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人想死的成语

形容人想死的成语


1万念俱灰 [ wàn niàn jù huī ]

解释 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灭了。形容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万念:一切念头;俱:全;都;灰:灰心;失望。

出处 清 南亭亭长《中国现在记》第三回:“官场上的人情,最是势利不过的。大家见抚台不理,谁还来理我呢,想到这里,万念俱灰。”

2心灰意懒 [ xīn huī yì lǎn ]

解释 灰心失望;意志消沉。形容丧失信心;不图进取。灰:消沉;懒:懈怠。

出处 元 乔吉《玉交枝 闲适》曲:“不是我心灰意懒,怎陪伴愚眉肉眼?”

3垂头丧气 [ chuí tóu sàng qì ]

解释 垂头:耷拉着脑袋;丧气:失去志气;情绪低落。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形容失意懊丧的样子。

出处 唐 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

4大失所望 [ dà shī suǒ wàng ]

解释 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形容非常失望。

出处 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

5无精打采 [ wú jīng dǎ cǎi ]

解释 打:打消;采:兴致。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小红待要过去,又不敢过去,只得悄悄向潇湘馆,取了喷壶而回;无精打采,自向房内躺着。”

6苟延残喘 [ gǒu yán cán chuǎn ]

解释 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残喘:临死前仅存的喘息。比喻勉强维持生存或维持残局。

出处 宋 陈亮《与范东叔龙图》:“亮自七八月之交,一病垂死,今幸苟存延喘,百念皆已灰灭。”

7自暴自弃 [ zì bào zì qì ]

解释 自己糟蹋自己;自己鄙弃自己。形容不知自爱;甘于落后。暴;糟蹋;弃:鄙弃。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8死气沉沉 [ sǐ qì chén chén ]

解释 形容没有一点生气。有时也形容意志消沉;缺少活力。

出处 鲁迅《书信集 致吴渤》:“上海有官立的书报审查处,凡较好的作品,一定不准出版,所以出版界都是死气沉沉。”

9痛不欲生 [ tòng bù yù shēng ]

解释 悲痛得不想再活下去了。痛:悲痛;欲:想;打算。

出处 宋 吕大钧《吊说》:“其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10怅然若失 [ chàng rán ruò shī ]

解释 怅然:失意;懊恼。形容因不如意而心情沮丧;好像丢了什么似的。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牛成章》:“主人视其里居、姓氏,似有所动,问所从来。忠泣诉父名,主人怅然若失。”

11奄奄一息 [ yǎn yǎn yī xī ]

解释 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气。引申为事物即将消亡或毁灭。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7回:“惠王亲往问疾,见痤病势已重,奄奄一息。”

12自轻自贱 [ zì qīng zì jiàn ]

解释 轻、贱:轻视。卑视自己;不知自重。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二卷:“又且他家差老园公请你,有凭有据,须不是你自轻自贱。”

13舍生取义 [ shě shēng qǔ yì ]

解释 为了正义而牺牲生命。舍生:舍弃生命。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4一蹶不振 [ yī jué bù zhèn ]

解释 蹶:跌倒;振:振作。跌倒了再也爬不起来。比喻遭到失败;挫折;就再也不能振作起来。

出处 西汉 刘向《说苑 说丛》:“一噎之故,绝谷不食,一蹶之故,却足不行。”

15自怨自艾 [ zì yuàn zì yì ]

解释 原指自己悔恨;自己改正。现形容悔恨交加。怨:悔恨;艾:割草;改正。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

16萎靡不振 [ wěi mǐ bù zhèn ]

解释 形容意志消沉。萎靡:精神颓丧;不振作;颓唐:消沉;振:振奋。

出处 宋 马永卿《元城先生语录》上卷:“至嘉佑末年,天下之事似乎舒缓,委靡不振,当时士大夫亦自厌之,多有文字论列。”

17一命呜呼 [ yī mìng wū hū ]

解释 指人死亡。呜呼:古汉语叹词;旧时常用于祭文;后来借指死亡。

出处 清 刘鹗《老残游记》:“谁知这个女婿,去年七月感了时气,到了八月边,就一命呜呼哀哉死了。”

18灰心丧气 [ huī xīn sàng qì ]

解释 灰心:心像灭了的死灰;丧气:意气沮丧。因遭受挫折而意志消沉;丧失信心。

出处 明 吕坤《呻吟语 下 建功立业》:“是以志趋不坚,人言是恤者,辄灰心,丧气,竟不卒功。”

19黯然神伤 [ àn rán shén shāng ]

解释 心情沮丧;心神忧伤。

出处 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女更黯然神伤,泫然流涕。”

20悲痛欲绝 [ bēi tòng yù jué ]

解释 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也作“悲恸欲绝”、“哀痛欲绝”。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跪着呜咽哭啼,直到死在这山脚下。”

21心灰意冷 [ xīn huī yì lěng ]

解释 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出处 清 梁启超《湖南时务学堂学约》:“非有坚定之力,则一经挫折,心灰意冷。”

22槁木死灰 [ gǎo mù sǐ huī ]

解释 干枯的树木;冷却的灰烬。比喻心灰意冷;消沉已极或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冷漠无情。槁:干枯。

出处 庄周《庄子 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23百念皆灰 [ bǎi niàn jiē huī ]

解释 种种念头都已消失成了灰。比喻心灰意冷。

出处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38回:“我如今百念皆灰,只求归见老母。”

24心如死灰 [ xīn rú sǐ huī ]

解释 死灰:已冷却的灰烬。原指心境淡漠,毫无情感。现也形容意志消沉,态度冷漠到极点。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知冯游》:“形若槁骸,心若死灰。”

25灰头土面 [ huī tóu tǔ miàn ]

解释 满头满脸沾满尘土的样子。也形容懊丧或消沉的神态。

出处 《碧岩录》第五卷:“曹洞下有出世不出世,有垂手不垂手。若不出世,则自视云霄;若出世,便灰头土面。”

26朽木死灰 [ xiǔ mù sǐ huī ]

解释 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任何事情无动于衷。

出处 元 石德玉《曲江池》第四折:“小官已为朽木死灰,若非你拯救吹嘘,安能到此。”

27披发入山 [ pī fā rù shān ]

解释 谓离开俗世而隐居。

出处 明·王世贞《纲鉴会纂·后汉纪》:“汝欲取蜀,吾当披发入山,不失信天下也。”

28若丧考妣 [ ruò sàng kǎo bǐ ]

解释 丧:死去;考:父亲;妣:母亲。好象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

出处 汉 扬雄《元后诔》:“享国六十,殂落而崩。四海伤怀,擗踊拊心,若丧考妣,遏密八音。”

29五内俱崩 [ wǔ nèi jù bēng ]

解释 伤心得连内脏都破碎了。形容极度哀痛。

出处 清·黄宗羲《书钱美恭寻亲事》:“美闻此言,五内崩裂。”

30目断魂销 [ mù duàn hún xiāo ]

解释 目断:竭尽目力所见。指竭尽目力也看不见,因而内心十分悲痛。形容因离别而十分伤心。亦作“目断魂消”。

出处 唐·元稹《同州刺史谢上表》:“臣自离京国,目断魂销,每至五更朝谒之时,臣实制泪不得。”

31枯木死灰 [ kū mù sǐ huī ]

解释 死灰:燃烧后余下的冷灰。身如枯木,心如死灰。比喻极其消极悲观。

出处 庄周《庄子 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枯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32劳思逸淫 [ láo sī yì yín ]

解释 逸:安逸。指参加实际劳动,才能想到爱惜物力,知道节俭;贪图安逸就容易放荡堕落。

出处 《国语·鲁语》:“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

33其奈我何 [ qí nài wǒ hé ]

解释 奈:如何。能把我怎么样?

出处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20章:“段还以为‘我不自动辞职,总统其奈我何’!”

34灰心槁形 [ huī xīn gǎo xíng ]

解释 形容意志消沉,形体枯槁。

出处 庄周《庄子 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35暴殒轻生 [ bào yǔn qīng shēng ]

解释 暴:突然;殒:死亡;轻生:把生命看得很轻。指突然间自杀身亡。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3回:“大约我近年于家务疏懒,自然执事人操克夺之权,致使弄出这暴殒轻生的祸来。”

36哀莫大于心死 [ āi mò dà yú xīn sǐ ]

解释 最可悲的莫过于意志消沉和丧失进取心了。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37二者不可得兼 [ èr zhě bù kě dé jiān ]

解释 两项之中只能得其一,不能兼而有之。

出处 《孟子 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