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科举的意思 科举造句 20字左右

科举造句20字左右


  • 1、光前裕后是科举时代读书人最高的理想。
  • 2、他在小说中无情地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弊病。
  • 3、在科举时代,金榜题名是许多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 4、明代科举以廷试之前三名为三元,即状元、榜眼、探花。
  • 5、当年,陈世美参加科举考试,获取功名之后,抛妻别子,另结新欢。
  • 6、乡试是科举考试中规模最大、竞争最为激烈的一级考试。
  • 7、唐,因循“干禄字书”,科举要求正字法,书楷书。
  • 8、有唐一代,文人因科举而逃禅与僧人因科举而还俗屡见不鲜。
  • 9、京中有人以长吉父名犯讳,说我不应参加科举
  • 10、古代的科举制度,就是通过逐级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吏。
  • 11、在科举时代,经过乡试、会试、殿试,得第一名者,称“三元及第”。
  • 12、无论你皇帝贴不贴黄榜,科举考试都是要进行的。
  • 13、文人因科举而逃禅与僧人因科举而还俗屡见不鲜。
  • 14、才华盖世的他在科举考试中一炮打响。
  • 15、才华盖世的他,会在科举考试中一炮打响吗?
  • 16、保举、科举、捐纳、新式学校培养及留学生。
  • 17、荫袭、保举、科举、捐纳、新式学校培养及留学生。
  • 18、孙均铨,清干隆甲寅恩科举人,嘉庆戊辰科进士,永顺府教授。
  • 19、江启好像天生没有做学问,考科举的天赋,学业自然马马虎虎。
  • 20、当今圣上聪明睿达,在科举中开设“地球”。
  • 21、汉人读书,十年寒窗只为金榜题名,为科举一题死读读死。
  • 22、王韬主张改革科举制度,建立近代学校教育制度。
  • 23、当时,政治腐败,科举考试盛行递条子,开后门。
  • 24、九品中正制在隋唐后被科举制代替,有利有弊。
  • 25、古时候参加科举的人的中,即被称为中榜。
  • 26、他科举登第,曾两任知县均被撤差,闲赋在家。
  • 27、明清法律规定,倡优隶卒及其子孙三代,不准参加科举
  • 28、科举时代以月中折桂为登科高举之典。
  • 29、传说月亮上有蟾蜍,有桂树,蟾宫折桂,科举及第。
  • 30、是以开科举、访贤能,使野无遗贤,人尽其才。
  • 31、一九零五年清廷废科举,改书塾为学堂。
  • 32、不应科举,寄情诗画,山水花石,逸韵超隽。
  • 33、等一批反对科举有志于维新的年轻人。
  • 34、自幼慧悟,少年时接受儒学,参加过科举考试,随即摒弃仕途。
  • 35、但是古人只是要一次科举就可以成名,大不了再重考。
  • 36、到了他这种境界,考科举就不仅仅是为了做官了。
  • 37、自干隆皇帝以后,这里便成了四年一次的皇家科举考场。
  • 38、科举失利后,蒲松龄几经转折,为谋生四处奔波。
  • 39、宁可将光阴泡在青楼,也不愿耗时在科举赶考。
  • 40、那日科举考试,他被皇帝宠臣高力士百般羞辱拒之门外。
  • 41、这里还有着名的江南贡院,是过去科举考试的主要地方。
  • 42、虽热衷于科举,但事与愿违,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
  • 43、当初,每会月饼总数是按照各级科举制度的头衔制定的。
  • 44、陆游曾三次在科举中,因为惹恼了秦桧,失败了。
  • 45、其次,中国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以及旧时遗留下来的传统。
  • 46、蒲松龄曾先后参加了四次科举,却都未及其第。
  • 47、科举制不仅选拔了人才,更促进乐国家的发展。
  • 48、月中折桂:在月亮中折桂树枝。比喻科举及第。
  • 49、明代的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进行。
  • 50、科举制就像是一把双仞剑,既有它的利,自然也有它的弊端。
  • 51、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 52、如今科举废除了,送你的银两不就有去无回,本想靠你来帮我。
  • 53、他身为前清禀生,但对科举制度却深恶痛绝。
  • 54、明后天您就要去科举了拿千字文做什么?
  • 55、潭州人,落科举子,弃文就武,稍通书算,颇有谋略,亦能布阵排兵。
  • 56、制举是科举的一种取士科目,由皇帝特别下诏举行考试。
  • 57、科举考试,是明清最主要的选拔人才的渠道,分为文、武两大类。
  • 58、清代科举会试中一种增加录取的榜额。
  • 59、生于明末,卒于清初,终生科举不第,以教书为业,晚年成岁贡生。
  • 60、千余年考试内容僵化的积重难返,是科举终结之根本原因。
  • 61、明、清科举制度,乡试、会试时有内帘官、外帘官之别,统称帘官。
  • 62、清末虽废科举,而书院讲学之风未息,书院山长的讲学,多以
  • 63、幸而有学堂,听说与科举异途而同归,便叫焕之去考中学堂。
  • 64、是以开科举、访贤能,使野无遗贤,人尽其材。
  • 65、原来的科举考试,是分成一科一科算的。
  • 66、曾国藩年轻的时候能够打通科举这条路,靠的完全是笨劲。
  • 67、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
  • 68、她的确多次苦口婆心的劝宝玉好好读书参加科举考试。
  • 69、随后的太学建立、科举制的实行,都为儒学注入新活力。
  • 70、考生们要在科举考试的十几天中呆在里面,不可出入。
  • 71、自科举沿袭至今已有千年,无论为名为利,都必须经过考试。
  • 72、来南京的人都喜欢去夫子庙,这里是古代科举考试的地方。
  • 73、耳边依旧留连着鸟啼声,无奈,科举落榜;忧愁,何颜见父老。
  • 74、也从这年开始,他开始了他的寒窗苦读,科举之路。
  • 75、可后来科举失利,他失去了那一个个耀眼的光环。
  • 76、之后,年轻人在科举考试中高中,到朝廷面圣。
  • 77、回顾中国历史,明清科举各级就像一级一级向上攀爬的天梯。
  • 78、其间十多次科举,他一直坚持了下来,始终不弃。
  • 79、保和殿是皇帝用来科举殿试、选拔人才的地方。
  • 80、科举制选出的官僚都成为了封建统治者的附庸。
  • 81、科举考试中年龄最大者,要数广东顺德县老秀才黄章。
  • 82、一场科举舞弊泄题案件,将夺权争位的序幕渐渐拉开。
  • 83、自今年八月始,特设科举,务取经明行修,博通古今,名实相称者。
  • 84、自从西太后废除旧科举制度,他就心灰意懒了。
  • 85、由此看来,他对科举功名是视如粪土,当然不愿意进入官场了。
  • 86、此书虽为科举而作,特以明代崇尚时文,不得不尔。
  • 87、古朝鲜考试制度,分为正统科举、武科举同杂科科举三种。
  • 88、这里借来极言科举以八股取士之坑人既广且烈。
  • 89、此去经年,书卷早已不是科举制度产物下的佼佼者。
  • 90、状元是古代科举中,殿试考取一甲第一名的人。
  • 91、科举制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公平公正的用自己的文采决斗。
  • 92、就那范进而言,范进考科举,一次,失败;两次,失败;三次,还是失败。
  • 93、到了朝鲜王朝在宫廷里摆宴会,给儒生们实行节日制的科举
  • 94、我以拒绝科举功名的方式,在我心中抵制着这片乌烟瘴气。
  • 95、如果科举那年铜鱼池水深,当年同安必定出进士。
  • 96、但科举考试没那么好通过,必须学习很多知识。
  • 97、没有得到科举的认可,所以长衫是他苦读的唯一见证。
  • 98、可悲可悲,科举本就是一场幻梦,又何必如此呢?
  • 99、也许这正如我们所说,科举制是害人的凶器、格式化的考试。
  • 100、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科举制度不合理、官场腐败、人民痛苦。

词语解释

科举[ kē jǔ ]

1.指中国从隋唐到清代的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考试制度

科举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