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束缚限制的成语

形容束缚限制的成语


1无拘无束 [ wú jū wú shù ]

解释 拘:限制;束:约束。没有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4回:“出家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有甚公干?”

2诚惶诚恐 [ 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

解释 诚:确实;惶:害怕;恐:畏惧。原指封建官吏给皇帝上奏章时用的客套话;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现形容尊敬、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诗传》:“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3从一而终 [ cóng yī ér zhōng ]

解释 丈夫死了不再嫁人,这时旧时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

出处 《周易 恒》:“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

4跌宕不羁 [ diē dàng bù jī ]

解释 跌宕:放纵无拘束。羁:马笼头。心志放逸无拘无束。比喻束缚。

出处 宋 周密《齐东野语 王迈潘妨》:“殿试第三人,跌宕不羁,傲侮一世。”

5不苟言笑 [ bù gǒu yán xiào ]

解释 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指态度庄重、严肃。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

6作茧自缚 [ zuò jiǎn zì fù ]

解释 茧:蚕茧;缚:缠裹。蚕吐丝作茧子;把自己包裹起来。比喻自己束缚自己;也比喻使自己陷入困境。

出处 唐 白居易《江州赴中州至江陵以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萦。”

7如释重负 [ rú shì zhòng fù ]

解释 像放下重担那样。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轻松愉快。

出处 《穀梁传 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

8小心翼翼 [ xiǎo xīn yì yì ]

解释 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翼翼:恭敬慎重的样子。

出处 《诗经 大雅 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9循规蹈矩 [ xún guī dǎo jǔ ]

解释 指遵守规矩;一点也不敢轻举妄动。也形容拘泥保守;不敢有任何变动。循:遵守;蹈:踩;矩:方尺。

出处 宋 朱熹《答方宾王书》:“循涂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尔。”

10转弯抹角 [ zhuǎn wān mò jiǎo ]

解释 比喻说话、做事绕弯子;不直截了当。抹角:挨着墙角绕过。

出处 元 秦简夫《东堂老》:“转湾抹角,可早来到李家门首。”

11骑虎难下 [ qí hǔ nán xià ]

解释 骑在老虎背上不能下来。比喻事情进行到中途;迫于形势;不能停下来只好干到底;进退两难。

出处 《明史 袁化中传》:“惧死之念深,将铤而走险,骑虎难下。”

12令行禁止 [ lìng xíng jìn zhǐ ]

解释 令:命令。行:执行;施行;禁:禁令;止:停止。有令必行;命令发布就马上行动;有禁必止;命令停止就立刻停止。形容法令通畅而严明。

出处 《逸周书 文传》:“令行禁止,王始也。”

13大模大样 [ dà mó dà yàng ]

解释 ①形容架子很大;旁若无人的样子。②形容装模作样。摆出毫无拘束的样子。

出处 明 徐霖《绣襦记》:“这厮大模大样,公然慢我的。”

14小家子气 [ xiǎo jiā zi qì ]

解释 形容人的言谈举止及做事不大方。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办得不露火势,也不露小家子气。”

15小心谨慎 [ xiǎo xīn jǐn shèn ]

解释 说话办事细心慎重;不敢马虎大意。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16朝三暮四 [ zhāo sān mù sì ]

解释 原比喻使用诈术;进行欺骗。后比喻经常变卦;反复无常。

出处 庄周《庄子 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17画地为牢 [ huà dì wéi láo ]

解释 牢:牢狱。在地上画圈;囚人于内;作为牢狱。后喻指仅在一定的小范围内活动。

出处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18装腔作势 [ zhuāng qiāng zuò shì ]

解释 故意装出一种腔调;作出一种姿态。形容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吓唬别人。

出处 明 西湖居士《郁轮袍 误荐》:“穷秀才装腔作势,贤王子隆礼邀宾。”

19身不由己 [ shēn bù yóu jǐ ]

解释 受外界或内心的影响;自身的活动由不得自己;不受自己的支配。

出处 《宋元戏文辑佚 陈巡检梅岭失妻》:“瓜期信通,为着功名,奔走西东。见说出路自觉心慵,身不由己,意冲冲。”

20轻举妄动 [ qīng jǔ wàng dòng ]

解释 轻:轻率;妄:胡乱;任意。不经慎重考虑;轻率任意地行动。

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解老》:“众人之轻弃道理而易忘举动者,不知其祸福之深大而道阔远若是也。”

21装模作样 [ zhuāng mú zuò yàng ]

解释 故意装样子作姿态。形容做作;不自然。

出处 元 无名氏《冻苏秦》:“也不问别来无恙,放下一张饭床,上面都没摆当,冷酒冷汤,着咱如何近傍,百般装模作样。”

22三从四德 [ sān cóng sì dé ]

解释 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也叫四行;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指封建礼教为压迫、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

出处 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不学些三从四德,俺一家儿簇捧着为甚么来。”

23局促不安 [ jú cù bù ān ]

解释 局促:也作“侷促”;或“跼促”;拘束;不自然。形容举止受约束、不自然、不安静的样子。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2回:“昭公虽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礼稍减于昔日。祭足亦觉跼蹐不安,每每称疾不朝。”

24心胸开阔 [ xīn xiōng kāi kuò ]

解释 心胸:思想,气量。思想坦率接受力强,并非小心眼,心智并不狭窄。

出处 宋·朱熹《答吕子约》:“便自胸次开阔,黑白分明。”

25忐忑不安 [ tǎn tè bù ān ]

解释 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忐忑:心神不安定。

出处 清 吴趼人《糊涂世界》第九卷:“两道听了这话,心里忐忑不定。”

26正襟危坐 [ zhèng jīn wēi zuò ]

解释 正襟:正一正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

出处 《史记 日者列传》:“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

27矫揉造作 [ jiǎo róu zào zuò ]

解释 矫:使弯曲的变成直的;揉:使直的变成弯的。形容故意做作;表现得极不自然。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1回:“黛玉拦道:‘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

28谨小慎微 [ jǐn xiǎo shèn wēi ]

解释 原指对微小的事物也采取谨慎小心的态度;形容非常谨慎。现指对细小的问题过分小心;流于畏缩。

出处 汉 刘安《淮南子 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

29谨言慎行 [ jǐn yán shèn xíng ]

解释 谨:小心;慎:谨慎。小心谨慎地说话、做事。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缁衣》:“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

30迫不及待 [ pò bù jí dài ]

解释 迫:急迫;待:等待。急迫得不再等待。形容心情非常着急。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且系酒后游戏,该仙子何以迫不及待,不奏闻请旨。”

31放浪形骸 [ fàng làng xíng hái ]

解释 放浪:放纵;不受拘束;形骸:人的形体、形迹。指行为不受世俗礼法的约束;旷达豪爽。

出处 《晋书 王羲之传》:“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32煞有介事 [ shà yǒu jiè shì ]

解释 真像有那么一回事似的。

出处 宋 陆九渊《语录下》:“先生曰:‘某何尝不教人读书,不知此后煞有甚事。’”

33扭扭捏捏 [ niǔ niǔ niē niē ]

解释 形容走路故作娇态或有意做作。也形容说话、做事不爽快、不大方。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四回:“那般娇娇啻啻,扭扭捏捏,就象那老怪的行动。”

34授受不亲 [ shòu shòu bù qīn ]

解释 授:给予;受:接受。旧指男女不能互相亲手递受物品。指儒家束缚男女的礼教。

出处 《孟子·离娄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神情民?’孟子曰:‘礼也。’”

35清规戒律 [ qīng guī jiè lǜ ]

解释 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规则和戒条。现比喻束缚人的繁琐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出处 《释门正统》:“元和九百丈怀海禅师,始立天下禅林规式,谓之清规。”

36缩手缩脚 [ suō shǒu suō jiǎo ]

解释 形容做事胆小、顾虑多;不敢放手。缩:收缩。

出处 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喊了许久,店家方拿了一盏灯,缩手缩脚的进来,嘴里还喊道:'好冷呀!'”

37谨慎小心 [ jǐn shèn xiǎo xīn ]

解释 非常小心地进行,谨言慎行。

出处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八回:“他是兢兢业业谨慎小心的东西,不敢轻易离寺,恐惹出是非。”

38锋芒逼人 [ fēng máng bī rén ]

解释 锋芒:刀剑之类武器的刀口和尖端;比喻人的锐气;才干等。形容言词话语尖锐犀利;给人以威胁。

出处 华而实《汉衣冠》第二回:“想借着师友渊源、故旧情谊来笼络这位锋芒毕露的身居要位的武将。”

39忸怩作态 [ niǔ ní zuò tài ]

解释 忸怩:羞愧的样子。形容不自然;不大方;含羞做作的样子。

出处 巴金《谈〈春〉》:“倘使小说不能作为我作战的武器,我何必化那么多的功夫转弯抹角、忸怩作态,供人欣赏来换取作家的头衔呢?”

40故步自封 [ gù bù zì fēng ]

解释 故:过时的;旧:故步。原来的步伐;老步子;封:限制;自封:把自己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指自己停滞在老路上。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或革新。

出处 清 梁启超《爱国论》:“妇人缠足十载,解其缚而犹不能行,故步自封,少见多怪。”

41敛色屏气 [ liǎn sè bǐng qì ]

解释 收起笑容,屏住呼吸。形容谨慎畏惧,不敢放肆。

出处 宋 欧阳修《江宁府句容县令赠尚书兵部员外郎王公墓志铭》:“县之奸豪,皆敛色屏气,指权相戒,不可犯公法。”

42破门而出 [ pò mén ér chū ]

解释 打破门冲了出去。比喻坏人急迫地跳出来干坏事或比喻克服种种限制。

出处 廖沫沙《“史”和“戏”》:“而你却开始‘破门而出’了,历史家,却来写戏。”

43老成持重 [ lǎo chéng chí zhòng ]

解释 老成:老练成熟;持重:稳重;不轻浮。原指年老有德;后形容人阅历多;稳重有经验;态度沉稳;不轻举妄动。

出处 《宋史 种师中传》:“师中老成持重,为时名将,诸军自是气夺。”

44脸红耳赤 [ liǎn hóng ěr chì ]

解释 形容感情激动或害羞的样子。

出处 萧殷《桃子又熟了》:“没有等翻译同志把所有的问题都提出来,那个美国人竟脸红耳赤地吼起来。”

45豪放不羁 [ háo fàng bù jī ]

解释 羁:束缚。形容人性情豪迈直爽气魄大而不受拘束。

出处 《清史稿 文艺传 侯方域》:“(方域)性豪迈不羁,为文有奇气。”

46踧踖不安 [ cù jí bù ān ]

解释 恭敬而忐忑不安。

出处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38回:“田氏踧踖不安,伸手出被,告罪请诊。”

47轻手轻脚 [ qīng shǒu qīng jiǎo ]

解释 手脚动作很轻,使没有响声。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吴衙内邻舟赴约》:“忽听得贺司户船中剪刀声响,遂悄悄的轻手软脚,开了窗儿,跨将出去。”

48心神不定 [ xīn shén bù dìng ]

解释 定:安定。心里烦躁,精神不安。

出处 《平妖传》第五回:“这般繁华去处,怕你们心神不定,惹出什么事非来。”

49忸怩不安 [ niǔ ní bù ān ]

解释 忸怩:羞惭的样子。不好意思;心里慌乱。

出处 茅盾《子夜》七:“在屠维岳的锋芒逼人的眼光下,这张长方脸儿上渐渐显现了忸怩不安的气色。”

50破除迷信 [ pò chú mí xìn ]

解释 原指从宗教迷信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现也指解放思想,扫除自卑感,树立敢想、敢说、敢干的新风格。

出处 毛泽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要破除迷信。不论古代的也好,现代的也好。”

51羞人答答 [ xiū rén dā dā ]

解释 答答:害羞的样子。形容自己感觉难为情。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楔子:“这小贱人倒会放刁,羞人答答的,怎生去。”

52翼翼小心 [ yì yì xiǎo xīn ]

解释 形容恭敬小心,丝毫不敢疏忽懈怠。

出处 汉 赵晔《吴越春秋 勾践归国外传》:“越王是日立政,翼翼小心,出不敢奢,入不敢侈。”

53跼蹐不安 [ jú jí bù ān ]

解释 形容恐惧不安。

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 冯玉梅团圆》:“徐信闻言,甚跼蹐不安,将自己虞城失妻,到睢阳村店遇见此妇始末,细细述了。”

54拿腔做势 [ ná qiāng zuò shì ]

解释 装模作样,装腔作势。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只当是抚台敷衍他的话,不免拿腔做势,添了许多自抬身价的话。”

55放荡形骸 [ fàng dàng xíng hái ]

解释 行为放纵,不拘礼节

出处 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尽着他放荡形骸,我可也万千事,不折证。”

56脸红耳热 [ liǎn hóng ěr rè ]

解释 见“脸红耳赤”。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91回:“听得老太太说完了,越觉得脸红耳热,连忙跪下道:‘老太太息怒。这都是媳妇一时偏执,惹出老太太气来。’”

57落魄不羁 [ luò pò bù jī ]

解释 落魄:穷困,不得意;羁:束缚。潦倒失意,行为放纵。也指豪迈不受拘束。

出处 宋 刘斧《青琐高议 韩湘子》:“文公诸子皆力学,惟湘落魄不羁。”

58言谈举止 [ yán tán jǔ zhǐ ]

解释 人的言语、举动、行为。

出处 清 黄宗羲《陈母沉孺人墓志铭》:“其言谈举止,不问可知胡先生弟子也。”

59貌是心非 [ mào shì xīn fēi ]

解释 见“貌是情非”。

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汝近乃作负心事,知从前规言矩步,皆貌是心非,今不复畏汝矣。”

60不好意思 [ bù hǎo yì sī ]

解释 ①表示碍于情面而只能怎样或不便怎样。②害羞;难为情。

61举止言谈 [ jǔ zhǐ yán tán ]

解释 行为举动和说话言论。指人的外在风度。

出处 唐·杜牧《罪言》:“山东之人,叛且三五世矣,今之后生所见,言语举止,无非叛也,以为事理正当如此,沈酣入骨髓,无以为非者。”

62吐丝自缚 [ tǔ sī zì fù ]

解释 比喻自己的所作所为阻碍了自己的行动自由。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志公和尚十四科颂》:“声闻执法坐禅,如蚕吐丝自缚。”

63忐忑不定 [ tǎn tè bù dìng ]

解释 同“忐忑不安”。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十六回:“济川被他们说得心中忐忑不定。”

64扭捏作态 [ niǔ niē zuò tài ]

解释 具有娇揉造作或夸张的性格,不是天然或自然的。

65拍案惊奇 [ pāi àn jīng qí ]

解释 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出处 明末·凌濛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66捏手捏脚 [ niē shǒu niē jiǎo ]

解释 形容轻手轻脚地走。也形容轻薄的举动。

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捏手捏脚,直到房中,并无一人知觉。”

67敢想敢说 [ gǎn xiǎng gǎn shuō ]

解释 敢于冲破某种束缚思索问题和发表意见

出处 谢觉哉《青年人怎样锻炼自己》:“敢想、敢说也是一种斗争。首先要和自己的旧思想作斗争。”

68老蚕作茧 [ lǎo cán zuò jiǎn ]

解释 老蚕吐丝作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比喻自己束缚自己。

出处 宋·苏轼《石芝》:“老蚕作茧何时脱?梦想至人空激烈。”

69门禁森严 [ mén jìn sēn yán ]

解释 指政府机关门口的警卫极严密。

出处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林公馆门禁森严,进去不得。”

70倜傥不羁 [ tì tǎng bù jī ]

解释 倜傥:洒脱,不拘束;羁:马笼头,比喻束缚、拘束。形容洒脱豪放,不受拘束。

出处 《晋书 袁耽传》:“耽字彦道,少有才气,俶傥不羁,为士类所称。”

71名缰利锁 [ míng jiāng lì suǒ ]

解释 比喻名利束缚人就象缰绳和锁链一样。

出处 宋 柳永《夏云峰》词:“向此免名缰利锁,虚费光阴。”

72拘俗守常 [ jū sú shǒu cháng ]

解释 指受世俗平庸见解的束缚。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 论仙》:“而浅识之徒,拘俗守常,咸曰世间不见仙人,便云天下必有此事。”

73不牧之地 [ bù mù zhī dì ]

解释 牧:放牧牲畜。不能牧养牛马的地。指荒地。

出处 汉 桓宽《盐铁论 论功》:“不牧之地,不羁之民。”

74东扭西捏 [ dōng niǔ xī niē ]

解释 扭捏作态,不爽快。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一:“及至准算与他,又要减你的价钱,准算过,便有几两赢余,要他找绝,他又东扭西捏,朝三暮四,没有得爽利与你。”

75假眉三道 [ jiǎ méi sān dào ]

解释 方言。装模作样。

出处 赵树理《登记》:“分明是按老封建规矩办事,偏要叫人假眉三道去出洋相。”

76发蒙解缚 [ fā méng jiě fu ]

解释 发蒙:启发蒙昧;解缚:解除束缚。指启发蒙昧,解除束缚。

出处 明 唐顺之《与顾箸溪书》:“其龌龊处,又恨不得就明公而为发蒙解缚也。”

77捏脚捏手 [ niē jiǎo niē shǒu ]

解释 放轻手脚走路,动作小心翼翼的样子。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一回:“唐牛儿捏脚捏手,上到楼上。”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三:“分付已毕,太尉便同一人过去,捏脚捏手,轻轻走到韩夫人窗前。”

78放诞风流 [ fàng dàn fēng liú ]

解释 谓不拘礼法而有文采。

出处 《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十七而寡,为人放诞风流,故悦长卿之才而越礼焉。”

79装腔作态 [ zhuāng qiāng zuò tài ]

解释 拿腔拿调,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吓唬人。

出处 元 无名氏《杀狗劝夫》第四折:“教那厮越装模,越作势。”

80面红耳热 [ miàn hóng ěr rè ]

解释 见“面红耳赤”。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可怜裴兰孙是个娇滴滴的闺中处子,见了一个陌生人,也要面红耳热的。”

81不羁之民 [ bù jī zhī mín ]

解释 羁:束缚;民:百姓。不受束缚的百姓。指不甘就范的民众。

出处 汉 桓宽《盐铁论 论功》:“不牧之地,不羁之民。”

82怯声怯气 [ qiè shēng qiè qì ]

解释 形容说话的语气胆小而不自然。

83业业矜矜 [ yè yè jīn jīn ]

解释 小心谨慎貌。

出处 《宋书·明帝纪》:“业业矜矜,若履冰谷,思与亿兆,同此维新。”

84利缰名锁 [ lì jiāng míng suǒ ]

解释 缰:缰绳。锁:锁链。名和利像缰绳和锁链一样把人束缚住了。

出处 元·王喆《转调丑奴儿》:“利缰名锁休贪恋,韶华迅速如流箭。”

85利锁名缰 [ lì suǒ míng jiāng ]

解释 比喻名利束缚人就象缰绳和锁链一样。

出处 宋 方千里《庆春宫》词:“人生如寄,利锁名缰,何用萦萦?”

86如是我闻 [ rú shì wǒ wén ]

解释 如是:指佛经经文内容如此;我闻:阿难自称我闻之于佛。佛教传说,后为佛经开卷语。

出处 《佛地经论》一:“如是我闻者,谓总显己闻,传佛教者言如是事,我昔曾闻如是。”

87循涂守辙 [ xún tú shǒu zhé ]

解释 亦作“循途守辙”。遵守规矩。

出处 宋·朱熹《答方宾王书》:“循涂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耳。”

88敛容屏气 [ liǎn róng bǐng qì ]

解释 敛容:收起笑容,态度变得严肃。屏气:闭住气不敢出声。比喻有所畏惧而恭敬谨慎,不敢稍微放肆。

出处 《论语·乡党》:“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89旷达不羁 [ kuàng dá bù jī ]

解释 旷达:心胸开阔,想得开;不羁:不受束缚。心胸开阔达观,不受拘束。

出处 《晋书·张翰传》:“翰任心自适,不求当世。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时人贵其旷达。”

90缧绁之忧 [ léi xiè zhī yōu ]

解释 缧绁:捆绑犯人的绳子。引申为囚禁。被囚禁的忧虑。指有坐牢的危险。

出处 鲁迅《通信》:“逃掉了五色旗下的‘铁窗斧钺风味’,而在青天白日之下又有‘缧绁之忧’了。”

91诃佛骂祖 [ hē fó mà zǔ ]

解释 佛教语,斥骂佛祖,比喻不受前人束缚。

出处 元 许谦《与赵伯器书》:“不然,则梯接凌虚,而遽为此诃佛骂祖耳。”

92诡衔窃辔 [ guǐ xián qiè pèi ]

解释 诡衔:吐出马嚼;窃辔:摆脱笼头。马吐出嚼子,咬断缰绳。比喻不受束缚。

出处 庄周《庄子 马蹄》:“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而马知介倪、闉扼、鸷曼,诡衔窃辔。”

93金吾不禁 [ jīn wú bù jìn ]

解释 金吾:秦汉时执掌京城卫戍的地方官。本指古时元宵及前后各一日,终夜观灯,地方官取消夜禁。后也泛指没有夜禁,通宵出入无阻。

出处 唐 韦述《西都杂记》:“西都京城街衢,有金吾晓暝传呼,以禁夜行;惟正月十五日夜敕许金吾弛村,前后各一日。”

94阔步高谈 [ kuò bù gāo tán ]

解释 阔步:迈大步。潇洒地迈着大步,随意地高声交谈。比喻言行不受束缚。

出处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号曰《皇览》”裴松之注引《魏书·曹丕》:“乃弘三章之教,恺悌之化,欲使曩时累息之民,得阔步高谈,无危惧之心。”

95齐东野语 [ qí dōng yě yǔ ]

解释 齐东:齐国的东部;野语:乡下人的话。孟子蔑视农民,认为他们说的话没有根据,听信不得。比喻荒唐而没有根据的话。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

96天下为笼 [ tiān xià wéi lóng ]

解释 笼:牢笼。旧时比喻为世事所束缚。

出处 《庄子·庚桑楚》:“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是故汤以胞人笼伊尹,秦穆公以五羊之皮笼百里奚。是故非以其所好笼之而可得者,无有也。”

97敬小慎微 [ jìng xiǎo shèn wēi ]

解释 敬:谨慎小心;小、微:指细小、不起眼的东西。对细微的事物也采取小心谨慎的态度。形容待人处事非常谨慎。

出处 汉 刘安《淮南子 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百射重戒,祸乃不滋。”

98格于成例 [ gé yú chéng lì ]

解释 为传统的惯例所限制。表示不能达到目的。

出处 《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内中只有安公子此时不但自知旗人格于成例,向来没个点鼎甲的,便是他在前十名也早密密的得了信儿了。”

99池鱼笼鸟 [ chí yú lóng niǎo ]

解释 池里的鱼,笼里的鸟。比喻受束缚而失去自由的人。

出处 晋·潘岳《秋兴赋》:“譬犹池鱼笼鸟,有江湖山薮之思。”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