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解释正确的成语

形容解释正确的成语


1滔滔不绝 [ tāo tāo bù jué ]

解释 滔滔:水流滚滚;连续不断的样子。像水流一样不间断。比喻话多而又流畅。

出处 五代 后唐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2百里挑一 [ bǎi lǐ tiāo yī ]

解释 在一百个里挑选出一个。形容相貌或才能特别突出。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20回:“姑爷年纪略大几岁,并没有娶过的,况且人物儿长的是百里挑一的。”

3一窍不通 [ yī qiào bù tōng ]

解释 窍:洞;这里指心窍。一窍都不是贯通的。比喻什么都不懂;闭塞、愚钝。

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4同病相怜 [ tóng bìng xiāng lián ]

解释 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怜:怜惜。

出处 汉 赵晔《吴越春秋 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5行尸走肉 [ xíng shī zǒu ròu ]

解释 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行尸:会走动的尸体。

出处 晋 王嘉《拾遗记 后汉》:“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6满腹经纶 [ mǎn fù jīng lún ]

解释 腹:肚子;经纶:理出丝绪叫经;编丝成绳叫纶。引申为人的才学、本领、谋略等。形容很有学问和才能。

出处 明 冯惟敏《海浮山堂词稿 商调集贤宾 题春园 浪里束煞》:“论英雄何必老林泉?满腹经纶须大展,休负了苍生之愿。”

7牵强附会 [ qiān qiǎng fù huì ]

解释 牵:拉;附会:把无联系的事物生硬地拉扯到一起。把不相干的事物硬拉在一起;说成彼此相干。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11回:“后儒牵强附会,费尽心思,不知都是古今学不分明的缘故。”

8背水一战 [ bèi shuǐ yī zhàn ]

解释 背:背向;水:指江河;背水:背后是水;表示没有退路。原作“背水阵”;背后临近河水摆阵;或布下的阵势。后来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

出处 宋 秦观《将帅》:“韩信之击赵,非素拊循士大夫也,背水一战而擒赵王歇,斩成安君,是不在乎任之久近也。”

9胡搅蛮缠 [ hú jiǎo mán chán ]

解释 不讲道理,纠缠不放。

出处 清·邵振华《侠义佳人》第一回:“我说的正经话,你不听;胡搅蛮缠的说了这些闲篇儿,谁来听你!”

10强词夺理 [ qiǎng cí duó lǐ ]

解释 指无理强辩;想说成有理的。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11口若悬河 [ kǒu ruò xuán hé ]

解释 若:像;悬河:瀑布;激流奔泻。说起话来像河水倾泻一样滔滔不绝。形容口才好;能言善辩。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12切肤之痛 [ qiè fū zhī tòng ]

解释 切肤:切身。指与自身关系密切。比喻亲自感觉的痛苦。

出处 明 王守仁《传习录》中卷:“独其切肤之痛,乃有未能然者,辄复云云尔。”

13不由分说 [ bù yóu fēn shuō ]

解释 由:让;顺 随;分:辩别。不容许辩争。

出处 元 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怎么不由分说,便将我飞拳走踢只是打?”

14出口成章 [ chū kǒu chéng zhāng ]

解释 章:篇章。话出口就能成文章。形容口才好或文思敏捷。也作“出言有章”、“脱口成章”、“出言成章”。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褚少孙论》引北魏 崔浩曰:“言出口成章,词不穷竭,若滑稽之吐酒。”

15八仙过海 [ bā xiān guò hǎi ]

解释 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后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

出处 明 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二折:“则俺这八仙过海神通大,方显这众圣归山道法强,端的万古名扬。”

16金蝉脱壳 [ jīn chán tuō qiào ]

解释 金蝉:金黄色的知了;壳:坚硬的外皮。蝉变为成虫时脱去原来的外壳。比喻用计脱身;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出处 元 马致远《任风子》第四折:“天也,我几时能够金蝉脱壳?”

17心心相印 [ xīn xīn xiāng yìn ]

解释 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心:心思;思想感情;印:合;契合。

出处 唐 裴休《唐故圭峰定慧禅师碑》:“但心心相印,印印相契,使自证知光明受用而已。”

18花花公子 [ huā huā gōng zǐ ]

解释 指服饰华丽、不务正业、整天吃喝玩乐的富家子弟。

出处 清 翟灏《通俗编 卷一 俚语对句》:“好好先生,花花公子。”

19心照不宣 [ xīn zhào bù xuān ]

解释 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照:明白;宣:宣扬;公开说明。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张夫人吩咐尽管照旧开轮,大家也都心照不宣了。”

20偷天换日 [ tōu tiān huàn rì ]

解释 暗中把天日换了。比喻暗中改变事物的真相;以达到蒙混欺骗的目的。

出处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这个王婆,岂不是偷天换日的老手。”

21心领神会 [ xīn lǐng shén huì ]

解释 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领:领会;会:理解。

出处 唐 田颖《游雁荡山记》:“将午,始到古寺,老僧清高延坐禅房,与之辩论心性切实之学,彼已心领神会。”

22情投意合 [ qíng tóu yì hé ]

解释 投:契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27回:“那镇元子与行者结为兄弟,两人情投意合,决不肯放。”

23答非所问 [ dá fēi suǒ wèn ]

解释 回答的并不是人家所问的事情。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老爷正觉得他答非所问,程相公那里就打听说:‘什么叫作稀罕儿?’”

24投其所好 [ tóu qí suǒ hào ]

解释 投合对方的爱好;有巴结讨好的意味。投:投合;迎合;好:爱好;喜好;所好:喜好的事物。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富翁见说是丹术,一发投其所好。”

25择善而从 [ zé shàn ér cóng ]

解释 选择好的而遵循;依从。择:选择。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26皆大欢喜 [ jiē dà huān xǐ ]

解释 皆:都。人人满意;全都高兴。

出处 《金刚经 应化非真分》:“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27文不对题 [ wén bù duì tí ]

解释 文章的内容跟题目对不上。亦指言谈离开了主旨或答非所问。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名人和名言》:“所以太炎先生的第三道策,其实是文不对题的。”

28伶牙俐齿 [ líng yá lì chǐ ]

解释 伶、俐:聪明、灵俐、乖巧。口齿灵活;说话利落。形容会说会道;灵活乖巧而善于应变。也作“俐齿伶牙。”

出处 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你休那里便伶牙俐齿,讲三干四,说人好歹,讦人暧昧,损人行止。”

29格格不入 [ gé gé bù rù ]

解释 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格格:阻碍;隔阂。入:融洽。

出处 清 袁枚《寄房师邓逊斋先生》:“以前辈之典型,合后来之花样,自然格格不入。”

30金玉满堂 [ jīn yù mǎn táng ]

解释 金、玉:黄金和美玉。指黄金宝石满堂都是。形容财富之多。后也用于比喻富有才学。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31设身处地 [ shè shēn chǔ dì ]

解释 设:假设;处: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

出处 宋 朱熹《礼记 中庸》注:“体谓设以身处其地而察其心也。”

32将心比心 [ jiāng xīn bǐ xīn ]

解释 将:把。用自己的心地比照别人的心地。比喻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俗语所谓将心比心,如此则各得其平矣。”

33对答如流 [ duì dá rú liú ]

解释 回答问话像流水一样流畅迅速。形容对问话的内容熟悉;反应敏捷;口才极好。

出处 唐 黄滔《龟洋灵感禅院东塔和尚碑》:“和尚盖行高而言寡,是日对答如流。”

34同床异梦 [ tóng chuáng yì mèng ]

解释 睡在一张床上;做着不同的梦。原指夫妻感情不和。比喻同作一件事;各有各的打算。

出处 宋 陈亮《与朱元晦秘书书 乙巳春书之一》:“同床各做梦,周公且不能学得,何必一一说到孔明哉!”

35天上人间 [ tiān shàng rén jiān ]

解释 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多比喻境遇完全不同。

出处 南唐·李煜《浪淘沙》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36国色天香 [ guó sè tiān xiāng ]

解释 原指牡丹花色香俱佳;后又指女子容貌出众。

出处 唐 李濬《松窗杂录》:“臣尝闻公卿间多吟赏中书舍人李正封诗曰: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

37逍遥法外 [ xiāo yáo fǎ wài ]

解释 不受拘束。指犯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 ;仍然自由自在。

出处 南朝 梁 萧统《梁昭明集 林钟六月》:“敬想足下,藏形月府,遁迹冰床,披庄子之七篇,逍遥物外;玩老聃之两卷,恍惚怀中。”

38掌上明珠 [ zhǎng shàng míng zhū ]

解释 手掌中的夜明珠。比喻极受钟爱的子女。

出处 晋 傅玄《短歌行》:“昔君视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

39不吐不快 [ bù tǔ bù kuài ]

解释 吐:倾诉;快:痛快。不说出来就不痛快。

出处 叶圣陶《在民间》:“庞怀着一腔的意思,又丰富,又热烈,不吐不快,故而高兴地这样问。”

40海阔天空 [ hǎi kuò tiān kōng ]

解释 阔:辽阔。像海一样辽阔;像天空一样没有边际。指天地宽广无边。原比喻人心胸开阔;无拘无束。现常用来形容漫无边际的议论或随意漫谈;没有中心。

出处 唐 刘氏瑶《暗别离》:“朱弦暗断不见人,风动花枝月中影;青鸾脉脉西飞去,海阔天空不知处。”

41珠光宝气 [ zhū guāng bǎo qì ]

解释 形容衣服、饰物华丽、光采四射。珠、宝:指首饰;光、气:指闪耀的光采。

出处 清 漱六山房《九尾龟》:“簪饰虽是不多几件,而珠光宝气,晔晔照人。”

42春暖花开 [ chūn nuǎn huā kāi ]

解释 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形容美丽的景色。比喻事物得以顺利发展的良好环境或机遇。

出处 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 南内》:“春暖花开,命中贵陪内阁儒臣宴赏。”

43通情达理 [ tōng qíng dá lǐ ]

解释 对事理认识得透彻、明了。指说话、做事很讲情理。通、达:明白、通晓。通达人情事理。

出处 清 天花才子《后西游记》:“还是这位师兄通情达理,请坐奉茶。”

44兵临城下 [ bīng lín chéng xià ]

解释 临:来临。军队已来到城墙下面。比喻遭到围困。

出处 元 无名氏《马陵道》:“有一日兵临城下,将至濠边。”

45插翅难逃 [ chā chì nán táo ]

解释 插上翅膀也难逃走。比喻陷入困境,怎么也逃不了。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37回:“康王见兀术将次赶上,真个插翅难逃,只得束手就擒。”

46相亲相爱 [ xiāng qīn xiāng ài ]

解释 互相之间十分亲爱。形容关系密切;感情深厚。

出处 明 王世贞《鸣凤记 拜谒忠灵》:“与严家大相自幼往往来来,嘻嘻哈哈,同眠同坐,相亲相爱,就是一个人相交,不放下怀。”

47穿凿附会 [ chuān záo fù huì ]

解释 穿凿:硬要把讲不通的道理讲通;附会:把毫无关系的事硬拉在一起。指勉强生硬解释;把没有意义硬是说成有某种意义。

出处 宋 洪迈《容斋续笔》第二卷:“用是好知奇者,欲穿凿附会,固各有说云。”

48心胸开阔 [ xīn xiōng kāi kuò ]

解释 心胸:思想,气量。思想坦率接受力强,并非小心眼,心智并不狭窄。

出处 宋·朱熹《答吕子约》:“便自胸次开阔,黑白分明。”

49天下无双 [ tiān xià wú shuāng ]

解释 天下找不出第二个。形容出类拔萃,独一无二。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将军列传》:“李广才气,天下无双。”

50两小无猜 [ liǎng xiǎo wú cāi ]

解释 猜:猜疑;避嫌。形容男女在幼小时一起玩耍;天真无邪;不避嫌疑。

出处 唐 李白《长干行》诗:“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51宽宏大量 [ kuān hóng dà liàng ]

解释 宽宏:度量大。形容心胸开阔;度量大;能容人、容事。也作“宽洪大量”。

出处 元 无名氏《鱼樵记》第三折:“我则道相公不知打我多少,元来那相公宽宏大量。”

52合情合理 [ hé qíng hé lǐ ]

解释 符合情理。

出处 陈残云《山谷风烟》第11章:“黄为民心情显得轻松,觉得周祺这个人很可爱,既有原则,又能合情合理地帮助他解除思想包袱。”

53巧舌如簧 [ qiǎo shé rú huáng ]

解释 舌头灵巧得像乐器里发声的簧片一样。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出处 《诗经 小雅 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54望文生义 [ wàng wén shēng yì ]

解释 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文:文字;语句;义:意义。

出处 清 张之洞《輶轩转语 语学》:“不然,空谈臆说,望文生义,即或有理,亦所谓郢书燕说耳。”

55话不投机 [ huà bù tóu jī ]

解释 投机:意见相合。指意见或观点看法等不一致;说不到一起。

出处 元 张国宾《薛仁贵》第三折:“我则怕言无关典,话不投机。”

56顾名思义 [ gù míng sī yì ]

解释 顾:看;名:指人或事物的称呼;义:意义;含义。看到名称就可联想到它的含义。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王昶传》:“故以玄默冲虚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57黄道吉日 [ huáng dào jí rì ]

解释 迷信认为宜于办事的好日子。

出处 元 无名氏《连环计》第四折:“今日是黄道吉日,满朝众公卿都在银台门,敦请太师入朝授禅。”

58蛮不讲理 [ mán bù jiǎng lǐ ]

解释 蛮:野蛮;粗暴。态度蛮横;不讲道理。

出处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我们社会里,也有少数不顾公共利益,蛮不讲理,行凶犯法的人。”

59卧虎藏龙 [ wò hǔ cáng lóng ]

解释 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出处 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60同心同德 [ tóng xīn tóng dé ]

解释 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心:愿望;思想;德:信念;意志。

出处 《尚书 泰誓》:“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61推己及人 [ tuī jǐ jí rén ]

解释 用自己的意志去推想别人的心意。 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出处 宋 朱熹《与范直阁书》:“学者之于忠恕,未免参校彼己,推己及人则宜。”

62心有灵犀 [ xīn yǒu líng xī ]

解释 灵犀:灵兽犀牛。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比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出处 唐·李商隐《无题》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63生拉硬扯 [ shēng lā yìng chě ]

解释 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牵强附会。也形容用力拉扯,勉强别人听从自己。

出处 曹禺《日出》第四幕:“福升生拉活扯地将黄省三向外拖。”

64百思不解 [ bǎi sī bù jiě ]

解释 解:理解。经过百般反复思索仍不理解。也作“百思不得其解”。

出处 清 无名氏《葛仙翁全传》:“百思不解,五夜踌蹰,故乘隙邀君一面,以决中疑。”

65感同身受 [ gǎn tóng shēn shòu ]

解释 感:感激;身:亲身。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

出处 《艺风堂友朋书札》:“小方壶主人承招致,俾不至有臣朔之饥,感同身受。”

66高高在上 [ gāo gāo zài shàng ]

解释 原指地位高,现在形容领导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出处 《诗经 周颂 敬之》:“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

67应对如流 [ yìng duì rú liú ]

解释 对答象流水一样。形容答话很快,很流利。

出处 《晋书 张华传》:“华应对如流,听者忘倦。”

68霸王别姬 [ bà wáng bié jī ]

解释 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

出处 毛泽东《在中央扩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是有一出戏叫‘霸王别姬’吗?这些同志如果总是不改,难免有一天要‘别姬’就是了。”

69情非得已 [ qíng fēi dé yǐ ]

解释 情况出于不得已。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2回:“适才躲避桌下,自知失仪露丑,实系情非得已,诸位姐姐莫要发笑。”

70倒背如流 [ dào bèi rú liú ]

解释 能很流利地把书本、诗文或资料倒转过来背。形容读得滚瓜烂熟。

出处 郭沫若《苏联纪行日记 六月廿七日》:“她把说明小册子的英文部分似乎已经读得来倒背如流了。”

71灼见真知 [ zhuó jiàn zhēn zhī ]

解释 同“真知灼见”。正确透彻的见解。

出处 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下》:“平素具有灼见真知,临时乃能因材器使。”

72不容分说 [ bù róng fēn shuō ]

解释 容:允许。指不允许分辩陈说。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59回:“那罗刹不容分说,双手轮剑,照行者头上乒乒乓乓,砍上十数下。”

73深知灼见 [ shēn zhī zhuó jiàn ]

解释 灼:明亮。深邃的知识,透彻的见解。

出处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05回:“幼闻义方,长读经传,崇正辟邪之志,愈坚愈定,时以灭除老佛为念,深知灼见,确然无疑。”

74知情达理 [ zhī qíng dá lǐ ]

解释 懂人情,明事理。

出处 菡子《致江幼农》:“我想这也是你知情达理,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缘故。”

75揣时度力 [ chuǎi shí duó lì ]

解释 揣度形势,估量自己的能力。

出处 明 张居正《答上师相徐存斋书》:“不肖揣时度力,屡欲乞归。”

76绘声绘影 [ huì shēng huì yǐng ]

解释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出处 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五卷:“绘声绘影,字字阴森,绿人毛发,真乃笔端有鬼。”

77坐筹帷幄 [ zuò chóu wéi wò ]

解释 坐在军帐里出谋划策。

出处 《新唐书 郑畋传》:“坐筹帷幄,终能复国云。”

78百喙难辞 [ bǎi huì nán cí ]

解释 喙:嘴,借指人的嘴。指纵有众多百口也很难解释。

出处 清 夏燮《中西纪事 江上议款》:“江自以卖城之罪百喙难辞,因乘间自尽。”

79金风送爽 [ jīn fēng sòng shuǎng ]

解释 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秋风带来了凉意。

出处 鲁迅《孔诞祝圣言感》:“金风送爽,凉露惊秋。”

80善解人意 [ shàn jiě rén yì ]

解释 善:善于;解:理解。善于理解别人的意图。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7回:“他总不离杨妃左右,最能言语,善解人意,聪慧异常,杨妃爱之如宝,呼为雪衣女。”

81将胸比肚 [ jiāng xiōng bǐ dù ]

解释 犹将心比心。

出处 清·李渔《比目鱼·偕亡》:“劝你自发良心将胸比肚。”

82口无择言 [ kǒu wú zé yán ]

解释 谓出口皆合道理,无需选择。

出处 汉·马援《诫兄子严敦书》:“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

83解疑释惑 [ jiě yí shì huò ]

解释 解:解释;释:消除。解答疑难问题,消除困惑情绪。

出处 汉 孔融《荐祢衡表》:“使衡立朝,必有可观。飞辩骋辞,溢气坌涌,解疑释结,临敌有余。”

84覆是为非 [ fù shì wéi fēi ]

解释 覆:颠倒。把是颠倒为非,把非颠倒为是。

出处 汉·焦赣《易林·丰之鼎》:“谗言乱国,覆是为非,伯奇乖难,恭子忧哀。”

85附会穿凿 [ fù huì chuān záo ]

解释 将无关之事硬扯在一起牵强地解释。

出处 宋·陈善《扪虱新话·欧阳公信经废传》:“此岂可以私意附会穿凿而为之哉。”

86绷扒吊拷 [ bēng bā diào kǎo ]

解释 古代的一种刑罚。强行脱去衣服,捆绑并吊起来拷打。绷:捆绑。扒:脱掉。

出处 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你若经官发落,这绷扒吊拷要桩桩儿捱过。”元 王仲文《救孝子》第三折:“并无聪明正直的心腹,尽都是那绷扒吊拷的招状。”

87望文生训 [ wàng wén shēng xùn ]

解释 见“望文生义”。

出处 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临部》:“《左襄二十六传》……按即‘潜’字之变,杜望文生训耳。”

88郢书燕说 [ yǐng shū yàn yuè ]

解释 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以讹传讹。

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89金玉良缘 [ jīn yù liáng yuán ]

解释 原指符合封建秩序的姻缘。后泛指美好的姻缘。

出处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

90龙首豕足 [ lóng shǒu shǐ zú ]

解释 犹言牛头不对马嘴。谓对书义的解释与原旨相去甚远,风马牛不相及。

出处 南朝·梁·梁元帝《金楼子·立言》:“龙首豕足,随时之义;牛头马髀,强相附会。”

91应答如注 [ yìng dá rú zhù ]

解释 应答:回答;注:水往下倾泻。对答像倾水一样。形容答话敏捷流利。

出处 明·焦竑《玉堂丛语·文学》:“文学之臣,苦于考索,求者阗门,而先生应答如注。”

92心照神交 [ xīn zhào shén jiāo ]

解释 心照:心里了解;神交:忘形之交。心意投合,相知有素的友谊。

出处 晋·潘岳《夏侯常侍诔》:“心照神交,惟我与子。”

93簪缨世族 [ zān yīng shì zú ]

解释 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用来把冠固着在头上。旧时指世代作官的人家。

出处 唐 杜甫《八哀诗 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空余老宾客,身上愧簪缨。”

94穿凿傅会 [ chuān záo fù huì ]

解释 生拉硬扯,牵强解释。

出处 明·王廷相《答许廷纶》:“与夫五行之学,皆出于异端穿凿傅会之私,儒者不宜据以解经。”

95洗垢求瘢 [ xǐ gòu qiú bān ]

解释 垢:污垢;瘢:瘢痕。洗掉污垢来寻找瘢痕。比喻想尽办法挑剔别人的缺点。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文苑传下 赵壹》:“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

96聊以解嘲 [ liáo yǐ jiě cháo ]

解释 姑且用来解释被人嘲笑的事情。

出处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五柳先生上》:“子美困顿于山川,盖为不知者诟病,以为拙于生事,又往往讥议宗文、宗武失学,故聊解嘲耳。”

97掤扒吊拷 [ bīng bā diào kǎo ]

解释 强行脱去衣服,捆绑并吊起来拷打。同“绷扒吊拷”。

出处 元 无名氏《渔樵记》第三折:“(张云)他敢怎的你。(唱)他将你掤扒吊栲施呈尽。(旦儿云)呸!我是他的夫人,他敢怎么的我?”

98自不待言 [ zì bù dài yán ]

解释 大家心里明白,不必再用言语解释。

99风马牛不相及 [ fēng mǎ niú bù xiāng jí ]

解释 风:放逸;走失;及:到达;碰头。指两地相隔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另种说法:兽类雌雄相诱叫“风”;马和牛不同类;不致相诱。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