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路途艰苦的成语

形容路途艰苦的成语


1披荆斩棘 [ pī jīng zhǎn jí ]

解释 披:拨开;斩:砍断;荆、棘:丛生多刺的小灌木。拨开荆;砍掉棘。指在创业阶段清除阻碍;艰苦奋斗。也指在前进道路上清除各种阻碍;克服各种困难。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异传》:“帝谓公卿曰:‘是我起兵时主簿也,为吾披荆棘,定关中。”

2风尘仆仆 [ fēng chén pú pú ]

解释 风尘:指旅行。仆:走路劳累的样子。旅行艰辛困顿;行路劳累疲乏。

出处 清 吴趼人《痛史》第八回:“三人拣了一家客店住下,一路上风尘仆仆,到了此时,不免早些歇息。”

3长途跋涉 [ cháng tú bá shè ]

解释 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66回:“妾身身犯国法,理所当然,怎敢劳贤姐长途跋涉?决难从命。”

4风餐露宿 [ fēng cān lù sù ]

解释 餐:吃饭;露:露水;宿:住宿;过夜。在野外的风雨中吃饭;在露天的环境中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艰苦。

出处 宋 范成大《元日》诗:“饥饭困眠全体懒,风餐露宿半生痴。”

5山穷水尽 [ shān qióng shuǐ jìn ]

解释 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已没有路可走。比喻陷入绝境。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李八缸》:“苟不至山穷水尽时,勿望给与也。”

6惨淡经营 [ cǎn dàn jīng yíng ]

解释 惨淡:费尽心思;经营:筹划;组织。原指作画下笔之前;精心构思;计划布局。后形容苦费心思去谋划、经营管理某事。

出处 唐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7同甘共苦 [ tóng gān gòng kǔ ]

解释 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承担苦难。比喻同欢乐;共患难。甘:甜;苦:苦难。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8千里迢迢 [ qiān lǐ tiáo tiáo ]

解释 迢迢:遥远的样子。形容路程非常遥远。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范巨卿鸡黍死生交》:“辞亲别弟到山阳,千里迢迢客梦长。”

9一劳永逸 [ yī láo yǒng yì ]

解释 逸:安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

出处 东汉 班固《封燕然山铭》:“兹可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无宁者也。”

10披星戴月 [ pī xīng dài yuè ]

解释 身披星星,头戴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5卷:“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11艰难险阻 [ jiān nán xiǎn zǔ ]

解释 险阻:险恶阻塞的地方。指前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危险和阻碍。

出处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

12不远万里 [ bù yuǎn wàn lǐ ]

解释 不以万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

出处 晋 王嘉《拾遗记》第六卷:“门徒来学,不远万里。”

13日理万机 [ rì lǐ wàn jī ]

解释 理:处理;万机:纷繁的政务。指帝王宰相每天要处理许许多多的事务。现指国家领导人为国事日夜操劳。

出处 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第二卷:“朕日理万机,不敢斯须自逸,诚思天下大业以艰难得之,必当以艰难守之。”

14跋山涉水 [ bá shān shè shuǐ ]

解释 跋:翻山越岭;涉:徒步过水。翻山越岭;蹚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也作“跋山涉川”。

出处 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事实二》:“过家上冢,恳章尽得于哀荣;跋山涉川,之任敢辞于艰险。”

15千山万水 [ qiān shān wàn shuǐ ]

解释 形容山水很多。比喻路途艰险、遥远。

出处 唐 宋之问《至端州驿见杜审言沈佺期题壁慨然成咏》诗:“岂意南中歧路多,千山万水分乡县。”

16连绵不断 [ lián mián bù duàn ]

解释 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出处 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往余再丧妻,四丧子,复丧妹,最后丧母,连绵不绝,哭泣悲伤,五衷菀结。”

17含辛茹苦 [ hán xīn rú kǔ ]

解释 茹:吃;辛:苦。形容备受艰难;忍受痛苦。也作“茹苦含辛”。

出处 宋 苏轼《中和胜相院记》:“无所不至,茹苦含辛,更百千万亿生而后成。”

18早出晚归 [ zǎo chū wǎn guī ]

解释 早晨出动,晚上归来。

出处 《战国策·齐策六》:“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

19餐风露宿 [ cān fēng lù sù ]

解释 餐:吃;宿:睡觉。在风中吃饭;在露天过夜。形容旅途或野外的艰辛。也作“露宿风餐”、“风餐露宿”。

出处 宋 苏轼《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露宿风餐六百里,明朝饮马南江水。”

20为人作嫁 [ wèi rén zuò jià ]

解释 原指贫穷人家的女儿没钱置备嫁妆;却年年为别人缝制嫁衣。后比喻白白为别人操劳;自己一无所得。

出处 唐 秦韬玉《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21不辞劳苦 [ bù cí láo kǔ ]

解释 辞:推辞。虽然劳累和辛苦也不推辞。形容工作勤奋努力。也作“不辞辛苦”。

出处 唐 牛肃《纪闻 吴保安》:“今日之事,请不辞劳苦。”

22危机四伏 [ wēi jī sì fú ]

解释 到处隐藏着危险的祸根。

出处 茅盾《子夜》九:“不要太乐观。上海此时也是危机四伏。”

23劳师动众 [ láo shī dòng zhòng ]

解释 劳师:使军队劳苦;意为出动军队。原指出动大量军队;后也指动用大量人力;也有小题大作的意思。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3回:“兄长既来赴席,如何又劳师动众?”

24茹苦含辛 [ rú kǔ hán xīn ]

解释 吃苦的;含着辣的。比喻忍受大的艰苦。

出处 宋 苏轼《中和胜相院记》:“茹苦含辛,更百千万亿生而后成。”

25翻山越岭 [ fān shān yuè lǐng ]

解释 越:过;岭:顶上有路可通行的山。翻过很多山头;形容野外工作或行进途中辛苦。也比喻历尽千辛万苦。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他的腿脚好,只要肚子里填饱了瓤子,翻山越岭,跟年轻人一样。”

26辛辛苦苦 [ xīn xīn kǔ kǔ ]

解释 辛辣艰苦。比喻艰难困苦。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八卷:“见那守分的一日辛辛苦苦,巴着生理,不能勾近得多少钱。”

27不知甘苦 [ bù zhī gān kǔ ]

解释 甘苦:甜和苦,多偏指苦。分不清是甜还是苦。形容做某事不容易或对前人的艰辛没有体会。

出处 春秋 鲁 墨翟《墨子 非攻上》:“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辨矣。”

28庸庸碌碌 [ yōng yōng lù lù ]

解释 庸庸:平平常常。碌碌:无能的样子。指人平凡无奇,无所作为。

出处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三:“卿等居持衡秉鉴之任,宜在公平以辨别贤否,毋但庸庸碌碌充位而已。”

29忙忙碌碌 [ máng máng lù lù ]

解释 见“忙碌碌”。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三回:“且说贾珍那边,开了宗祠,着人打扫,收拾供器,请神主,又打扫上房,以备悬供遗真影像。此时荣宁二府内外上下,皆是忙忙碌碌。”

30日有万机 [ rì yǒu wàn jī ]

解释 见“日理万机”。

出处 宋·司马光《进资治通鉴>表》:“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日有万机,何暇周览?”

31仆仆风尘 [ pú pú fēng chén ]

解释 仆仆:行路劳累的样子;风尘: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形容奔波忙碌,旅途劳累。

出处 《太平天国 天情道理书》:“去国立乡,抛妻弃子,数年之间,仆仆风尘,几经劳瘁。”

32煨干就湿 [ wēi gàn jiù shī ]

解释 极言抚育孩子的辛苦。

出处 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三折:“不想共乳同胞一体分,煨干就湿母艰辛。”

33煨干避湿 [ wēi gàn bì shī ]

解释 见“煨干就湿”

出处 元·李行道《灰阑记》第四折:“生下这孩儿,十月怀胎,三年乳哺,咽苦吐甜,煨干避湿,不知受了多少辛苦。”

34跋涉长途 [ bá shè cháng tú ]

解释 跋涉:登山涉水。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走长路的艰辛。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12回:“救我等于虎口之中,又不惮跋涉长途,送我们至万国通商文明之地。”

35沐雨栉风 [ mù yǔ zhì fēng ]

解释 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避风雨地辛苦奔波。

出处 三国 魏 曹丕《黎阳作》诗:“载驰载驱,沐雨栉风。”

36费尽心思 [ fèi jìn xīn sī ]

解释 心思:计谋。挖空心思,想尽办法。形容千方百计地谋算。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11回:“后儒牵强附会,费尽心思,不知都是古今学不分明的缘故。”

37登山越岭 [ dēng shān yuè lǐng ]

解释 形容长途跋涉,旅途艰辛。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一百回:“幸亏他登山越岭,跋涉崎岖,去时骑坐,来时驮经,亦甚赖其力也。”

38荆棘满途 [ jīng jí mǎn tú ]

解释 荆棘遍地。喻世道艰难。

出处 元·任昱《上小楼·隐居》:“荆棘满途,蓬莱闲住,诸葛茅庐。”

39碌碌庸庸 [ lù lù yōng yōng ]

解释 碌碌:辛苦,繁忙;庸庸:平庸。指平庸而忙碌的人或平庸的生活方式。

出处 明·于谦《初度》:“碌碌庸庸四十余,因逢初度转踌躇。”

40一年到头 [ yī nián dào tóu ]

解释 整年,从头到尾经过。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我两个又是养家经纪人,一年到头,没几时住在家里。”

41餐风沐雨 [ cān fēng mù yǔ ]

解释 餐:吃;沐:洗。以风充饥,用雨水洗头。形容旅行或野外生活的艰辛。

出处 明 许三阶《节侠记 忠忤》:“却不念餐风沐雨先皇创业多辛苦,到做了个弃正趋邪没主张。”

42披星带月 [ pī xīng dài yuè ]

解释 顶着星月奔走。形容早出晚归或夜行。

出处 唐·吕岩《七言绝句》:“击剑夜深归甚处,披星带月折麒麟。”

43露宿风餐 [ lù sù fēng cān ]

解释 在露天过夜,在风口吃饭。形容行旅生活的辛苦。

出处 宋 苏轼《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露宿风餐六百里,明朝饮马南江水。”

44露餐风宿 [ lù cān fēng sù ]

解释 在露天中吃饭,在风中住宿。形容旅途艰辛。

出处 蔡东藩《清史通俗演义》第33回:“沿途露餐风宿,到了汛地,驻扎数月。”

45雨淋日炙 [ yǔ lín rì zhì ]

解释 炙:烤。雨里淋,太阳晒。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出处 唐·韩愈《石鼓歌》:“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

46跋山涉川 [ bá shān shè chuān ]

解释 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

出处 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事实二》:“过家上冢,恳章尽得于哀荣;跋山涉川,之任敢辞于艰险。”

47孤孤零零 [ gū gū líng líng ]

解释 指人或事物孤单无依靠。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8回:“又孤孤零零的四下里走了一回,又呜呜咽咽的倚着栏杆,哭了半晌。”

48跋履山川 [ bá lǚ shān chuān ]

解释 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

出处 《左传 成公十三年》:“文公躬擐甲胄,,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之侯。”

49经营惨淡 [ jīng yíng cǎn dàn ]

解释 经营:筹划营谋;惨淡:思虑深至的样子。苦心经营。指对艺术创作的苦心构思

出处 清·李渔《闲情偶寄·颐养·富人行乐之法》:“然不运则已,一运则经营惨淡,坐起不宁,其累有不可胜言者。”

50携男挈女 [ xié nán qiè nǚ ]

解释 带领着男儿女儿。多用于形容旅途的辛苦或生计的艰辛。

出处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八卷:“怀玉领兵,约行六七十里,只见道路之中,大对小对携男挈女而来。”

51磨穿铁鞋 [ mó chuān tiě xié ]

解释 形容长途跋涉,历尽艰辛。

出处 明·康海《中山狼》第二折:“俺走天涯磨穿铁鞋,哭穷途西风洒泪,讨的个一事无成两鬓衰。”

52偎干就湿 [ wēi gàn jiù shī ]

解释 形容母亲抚育幼儿之辛苦。谓幼儿溺床,母亲宁可以身就湿,使小儿卧处常干。

出处 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且休说怀耽十月,只从小偎干就湿,几口气抬举他偌大,便恰似燕子衔食。”

53餐风宿水 [ cān fēng sù shuǐ ]

解释 形容旅途的辛苦。

出处 明 冯梦龙《挂枝儿 送别》:“纵经营千倍利,不如家里安闲。餐风宿水,容颜易变。”

54风餐水栖 [ fēng cān shuǐ qī ]

解释 在风中进食,在水上歇宿。形容行旅生活的艰辛。

55风宿水餐 [ fēng sù shuǐ cān ]

解释 餐:吃饭。在水上进食,在风中歇宿。形容行旅生活的艰辛。

出处 明·邵璨《香囊记·题诗》:“烟波万里谁为伴,忘机数点白鸥闲,东西没牵绊,风宿水餐。”

56爬山越岭 [ pá shān yuè lǐng ]

解释 越:过;岭:山岭。爬过高山,越过峻岭。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4回:“吓得邓艾弃甲丢盔,撇了坐下马,杂在步军之中,爬山越岭而逃。”

57惊风怒涛 [ jīng fēng nù tāo ]

解释 喻生活中的艰辛险恶。

出处 清·刘大櫆《谢氏妹六十寿序》:“回思三十年前,惊风怒涛,恍如梦寐。”

58雨淋日晒 [ yǔ lín rì shai ]

解释 雨水淋浇,太阳曝晒。亦形容露天劳作或旅途的辛苦。

出处 杨朔《三千里江山》第一段:“[姚长庚]多少年来,雨淋日晒,脸比石头还粗。”

59沐雨经霜 [ mù yǔ jīng shuāng ]

解释 谓承受雨淋霜打。形容历尽辛苦。

出处 明·屠隆《昙花记·云游遇师》:“还想我沐雨经霜,身中锁甲,手里沉枪。”

60沐雨梳风 [ mù yǔ shū fēng ]

解释 同“沐雨栉风”。

出处 明·刘基《野田黄雀行》:“农夫力田望秋至,沐雨梳风尽劳瘁。”

61栉风沐雨 [ zhì fēng mù yǔ ]

解释 栉:梳头发;沐:洗头发。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沐甚雨,栉急风。”

62拖男带女 [ tuō nán dài nǚ ]

解释 带领着男儿女儿。多形容旅途的辛苦或生计的艰难。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就是我这师傅,不辞年高路远,拖男带女而来,他也是为好。”

63拖男挟女 [ tuō nán xié nǚ ]

解释 拖:牵引;挟:夹在胳膊下。身边带着儿女。形容生活负担重,生活水平受到影响或行动不方便。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9回:“吓得城外各关厢人等,拖男挟女,顾不得家私,都往州城中走。”

64褴褛筚路 [ lán lǚ bì lù ]

解释 指穿着破衣,驾着柴车,开发山林,形容开创者的艰辛。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65涉海登山 [ shè hǎi dēng shān ]

解释 渡过大海,攀登高山。形容旅程的艰苦,也形容行程连绵不断。亦作“涉水登山”。

出处 唐·张说《贺示历书表》:“奉宣圣旨,内出新撰历书二十五卷,以示臣等,窃窥深奥,仰观英华,涉海登山,罔知攸际。”

66戴星而出 [ dài xīng ér chū ]

解释 戴:头顶着。天没亮就出门了。形容人非常勤劳。

出处 宋·苏轼《东坡应诏集·策别》:“夫今为京兆者,戴星而出,见烛而入,早出晚归。”

67含辛忍苦 [ hán xīn rěn kǔ ]

解释 见“含辛茹苦”。

出处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至于商家,连疑心也不当人子,只好含辛忍苦,自己懊悔怨怅,没个处法。”

68兀兀穷年 [ wù wù qióng nián ]

解释 兀兀: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辛苦劳动,勤劳不懈。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王褒传》:“故工人之用钝器也,劳筋苦骨,终日矻矻。”

69沐露沾霜 [ mù lù zhān shuāng ]

解释 形容饱经霜露辛苦。

出处 唐·王勃《为人与蜀城父老书》:“因公入务,怀书将相之门;沐露沾霜,拥箒公侯之门。”

70涉水登山 [ shè shuǐ dēng shān ]

解释 涉:渡水。涉渡溪水并攀登山岭。形容旅途艰辛或行程连绵不断。

出处 明·杨慎《洞天玄记》第一折:“假饶他升天摄地三千界,亦任他涉水登山二百州,赶将去活喇喇牵转白牛。”

71登山涉水 [ dēng shān shè shuǐ ]

解释 爬山过水。比喻历尽艰难。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二回:“[宋江兄弟]两个商量了,径望沧州路上来。途中免不得登山涉水,过府冲州。”

72登山蓦岭 [ dēng shān mò lǐng ]

解释 蓦:超越。形容长途跋涉,路途辛苦。

出处 明·无名氏《大劫牢》第三折:“今日亲将头领差,登山蓦岭践尘埃。”

73寒耕热耘 [ hán gēng rè yún ]

解释 泛指农作辛苦。

出处 《孔子家语 屈节解》:“民寒耕热耘曾不得食,岂不衰哉!”

74晨兴夜寐 [ chén xīng yè mèi ]

解释 兴:起。早起晚睡。形容勤劳辛苦。

出处 《三国志·吴书·韦曜传》:“故勉精历操,晨兴夜寐不遑宁息,经之以岁月,累之以日力。”

75风栉雨沐 [ fēng zhì yǔ mù ]

解释 栉:梳子、篦子等梳头发的用具;沐:沐浴、洗。风梳头,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风雨不停。

出处 《元史·礼乐志》:“相我祖宗,风栉雨沐。”

76登山踄岭 [ dēng shān bù lǐng ]

解释 踄:同“步”,蹈,走。形容长途跋涉,路途辛苦。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8回:“我那顽徒,俱是山野庸才,只会挑包背马,转涧寻波,带领贫僧登山踄岭。”

77风飧水宿 [ fēng sūn shuǐ sù ]

解释 飧:晚餐;宿:住宿,过夜。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六卷:“路由扬州过了长江,进了润州,风飧水宿,夜住晓行,来到平江。”

78风飧露宿 [ fēng sūn lù sù ]

解释 飧:晚餐;露:露水,露天;宿:住宿,过夜。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出处 宋·陆游《壮士吟》:“风飧露宿宁非苦,且试平时铁石心。”

79百舍重茧 [ bǎi shè chóng jiǎn ]

解释 形容走远道的辛苦。

出处 《尸子 止楚师》:“墨子闻之,百舍重茧,往见公输般。”

80亿辛万苦 [ yì xīn wàn kǔ ]

解释 极言辛苦之甚。

出处 李大钊《大哀篇》:“民既托庇于其下,在理当负斯责,亿辛万苦,其又何辞。”

81纚风沐雨 [ xǐ fēng mù yǔ ]

解释 纚:古代束发的布帛。风吹头,雨洗发。形容四处奔波,十分辛苦。

出处 清·冯桂芬《公启曾协揆》:“执事自西北控东南之议不复可行,恐纚风沐雨正无已时。”

82胼胝之劳 [ pián zhī zhī láo ]

解释 胼胝:皮肤等的异常变硬和增厚。形容极为辛苦。

出处 《梁书·贺琛传》:“不惮胼胝之劳,不矢癯瘦之劳。”

83一路风尘 [ yī lù fēng chén ]

解释 形容旅途辛苦。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国舅老爷大喜!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小的听见昨日的头起报马来报,说今日大驾归府,略预备了一杯水酒掸尘,不知赐光谬领否?”

84戴月披星 [ dài yuè pī xīng ]

解释 身披星星,头顶月亮。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动,或日夜赶路,旅途辛苦。

出处 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官人每不在家里快活,也这般披星戴月生受。”

85攻苦茹酸 [ gōng kǔ rú suān ]

解释 谓劳苦艰辛。

出处 明·袁宏道《寿洪太母七十序》:“母攻苦茹酸,和丸课子。”

86登山逾岭 [ dēng shān yú lǐng ]

解释 形容长途跋涉,旅途艰辛。

出处 明·郭勋《英烈传》第42回:“且说陈友定从厕中跳墙而逃,恐大路上或有军马追赶,也向东南角上登山逾岭,径寻鹤鸣山一路行走。”

87登山陟岭 [ dēng shān zhì lǐng ]

解释 陟:蹈、踏。即翻山越岭。形容旅途艰辛劳累。

88艰难玉成 [ jiān nán yù chéng ]

解释 玉成:敬辞,意为成全,成功。形容经过艰辛的磨炼,终于获得成功。

89舟车劳顿 [ zhōu chē láo dùn ]

解释 舟车:船与车,泛指一切水陆交通工具。劳顿:劳累疲倦。形容旅途疲劳困顿。

出处 钱钟书《围城》第二章:“那两位记者都说:‘今天方博士舟车劳顿,明天早晨到府聆教。’”

90含蓼问疾 [ hán liǎo wèn jí ]

解释 蓼:一种苦味水草。不顾辛苦,慰问疾病。旧时比喻君主安抚军民,跟百姓同甘共苦。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先主传》:“吾何忍弃去。”裴松之注引晋 习凿齿曰:“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

91风尘碌碌 [ fēng chén lù lù ]

解释 碌碌:辛苦忙碌的样子。形容在旅途上辛苦忙碌的样子。

出处 明·金毓峒《金鹤冲诗·按部泾原韩国主招宴暧泉二首(其一)》:“风尘碌碌惜年华,选胜陪游帝子家。”

92炙肤皲足 [ zhì fū jūn zú ]

解释 皮肤晒焦,足部冻裂。形容农民耕作的辛苦。

出处 明·宋濂《阅江楼记》:“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将桑行馌之勤。”

93蓼虫忘辛 [ liǎo chóng wàng xīn ]

解释 吃惯了蓼(一种有辣味的草)的虫子已经不感到蓼是辣的了。比喻人为了所好就会不辞辛苦。

出处 《文选·王粲(七哀)》:“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咨。”晋·左思《魏都赋》“习蓼虫之辛,玩进退之维谷。”

94鲂鱼赪尾 [ fáng yú zhǐ wěi ]

解释 《诗·周南·汝坟》:“鲂鱼赪尾,王室如毁。”毛传:“赪,赤也;鱼劳则尾赤。”朱熹集传:“鲂尾本白而今赤,则劳甚矣。”后因以形容人困苦劳累,负担过重。

出处 《诗·周南·汝坟》:“鲂鱼赪尾,王室如燬。”毛传:“赪,赤也;鱼劳则尾赤。”朱熹集传:“鲂尾本白而今赤,则劳甚矣。”

95含荼茹毒 [ hán tú rú dú ]

解释 荼:苦菜;茹:吃。比喻历尽辛苦。

出处 明·张居正《答松谷陈相公书》:“不肖自罹大敌,求归未得,含荼茹毒,蒙垢忍辱,须发磻然,已具有足老状矣。”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