袝志》:“以嗣子奉命鸡林,三岁然复,疚心疾首,亦时礼念,冥期佑助。”

73创剧痛深 [ chuàng jù tòng shēn ]

解释 谓创伤大、痛苦深。

出处 郭末若《苏联游记·七月十日》:“斯大林城市可云创剧痛深,全市无一家完整房屋。”

74剥肤之痛 [ bō fū zhī tòng ]

解释 剥:剥去。肤:皮肤。指受害极深而引起的痛苦。

出处 《周易 剥》:“剥床以肤,凶。”

75吞声忍泪 [ tūn shēng rěn lèi ]

解释 形容强忍悲伤。

出处 《敦煌曲子词·破阵子》:“迢递可知闺阁,吞声忍泪孤眠。”

76呼天号地 [ hū tiān hào dì ]

解释 亦作“呼天叫地”。哭叫天地。形容极为冤屈、怨恨或痛苦。

出处 宋·周密《齐东野语·嘉定宝玺》:“我祖我父,一心王宝……不死于虏,则死于盗贼;若子若孙,呼天号地,此恨难磨。”

77咬定牙根 [ yǎo dìng yá gēn ]

解释 见“咬定牙关”。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六回:“李逵浑身脱剥,咬定牙根,手双斧,从城濠里飞杀过来。”

78哽噎难鸣 [ gěng yē nán míng ]

解释 哽:声气阻塞;噎:嗓子被食物堵塞。形容悲痛气塞,哭不出声或说不出话的样子。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4回:“巧姐听了,不敢回言,只气得哽噎难鸣的哭起来了。”

79回肠九转 [ huí cháng jiǔ zhuǎn ]

解释 好象肠子在旋转。形容内心痛苦焦虑已极。

出处 《柳荫记》:“难坏人这阵无计想,好叫人回肠九转无主张。”

80回肠百转 [ huí cháng bǎi zhuǎn ]

解释 见“回肠九转”。

出处 欧阳予倩《梁红玉》第三场:“思既往想将来回肠百转,大丈夫处乱世,要力任艰难。”

81己溺己饥 [ jǐ nì jǐ jī ]

解释 亦作“己饥己溺”。语出《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后因以“己溺己饥”或“己饥己溺”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出处 语出《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82心如刀锯 [ xīn rú dāo jù ]

解释 犹心如刀割。

出处 明·罗贯中《风云会》第二折:“不刺则俺这歹名儿怎地了,惊急列心如刀锯,颤笃速身如火燎。”

83槌胸蹋地 [ chuí xiōng tà dì ]

解释 捶胸顿足。表示极度悲痛或悔恨。

出处 清·金人瑞《青溪行》:“蓦逢老妪犹相识,槌胸蹋地说青溪。”

84甘之如荠 [ gān zhī rú jì ]

解释 荠:甜菜。荼菜虽苦,但是和内心的痛苦相比,觉得就像荠菜一样甜美。后指事如乐意为之,虽苦亦甜。同“甘心如荠”。

出处 《晋书 刘沈传》:“投袂之日,期之必死。葅醢之戮,甘之如荠。”

85甘苦与共 [ gān kǔ yǔ gòng ]

解释 甘苦:欢乐和痛苦;与共:共同在一起。共同享受欢乐与幸福,共同承担痛苦与磨难。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86酸咸苦辣 [ suān xián kǔ là ]

解释 同“酸甜苦辣”。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90回:“伯界此时急的要哭出来,又是悔,又是恨,又是恼,又是急,一时心中把酸咸苦辣都涌了上来。”

87悼心疾首 [ dào xīn jí shǒu ]

解释 心里伤感,头部疼痛。形容悲痛到了极点。

出处 《旧唐书·田布传》:“况其临命须臾,处之不挠,载形章表,益深衷悃,问使发缄,悼心疾首。”

88抚胸呼天 [ fǔ xiōng hū tiān ]

解释 抚胸:拍打胸口。拍打胸口大声叫天。形容极度悲痛的样子。

出处 宋·陈亮《祭章孟容文》:“今昔见君,累然在疚,抚胸呼天,天不我覆。”

89抚膺顿足 [ fǔ yīng dùn zú ]

解释 抚膺:拍着胸膛;顿足:以脚跺地。形容悲痛或悔恨的样子。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四卷:“荆公展转寻思,抚膺顿足,懊悔不迭。”

90百般折磨 [ bǎi bān zhé mó ]

解释 用各种方式使人在肉体上、精神上遭受痛苦。

出处 宋 李昉《太平广记 精察二 孟简》:“土豪又叫村里的二十多个妇女……然后揪着她的头发把头往地上碰,百般折磨污辱,包君的妻子本来就瘦弱多病,并且怀有身孕,回到船上就死了。”

91酒食地狱 [ jiǔ shí dì yù ]

解释 陷入终日为酒食应酬而奔忙的痛苦境地。

出处 宋·朱彧《萍洲可谈》卷三:“东坡倅杭,不胜杯酌……疲于应接,乃号杭倅为酒食地狱。”

92九回肠断 [ jiǔ huí cháng duàn ]

解释 形容痛苦、忧虑、愁闷已经到了极点。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忘。”

93剥床及肤 [ bō chuáng jí fū ]

解释 剥:六十四卦之一,坤下艮上,意即剥落、烂;及:到。原指损害及于肌肤。后形容迫切的灾害或深切的痛苦。

出处 宋 陈亮《义乌县减酒额记》:“剥床及肤,其忧岂不在民乎!”

94号天扣地 [ hào tiān kòu dì ]

解释 扣:同“叩”,敲击,撞击。向着天大声哭叫,将自己的头撞向地面。形容十分悲痛。

出处 《晋书·孝武帝纪》:“朕以不造,奄丁闵凶,号天扣地,靡知所诉。”

95局地吁天 [ jú dì yù tiān ]

解释 吁天:呼天诉苦。形容悲痛诉说的样子。

出处 《尚书·召诰》:“以哀吁天。”

96己饥己溺 [ jǐ jī jǐ nì ]

解释 别人挨饿、落水就象自己挨饿、落水一样。旧时形容在位者关心人民疾苦。也比喻对别人的痛苦深表同情,并将解除别人的痛苦为己任。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97心如刀搅 [ xīn rú dāo jiǎo ]

解释 犹心如刀割。

出处 元·汤氏《赛鸿秋·北》套曲:“废了经史,弃了霜毫,每日家闷恹恹如痴似醉魂暗消,额似锥剜,心如刀搅,无语寂寥。”

98心如刀锉 [ xīn rú dāo cuò ]

解释 犹心如刀割。内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样。

出处 元 周文质《蝶恋花 悟迷》曲:“病魔,心如刀锉,对青铜知鬓皤。”

99柴毁灭性 [ chái huǐ miè xìng ]

解释 柴毁:因极度哀痛而骨瘦如柴。旧指因居父母丧过度悲痛而身体消瘦衰弱,危及生命。唐·赵儋《右拾遗陈公旌德碑》:“文林卒,公至性纯孝,遂庐墓侧,杖而徐起,柴毁灭性,天下之人,莫不伤叹。”参见“哀毁骨立”、“柴毁骨立”

出处 唐·赵儋《右拾遗陈公旌德碑》:“文林卒,公至性纯孝,遂庐墓侧,杖而徐起,柴毁灭性,天下之人,莫不伤叹。”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