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被束缚的成语

形容被束缚的成语


1作茧自缚 [ zuò jiǎn zì fù ]

解释 茧:蚕茧;缚:缠裹。蚕吐丝作茧子;把自己包裹起来。比喻自己束缚自己;也比喻使自己陷入困境。

出处 唐 白居易《江州赴中州至江陵以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萦。”

2无拘无束 [ wú jū wú shù ]

解释 拘:限制;束:约束。没有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4回:“出家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有甚公干?”

3诚惶诚恐 [ 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

解释 诚:确实;惶:害怕;恐:畏惧。原指封建官吏给皇帝上奏章时用的客套话;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现形容尊敬、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诗传》:“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4从一而终 [ cóng yī ér zhōng ]

解释 丈夫死了不再嫁人,这时旧时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

出处 《周易 恒》:“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

5跌宕不羁 [ diē dàng bù jī ]

解释 跌宕:放纵无拘束。羁:马笼头。心志放逸无拘无束。比喻束缚。

出处 宋 周密《齐东野语 王迈潘妨》:“殿试第三人,跌宕不羁,傲侮一世。”

6不苟言笑 [ bù gǒu yán xiào ]

解释 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指态度庄重、严肃。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

7老蚕作茧 [ lǎo cán zuò jiǎn ]

解释 老蚕吐丝作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比喻自己束缚自己。

出处 宋·苏轼《石芝》:“老蚕作茧何时脱?梦想至人空激烈。”

8束手缚脚 [ shù shǒu fù jiǎo ]

解释 见“束手束脚”。

出处 清·张南庄《何典》第八回:“冒失鬼一昧粗心浮气,目中无人,到处以强为胜,一遇鬼谷先生,早已束手缚脚,有力无用处。”

9利锁名缰 [ lì suǒ míng jiāng ]

解释 比喻名利束缚人就象缰绳和锁链一样。

出处 宋 方千里《庆春宫》词:“人生如寄,利锁名缰,何用萦萦?”

10解黏去缚 [ jiě nián qù fù ]

解释 解除粘着和束缚。

11嫁祸于人 [ jià huò yú rén ]

解释 嫁:转移。把灾祸转嫁给别人。

出处 《南史 阮孝绪传》:“答曰:‘己所不欲,岂可嫁祸于人。’乃焚之。”

12令行禁止 [ lìng xíng jìn zhǐ ]

解释 令:命令。行:执行;施行;禁:禁令;止:停止。有令必行;命令发布就马上行动;有禁必止;命令停止就立刻停止。形容法令通畅而严明。

出处 《逸周书 文传》:“令行禁止,王始也。”

13自食其果 [ zì shí qí guǒ ]

解释 自己吃自己种下的恶果。形容自己做坏事;自己受害。

出处 茅盾《〈呼兰河传〉序》:“除了因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乐。

14自作自受 [ zì zuò zì shòu ]

解释 自己做了蠢事自己受累。

出处 《敦煌变文集 目连缘起》:“汝母在生之日,都无一片善心,终朝杀害生灵,每日欺凌三宝,自作自受。”

15束手束脚 [ shù shǒu shù jiǎo ]

解释 捆住手脚。形容胆子小,顾虑多。

出处 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按照法律办事,不等于束手束脚。”

16小心谨慎 [ xiǎo xīn jǐn shèn ]

解释 说话办事细心慎重;不敢马虎大意。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17自由自在 [ zì yóu zì zài ]

解释 形容没有拘束;十分安闲舒适。

出处 唐 释慧能《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顿浙品第八》:“自由自在,纵横尽得,有何可立?”

18迫不及待 [ pò bù jí dài ]

解释 迫:急迫;待:等待。急迫得不再等待。形容心情非常着急。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且系酒后游戏,该仙子何以迫不及待,不奏闻请旨。”

19才华横溢 [ cái huá héng yì ]

解释 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文艺书画方面而言。很有才华;或充满了才华。

出处 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道光26年4月16日》:“温弟时文已才华横溢,长安诸友多称赏之。”

20手足无措 [ shǒu zú wú cuò ]

解释 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21心胸开阔 [ xīn xiōng kāi kuò ]

解释 心胸:思想,气量。思想坦率接受力强,并非小心眼,心智并不狭窄。

出处 宋·朱熹《答吕子约》:“便自胸次开阔,黑白分明。”

22局促不安 [ jú cù bù ān ]

解释 局促:也作“侷促”;或“跼促”;拘束;不自然。形容举止受约束、不自然、不安静的样子。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2回:“昭公虽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礼稍减于昔日。祭足亦觉跼蹐不安,每每称疾不朝。”

23作法自毙 [ zuò fǎ zì bì ]

解释 毙:倒下;死去。自己立法;却使自己受害。比喻自作自受。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商君列传》:“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24自讨苦吃 [ zì tǎo kǔ chī ]

解释 讨:招惹。自己找苦吃。

出处 鲁迅《书信集 致萧军》:“其实《文学》和我并无关系,不过因为有些人要它灭亡,所以偏去支持一下,其实这是自讨苦吃。”

25放浪形骸 [ fàng làng xíng hái ]

解释 放浪:放纵;不受拘束;形骸:人的形体、形迹。指行为不受世俗礼法的约束;旷达豪爽。

出处 《晋书 王羲之传》:“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26寄人篱下 [ jì rén lí xià ]

解释 寄:依靠;篱:篱笆。依附在别人的篱笆下。原形容诗文创作因袭他人而无独创。现指依附别人生活;不能自立。

出处 《南齐书 张融传》:“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

27条条框框 [ tiáo tiáo kuàng kuàng ]

解释 被认为是过了时的或被认为是与所谋求的发展相抵触并起妨碍作用的理论、概念或实践。

出处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思想一僵化,条条框框就多起来了。”

28豪放不羁 [ háo fàng bù jī ]

解释 羁:束缚。形容人性情豪迈直爽气魄大而不受拘束。

出处 《清史稿 文艺传 侯方域》:“(方域)性豪迈不羁,为文有奇气。”

29俯首就缚 [ fǔ shǒu jiù fù ]

解释 低下头让人捆绑。形容无法反抗或自愿认罪。

30缚鸡之力 [ fù jī zhī lì ]

解释 缚:捆、绑。捆绑一只鸡的力量。形容体力很弱。

出处 明 天然痴叟《石点头》:“平日只会读书写字,刺绣描花,手无缚鸡之力。”

31破门而出 [ pò mén ér chū ]

解释 打破门冲了出去。比喻坏人急迫地跳出来干坏事或比喻克服种种限制。

出处 廖沫沙《“史”和“戏”》:“而你却开始‘破门而出’了,历史家,却来写戏。”

32踧踖不安 [ cù jí bù ān ]

解释 恭敬而忐忑不安。

出处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38回:“田氏踧踖不安,伸手出被,告罪请诊。”

33受制于人 [ shòu zhì yú rén ]

解释 制:控制,辖制。受别人所控制,不得自由。

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34故步自封 [ gù bù zì fēng ]

解释 故:过时的;旧:故步。原来的步伐;老步子;封:限制;自封:把自己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指自己停滞在老路上。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或革新。

出处 清 梁启超《爱国论》:“妇人缠足十载,解其缚而犹不能行,故步自封,少见多怪。”

35跼蹐不安 [ jú jí bù ān ]

解释 形容恐惧不安。

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 冯玉梅团圆》:“徐信闻言,甚跼蹐不安,将自己虞城失妻,到睢阳村店遇见此妇始末,细细述了。”

36破除迷信 [ pò chú mí xìn ]

解释 原指从宗教迷信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现也指解放思想,扫除自卑感,树立敢想、敢说、敢干的新风格。

出处 毛泽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要破除迷信。不论古代的也好,现代的也好。”

37如鲠在喉 [ rú gěng zài hóu ]

解释 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

出处 汉·许慎《说文解字》:“鲠,食骨留咽中也。”段玉裁注:“韦曰:‘骨所以鲠,刺人也。’忠言逆耳,如食骨在喉,故云骨鲠之臣。《汉书》以下皆作骨鲠,字从鱼,谓留咽者鱼骨较多也。”

38落魄不羁 [ luò pò bù jī ]

解释 落魄:穷困,不得意;羁:束缚。潦倒失意,行为放纵。也指豪迈不受拘束。

出处 宋 刘斧《青琐高议 韩湘子》:“文公诸子皆力学,惟湘落魄不羁。”

39束手就缚 [ shù shǒu jiù fù ]

解释 表示无力反抗,或脱逃。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吾计成矣:使刘备束手就缚,荆州反掌可得!”

40无拘无缚 [ wú jū wú fù ]

解释 同“无拘无束”。

出处 明·袁宏道《叙陈正甫会心集>》:“山林之人,无拘无缚,得自在度日,故虽不求趣而趣近。”

41放荡形骸 [ fàng dàng xíng hái ]

解释 行为放纵,不拘礼节

出处 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尽着他放荡形骸,我可也万千事,不折证。”

42门禁森严 [ mén jìn sēn yán ]

解释 指政府机关门口的警卫极严密。

出处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林公馆门禁森严,进去不得。”

43功名利禄 [ gōng míng lì lù ]

解释 名利地位。

出处 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只因功名利禄得不到保障,所以他们便想到要和流寇苟合,铤而走险。”

44吐丝自缚 [ tǔ sī zì fù ]

解释 比喻自己的所作所为阻碍了自己的行动自由。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志公和尚十四科颂》:“声闻执法坐禅,如蚕吐丝自缚。”

45豪迈不羁 [ háo mài bù jī ]

解释 羁:束缚。形容人性情豪迈直爽,不受拘束

出处 《清史稿·文艺传·侯方域》:“(方域)性豪迈不羁,为文有奇气。”

46敢想敢说 [ gǎn xiǎng gǎn shuō ]

解释 敢于冲破某种束缚思索问题和发表意见

出处 谢觉哉《青年人怎样锻炼自己》:“敢想、敢说也是一种斗争。首先要和自己的旧思想作斗争。”

47敢想敢干 [ gǎn xiǎng gǎn gàn ]

解释 敢于冲破某种束缚思索问题和发表意见

出处 康濯《太阳初升的时候》:“其实既是个细琢细磨的能人巧匠,也有着敢想敢干的猛烈劲儿。”

48名缰利锁 [ míng jiāng lì suǒ ]

解释 比喻名利束缚人就象缰绳和锁链一样。

出处 宋 柳永《夏云峰》词:“向此免名缰利锁,虚费光阴。”

49拘俗守常 [ jū sú shǒu cháng ]

解释 指受世俗平庸见解的束缚。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 论仙》:“而浅识之徒,拘俗守常,咸曰世间不见仙人,便云天下必有此事。”

50造茧自缚 [ zào jiǎn zì fù ]

解释 作茧自缚。喻做了某事,结果反而使自己受困。

出处 陶行知《中国大众教育问题》六:“他们帮助敌人造成联合战线攻打他们自己,他们像蚕一样,造茧自缚。”

51放诞风流 [ fàng dàn fēng liú ]

解释 谓不拘礼法而有文采。

出处 《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十七而寡,为人放诞风流,故悦长卿之才而越礼焉。”

52名缰利索 [ míng jiāng lì suǒ ]

解释 缰:马缰绳;索:绳子。比喻功名利禄如束缚人的缰绳和锁链。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40回:“岂非看破红尘,顿开名缰利索么?”

53捕风系影 [ bǔ fēng xì yǐng ]

解释 风和影子是无法捉摸与束缚的。比喻虚幻无实或无根据地猜疑。

出处 宋·朱熹《答蔡季通》:“虚无恍惚,如捕风系影,圣人平日之言,恐无是也。”

54棋高一着 [ qí gāo yī zhāo ]

解释 一着:下棋时下一子或走一步。棋艺高人一步。也比喻技高一等。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正所谓‘棋高一着,缚手缚脚’。”

55披枷带锁 [ pī jiā dài suǒ ]

解释 谓罪犯套上枷锁等刑具。

出处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正旦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告哥哥,临危好与人行放便。”

56面缚衔璧 [ miàn fù xián bì ]

解释 两手反绑而面向前,口含碧玉以示不生。古人用以表示投降请罪。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六年》:“许男面缚衔璧,大夫衰绖,士舆榇。”

57发蒙解缚 [ fā méng jiě fu ]

解释 发蒙:启发蒙昧;解缚:解除束缚。指启发蒙昧,解除束缚。

出处 明 唐顺之《与顾箸溪书》:“其龌龊处,又恨不得就明公而为发蒙解缚也。”

58肉袒面缚 [ ròu tǎn miàn fù ]

解释 肉袒:去衣露体,表示愿受责罚;面缚:两手反绑面对胜利者,表示放弃抵抗。脱去上衣,反缚着手。形容顺从投降。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宋微子世家》:“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

59四面出击 [ sì miàn chū jī ]

解释 形容工作全面展开,没有重点。

出处 毛泽东《不要四面出击》:“总之不要四面出击。四面出击,全国紧张,很不好。”

60不羁之民 [ bù jī zhī mín ]

解释 羁:束缚;民:百姓。不受束缚的百姓。指不甘就范的民众。

出处 汉 桓宽《盐铁论 论功》:“不牧之地,不羁之民。”

61束手束足 [ shù shǒu shù zú ]

解释 见“束手束脚”。

出处 艾芜《百炼成钢》第二章:“就是该死的炉顶化了,限制了他,使他在调整煤气空气方面,简直束手束足,不敢随便动一下指头。”

62阔步高谈 [ kuò bù gāo tán ]

解释 阔步:迈大步。潇洒地迈着大步,随意地高声交谈。比喻言行不受束缚。

出处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号曰《皇览》”裴松之注引《魏书·曹丕》:“乃弘三章之教,恺悌之化,欲使曩时累息之民,得阔步高谈,无危惧之心。”

63面缚舆榇 [ miàn fù yú chèn ]

解释 面缚:反绑着手面向胜利者,表示放弃抵抗;舆榇:把棺材装在车上。表示不再抵抗,自请受刑。这是古代君主战败投降的仪式。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六年》:“许男面缚衔璧,大夫衰经,士舆榇。”

64齐东野语 [ qí dōng yě yǔ ]

解释 齐东:齐国的东部;野语:乡下人的话。孟子蔑视农民,认为他们说的话没有根据,听信不得。比喻荒唐而没有根据的话。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

65金吾不禁 [ jīn wú bù jìn ]

解释 金吾:秦汉时执掌京城卫戍的地方官。本指古时元宵及前后各一日,终夜观灯,地方官取消夜禁。后也泛指没有夜禁,通宵出入无阻。

出处 唐 韦述《西都杂记》:“西都京城街衢,有金吾晓暝传呼,以禁夜行;惟正月十五日夜敕许金吾弛村,前后各一日。”

66诡衔窃辔 [ guǐ xián qiè pèi ]

解释 诡衔:吐出马嚼;窃辔:摆脱笼头。马吐出嚼子,咬断缰绳。比喻不受束缚。

出处 庄周《庄子 马蹄》:“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而马知介倪、闉扼、鸷曼,诡衔窃辔。”

67诃佛骂祖 [ hē fó mà zǔ ]

解释 佛教语,斥骂佛祖,比喻不受前人束缚。

出处 元 许谦《与赵伯器书》:“不然,则梯接凌虚,而遽为此诃佛骂祖耳。”

68缧绁之忧 [ léi xiè zhī yōu ]

解释 缧绁:捆绑犯人的绳子。引申为囚禁。被囚禁的忧虑。指有坐牢的危险。

出处 鲁迅《通信》:“逃掉了五色旗下的‘铁窗斧钺风味’,而在青天白日之下又有‘缧绁之忧’了。”

69束身就缚 [ shù shēn jiù fù ]

解释 束:捆。束身:自缚。缚:捆绑。比喻不加抵抗,甘愿被人擒捉。

出处 《晋书·段灼传》:“艾被诏书,即遣强兵,束身就缚,不敢顾望。”

70旷达不羁 [ kuàng dá bù jī ]

解释 旷达:心胸开阔,想得开;不羁:不受束缚。心胸开阔达观,不受拘束。

出处 《晋书·张翰传》:“翰任心自适,不求当世。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时人贵其旷达。”

71捕影拿风 [ bǔ yǐng ná fēng ]

解释 风和影子是无法捉摸与束缚的。比喻虚幻无实或无根据地猜疑。

出处 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三折:“怎知道被禅师神挑鬼弄,做一场捕影拿风。”

72利缰名锁 [ lì jiāng míng suǒ ]

解释 缰:缰绳。锁:锁链。名和利像缰绳和锁链一样把人束缚住了。

出处 元·王喆《转调丑奴儿》:“利缰名锁休贪恋,韶华迅速如流箭。”

73池鱼笼鸟 [ chí yú lóng niǎo ]

解释 池里的鱼,笼里的鸟。比喻受束缚而失去自由的人。

出处 晋·潘岳《秋兴赋》:“譬犹池鱼笼鸟,有江湖山薮之思。”

74旷世不羁 [ kuàng shì bù jī ]

解释 旷世:旷代,历时长久;羁:束缚。历代都不受束缚。

出处 晋·孙楚《为石苞与孙皓书》:“东夷献其乐器,肃慎献山楛矢,旷世不羁,应化而至。”

75虚幻无实 [ xū huàn wú shí ]

解释 虚幻:虚假。虚假不真实。

出处 宋·苏轼《书金光明经后》:“观诸世间,虽其可爱,而虚幻无实,终非我有。”

76名鞿利鞚 [ míng jī lì zhōu ]

解释 犹名缰利锁。

77释缚焚榇 [ shì fù fén chèn ]

解释 指解开降者的捆绑,烧悼降者带来的棺材。是使降者安心的一种表示。

出处 语出《左传 昭公四年》:“成王克许,许僖公如是。王亲释其缚,受其璧,焚其榇。”

78拘文牵俗 [ jū wén qiān sú ]

解释 拘:拘束;牵:牵制,束缚。受到繁文陋俗的束缚。

出处 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且夫贤君之践位也,岂特委琐握踟,拘文牵俗,修诵习传,当世取悦云尔哉!”

79手无缚鸡之力 [ shǒu wú fù jī zhī lì ]

解释 连捆绑鸡的力气都没有。形容身体弱、力气小。

出处 元 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那韩信手无缚鸡之力,只淮阴市上两个少年要他在胯下钻过去,他就钻过去了。”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