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人说话有气势的成语

形容人说话有气势的成语


1波澜壮阔 [ bō lán zhuàng kuò ]

解释 澜:大波浪;壮阔:又雄壮又宽广。指水的波涛浩渺广阔。比喻声势雄壮有力;规模宏大。

出处 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三卷:“其年诸短调,波澜壮阔,气象万千,是何神勇。”

2盛气凌人 [ shèng qì líng rén ]

解释 凌:欺压。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出处 清 曾国藩《求阙斋语》:“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盛气凌我。”

3万马奔腾 [ wàn mǎ bēn téng ]

解释 像无数匹马奔跑跳跃。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奔腾:跳跃着奔跑。

出处 宋 刘一止《水村一首示友人》:“秋光有尽意无尽,万马奔腾山作阵。”

4地动山摇 [ dì dòng shān yáo ]

解释 大地高山剧烈的摇动。形容地震;也形容洪亮的声音和剧烈的动作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出处 宋 欧阳修《论修河第一状》:“臣恐地动山摇,灾祸自此而始。”

5浩浩荡荡 [ hào hào dàng dàng ]

解释 指水势汹涌广阔浩大。后形容规模宏大;气势雄壮。

出处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荡荡,横无边涯。”

6咄咄逼人 [ duō duō bī rén ]

解释 ①气势汹汹;盛气凌人;言语或神态中有一种威胁逼人的气势。咄咄:表示惊奇的声音。②形容本领赶上或超过别人;令人惊诧。

出处 晋 卫铄《与释某书》:“卫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学卫真书,咄咄逼人。”

7声势浩大 [ shēng shì hào dà ]

解释 浩:广大。声威和气势非常浩大。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如今宋江领兵围城,声势浩大,不可抵敌。”

8来势汹汹 [ lái shì xiōng xiōng ]

解释 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很厉害。

出处 丁玲《风雪人间》上卷:“接着便是来势汹汹地展开了追查一封写给党中央的所谓反革命的匿名信,稍事迂回,便牵扯到我。”

9理直气壮 [ lǐ zhí qì zhuàng ]

解释 直:正确、合理、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正确、充分;说话的气势就很盛。

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1卷:“便提我到阎罗殿前,我也理直气壮,不怕甚的。”

10排山倒海 [ pái shān dǎo hǎi ]

解释 排:排开;倒:翻倒。推开山岳;翻倒大海。形容来势猛;声势浩大;力量强大;压倒一切。原作“回山倒海”。

出处 宋 杨万里《病起喜雨闻莺》诗:“病势初来敌颇强,排山倒海也难当。”

11出类拔萃 [ chū lèi bá cuì ]

解释 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萃:草丛生的样子;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超出那一类;高出那一群。形容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12滔滔不绝 [ tāo tāo bù jué ]

解释 滔滔:水流滚滚;连续不断的样子。像水流一样不间断。比喻话多而又流畅。

出处 五代 后唐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13雷厉风行 [ léi lì fēng xíng ]

解释 厉:猛烈;行:奔跑;引申为迅速。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比喻对法令的执行严厉迅速。也用来形容工作极度紧张;办事果断;行动迅速。

出处 宋 曾巩《亳州谢到任表》:“运独断之明,则天清水止;昭不杀之戒,则雷厉风行。”

14与众不同 [ yǔ zhòng bù tóng ]

解释 和大家不一样。

出处 东汉 王充《论衡》:“故富贵之家,役使奴童,育养牛马,必有与众不同者矣。”

15人杰地灵 [ rén jié dì líng ]

解释 人有英杰;地有灵秀之气;指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就会成为名胜地区。后多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

出处 唐 王勃《滕王阁诗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16出口伤人 [ chū kǒu shāng rén ]

解释 指用恶言恶语辱骂别人。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赵公明大怒:‘好妖道!焉敢如此出口伤人,欺吾太甚!”

17出口成章 [ chū kǒu chéng zhāng ]

解释 章:篇章。话出口就能成文章。形容口才好或文思敏捷。也作“出言有章”、“脱口成章”、“出言成章”。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褚少孙论》引北魏 崔浩曰:“言出口成章,词不穷竭,若滑稽之吐酒。”

18出将入相 [ chū jiàng rù xiàng ]

解释 出征可为将帅,入朝可为丞相。指兼有文武才能的人,也指文武职位都很高。

出处 北魏《元英墓志》:“出将入相,朝望攸居。”

19势如破竹 [ shì rú pò zhú ]

解释 势:气势;威力;破竹:劈开竹子。气势就像劈竹子一样;劈开了头几节;下面各节就顺着刀势分开了。比喻打仗或工作毫无阻挡;节节胜利。

出处 《晋书 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20口若悬河 [ kǒu ruò xuán hé ]

解释 若:像;悬河:瀑布;激流奔泻。说起话来像河水倾泻一样滔滔不绝。形容口才好;能言善辩。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21响彻云霄 [ xiǎng chè yún xiāo ]

解释 彻:贯通;云霄:高空。形容声音响亮,好象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出处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6回:“这一笛儿,真吹得响彻云霄,鸾翔凤舞,楼下千千万万的人,都定睛侧耳,寂然无声。”

22喋喋不休 [ dié dié bù xiū ]

解释 喋喋:形容说话的声音。唠唠叨叨;说个不停。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一》:“一俗士言词猥鄙,喋喋不休,殊败人意。”

23循序渐进 [ xún xù jiàn jìn ]

解释 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循:按照;序:次序;渐:逐渐。

出处 《论语 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24惊天动地 [ jīng tān dòng dì ]

解释 惊:惊动;动:震撼。惊动上天;震动大地。形容声音极大或声势影响极大。

出处 唐 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垅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25满腹经纶 [ mǎn fù jīng lún ]

解释 腹:肚子;经纶:理出丝绪叫经;编丝成绳叫纶。引申为人的才学、本领、谋略等。形容很有学问和才能。

出处 明 冯惟敏《海浮山堂词稿 商调集贤宾 题春园 浪里束煞》:“论英雄何必老林泉?满腹经纶须大展,休负了苍生之愿。”

26能说会道 [ néng shuō huì dào ]

解释 道:说;讲。形容口齿伶俐;很会说话。

出处 元 无名氏《渔樵闲话》:“但甜瓜软处偏捏。蜡枪头会道能说。”

27轰轰烈烈 [ hōng hōng liè liè ]

解释 轰轰:像声词;形容巨大声响;烈烈:火焰盛燃的样子。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出处 宋 文天祥《沁园春 题张许双庙》词:“人生欻翕云亡,好烈烈轰轰一场。”

28铺天盖地 [ pū tiān gài dì ]

解释 铺:把东西散开;盖:笼罩;遮蔽。遮住天;盖住地。形容充满了整个天地。来势猛烈。也作“遮天盖地”。

出处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卷二 志仁禅师》:“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遮天盖地。’”

29雄才大略 [ xióng cái dà lüè ]

解释 非常杰出的才智和谋略。才:才能;略:计谋。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武帝纪赞》:“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30雷霆万钧 [ léi tíng wàn yūn ]

解释 雷霆:暴雷;霹雳;钧: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钧合15公斤。形容威力极大;不可阻挡。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贾山传》:“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

31顶天立地 [ dǐng tiān lì dì ]

解释 头顶云天;脚踩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也形容敢作敢为;光明磊落。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育王裕禅师法嗣 道场法全禅师》:“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肩横榔栗,到处行脚。”

32高谈阔论 [ gāo tán kuò lùn ]

解释 高:大声地;阔:广阔。指志趣高雅、范围广泛的谈论。多含褒义。也指大发议论或不着边际地谈论。多含贬义。

出处 唐 吕岩《徽宗斋会》:“高谈阔论若无人,可惜明君不遇真。”

33不同凡响 [ bù tóng fán xiǎng ]

解释 凡响:平凡的音乐;不同于平凡的音乐。原指演唱特别出色;后泛指事物不平凡;非常出色。

出处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四章:“他那双炯炯的摄人魂魄的眼睛,聪明的人一定会看出这是个不同凡响的人物。”

34伶牙俐齿 [ líng yá lì chǐ ]

解释 伶、俐:聪明、灵俐、乖巧。口齿灵活;说话利落。形容会说会道;灵活乖巧而善于应变。也作“俐齿伶牙。”

出处 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你休那里便伶牙俐齿,讲三干四,说人好歹,讦人暧昧,损人行止。”

35千军万马 [ qiān jūn wàn mǎ ]

解释 有千军万马。形容人很多;势力强大。

出处 《梁书 陈庆之传》:“先是洛阳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36和颜悦色 [ hé yán yuè sè ]

解释 颜:面容;悦色:高兴的脸色。指温和高兴的脸色。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汉 郑玄注:“言和颜悦色为难也。”

37响遏行云 [ xiǎng è xíng yún ]

解释 遏:阻止。指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阻止了。形容歌声嘹亮有力;悦耳动听。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38大智若愚 [ dà zhì ruò yú ]

解释 很有智慧的人表面上好像很愚蠢。

出处 宋 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39夸夸其谈 [ kuā kuā qí tán ]

解释 夸夸:说大话。言辞浮夸;大谈特谈。形容说话、写文章时浮夸;不切实际而又滔滔不绝。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进了书房门,听见杨执中夸夸而谈,知道是他已来了,进去作揖,同坐下。”

40如影随形 [ rú yǐng suí xíng ]

解释 好像影子老是跟着身体一样。比喻两个人关系亲密;常在一起。

出处 先秦 管仲《管子 任法》:“然故下之事上也,如响之应声也;臣之事主也,如影之从形也。”

41如雷贯耳 [ rú léi guàn ěr ]

解释 贯:穿透。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出处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久闻元帅大名,如雷贯耳。”

42对答如流 [ duì dá rú liú ]

解释 回答问话像流水一样流畅迅速。形容对问话的内容熟悉;反应敏捷;口才极好。

出处 唐 黄滔《龟洋灵感禅院东塔和尚碑》:“和尚盖行高而言寡,是日对答如流。”

43德才兼备 [ dé cái jiān bèi ]

解释 品德和能力都具备。兼备:都具备。

出处 《元史 丰臧梦解传》:“乃举梦解才德兼备,宜擢清要,以展所蕴。”

44成千上万 [ chéng qiān shàng wàn ]

解释 成:达到一定数量;上:达到一定程度或数量。累计成千;达到万数。形容数量极多。也作“成千成万”、“成千累万”。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0回:“他看着那乌克斋、邓和公这班人,一帮动辄就是成千累万,未免就把世路人情看得容易了。”

45智勇双全 [ zhì yǒng shuāng quán ]

解释 智:智谋。智谋和勇敢两方面都齐备。指既有智慧;又很勇敢。

出处 元 关汉卿《侯宴》第三折:“某文通三略,武解六韬,智勇双全,寸铁在手,万夫不当之勇。”

46气吞山河 [ qì tūn shān hé ]

解释 气势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形容气势、气魄很大。

出处 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背楚投江,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47温文尔雅 [ wēn wén ěr yǎ ]

解释 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尔雅:文雅。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陈锡九》:“太守愕然曰:‘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

48独一无二 [ dú yī wú èr ]

解释 只有这一个;而没有别的可与其相比。形容非常突出。

出处 宋 延寿《宗镜录》第31卷:“独一无二,即真解脱。”

49真才实学 [ zhēn cái shí xué ]

解释 真正的才华和学识。实:真。

出处 宋 王十朋《梅溪王忠公文集》第23卷:“知其所得必真才实学。”

50词不达意 [ cí bù dá yì ]

解释 达:表达。语言或文辞不能确切地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也作“文不逮意”、“辞不达意”。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0回:“还要中西文字兼通的才行;不然,必有个词不达意的毛病。”

51谈笑风生 [ tán xiào fēng shēng ]

解释 形容谈话时有说有笑;饶有兴趣;气氛热烈。风生:有兴致;很风趣。

出处 宋 辛弃疾《念奴娇 赠夏成玉》词:“遐想后日蛾眉,两山横黛,谈笑风生颊。”

52豪言壮语 [ háo yán zhuàng yǔ ]

解释 豪:豪迈;壮:雄壮。指言语豪迈雄壮。

出处 茅盾《老兵的希望》:“即使他的作品有革命乐观主义的豪言壮语,那么未必有大气磅礴,感人极深。”

53金玉满堂 [ jīn yù mǎn táng ]

解释 金、玉:黄金和美玉。指黄金宝石满堂都是。形容财富之多。后也用于比喻富有才学。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54人声鼎沸 [ rén shēng dǐng fèi ]

解释 鼎沸:鼎水沸腾;原比喻形势不安定;现比喻声音嘈杂。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刘小官雌雄兄弟》:“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

55博学多才 [ bó xué duō cái ]

解释 博:广博;知道得多;才:才能。学识广博;有各方面的才能。

出处 《晋书 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瑰伟倜党,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56多才多艺 [ duō cái duō yì ]

解释 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出处 《尚书 金滕》:“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

57大巧若拙 [ dà qiǎo ruò zhuō ]

解释 真正灵巧的人;不自炫耀;表面上却好像很笨拙。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58大气磅礴 [ dà qì páng bó ]

解释 磅礴:广大无边。形容气势盛大。

出处 荀况《荀子 性恶》:“杂能旁魄而无用。”

59妙语连珠 [ miào yǔ lián zhū ]

解释 连珠:串珠;像珠子一样一个接一个串接着。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54章:“他出口成章,妙语连珠,常常使众人大饱耳福。”

60山崩地裂 [ shān bēng dì liè ]

解释 山崩塌;地开裂。多为地震所引起。原用来指灾难性的巨大事变。后比喻声势之大;变化剧然。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元帝纪》:“山崩地裂,水泉涌出。天惟降灾,震惊朕师。”

61慷慨陈词 [ kāng kǎi chén cí ]

解释 慷慨:意气激昂;情绪激动;陈:述说。意气昂扬;情绪激动地陈述自己的观点见解。也作“慷慨陈义”。

出处 宋 陆九渊《荆国文公祠堂记》:“则畴昔从容问学,慷慨陈义,而诸君子之所深与者也。”

62才华横溢 [ cái huá héng yì ]

解释 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文艺书画方面而言。很有才华;或充满了才华。

出处 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道光26年4月16日》:“温弟时文已才华横溢,长安诸友多称赏之。”

63才高八斗 [ cái gāo bā dǒu ]

解释 才:文才。形容人文才很高。

出处 明 陈汝元《金莲记 偕计》:“不佞姓苏,名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也。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64暴风骤雨 [ bào fēng zhòu yǔ ]

解释 暴:突然而猛烈的;骤:急速。来势急速而猛烈的大风大雨。有时比喻声势浩大;发展迅速的运动。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9回:“有雌雄二鸟,原在一处同飞,忽被暴风骤雨惊散。”

65气势磅礴 [ qì shì páng bó ]

解释 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

出处 宋 文天祥《文山集 指南后录 正气歌》第14卷:“是气所磅礴,凛冽万古存。”

66石破天惊 [ shí pò tiān jīng ]

解释 山崩石裂;有惊天动地之势。原形容箜篌的乐声忽然高亢;震动了整个天界。现多指突发的大事或文章、议论的惊人。

出处 唐 李贺《歌诗集 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67经天纬地 [ jīng tiān wěi dì ]

解释 经、纬:南北纵线为经;东西横线为纬;引申为治理、规划。比喻经营规划治理。形容人的才能极大。

出处 《国语 周语》:“经之以天,纬之以地,经纬不爽,文之象也。”北周 庾信《拟连珠》:“盖闻经天纬地之才,拔山超海之力。”

68见多识广 [ jiàn duō shí guǎng ]

解释 识:知道。看到的多;知道的广。形容资格较老;经验丰富;知识广博。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还是大家宝眷,见多识广,比男子汉眼力,到胜十倍。”

69锣鼓喧天 [ luó gǔ xuān tiān ]

解释 喧:声音大。锣鼓的声音震天响。用敲锣打鼓来表示喜庆的意思。

出处 元 尚仲贤《单鞭夺槊》第四折:“早来到北邙前面,猛听的锣鼓喧天,那军不到三千,拥出个将一员,雄纠纠威风武艺显。”

70震耳欲聋 [ zhèn ěr yù lóng ]

解释 耳朵都要振聋了。形容很大;特别响。

出处 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声。”

71一泻千里 [ yī xiè qiān lǐ ]

解释 江河奔流直下;迅达千里。比喻文笔或曲调气势奔放、流畅。今又喻急剧持续地下降。

出处 宋 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大江在河,一泻千里。”

72下笔成章 [ xià bǐ chéng zhāng ]

解释 章:文章。形容富有才华;思路敏捷。一动笔就能写成文章。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陈思王植传》:“言出为论,下笔成章。”

73不露锋芒 [ bù lù fēng máng ]

解释 锋:兵刃;芒:植物的尖刺。不显露出锐气或才干。多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抱负等加以掩饰。

出处 宋 吕祖谦《吕东莱文集 杂说》第20卷:“语有力而不露锋芒者,善言也。”

74初生之犊 [ chū shēng zhī dú ]

解释 刚出生的小牛,比喻单纯或勇猛的青年人。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知北游》:“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

75后起之秀 [ hòu qǐ zhī xiù ]

解释 秀:特异;优秀。指从后辈中成长起来优秀人物。

出处 清 余怀《板桥杂记 丽品》:“崔科,后起之秀,目未见前辈典型,然有一种韶令之致。”

76栋梁之材 [ dòng liáng zhī cái ]

解释 可以做屋栋房梁的材料。比喻能够担当重任的人。

出处 南朝 梁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庾子嵩目和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77气势汹汹 [ qì shì xiōng xiōng ]

解释 汹汹:声势盛大的样子。气势很盛的样子。形容气势凶猛。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天论》:“君子不为小人之汹汹也辍行。”

78盖世无双 [ gài shì wú shuāng ]

解释 盖:压倒。世上再没有第二个。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

79巧舌如簧 [ qiǎo shé rú huáng ]

解释 舌头灵巧得像乐器里发声的簧片一样。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出处 《诗经 小雅 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80学富五车 [ xué fù wǔ jū ]

解释 学问很多;有五车书。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富:丰富;五车:指五车书;形容书很多。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81泛泛而谈 [ fàn fàn ér tán ]

解释 泛泛:平常,不深入。一般地浮泛地谈谈。

出处 茅盾《怎样评价〈青春之歌〉》:“也由于时间关系,不能把《青春之歌》重读一遍然后执笔,故而只能泛泛而谈,不能引证原文作具体的分析。”

82超群绝伦 [ chāo qún jué lún ]

解释 超:超过;超群:超出众人;绝:没有;伦:同辈。超出众人;同辈中没有可以相比的。也作“逸群绝伦。”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关羽传》:“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83义正辞严 [ yì zhèng cí yán ]

解释 义:道理;辞:言辞。理由正当充足;言辞严正有力。

出处 宋 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84低声细语 [ dī shēng xì yǔ ]

解释 形容小声说话

出处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汤阿英在枕边低声细语说了最近的往来,时断时续,还是有些羞答答的,怕难为情。”

85八斗之才 [ bā dǒu zhī cái ]

解释 八斗:指量多;才:才华。旧时比喻人才学丰富;诗文多而华美。

出处 唐 李商隐《可叹》诗:“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86卓尔不群 [ zhuó ěr bù qún ]

解释 卓尔:特出的样子;不群:与众不同。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景十三王传赞》:“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近之矣。”

87博古通今 [ bó gǔ tōng jīn ]

解释 博:广博;知道得多;通:通晓。通晓古代和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渊博。

出处 《晋书 石崇传》:“君侯博古通今,察远照迩,愿加三思。”

88大义凛然 [ dà yì lǐn rán ]

解释 临难不苟的节操令人敬畏;不可侵犯。形容为了正义而坚强不屈。大义:正义、正气;凛然:严肃使人敬畏的样子。

出处 清 顾炎武《日知录 孙氏西斋录》:“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上配天皇;条高后擅政之年,下系中宗,大义凛然。”

89娓娓而谈 [ wěi wěi ér tán ]

解释 连续不倦地谈论着。形容健谈。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只如熟人相对,娓娓而谈。”

90振聋发聩 [ zhèn lóng fā kuì ]

解释 使聋子都受到振动和醒悟(发:开启;聩:耳聋)。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出处 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一卷:“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91气贯长虹 [ qì guàn cháng hóng ]

解释 气:气概;精神。形容气势壮盛;简直可以贯穿长虹。

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于维巨卿,气贯虹霓,义高云汉。”

92汹涌澎湃 [ xiōng yǒng péng pài ]

解释 形容声势浩大。汹涌:波涛猛烈地向上涌;澎湃:大浪互相碰撞。

出处 汉 司马相如《上林赋》:“沸乎暴怒,汹涌澎湃。”

93能言善辩 [ néng yán shàn biàn ]

解释 善:擅长;辩:辩论。形容很会说话;善于辩论;口才好。

出处 元 尚仲贤《气英布》:“若得能言巧辩之士,说他归降。”

94英雄豪杰 [ yīng xióng háo jié ]

解释 指才能超众或勇武超群的人。

出处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四十回:“如今秦王功盖天下,四海扬名,英雄豪杰,莫不归附。”

95震天动地 [ zhèn tiān dòng dì ]

解释 震动了天地。形容声势浩大。

出处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河水》:“壁立千仞,河流激荡,涛涌波襄,雷奔电泄,震天动地。”

96无出其右 [ wú chū qí yòu ]

解释 出:超出;右:上,古代以右为尊。没有能超过他的。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高帝纪下》:“贤赵臣田叔、孟舒等十人,召见与语,汉廷臣无能出其右者。”

97因循苟且 [ yīn xún gǒu qiě ]

解释 因循:沿袭;苟且:敷衍;马虎。沿袭旧的一套;敷衍了事;不求革新。形容只图维持现状;得过且过。

出处 宋 吕祖谦《答潘叔度》:“以此等语言自恕,则因循苟且,无一事可为矣!”

98一世之雄 [ yī shì zhī xióng ]

解释 雄:英雄豪杰。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

出处 宋 苏轼《赤壁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99倒海翻江 [ dǎo hǎi fān jiāng ]

解释 形容力量或声势非常浩大。

出处 宋 陆游《夜宿阳山矶将晓大雨北风甚劲遂抵雁翅浦》诗:“五更颠风吹急雨,倒海翻江洗残暑。白浪如山泼入船,家人惊怖篙师屋。”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