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男人正直的成语

形容男人正直的成语


1刚正不阿 [ gāng zhèng bù ē ]

解释 刚:刚直;直:正直;不阿:不逢迎。刚直方正而不逢迎附合。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一员官》:“济南同知吴公,刚正不阿。”

2直言不讳 [ zhí yán bù huì ]

解释 直率地讲话;毫不隐讳(讳:忌讳;隐讳)。

出处 《晋书 刘波传》:“臣鉴先征,窃惟今事,是以敢肆狂瞽,直言无讳。”

3大公无私 [ dà gōng wú sī ]

解释 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也指处理事情公平正确;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处 清 龚自珍《论私》:“矜其同官曰:某甲可谓大公无私也已。”

4光明磊落 [ guāng míng lěi luò ]

解释 磊落:错落分明;引申指人洒脱不拘;直率开朗。指心地光明正大;胸怀坦白。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74卷:“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昏昧迷暗底便不是好人。”

5坐怀不乱 [ zuò huái bù luàn ]

解释 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出处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56回:“人人都说他无行,其实水秀才原是坐怀不乱的。”

6铁面无私 [ tiě miàn wú sī ]

解释 形容公正严明;不讲情面。铁面:比喻刚直无私。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我想必得你去作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

7正人君子 [ zhèng rén jūn zǐ ]

解释 旧时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物。现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

出处 《新唐书 张宿传》:“宿怨执政不与已,乃日肆谗甚,与皇甫镈相附离,多中伤正人君子。”

8光明正大 [ guāng míng zhèng dà ]

解释 心地光明;言行正派。正大:公正无私。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 易九》第73卷:“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9襟怀坦白 [ jīn huái tǎn bái ]

解释 襟怀:胸怀;坦白:坦率。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

出处 清 陈文述《放牛行同前韵》:“董君性仁慈,襟怀亦坦白。”

10正直无私 [ zhèng zhí wú sī ]

解释 为人做事很正直,没有任何私心。

出处 《左传·庄公三十二年》:“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孔颖达疏:“襄七年传曰:‘正直为正,正曲为直。’言正者能自正,直者能正人曲,而壹者言其一心不二也。”

11大义凛然 [ dà yì lǐn rán ]

解释 临难不苟的节操令人敬畏;不可侵犯。形容为了正义而坚强不屈。大义:正义、正气;凛然:严肃使人敬畏的样子。

出处 清 顾炎武《日知录 孙氏西斋录》:“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上配天皇;条高后擅政之年,下系中宗,大义凛然。”

12刚直不阿 [ gāng zhí bù ē ]

解释 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出处 明·周楫《西湖二集·救金鲤海龙王报德》:“并一生宦迹,刚直不阿之志,具表奏闻。”

13不吐不茹 [ bù tǔ bù rú ]

解释 形容人正直不阿,不欺软怕硬。

出处 《诗经 大雅 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14公正不阿 [ gōng zhèng bù ē ]

解释 公平正直而不曲意迎合。

出处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九卷:“相之本主元祐政事者,然其言公正不阿如此,可谓贤矣。”

15铮铮有声 [ zhēng zhēng yǒu shēng ]

解释 铮铮:金属相击声。比喻为人正直,名声很好。

出处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十二出:“他也是敝世兄,在复社中铮铮有声,岂肯为此?”

16贤良方正 [ xián liáng fāng zhèng ]

解释 贤良:才能,德行好;方正:正直。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方正科。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

出处 《史记·平准书》:“当是之时,招尊方正贤良文学之士,或至公卿大夫。”

17守正不阿 [ shǒu zhèng bù ē ]

解释 正:公正;阿:偏袒。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陈宠传》:“而宠与中山相汝南张彬、东平相应顺守正不阿。”

18清廉正直 [ qīng lián zhèng zhí ]

解释 清白廉洁,为人正直不阿。

出处 《韩非子 奸劫弑臣》:“我不以清廉方正奉法,乃以贪污之心枉法以取私利,是犹上高陵之颠,堕峻溪之下以求生,凶不几矣。”

19大直若屈 [ dà zhí ruò qū ]

解释 亦作“大直若诎”。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

出处 《后汉书荀淑传论》:“及后潜图董氏,几振国命,所谓‘大直若屈,道固逶迤’也。”

20方正不苟 [ fāng zhèng bù gǒu ]

解释 方正:正直;苟:苟且,不正派。指为人品行正直,不逢迎诌媚。

出处 清·钱泳《履园丛话·者者居》:“嘉定有老儒,名朱纲,为人方正不苟,颇信佛老之说。”

21负气仗义 [ fù qì zhàng yì ]

解释 凭借正气,主持正义。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九卷:“小娥虽小,身体健壮如男子形。父亲把他许了历阳一个侠士,姓段名居贞,那人负气仗义,交游豪俊,却也在江湖上做大贾。”

22聪明正直 [ cōng míng zhèng zhí ]

解释 头脑聪明,行为正直无私。形容词人的品质优秀。

出处 《左传 庄公三十二年》:“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

23谠言直声 [ dǎng yán zhí shēng ]

解释 谠言:公正的言论;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气壮的言论。

出处 唐 白居易《唐河南元府君夫人墓志铭序》:“由校书郎拜左拾遗,不数月,谠言直声动于朝廷。”

24端人正士 [ duān rén zhèng shì ]

解释 指端庄正直的人。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80卷:“他好放肆,见端人正士以礼自持,却恐他来检点。”

25千仞无枝 [ qiān rèn wú zhī ]

解释 比喻人品正直。

出处 《水经注·汶水》:“松枞高千仞而无枝,非忧王室之无柱也。”

26黜邪崇正 [ chù xié chóng zhèng ]

解释 斥退奸邪,崇尚正直。

出处 太平天国·林一环《贬妖穴为罪恶隶论》:“庶几黜邪崇正,以为遐迩亲疏之永鉴云尔。”

27秉公任直 [ bǐng gōng rèn zhí ]

解释 持心公正,处事正直。

出处 明 张居正《答郑范溪》:“公但自信此心,秉公任直,纷纷之言,不足为意。”

28谠论侃侃 [ dǎng lùn kǎn kǎn ]

解释 谠论:公正、正直的言论。对上敢于直言,谈论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出处 宋 苏舜钦《祭滕子京文》:“往往谏列,谠论侃侃;屡触权要,卒就贬窜。”

29洁清自矢 [ jié qīng zì shǐ ]

解释 谓保持自身清廉正直。

出处 《清史稿·高宗纪》:“以李侍尧、国泰所办贡物过优,皆致罪戾,谕各督抚等惟当洁清自矢,毋专以进献为能。”

30正视绳行 [ zhèng shì shéng xíng ]

解释 谓言行正直。

出处 清·龚自珍《送广西巡抚梁公序》三:“公有矩德,以蕝其外,正视绳行,无间其里,必能正其人心矣。”

31慨当以慷 [ kǎi dāng yǐ kāng ]

解释 与“慷慨”意思相同,指充满正气,情绪激动。“当以”无实际意义。

出处 汉·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32芒寒色正 [ máng hán sè zhèng ]

解释 指星光清冷色纯正。也借以称颂人的品行高洁正直。

出处 唐·刘禹锡《柳河东集序》:“粲焉如繁星丽天,而芒寒色正。”宋·张孝祥《代季父上陈枢密书》:“此数公者,声称德望,炳然较著,真与芒寒色正者比。”

33危言危行 [ wēi yán wēi xíng ]

解释 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

34一尘不染 [ yī chén bù rǎn ]

解释 原为佛教用语。佛家把色、声、香、味、触、法叫做“六尘”;说道者不为六尘所玷污;保持心地清静。形容不受坏思想、坏作风的沾染和腐蚀。也形容环境清静整洁。

出处 宋 张耒《腊初小雪后圃梅开》:“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

35开诚布公 [ kāi chéng bù gōng ]

解释 开诚:敞开胸怀;表示诚意;布公:公正无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指坦白无私、诚恳公正地亮出自己的见解。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评论》:“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

36明镜高悬 [ míng jìng gāo xuán ]

解释 像一面明亮的镜子高高悬挂在面前。称颂官吏审案严明;判案公正;不使人受冤含屈。也比喻目光敏锐;明察秋毫;公正无私。

出处 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今日个幸对清官,明镜高悬。”

37两袖清风 [ liǎng xiù qīng fēng ]

解释 原指两袖迎风而起;飘飘扬扬的姿态。后比喻做官的时候;十分清廉;除 衣袖中的清风之外;别无所有。现也指清贫;没有财产。也作“清风两袖”。

出处 元 魏初《送杨季梅》诗:“父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

38从容不迫 [ cóng róng bù pò ]

解释 从容:不慌不忙;镇静;不迫:不急促。形容临事不慌不忙;镇定沉着。

出处 魏兰《原序》:“当其临事之时,从容不迫,颜色不变,尤非庸常之辈所能及。”

39欺软怕硬 [ qī ruǎn pà yìng ]

解释 欺:欺凌;怕:害怕。欺负软弱的人;畏惧凶狠的人。

出处 元 关汉卿《窦娥冤》三:“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40顶天立地 [ dǐng tiān lì dì ]

解释 头顶云天;脚踩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也形容敢作敢为;光明磊落。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育王裕禅师法嗣 道场法全禅师》:“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肩横榔栗,到处行脚。”

41不同凡响 [ bù tóng fán xiǎng ]

解释 凡响:平凡的音乐;不同于平凡的音乐。原指演唱特别出色;后泛指事物不平凡;非常出色。

出处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四章:“他那双炯炯的摄人魂魄的眼睛,聪明的人一定会看出这是个不同凡响的人物。”

42坚贞不屈 [ jiān zhēn bù qū ]

解释 贞:节操。坚定有气节;绝不屈服。

出处 唐 韦应物《江州集 睢阳感怀》诗:“甘从锋刃毙,莫夺坚贞志。”

43堂堂正正 [ táng táng zhèng zhèng ]

解释 原指军队阵容盛大。后形容光明正大。堂堂:强大威武;正正:整齐。

出处 先秦 孙武《孙子 军争》:“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44外圆内方 [ wài yuán nèi fāng ]

解释 形容外表随和;内里刚直。圆:圆通;方:方正。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郅恽传》:“案延资性贪邪,外方内圆,朋党构奸,罔上害人。”

45忠言逆耳 [ zhōng yán nì ěr ]

解释 诚恳的劝告听起来不舒服。逆:不顺。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46慷慨激昂 [ kāng kǎi jī áng ]

解释 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动。激昂:振奋昂扬。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出处 唐 柳宗元《柳先生集 卷三十六 上权德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今将慷慨激昂,奋攘布衣,纵谈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门。”

47执法如山 [ zhí fǎ rú shān ]

解释 执行法令像山一样不可动摇。形容执法严厉。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本道言出如箭,执法如山,三尺法不能为不肖者宥也。”

48望而生畏 [ wàng ér shēng wèi ]

解释 看着就害怕。生畏:害怕。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49洁身自好 [ jié shēn zì hào ]

解释 洁:沌洁;好:喜爱。保持自身的清洁;不同流合污。现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不关心大多数人的利益。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逃名》:“逃名,固然也不能说是豁达,但是去就,有爱憎,究竟总不失为洁身自好之士。”

50肝胆相照 [ gān dǎn xiāng zhào ]

解释 形容对人忠诚;用真心相待。肝胆:比喻真诚的心。

出处 宋 文天祥《与陈察院文龙书》:“所恃知己肝胆相照,临书不惮倾倒。”

51赤胆忠心 [ chì dǎn zhōng xīn ]

解释 赤:赤诚、真诚;忠:忠诚。形容很忠诚;有时也指非常真诚的心。也作“忠心赤胆”。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30回:“赤胆忠心扶社稷。”

52严于律己 [ yán yú lǜ jǐ ]

解释 律:约束。严格地约束自己。形容对自己要求严格。也作“严以律己”。

出处 宋 陈亮《谢曾察院君》:“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天治道。”

53冰清玉洁 [ bīng qīng yù jié ]

解释 清:清澈;洁:洁白。像冰那样清澈;像玉那样洁白。也作“玉洁冰清”。比喻人品高尚、纯洁;做事光明磊落。

出处 西汉 司马迁《与挚伯陵书》:“伏唯伯陵材能绝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洁,不以细行。”

54坚韧不拔 [ jiān rèn bù bá ]

解释 拔:动摇;改变。形容意志坚定顽强;不可动摇。

出处 方毅《读》:“需要的是刻苦学习,刻苦钻研,始终不懈,坚韧不拔。”

55大巧若拙 [ dà qiǎo ruò zhuō ]

解释 真正灵巧的人;不自炫耀;表面上却好像很笨拙。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56急公好义 [ jí gōng hào yì ]

解释 急:急于;公:公众;好:喜好;义:义举。热心公益;见义勇为。

出处 清 钱谦益《钱牧斋尺牍》:“使急公好义者信从,而吝啬顾钱者不得不听。”

57永垂不朽 [ yǒng chuí bù xiǔ ]

解释 朽:磨灭。指光辉的事迹或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下去;永远不会磨灭。”

出处 《魏书 高祖纪下》:“虽不足纲范万度,永垂不朽,且可释滞目前,厘整时务。”

58虚怀若谷 [ xū huái ruò gǔ ]

解释 谦虚的胸怀像深广的山谷。形容非常谦虚。谷:山谷。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59豁达大度 [ huò dá dà dù ]

解释 豁达:开朗;大度:气量大。形容人心的开阔;有度量;能容人。

出处 晋 潘岳《西征赋》:“观夫汉高之兴也,非徒聪明神武,豁达大度而已也。”

60不屈不挠 [ bù qū bù náo ]

解释 屈、挠:弯曲。不屈服。形容不畏强暴和困难;十分顽强;决不屈服。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挠)不诎(屈)。”

61克己奉公 [ kè jǐ fèng gōng ]

解释 克己:克制自己的私欲;奉公:以公事为重。指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

62万死不辞 [ wàn sǐ bù cí ]

解释 即使死一万次也决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辞:推辞。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但有使令,万死不辞!”

63以德报德 [ yǐ dé bào dé ]

解释 德:恩惠。用恩惠报答恩惠。

出处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64宁死不屈 [ nìng sǐ bù qū ]

解释 宁:宁可;宁肯;屈:屈服。宁愿一死;决不屈服。

出处 明 赵弼《效颦集 宋进士袁镛忠义传》:“以大义拒敌,宁死不屈,竟燎身于烈焰中。”

65改恶从善 [ gǎi è cóng shàn ]

解释 改去坏的、错误的;向好的、正确的方向转化。指不做坏事;重新做人。表示坏人或罪犯经过教育改造;有了明显的悔改表现。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明则动,动则变。”汉 郑玄注:“动,动人心也;变,改恶为善也。”

66清正廉洁 [ qīng zhèng lián jié ]

解释 品行端正,为人正直廉洁

出处 陆文夫《上山的和下山的》:“因为有很多人开始时都是想当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天长日久之后就忘记了初衷。”

67舍生忘死 [ shě shēng wàng sǐ ]

解释 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舍:舍弃。

出处 元 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说与俺能争好斗的番官,舍生忘死家将。”

68言行一致 [ yán xíng yī zhì ]

解释 说的和做的一样。形容人表里如一。

出处 宋 赵善璙《自警篇 诚实》:“自此言行一致,表里相应,遇事坦然,常有余裕。”

69以直报怨 [ yǐ zhí bào yuàn ]

解释 以公道对待有怨恨的人。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70公正廉明 [ gōng zhèng lián míng ]

解释 公平正直,廉洁严明。

出处 清·许奉恩《里乘》第六卷:“公正廉明,爱才如命。”

71威武不屈 [ wēi wǔ bù qū ]

解释 强暴的压力不能使之屈服;表示坚贞顽强。威武:权势;武力。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72存心不良 [ cún xīn bù liáng ]

解释 存心:怀着某种心思或打算。指存着坏心眼。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六回:“他不服查账,非但是有弊病,一定是存心不良的了。

73廉明公正 [ lián míng gōng zhèng ]

解释 廉明:清廉,不贪污受贿。不贪污受贿,清明公正。

出处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第十一卷:“以尔廉平公正,命长郡治。”

74心口如一 [ xīn kǒu rú yī ]

解释 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一样。形容诚实直爽。

出处 宋 汪应辰《题续池阳集》:“由是观世之议论,谬于是非邪正之实者,未必心以为是,使士大夫心口如一,岂复有纷纷之患哉!”

75忠贞不渝 [ zhōng zhēn bù yú ]

解释 忠诚坚定;永不改变。忠:忠诚;贞:有操守;坚定;渝:改变。

出处 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战士自有战士的爱情;忠贞不渝,新美如画。”

76气贯长虹 [ qì guàn cháng hóng ]

解释 气:气概;精神。形容气势壮盛;简直可以贯穿长虹。

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于维巨卿,气贯虹霓,义高云汉。”

77浩然之气 [ hào rán zhī qì ]

解释 浩然:盛大的样子;气:精神;气概。正大刚直的精神、气质。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78目不斜视 [ mù bù xié shì ]

解释 眼睛不往旁边看。形容目光庄重;神情严肃。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都是目不斜视,俯首而行。”

79誓死不二 [ shì sǐ bù èr ]

解释 誓死:立下志愿,至死不变。至死也不变心。形容意志坚定专一。

出处 鲁迅《华盖集 夏三虫》:“被吃者也无须在被吃之前,先承认自己之理应被吃,心悦诚服,誓死不二。”

80至死不屈 [ zhì sǐ bù qū ]

解释 至:到。到死也不屈服。形容英勇顽强,视死如归。

出处 宋·周密《齐东野语·二张援襄》:“贵身被数十创,力不支,遂为生得,至死不屈。”

81言方行圆 [ yán fāng xíng yuán ]

解释 谓言论正直而行为圆滑。

出处 汉·王符《潜夫论·交际》:“凡今之人,言方行圆,口正心邪。”

82不因人热 [ bù yīn rén rè ]

解释 因:依靠。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比喻为人孤僻高傲。也比喻不依赖别人。

出处 汉 刘珍《东观汉记 梁鸿传》:“(鸿)常独坐止,不与人同食。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

83外方内圆 [ wài fāng nèi yuán ]

解释 谓外表正直,内心圆滑。

出处 《后汉书·致恽传》:“案延资性贪邪,外方内员(圆),朋党奸,罔上害人。”

84学识渊博 [ xué shí yuān bó ]

解释 指学识深而且广。

出处 孙犁《小说杂谈》:“我们可以说作者的学识渊博,但不会说他是在卖弄。”

85平头正脸 [ píng tóu zhèng liǎn ]

解释 形容相貌端正。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6回:“这个大老爷,真真太下作了!略平头正脸的,他就不能放手了。”

86抑强扶弱 [ yì qiáng fú ruò ]

解释 抑:压制;扶:帮助。压制强暴,扶助弱小。

出处 汉 袁康《越绝书 外传本事》:“于是勾践抑强扶弱,绝恶反之于善。”

87曲意迎合 [ qǔ yì yíng hé ]

解释 同“曲意逢迎”。

出处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又有一等巧于钻营,专工窥探上司之性情嗜好,曲意迎合。”

88直言极谏 [ zhí yán jí jiàn ]

解释 ①谓以正直的言论谏诤。古时多用于臣下对君主。②直言极谏科的省称。

出处 汉·晁错《举贤良对策》:“救主之失,补主之过,扬主之美,明主之功,使主内无邪辟之行,外无骞污之名。事君若此,可谓直言极谏之士矣。”

89无偏无党 [ wú piān wú dǎng ]

解释 偏:不公正;党:偏私。形容处事公正,没有偏向。

出处 《尚书 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90公平正直 [ gōng píng zhèng zhí ]

解释 公道平等,不偏袒,不营私。

出处 元·孙仲章《勘头巾》第四折:“也只要全大人体面,方才得公平正直万人传。”

91方方正正 [ fāng fāng zhèng zhèng ]

解释 四四方方,规规矩矩。

出处 朱自清《扬州的夏日》:“这一带的茶馆布置都历落有致,迥非上海,北平方方正正的茶楼可比。”

92之死靡它 [ zhī sǐ mí tā ]

解释 之:到;靡:没有;它:别的。到死也不变心。形容爱情专一,致死不变。现也形容立场坚定。

出处 《诗经 鄘风 柏舟》:“之死矢靡它。”

93凛然正气 [ lǐn rán zhèng qì ]

解释 凛然:整肃而又可敬又可怕;正气:正直的气概。形容极威严的英雄气概,使人敬畏。

出处 陶斯亮《一封终于发出的信》:“您当时神态是那样地严肃,坦然,眉宇间凛然正气,使我仅有的一点疑问如烟消云散了。”

94危言高论 [ wēi yán gāo lùn ]

解释 正直而不同凡响的言论。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息夫躬传》:“初,躬待诏,数危言高论,自恐遭害,著绝命辞。”

95外方内员 [ wài fāng nèi yuán ]

解释 指外表正直,内心圆滑。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郅恽传》:“案延资性贪邪,外方内员,朋党构奸,罔上害人。”

96方正不阿 [ fāng zhèng bù ē ]

解释 方正:品行正直;阿:阿谀,诌媚。指为人品行正直,不逢迎诌媚。

出处 《明史·王徽传》:“有方正不阿者,即以为不肖,而朝夕谗谤之,日加浸润,来免改疑。”

97沽名卖直 [ gū míng mài zhí ]

解释 故作正直以猎取名誉。

出处 《明史·钱唐韩宜可等传赞》:“伯巨、敬心以缝掖诸生言天下至计,虽违于信而后谏之义,然原厥本心,由于忠爱,以视末季沽名卖直之流,有不可同日而语者也。”

98沽誉买直 [ gū yù mǎi zhí ]

解释 同“沽名卖直”。

出处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二年》:“若方其争论新法之际,便行窜黜,谓之立异好胜,谓之沽誉买直,谓之非上所建立,谓之不能体国,谓之不遵禀处分,言章交攻,命令切责,亦不能成其美矣。”

99清风峻节 [ qīng fēng jùn jié ]

解释 清廉正直的风尚,高尚峻伟的气节。

出处 唐·韩愈《朝奉大夫尚书度支郎中充天章阁待制王公行状》:“公雍容侍从之列,以清风峻节,为一时所畏。”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