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对不起他人的成语

形容对不起他人的成语


1负荆请罪 [ fù jīng qǐng zuì ]

解释 负:背着;荆:荆条;古时用来抽打犯人的刑具。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2引咎自责 [ yǐn jiù zì zé ]

解释 咎:错误。主动承担错误;并责备自己。

出处 《北史 周纪下 高祖武帝》:“公卿各引咎自责。”

3忘恩负义 [ wàng ēn fù yì ]

解释 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反而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恩:恩惠;负:违背;义:情义。

出处 元 杨文奎《儿女团圆》:“他怎生忘恩负义?你雪堆儿里扶起他来那。”

4后悔莫及 [ hòu huǐ mò jí ]

解释 后悔:事后的懊悔。指事后的懊悔也来不及了。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光武帝纪上》:“反水不收,后悔不及。”

5悔过自新 [ huǐ guò zì xīn ]

解释 悔:悔恨;过:过失;错误;自新:使自己成为新人。指改正错误;重新做人。

出处 《新唐书 冯元常传》:“元常喻以恩信,约悔过自新,贼相率脱甲而缚。”

6将功补过 [ jiāng gōng bǔ guò ]

解释 将:拿;补:补偿。用功劳补偿过错。

出处 《晋书 王敦传》:“当令任不过分,役其所长,以功补过,要之将来。”

7追悔莫及 [ zhuī huǐ mò jí ]

解释 后悔也来不及了。

出处 汉 晁错《上书言兵事》:“夫以人之死争胜,跌而不振,则悔之亡及也。”

8负义忘恩 [ fù yì wàng ēn ]

解释 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和好处,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出处 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一折:“一个个背槽抛粪,一个个负义忘恩。”

9悔不当初 [ huǐ bù dāng chū ]

解释 当初:原先;开头。后悔先前不该这样做。

出处 唐 薛昭纬《谢银工》诗:“早知文字多辛苦,悔不当初学冶银。”

10愧悔无地 [ kuì huǐ wú dì ]

解释 指羞惭悔恨得无地自容。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姑娘,你问到这里,我安骥诚惶诚恐,愧悔无地。”

11负恩背义 [ fù ēn bèi yì ]

解释 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和好处,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出处 《新唐书·列女传·杨庆妻王氏》:“今负恩背义,自为身谋,可若何?”

12辜恩背义 [ gū ēn bèi yì ]

解释 辜:辜负;背:违反,违背。辜负别人的恩德,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情。

出处 宋·乐史《绿珠传》:“今为此传,非徒述美丽,窒祸源,且欲惩戒辜恩背义之类也。”

13忘情负义 [ wàng qíng fù yì ]

解释 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情义,做出对不起他的事。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3回:“后来宝玉明白了,旧病复发,常时哭想,并非忘情负义之徒。”

14负恩忘义 [ fù ēn wàng yì ]

解释 见“负恩背义”。

出处 元·施惠《幽闺记·虎头遇旧》:“紧降阶,释缚扶将起,是兄弟负恩忘义。”

15面缚衔璧 [ miàn fù xián bì ]

解释 两手反绑而面向前,口含碧玉以示不生。古人用以表示投降请罪。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六年》:“许男面缚衔璧,大夫衰绖,士舆榇。”

16肉袒面缚 [ ròu tǎn miàn fù ]

解释 肉袒:去衣露体,表示愿受责罚;面缚:两手反绑面对胜利者,表示放弃抵抗。脱去上衣,反缚着手。形容顺从投降。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宋微子世家》:“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

17自我批评 [ zì wǒ pī píng ]

解释 自己批判自己的缺点等。

出处 邓小平《在北方局党校整风动员会上的讲话》:“我们不但要有自我批评的精神,还要有批评的精神。”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