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悲伤声音的成语

形容悲伤声音的成语


1泣不成声 [ qì bù chéng shēng ]

解释 泣:低声哭。哭得噎住了;连声音也发不出来。形容极度悲伤。

出处 汉 赵晔《吴越春秋 越王无余外传》:“尧崩,禹服三年之丧,如丧考妣,昼夜哭泣,气不属声。”

2悲痛欲绝 [ bēi tòng yù jué ]

解释 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也作“悲恸欲绝”、“哀痛欲绝”。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跪着呜咽哭啼,直到死在这山脚下。”

3声泪俱下 [ shēng lèi jù xià ]

解释 俱:都。一边诉说;一边哭泣。形容极其悲痛、哀伤的样子。

出处 《晋书 王彬传》:“音辞慷慨,声泪俱下。”

4触目恸心 [ chù mù tòng xīn ]

解释 恸:极悲哀;大哭。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内心悲伤。

出处 南朝·梁武帝《追赠张弘籍诏》:“朕少离苦辛,情地弥切,虽宅相克成,辂车靡赠,兴言永往,触目恸心。”

5凄然泪下 [ qī rán lèi xià ]

解释 凄然:寒凉。形容凄凉悲伤。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玄德听罢,蓦然想起在吴繁华之事,不觉凄然泪下。”

6乐极生悲 [ lè jí shēng bēi ]

解释 极:到极点。欢乐到极点就会生出悲伤之事。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道应训》:“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

7如丧考妣 [ rú sàng kǎo bǐ ]

解释 妣:音比;考妣:旧时对父母死后的称呼;父亲死后叫考;母亲死后叫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和着急。

出处 《尚书 舜典》:“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

8怀才不遇 [ huái cái bù yù ]

解释 怀:怀藏;才:才干;才能。很有才能但是没有碰到赏识和重用他的人;没有施展的机会。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眼见别人才学万倍不如他的,一个个出身通显,享用爵禄,偏则自家怀才不遇。”

9惊天动地 [ jīng tān dòng dì ]

解释 惊:惊动;动:震撼。惊动上天;震动大地。形容声音极大或声势影响极大。

出处 唐 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垅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10改弦更张 [ gǎi xián gēng zhāng ]

解释 换了琴弦;重新安上。比喻变更方针、计划、办法或态度。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11雷霆万钧 [ léi tíng wàn yūn ]

解释 雷霆:暴雷;霹雳;钧: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钧合15公斤。形容威力极大;不可阻挡。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贾山传》:“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

12咄咄怪事 [ duō duō guài shì ]

解释 咄咄:表示惊讶的声音。使人惊讶的怪事。形容事情不合情理;叫人不能理解。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黜免》:“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3如泣如诉 [ rú qì rú sù ]

解释 泣:哭;诉:说。像在哭泣;像在诉说。形容哀戚婉转的抒情乐声。

出处 宋 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14扣人心弦 [ kòu rén xīn xián ]

解释 扣:敲打。心弦:指因感动而引起共鸣的心。也作“动人心弦”。形容言论或表演深深地打动人心。

出处 魏巍《东方》第二部第七章:“据说这人最不爱讲话,但那天的几句话,却是那样扣人心弦,感动得自己当时流下了眼泪。”

15接连不断 [ jiē lián bù duàn ]

解释 连续不间断。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陈设兵卫,自王宫起,直至光家之门,街衢皆满,接连不断。”

16死去活来 [ sǐ qù huó lái ]

解释 指因极度的疼痛或悲哀;晕过去;又活过来。多形容被打得很惨;或哭得很厉害。

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当下众人将那崔宁与小娘子死去活来拷打一顿。”

17潜移默化 [ qián yí mò huà ]

解释 潜:暗地里;不见形迹。指人思想、性格在长期的外界影响下;不知不觉地发生变化。

出处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慕贤》:“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18生离死别 [ shēng lí sǐ bié ]

解释 活人之间的分离就像与死者永别一样。形容很难再见面或永远分别。

出处 《陈书 徐陵传》:“况吾生离死别,多历暄寒,孀室婴儿,何可言念。”

19痛不欲生 [ tòng bù yù shēng ]

解释 悲痛得不想再活下去了。痛:悲痛;欲:想;打算。

出处 宋 吕大钧《吊说》:“其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20绘声绘色 [ huì shēng huì sè ]

解释 绘:指绘;描摹。形容讲述或描写事物的情景;深刻入微;非常生动、逼真。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7回:“绘声绘影,能令阅者拍案叫绝。”

21老泪纵横 [ lǎo lèi zòng héng ]

解释 纵横:泪流满面的样子。老人泪流满面。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

出处 唐·杜甫《羌村三首》:“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22耳听八方 [ ěr tīng bā fāng ]

解释 八是四方(东西南北)和四隅(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总称。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灵敏机警。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23肝肠寸断 [ gān cháng cùn duàn ]

解释 肝脏和肠子好像被寸寸斩断一样。形容万分悲痛。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三》:“吾要且死,子肠亦且寸绝。”

24人声鼎沸 [ rén shēng dǐng fèi ]

解释 鼎沸:鼎水沸腾;原比喻形势不安定;现比喻声音嘈杂。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刘小官雌雄兄弟》:“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

25呼天抢地 [ hū tiān qiāng dì ]

解释 呼:呼叫;抢地:触地;撞地。指向天呼号;用头碰地。形容极端悲痛。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0回:“萧云仙呼天抢地,尽哀尽礼,治办丧事,十分尽心。”

26咄咄逼人 [ duō duō bī rén ]

解释 ①气势汹汹;盛气凌人;言语或神态中有一种威胁逼人的气势。咄咄:表示惊奇的声音。②形容本领赶上或超过别人;令人惊诧。

出处 晋 卫铄《与释某书》:“卫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学卫真书,咄咄逼人。”

27唉声叹气 [ āi shēng tàn qì ]

解释 唉声:叹气声;因伤感忧闷、苦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也写作“哀声叹气”、“嗳声叹气”。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3回:“我看你脸上一团私欲愁闷气色,这会儿子又唉声叹气,你那些还不足?还不自在?”

28年轻力壮 [ nián qīng lì zhuàng ]

解释 壮:健壮。年纪轻;身体好;力气大。

出处 骆宾基《千人塔下的声音》:“我立即走过去,因为我年轻力壮。”

29泪如泉涌 [ lèi rú quán yǒng ]

解释 涌:水从地下向上冒出。眼泪像泉水一样涌了出来。形容十分悲伤的样子。

出处 唐 刘损《愤惋诗》:“莫道诗成无泪下,泪如泉滴亦须干。”

30泪流满面 [ lèi liú mǎn miàn ]

解释 眼泪流了一脸。形容极度悲伤。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回:“言讫,以印绶付之,泪流满面。”

31热泪盈眶 [ rè lèi yíng kuàng ]

解释 激动的眼泪充满了眼眶。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崇祯继续向祖宗祷告,满怀凄怆,热泪盈眶,几乎忍不住要在祖宗前痛哭一场。”

32连绵不断 [ lián mián bù duàn ]

解释 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出处 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往余再丧妻,四丧子,复丧妹,最后丧母,连绵不绝,哭泣悲伤,五衷菀结。”

33朗朗上口 [ lǎng lǎng shàng kǒu ]

解释 谓诵读诗文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

出处 老舍《诗与快板》:“散文就不受这么多的限制,虽然散文也讲究声调铿锵,能朗朗上口。”

34痛哭流涕 [ tòng kū liú tì ]

解释 形容非常伤心地痛哭。痛哭:尽情大哭;涕:眼泪。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

35奋发图强 [ fèn fā tú qiáng ]

解释 奋发:精神振作;情绪饱满;图:谋求。振作精神;谋求强盛。

出处 郭沫若《科学的春天》:“我祝愿中年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奋发图强,革命加拼命,勇攀世界科学高峰。”

36乐极则悲 [ lè jí zé bēi ]

解释 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的事。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37哀声叹气 [ āi shēng tàn qì ]

解释 指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叹息。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8卷:“终日他没心没想,哀声叹气。”

38哀痛欲绝 [ āi tòng yù jué ]

解释 哀痛:悲痛;绝:断绝;指气绝。悲伤得要气绝了。

出处 邹韬奋《抗战以来 与中央党部交涉的经过》:“尤使我哀痛欲绝的是艰苦忠贞于抗建文化事业的青年干部一个又一个的被拘捕。”

39戛然而止 [ jiá rán ér zhǐ ]

解释 戛然:像声词。声音突然停止。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95回:“满场生旦净末,同声一个曲牌,也听不来南腔北调,只觉得如出一口。唱了几套,戛然而止。”

40柔肠寸断 [ róu cháng cùn duàn ]

解释 柔软的心肠一寸一寸地断开了。形容女子的忧愁苦闷。

出处 清 沙张白《再来诗谶记》:“先夫之亡,妾柔肠寸断。”

41欢声雷动 [ huān shēng léi dòng ]

解释 欢呼声像雷声一样响。形容热烈欢乐的气氛。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97回:“宋先锋大喜,传谕各门将佐,统领军马,次第入城。兵不血刃,百姓秋毫无犯,欢声雷动。”

42泪下如雨 [ lèi xià rú yǔ ]

解释 泪水如同雨水一样流下来,形容十分悲伤。

出处 《敦煌变文集 搜神记》:“姑忆念新妇,声彻黄天,泪下如雨。”

43泪如雨下 [ lèi rú yǔ xià ]

解释 眼泪像下雨似地淌了下来。形容非常悲痛。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林冲见说,泪如雨下,便道:‘上下,我与你二位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你二位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

44涕泗滂沱 [ tì sì pāng tuó ]

解释 形容哭得很厉害;眼泪鼻涕像下雨一样。泗:鼻涕;滂沱:雨下得很大的样子。

出处 《诗经 陈风 泽陂》:“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45琴瑟不调 [ qín sè bù tiáo ]

解释 琴瑟:古乐器名,比喻夫妇。①指琴瑟合奏时,声音没有调整得和谐。②比喻夫妻不和。

出处 《汉书 礼乐志》:“辟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

46轻言轻语 [ qīng yán qīng yǔ ]

解释 形容说话声音极轻微。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3回:“不许你在汉子跟前弄鬼,轻言轻语的。”

47嚎啕大哭 [ háo táo dà kū ]

解释 大声哭叫。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6回:“今日看他悲哀欲绝,心里更加不忍,竟嚎啕大哭起来。”

48大街小巷 [ dà jiē xiǎo xiàng ]

解释 城镇中宽敞的街道和狭小的胡同。泛指都市的各处地方。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6回:“正月十五日,上元佳节,好生清明,黄昏月上,六街三市,各处坊隅巷陌,点花放灯,大街小巷,都有社火。”

49沸反盈天 [ fèi fǎn yíng tiān ]

解释 沸:翻滚;反:翻转;盈:充满。沸腾翻滚的声浪喧天。形容人声嘈杂喧嚣;乱成一片。

出处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只见外面的人雪片打进来,沸反盈天,喊声不绝。”

50泣下如雨 [ qǐ xià rú yǔ ]

解释 眼泪象雨一样。形容伤心到极点。

出处 西汉 刘向《说苑 复恩》:“鲍叔死,管仲举上衽而哭之,泣下如雨。”

51泣下沾襟 [ qì xià zhān jīn ]

解释 襟:衣服胸前的部分。泪水滚滚流下,沾湿衣服前襟。哭得非常悲伤。

出处 《尸子》卷下:“曾子每读《丧礼》,泣下沾襟。”

52泣涕如雨 [ qì tì rú yǔ ]

解释 眼泪像雨一样。形容极其悲伤。

出处 《诗经 邶风 燕燕》:“瞻泪弗及,泣涕如雨。”

53发聋振聩 [ fā lóng zhèn kuì ]

解释 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也能听到。发:开启;振:振动;聩:耳聋。比喻言论文章等唤醒麻木糊涂的;给人以极大的震动和启发。

出处 清 蕊珠旧史《京尘杂录 厂年玉笋志》:“如洛钟之应铜山,蒲牢夜半鸣,足以发聋振聩。”

54咳声叹气 [ hāi shēng tàn qì ]

解释 因忧伤、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出处 《负曝闲谈》第六回:“江裴度无法,只得咳声叹气的出得行门,偏偏包车夫又不知去向,把他恨得跺脚。”

55声如洪钟 [ shēng rú hóng zhōng ]

解释 洪:大。形容说话或歌唱的声音洪亮,如同敲击大钟似的。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忆胥目如闪电,声如洪钟。”

56大放悲声 [ dà fàng bēi shēng ]

解释 放声痛哭。形容非常伤心。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4回:“宝钗走到跟前,见凤姐已经停床,便大放悲声。”

57书声朗朗 [ shū shēng lǎng lǎng ]

解释 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三回:“ 走过闹市,只听那些居民人家,接二连三,莫不书声朗朗。”

58书声琅琅 [ shū shēng láng láng ]

解释 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明季有书生独行丛莽间,闻书声琅琅,怪旷野那得有是。”

59乱箭攒心 [ luàn jiàn cuán xīn ]

解释 攒:积聚。乱箭身在心上。比喻内心极度痛苦。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卷:“见父亲倒在一个壁角边乱草之上……淹淹止存一息。二子一见,犹如乱箭攒心,放声号哭。”

60喏喏连声 [ nuò nuò lián shēng ]

解释 喏喏:答应的声音。一声接一声地答应。形容十分恭顺的样子。

出处 元 关汉卿《金线池》第三折:“闪的我孤孤另另,说的话诞诞邓邓,俺也曾轻轻唤着,躬躬前来,喏喏连声。”

61屏声息气 [ bǐng shēng xī qì ]

解释 抑制着呼吸使不出声音。形容恭敬畏惧的神态。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只见两三个小丫头都在这里,屏声息气齐齐的伺候着。”

62狐兔之悲 [ hú tù zhī bēi ]

解释 狐死则兔悲,兔死则狐亦悲。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伤。

出处 明·朱国桢《涌幢小品·黄叔度二诬辨》:“因视国家将倾,诸贤就戮,上之不能如孙登之污埋,次之不能如皇甫规之不与,下之不能兴狐兔之悲,方且沾沾自喜,因同志之死以为名高,是诚何忍哉。”

63狼号鬼哭 [ láng háo guǐ kū ]

解释 形容哭声凄惨。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8回:“况且宝玉才好了些,连我们也不敢说话,你反打的人狼号鬼哭的!”

64神号鬼哭 [ shén háo guǐ kū ]

解释 号:哭。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出处 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二折:“可怎生神嚎鬼哭,雾惨云昏,白日为幽。”

65苦难深重 [ kǔ nàn shēn zhòng ]

解释 遭受的痛苦和灾难既深又重。

出处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四章:“苦难深重的农民,怎能再忍受反动派的蹂躏。”

66警愦觉聋 [ jǐng kuì jué lóng ]

解释 发出很大的声音,使昏聩的人觉醒,耳聋的人感知。比喻用语言文字等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出处 陈去病《论戏剧之有益》:“贤士大夫主持风教,固宜默握其权,时与厘定,以为警愦觉聋之助,初非徒娱心适志已也。”

67跌脚捶胸 [ diē jiǎo chuí xiōng ]

解释 以足跺地,以拳敲胸。表示气愤、着急、悲痛等感情。

出处 元 关汉卿《五侯宴》第二折:“我这里牵肠割肚把你个孩儿舍,跌脚捶胸,自叹嗟。”

68轰雷贯耳 [ hōng léi guàn ěr ]

解释 打雷的声音贯满耳边。形容人的声名很大。

出处 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一折:“久闻贤士大名,如轰雷贯耳。”

69风木之悲 [ fēng mù zhī bēi ]

解释 比喻父母亡故,不及侍养的悲伤。

出处 明·顾大典《青衫记·元白揣摩》:“早年失怙,常怀风木之悲;壮岁鼓盆,久虚琴瑟之乐。”

70鼻息如雷 [ bí xī rú léi ]

解释 鼻息:鼾声。打呼噜的声音就象打雷一样响。形容熟睡时鼾声大作。

出处 宋 沈括《梦溪笔谈 人事》:“上使人微觇准所为,而准方酣寝于中书,鼻息如雷。”

71嗳声叹气 [ ài shēng tàn qì ]

解释 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0回:“薛蟠急得说又不好,劝又不好,打又不好,央告又不好,只是出入嗳声叹气。”

72抢地呼天 [ qiāng dì hū tiān ]

解释 抢地:触地。大声叫天,用头撞地。形容极度悲伤。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老板奶奶见媳妇已死,抢地呼天,哭个不了。”

73人琴俱亡 [ rén qín jù wáng ]

解释 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伤逝》:“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74撼天震地 [ hàn tiān zhèn dì ]

解释 撼:摇动;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出处 《三国志 魏志 文帝纪》裴松之注:“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呜呼哀哉!于时天震地骇。《水经注 河水》:“涛涌波襄,雷奔电泄,震天动地。”

75痛入骨髓 [ tòng rù gǔ suǐ ]

解释 痛到骨头里。比喻痛恨或悲伤之极。

出处 《战国策·燕策三》:“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76茫茫苦海 [ máng máng kǔ hǎi ]

解释 佛教语,辽阔深远的样子。比喻苦难无穷无尽。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马介甫》:“袛缘儿女情深,遂使英雄短气。”清 但明伦评:“儿女情深,英雄气短,茫茫苦海,同此病源。”

77鼓盆之戚 [ gǔ pén zhī qī ]

解释 旧指死了妻子。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至乐》:“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78司马青衫 [ sī mǎ qīng shān ]

解释 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形容极度悲伤。

出处 白居易《琵琶行》诗:“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79如雷灌耳 [ rú léi guàn ěr ]

解释 亦作“如雷贯耳”。①形容声音大(多指语音)。②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出处 《三国志平话》卷中:“‘吾乃燕人张翼德,谁敢共吾决死?’叫声如雷灌耳,桥梁皆断。”

80对景伤情 [ duì jǐng shāng qíng ]

解释 对景:对着眼前的景物。看见眼前熟悉的景物,因而联想到一些人和事,引起伤感。

出处 元 无名氏《集贤宾 逍遥乐》散曲:“我从来眼硬,不由人对景伤情一哭一个放声。”

81扼腕叹息 [ è wàn tàn xī ]

解释 扼:握住;抓住。握着手腕发出叹息的声音。形容十分激动地发出长叹的情态。

出处 晋 王隐《晋书 刘锟传》:“臣所以泣血宵呤扼腕长叹者也。”

82敲金戛玉 [ qiāo jīn jiá yù ]

解释 见“敲金击石”。

出处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三回:“见头场七篇,敲金戛玉,句句皆盛世元音。”

83神号鬼泣 [ shén hào guǐ qì ]

解释 见“神号鬼哭”。

出处 陈毅《满江红·黄金海岸》词:“尽是黄金,这海岸,摩天壁立。任掠夺,大洋风雨,神号鬼泣。”

84额蹙心痛 [ é cù xīn tòng ]

解释 极度忧愁伤心貌。

出处 明天放道人《〈四声猿〉序》:“《渔阳》意气,泉路难灰,世人假慈悲学大菩萨,而勤王断国之徒,多在涂脂调粉之辈,此文长所为额蹙心痛者乎。”

85风木含悲 [ fēng mù hán bēi ]

解释 比喻因父母亡故,孝子不能奉养的悲伤。

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86丧明之痛 [ sàng míng zhī tòng ]

解释 丧明:眼睛失明。古代子夏死了儿子,哭瞎眼睛。后指丧子的悲伤。

出处 《礼记·檀弓上》:“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

87聚蚊成雷 [ jù wén chéng léi ]

解释 许多蚊子聚集在一起飞;发出的声音会像打雷一样响。比喻许多人说一个人的坏话;危害甚大。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中山靖王刘胜传》:“夫众煦漂山,聚蚊成雷,朋党执虎,十夫桡椎。”

88历历在耳 [ lì lì zài ěr ]

解释 形容听到的某种声音清清楚楚地盘旋在耳边。

出处 宋 陈文蔚《祭朱先生》:“念昔暂违,今焉永诀,历历在耳,言犹未绝。”

89神嚎鬼哭 [ shén háo guǐ kū ]

解释 见“神号鬼哭”。

出处 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二折:“可怎生神嚎鬼哭,雾惨云昏,白日为幽。”

90铿锵有力 [ kēng qiāng yǒu lì ]

解释 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出处 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我们的总理,回答得最为铿锵有力;不用语言,而用电闪雷鸣般的一生的经历。”

91剑头一吷 [ jiàn tóu yī xuè ]

解释 剑头:指剑环头小孔;吷:象声词,形容声音微小。比喻言论无足轻重。

出处 庄周《庄子 则阳》:“夫吹管也,犹有嗃也;吹剑首者,吷而已矣。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

92剑首一吷 [ jiàn shǒu yī guī ]

解释 见“剑头一吷”。

出处 清·徐芳《书影>序》:“栎园天才绝世,其诗文皆卓然大家;即以杂著,此其剑首一吷也,而富如此。”

93敲金击石 [ qiāo jīn jī shí ]

解释 金、石:指钟磬一类的乐器。演奏钟磬等乐器。也形容声音铿锵。

出处 唐·韩愈《代张籍与李浙东书》:“阁下凭几而听之,未必不如听吹竹弹丝、敲金击石也。”

94死声活气 [ sǐ shēng huó qì ]

解释 阴阳怪气的声音。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6回:“鹊噪檐前不肯休,死声活气没来由。”

95气竭声嘶 [ qì jié shēng sī ]

解释 气力竭尽,声音嘶哑。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吕无病》:“小气竭声嘶,呼而求饮。”

96狐死兔泣 [ hú sǐ tù qì ]

解释 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出处 《宋史 叛臣传下 李全传下》:“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得独存?愿将军垂盼。”

97睹物伤情 [ dǔ wù shāng qíng ]

解释 看到东西就因想起它的主人而伤感动情。形容深切的怀念。睹:看见。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一:“今虽年久,尚然记忆。睹物伤情,不觉哀泣。”

98乳声乳气 [ rǔ shēng rǔ qì ]

解释 形容说话声音象小孩子那样尖细。

99俯仰唯唯 [ fǔ yǎng wéi wéi ]

解释 唯唯:答应的声音。点头答应。比喻谦卑地应付。

出处 唐·李朝威《柳毅传》:“毅撝退辞谢,俯仰唯唯。”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