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输了比赛的成语

形容输了比赛的成语


1一败涂地 [ yī bài tú dì ]

解释 一:一旦;涂地:“肝脑涂地”的省略。一旦失败就肝脑涂地。形容彻底失败;不可收拾。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

2前功尽弃 [ qián gōng jìn qì ]

解释 以前的功劳、成绩完全丢失;或以前的努力完全白费。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今又将兵出塞,过两周,倍韩,攻梁,一举不得,前功尽弃。”

3一败如水 [ yī bài rú shuǐ ]

解释 形容军队打了大败仗;像水泼到地上那样不可收拾。形容失败惨重。

出处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当第一时期,富农耳里听得的是所谓江西一败如水,蒋介石打伤了脚,坐飞机回广东去了。”

4无与伦比 [ wú yǔ lún bǐ ]

解释 伦:类;同类。没有能跟它相比的。形容非常突出或程度高。

出处 唐 卢氏《逸史》:“置于州,张宠敬无与伦比。”

5溃不成军 [ kuì bù chéng jūn ]

解释 溃:散乱。军队被打得七零八落;败得不成样子。形容军队惨败。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等待着敌人的锐气开始衰落时,抓住要害猛力击,就可以把敌人杀得溃不成军。”

6热火朝天 [ rè huǒ cháo tiān ]

解释 火热的烈火朝天熊熊;燃烧。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绪热烈;气氛高涨;就象炽热的火焰照天燃烧一样。

出处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前进吧祖国》:“从祖国到朝鲜,我看见一面是热火朝天的建设,一面是在炮火连天中奋不顾身的战斗。”

7头破血流 [ tóu pò xuè liú ]

解释 打破了头;血流出来了。形容受到严重打击或惨遭失败时的狼狈相。

出处 唐 吕道生《定命录 桓臣范》:“其如果偷两千而去,至徐州界,其婢与夫相打头破血流。”

8落花流水 [ luò huā liú shuǐ ]

解释 指花残凋落;随流水漂去。原形容残败的暮春景色。常比喻好时光的流逝。后用来比喻残乱而零落的样子。或比喻敌人被打得惨败。也作“流水落花”。

出处 唐 李群玉《奉和张舍人送秦炼师归岑公山》诗:“兰浦苍苍春欲暮,落花流水思离襟。”

9名落孙山 [ míng luò sūn shān ]

解释 名字排在孙山后面。指考试未被录取;榜上无名。

出处 宋 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10跃跃欲试 [ yuè yuè yù shì ]

解释 跃跃:急于要动的样子。心情急切地想试一试。形容对某事情非常有兴致;急切想试试。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一席说,说得唐儿乱子心痒难抓,跃跃欲试。”

11全军覆没 [ quán jūn fù mò ]

解释 覆没:船翻沉。整个军队被消灭。比喻遭到彻底失败。

出处 《旧唐书 李希烈传》:“官军皆为其所败,荆南节使张伯仪全军覆没。”

12你追我赶 [ nǐ zhuī wǒ gǎn ]

解释 形容竞赛激烈,大家都不甘落后。

出处 《新华半月刊》1960年第14期:“我们正处在一个你追我赶、飞跃向前的建设热潮中。”

13鸦雀无声 [ yā què wú shēng ]

解释 连乌鸦和麻雀的叫声都没有。形容自然环境很静或形容人们默不作声;一声不响。鸦:乌鸦;雀:麻雀。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四卷:“公曰:‘鸦去无声,运何言闻?’”

14人仰马翻 [ rén yǎng mǎ fān ]

解释 人和马被打得翻倒在地。形容被打得惨败。也比喻乱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赵家一门大小,日夜忙碌,早已弄得筋疲力尽,人仰马翻。”

15争先恐后 [ zhēng xiān kǒng hòu ]

解释 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出处 明 屠勋《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门桥记》:“匪公帑而乐施者争先恐后。”

16丢盔弃甲 [ diū kuī qì jiǎ ]

解释 盔:作战时用的金属防护帽;甲:作战时穿的金属防护衣。为了逃命;把盔和甲都丢掉了。形容打败仗时逃命的狼狈情形。

出处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他在办公室里被各种意外情况搞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的样子。”

17锣鼓喧天 [ luó gǔ xuān tiān ]

解释 喧:声音大。锣鼓的声音震天响。用敲锣打鼓来表示喜庆的意思。

出处 元 尚仲贤《单鞭夺槊》第四折:“早来到北邙前面,猛听的锣鼓喧天,那军不到三千,拥出个将一员,雄纠纠威风武艺显。”

18风声鹤唳 [ fēng shēng hè lì ]

解释 唳:鹤鸣声。风吹的响声和仙鹤的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出处 唐 房玄龄《晋书 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19鬼哭狼嚎 [ guǐ kū láng háo ]

解释 嚎:大声叫或哭喊。像鬼和狼一样哭喊。形容哭声很凄惨。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0回:“又神差鬼使,叫他里面嚷打做鬼哭狼号。”

20虎落平阳 [ hǔ luò píng yáng ]

解释 老虎离开深山;落在平地里。比喻有权有势者或有实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或优势。平阳:地势平坦、明亮的地方。

出处 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虎落平川被犬欺。”

21熙熙攘攘 [ xī xī rǎng rǎng ]

解释 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22欢声雷动 [ huān shēng léi dòng ]

解释 欢呼声像雷声一样响。形容热烈欢乐的气氛。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97回:“宋先锋大喜,传谕各门将佐,统领军马,次第入城。兵不血刃,百姓秋毫无犯,欢声雷动。”

23不相上下 [ bù xiāng shàng xià ]

解释 上下:比喻高低、好坏等。分不出高低。形容程度相等。

出处 唐 陆龟蒙《蠹化》:“翳叶仰啮,如饥蚕之速,不相上下。”

24损兵折将 [ sǔn bīng zhé jiàng ]

解释 军士和将领都遭到损失。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81回:“损兵折将,必然瞒着天子。”

25人声鼎沸 [ rén shēng dǐng fèi ]

解释 鼎沸:鼎水沸腾;原比喻形势不安定;现比喻声音嘈杂。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刘小官雌雄兄弟》:“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

26功亏一篑 [ gōng kuī yī kuì ]

解释 (筑九仞高的土山)由于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完成。比喻一件事情只差一点而没有成功。

出处 《尚书 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27功败垂成 [ gōng bài chuí chéng ]

解释 垂:接近;将近。事情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多含有惋惜之意。

出处 《晋书 谢玄传论》:“庙算有余,良图不果;降龄何促,功败垂成。”

28呼天抢地 [ hū tiān qiāng dì ]

解释 呼:呼叫;抢地:触地;撞地。指向天呼号;用头碰地。形容极端悲痛。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0回:“萧云仙呼天抢地,尽哀尽礼,治办丧事,十分尽心。”

29回天乏术 [ huí tiān fá shù ]

解释 回天:比喻力量大,能移转极难挽回的时势;乏术:缺少方法。比喻局势或病情严重,已无法挽救。

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25回:“占元保境有责,回天乏术,请查照前电,任命萧耀南为湖北督军,或可挽回危局。”

30摩拳擦掌 [ mó quán cā zhǎng ]

解释 形容行动之前心情激动;情绪高昂;急不可待。

出处 元 关汉卿《单刀会》第二折:“不是我十分强,硬主张,但题起厮杀呵,摩拳擦掌。”

31人山人海 [ rén shān rén hǎi ]

解释 人多得像大山大海一样;形容聚集在一起的人特别多。

出处 《西胡老人繁胜录》:“四山四海,三千三百,衣山衣海,卦山卦海,南山南海,人山人海。”

32血流成河 [ xuè liú chéng hé ]

解释 形容被杀的人极多。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9回:“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33如火如荼 [ rú huǒ rú tú ]

解释 荼:音图。像火一样红;像茅草花一样白。比喻气势浩大而热烈。

出处 《国语 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旂、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旟,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

34连滚带爬 [ lián gǔn dài pá ]

解释 形容害怕得慌乱逃走的样子。

出处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89回:“一点不由他自身作主,连滚带爬地跪了过来,抱住吕洞宾双腿。”

35连战皆捷 [ lián zhàn jiē jié ]

解释 ①打仗接连取得胜利。②今多指体育比赛或考试等接连取得好成绩。

出处 《宋书·自序》:“既连战皆捷,士马旌旗甚盛。”

36鼓乐齐鸣 [ gǔ yuè qí míng ]

解释 击鼓和奏乐声一齐响。形容热闹景象。

出处 郭沫若《虎符》第二幕:“群众起来,鼓乐齐鸣。”

37略逊一筹 [ lüè xùn yī chóu ]

解释 逊:次、差;筹:算筹。比较起来,稍微差一点。

出处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六章:“但是书写有些潦草,个别地方选词不十分精确,略逊一筹。”

38人来人往 [ rén lái rén wǎng ]

解释 人来来往往连续不断。也形容忙于应酬。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回:“这两三天人来人往,我瞧着那些人都照应不到,想必你没有吩咐,还得你替我们操点心儿才好。”

39节节败退 [ jié jié bài tuì ]

解释 形容接连失败退缩。

出处 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南北两战场节节败退,长江要塞节节失守。”

40封刀挂剑 [ fēng dāo guà jiàn ]

解释 比喻运动员结束竞技生涯,不再参加正式比赛。

出处 《羊城晚报》1984.8.25:“中国女排完成‘三连冠’伟业之后,队伍将作小的调整。据悉二十七岁的老大姐周晓兰和队长张蓉芳将要封刀挂剑。”

41大败亏输 [ dà bài kuī shū ]

解释 打了败仗,损失很大。

出处 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今汉王大败亏输,项王意得志满。”

42弃甲曳兵 [ qì jiǎ yè bīng ]

解释 弃:丢弃;甲:古时军人穿的铁片做成的护身衣;曳:拖着;兵:兵器。丢弃铠甲;拖着兵器。 形容打了败仗而狼狈逃窜。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43辙乱旗靡 [ zhé luàn qí mí ]

解释 辙:车辙;靡:倒下。车辙错乱,旗子倒下。形容军队溃败逃窜。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4神运鬼输 [ shén yùn guǐ shū ]

解释 ①形容运输迅疾。②以喻偷漏。

出处 宋·陆游《洞霄宫碑》:“一旦告成,金碧之丽光照林谷,钟磬之作声摩云霄,见者疑其天降地涌而神运鬼输也。”

45攘攘熙熙 [ rǎng rǎng xī xī ]

解释 喧嚷纷杂貌。

出处 《三元里抗英社学史料·太和市联升社学序》:“果然蜂趋蚁附,攘攘熙熙,诚不出神灵所料者矣。”

46诈败佯输 [ zhà bài yáng shū ]

解释 诈、佯:假装。假装败阵,引人上当。

出处 元·高文秀《谇范叔》楔子:“被他诈败佯输,添兵减灶,在马陵山下,削木为号。”

47旬输月送 [ xún shū yuè sòng ]

解释 形容赋敛繁苛。

出处 《旧唐书·杨炎传》:“百姓受命而供之,沥膏血,鬻亲爱,旬输月送无休息。”

48满盘皆输 [ mǎn pán jiē shū ]

解释 下棋时走错一步,整个棋就输掉。比喻因受某一局部的影响而使全局归于失败。

出处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乃是说的带全局性的,即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一着。”

49铩羽而归 [ shā yǔ ér guī ]

解释 铩羽:羽毛摧落,比喻失败或不得志。指失败或不得志而归。

出处 南朝宋·鲍照《拜侍郎上疏》:“铩羽暴鳞,复见翻跃。”

50棋输先著 [ qí shū xiān zhuó ]

解释 指因被对方占了先手而输了棋。比喻功力稍逊于对方。

51输心服意 [ shū xīn fú yì ]

解释 犹言真心顺从。

出处 《快心编初集》第四回:“然说到要做会讨采,却无人便肯输心服意,也有回的,也有许的,也有求减的,也有应承了原不与的。”

52形输色授 [ xíng shū sè shòu ]

解释 谓以举止、神态传递倾慕之情。多以形容男女相悦。

出处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无题诗》:“一日见某部某郎,不觉倾倒,形输色授,颇难自持。”

53效死输忠 [ xiào sǐ shū zhōng ]

解释 指竭尽忠诚。

出处 《旧五代史 晋书 皇甫遇王清等传伦》:“若乃世道方泰,则席宠恃禄者实繁;世运既屯,则效死输忠无几。”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