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感恩朋友的成语

形容感恩朋友的成语


1谢天谢地 [ xiè tiān xiè dì ]

解释 迷信说法;天地神灵主宰着人的一切活动。因此;办事顺利应感谢天地的保佑。后广泛用来表示顺利达到目的或克服了困难时的庆幸或满意的心情。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方才听得棺中有声响,想古人中多有还魂之事,望你复活,所以用斧开棺,谢天谢地,果然重生。”

2饮水思源 [ yǐn shuǐ sī yuán ]

解释 喝水时想到水源。比喻不忘本。

出处 北周 庾信《征调曲》:“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3热泪盈眶 [ rè lèi yíng kuàng ]

解释 激动的眼泪充满了眼眶。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崇祯继续向祖宗祷告,满怀凄怆,热泪盈眶,几乎忍不住要在祖宗前痛哭一场。”

4感激涕零 [ gǎn jī tì líng ]

解释 感激得掉下眼泪。来形容极为感动的样子。有时带有讽刺之意。涕:眼泪。零:落。

出处 宋 黄庭坚《谢黔州安置表》:“罪深责薄,感激涕零。”

5感恩戴德 [ gǎn ēn dài dé ]

解释 感激别人的恩德。戴:尊敬;推崇。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骆统传》:“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6恩重如山 [ ēn zhòng rú shān ]

解释 恩情像高山一样厚重;形容恩义极为深重。

出处 宋 陆游《删定官供职谢启》:“及瓜以往,曾无累月之淹。恩重如山,感深至骨。”

7衔环结草 [ xián huán jié cǎo ]

解释 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衔环:嘴里衔着玉环。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出处 《左传 宣公十五年》:“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唐 白居易《赎鸡》诗:“莫学衔环雀,崎岖谩报恩。”

8结草衔环 [ jié cǎo xián huán ]

解释 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比喻感恩报德;誓死不忘。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

9感激不尽 [ gǎn jī bù jìn ]

解释 感激的心情没有穷尽。形容非常感激。

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八:“驿官传扬都督之命,将十千钱赠为路费,又备下一辆车儿,差人夫送至姚州普淜驿中居住,张氏心中感激不尽。”

10知恩报恩 [ zhī ēn bào ēn ]

解释 知道了别人对自己的恩惠就回报别人以恩惠。亦作“知恩报德”,。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掩家里有信行,知恩报恩。”

11没齿难忘 [ mò chǐ nán wàng ]

解释 终身不能忘记。

出处 明 无名氏《四贤记 出家》:“修行报德,慨从我志,没齿难忘。”

12千恩万谢 [ qiān ēn wàn xiè ]

解释 一再表示感恩和谢意。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四回:“李助是个星卜家,得了银子,千恩万谢的辞了范全、王庆,来到段家庄回复。”

13恩德如山 [ ēn dé rú shān ]

解释 比喻恩德极为深生。

出处 明·周楫《西湖二集·寿禅师两生符宿愿》:“老夫垂死之命恩人救援,恩德如山,无可图报。”

14恩若再生 [ ēn ruò zài shēng ]

解释 恩惠极大如同给了第二次生命。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一回:“勾践囚于吾国……今吾复其社稷,恩若再生。”

15恩同再造 [ ēn tóng zài zào ]

解释 再造:再生。使人再生的恩惠。比喻恩情极大,象救了自己的性命一样。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25回:“倘出此关,不啻恩同再造。将来如有出头之日,莫非伯伯所赐了。”

16恩深义重 [ ēn shēn yì zhòng ]

解释 恩惠、情义极为深重。

出处 唐·吕颂《代郭令公谢男尚公主表》:“事出非常,荣加望外,恩深义厚,何以克堪;糜躯粉骨,不知所报。”

17恩山义海 [ ēn shān yì hǎi ]

解释 恩爱像高山一样重,情义像大海一样深。形容恩惠深,情义重。

出处 宋·晁端海《卜算子》:“恩义重如山,情意深如海。假使黄金北斗高,这一分,何由买?”

18敬谢不敏 [ jìng xiè bù mǐn ]

解释 谢:推辞;敏:聪明。恭敬地表示不能接受或能力不够。表示推辞的客气话。

出处 左丘明《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使士文伯谢不敏焉。”

19恩同父母 [ ēn tóng fù mǔ ]

解释 恩:恩惠;同:如同。待人的好处、恩惠之大如同父母一样。

出处 唐·陈子昂《为张著作谢父官表》:“伏惟神皇陛下,恩同父母,矜照恳诚,信其赤心,实有馨竭。”

20感恩怀德 [ gǎn ēn huái dé ]

解释 感激别人的恩德。

出处 《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勇过聂政,功逾介子,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者矣”南朝·宋·裴松之注:“古之舍生取义者,必有理存焉,或感恩怀德,投命无悔,或利害有机,奋发以应会,诏所称聂政、介子是也。”

21知恩报德 [ zhī ēn bào dé ]

解释 受别人的恩惠,心存感激意图报答。

出处 《群英类选·〈红蕖记·触身谐配〉》:“可怜见咱魂销尽,知恩报德情难混。”

22恩同山岳 [ ēn tóng shān yuè ]

解释 犹恩重如山。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梅女》:“萍水之人,何敢遽以重务浼君子。但泉下搞骸,舌不得缩,索不得除,求断屋梁而焚之,恩同山岳矣。”

23寸草衔结 [ cùn cǎo xián jié ]

解释 喻虽然力薄,亦当感恩图报。

出处 明·周楫《西湖二集·救金鲤鱼龙王报德》:“虽虮虱微忱,不敢上尘天听,而寸草衔结,思报洪恩。”

24感遇忘身 [ gǎn yù wàng shēn ]

解释 感遇:感激恩遇;忘身:愿舍身相报。旧时士大夫向皇帝谢恩,表示忠心的套话。

出处 《晋书·庚亮传》:“且先帝谬顾,情同布衣,感今恩重命轻,遂感遇忘身。”

25横行霸道 [ héng xíng bà dào ]

解释 横行:行动蛮横;仗势做坏事;霸道:蛮横不讲道理。形容蛮不讲理;胡作非为。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一任薛蟠横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约,反助纣为虐讨好儿。”

26恩将仇报 [ ēn jiāng chóu bào ]

解释 将:拿;把;报:报答。受了别人的恩惠却用仇恨来报答。形容忘恩负义。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0卷:“亏这官人救了性命,今反恩将仇报,天理何在!”

27姑息养奸 [ gū xī yǎng jiān ]

解释 无原则地一味宽容;就会助长坏人坏事。姑息:无原则地宽容;养:助长;奸:坏人坏事。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上》:“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28感恩图报 [ gǎn ēn tú bào ]

解释 感激别人的恩惠而设法报答。

出处 宋 曾巩《上欧阳舍人书》:“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29莫逆之交 [ mò nì zhī jiāo ]

解释 逆:违背;抵触;交:交情;友谊。情意投合;极其要好的朋友。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大宗师》:“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30忘恩负义 [ wàng ēn fù yì ]

解释 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反而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恩:恩惠;负:违背;义:情义。

出处 元 杨文奎《儿女团圆》:“他怎生忘恩负义?你雪堆儿里扶起他来那。”

31小恩小惠 [ xiǎo ēn xiǎo huì ]

解释 小恩情;小实惠。比喻给人一些微小的好处以达到收买人心的目的。恩:恩情;惠:实惠。

出处 清 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偶有一个狡猾的民贼出来,略用些小恩小惠来抚弄他,他便欢天喜地感恩戴德。”

32欢天喜地 [ huān tiān xǐ dì ]

解释 形容非常高兴、快乐。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则见他欢天喜地,谨依来命。”

33情同手足 [ qíng tóng shǒu zú ]

解释 情:交谊;交情;手足:喻指兄弟。比喻感情很好;像亲兄弟一样。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1回:“辛环曰:‘名虽各姓,情同手足。’”

34知遇之恩 [ zhī yù zhī ēn ]

解释 给予赏识或重用的恩情。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

35以德报怨 [ yǐ dé bào yuàn ]

解释 拿恩惠报答仇恨。形容对人宽容;不仅不记仇;反而给以好处。

出处 《论语 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6宽以待人 [ kuān yǐ dài rén ]

解释 宽:宽容。以宽宏大度的态度来对待别人。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某素知刘备宽以待人,柔能克刚,英雄莫敌。”

37恩恩相报 [ ēn ēn xiāng bào ]

解释 用恩惠报答恩惠;把有利于人的行为回报给有恩于己的人。

出处 明·罗贯中《平妖传》第十一回:“曾有病,他割下腿上的一片精肉煎汤我吃,我就好了……我会去救他,正是恩恩相报。”

38宽宏大度 [ kuān hóng dà dù ]

解释 指待人宽厚,度量大。

出处 宋 张齐贤《洛阳搢绅旧闻记 安中令大度》:“中令宽宏大度,不妄喜怒。”

39深恶痛绝 [ shēn wù tòng jué ]

解释 深:很;十分;恶:厌恶;痛:痛恨;绝:极点。指对某人或对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斯可谓之乡愿矣 宋 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

40感同身受 [ gǎn tóng shēn shòu ]

解释 感:感激;身:亲身。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

出处 《艺风堂友朋书札》:“小方壶主人承招致,俾不至有臣朔之饥,感同身受。”

41恩怨分明 [ ēn yuàn fēn míng ]

解释 恩:恩惠;怨:仇恨。对于恩惠和仇恨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毫不含糊。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回:“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

42毫不含糊 [ háo bù hán hú ]

解释 态度明确坚定。

出处 毛泽东《国共合作成立的迫切任务》:“关于这种政策改变的客观原因和时间性,我们曾经毫不含糊地说明了自己的观点。”

43恩逾慈母 [ ēn yú cí mǔ ]

解释 逾:超过。比慈爱的母亲给予的恩情还要重。形容恩情深厚。

出处 唐 韩愈《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陛下恩逾慈母。”

44笔下超生 [ bǐ xià chāo shēng ]

解释 超生:佛家语,指人死后灵魂投生为人。为了免使他人受难,书写时,在用意和措词方面都给予宽容或开脱。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实是不忍他含冤负屈,故此来到台前控诉,乞老爷笔下超生。”

45一饭千金 [ yī fàn qiān jīn ]

解释 比喻重重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46坏人坏事 [ huài rén huài shì ]

解释 有害于社会的人或事。

出处 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不了解县区乡三级干部中存在着许多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坏人坏事。”

47恩威并重 [ ēn wēi bìng zhòng ]

解释 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

出处 《三国志·吴书·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48铭感不忘 [ míng gǎn bù wàng ]

解释 铭:在器物上刻字,比喻记在心里。深刻地记在心里,感激不忘。

出处 清·吴趼人《痛史》第七回:“得蒙仗义释放,已是铭感不忘,厚贶断不敢受。”

49大恩大德 [ dà ēn dà dé ]

解释 恩:恩惠;德:恩德,好处。巨大的恩德,形容恩泽深厚。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若非妹丈救我性命,必作异乡之鬼矣。大恩大德,将何补报!”

50恩威并行 [ ēn wēi bìng xíng ]

解释 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51负德辜恩 [ fù dé gū ēn ]

解释 辜负了别人对自己的恩德。

出处 汉·李陵《答苏武书》:“陵虽孤恩,汉亦负德。”

52辜恩背义 [ gū ēn bèi yì ]

解释 辜:辜负;背:违反,违背。辜负别人的恩德,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情。

出处 宋·乐史《绿珠传》:“今为此传,非徒述美丽,窒祸源,且欲惩戒辜恩背义之类也。”

53义重恩深 [ yì zhòng ēn shēn ]

解释 恩惠、情义极为深重。

出处 唐 吕颂《代郭令公谢男尚公主表》:“事出非常,荣加望外,恩深义厚,何以克堪;糜躯粉骨,不知所报。”

54再造之恩 [ zài zào zhī ēn ]

解释 再造:再生。象救了自己性命那样大的恩德。

出处 《宋书 王僧达传》:“再造之恩,不可妄属。”

55返哺之恩 [ fǎn bǔ zhī ēn ]

解释 返哺:雏鸟长大,衔食哺其母。比喻报答亲恩。

出处 《春秋运斗枢》:“飞翔羽翮为阳,阳气仁,故乌反哺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凤》:“君如念妾,还祈以楼宅相假,使妾得以返哺之私。”

56感恩戴义 [ gǎn ēn dài yì ]

解释 感:感激;戴:尊敬,推崇。感激别人的恩惠和好处。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骆统传》:“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57感极涕零 [ gǎn jí tì líng ]

解释 感激之极而流下眼泪。形容极为感激。

出处 宋·黄庭坚《谢黔州安置表》:“罪深责薄,感极涕零。”

58义海恩山 [ yì hǎi ēn shān ]

解释 情深似海,恩重如山。喻恩情道义深厚。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将人的义海恩山,都做了远水遥岑。”

59恩有重报 [ ēn yǒu zhòng bào ]

解释 好好地报答别人的重大恩惠。

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6回:“素姐道:‘若得如此,恩有重报。’”

60恩重泰山 [ ēn zhòng tài shān ]

解释 恩情深厚,比泰山还重。

出处 宋·刘攽《彭城集·次韵孙少述二首》:“君思重泰山,未有毫发酬。”

61遗恩余烈 [ yí ēn yú liè ]

解释 前人遗留下的恩德功业。

出处 《后汉书 王昌刘永传论》:“观更始之际,刘氏之遗恩余烈,英雄岂能抗之哉!”

62顾复之恩 [ gù fù zhī ēn ]

解释 顾:回头看;复:反复。比喻父母养育的恩德。

出处 《诗经·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63怀德畏威 [ huái dé wèi wēi ]

解释 畏:害怕,恐惧。对君王或上司既感怀恩德又畏惧其威严。

出处 《北齐书·文宣帝纪》:“怀德畏威,向风清顺。”

64丝恩发怨 [ sī ēn fà yuàn ]

解释 丝、发:形容细小。形容极细小的恩怨。

出处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文宗太和九年》:“是时李训、郑注连逐三相,威震天下,于是平生丝恩发怨无不报者。”

65感恩荷德 [ gǎn ēn hè dé ]

解释 感:感激;荷:承受。感激别人的恩惠和好处。

出处 宋·张孝祥《代楤得居士上相府书》:“且禄优足以仁族,事简足以养疴,使某自谋,不过如此。感恩荷德,负戴靡胜!”

66报效万一 [ bào xiào wàn yī ]

解释 报效:为报答恩情而为之效力。指恩德极大,只给以微不足道的报答。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八回:“且今上体天地生生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岂能报效万一!”

67铭感五内 [ míng gǎn wǔ nèi ]

解释 比喻内心非常感激

68休休有容 [ xiū xiū yǒu róng ]

解释 形容君子宽容而有气量。

出处 《尚书 秦誓》:“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

69克逮克容 [ kè dǎi kè róng ]

解释 谓能和顺而宽容。

出处 清·周亮工《书影》第三卷:“即邑姜虽贤,不过如大姒克勤克俭,克逮克容。”

70负恩昧良 [ fù ēn mèi liáng ]

解释 昧:隐藏;良:良心。辜负恩情,泯灭良心。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回:“不意今日群芳大放,彼独无花。负恩昧良,莫此为甚。”

71罔极之恩 [ wǎng jí zhī ēn ]

解释 罔:无,没有。极:尽头,到头了。恩:恩情,恩德。极大的恩德。旧时用以颂扬父母养育子女的恩德无穷无尽。

出处 《诗经·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唐·陈子昂《唐故朝议大夫梓州长史杨府君碑》:“缅维罔极之恩,思崇永锡之道”

72渴者易饮 [ kě zhě yì yǐn ]

解释 口渴的人喝什么都觉得甘甜。旧时比喻久经苛政而最知对德政感恩。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73戴天履地 [ dài tiān lǚ dì ]

解释 戴:顶着天;履:踏,踩着。头顶着天,脚踩着地。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间。比喻恩德深广,如天高地厚。

出处 《左传·僖公十五年》“晋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为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

74湛恩汪濊 [ zhàn ēn wāng hún ]

解释 谓恩泽深厚。

75雨露之恩 [ yǔ lù zhī ēn ]

解释 滋生万物的雨露的恩情。比喻恩泽、恩情。

出处 唐·刘禹锡《苏州谢上表》:“江海远地,孤危小臣。虽雨露之恩,幽遐必被;而犬马之恋,亲近为荣。”明·程登吉《幼学琼林·天文》:“望切者,若云霓之望;思深者,如雨露之恩。”

76怙恩恃宠 [ hù ēn shì chǒng ]

解释 怙:依靠。恃:凭借,依靠。凭借别人所给予的恩泽和宠幸而横行霸道、骄横妄为。

出处 《后汉书·朱穆传》:“凶狡无行之徙,媚以求官,恃势怙宠之辈,渔食百姓,穷破天下。空竭小人。”

77禁网疏阔 [ jìn wǎng shū kuò ]

解释 指法律过于宽容。

出处 汉荀悦《汉纪 哀帝纪上》:“及汉兴,禁网疏阔,未之匡正。”

78报本反始 [ bào běn fǎn shǐ ]

解释 报:报答;本:根源;反:回到;始:开始。指受恩思报,不忘所自。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郊特牲》:“唯社,丘乘共粢盛,所以报本反始也。”

79蒲鞭之罚 [ pú biān zhī fá ]

解释 比喻对下属的过错持宽容的态度。

出处 《后汉书·刘宽传》:“吏人有过,但以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80劬劳之恩 [ qú láo zhī ēn ]

解释 谓父母辛劳养育子女之恩。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9回:“在京师图个荫子封妻,光耀祖宗,报答父母劬劳之恩。”

81养痈畜疽 [ yǎng yōng xù jū ]

解释 痈、疽:毒疮。养畜毒疮不医治。比喻庇护宽容坏人坏事。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3回:“若彼小人,便始而互相依托,后则互相忌嫉;始而养痈畜疽,后则纵虎放鹰。”

82恩荣并济 [ ēn róng bìng jì ]

解释 恩荣:恩惠荣宠。济:调济。恩惠与荣耀两种手段一起施行。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道,于斯著矣。”

83奔走之友 [ bēn zǒu zhī yǒu ]

解释 指彼此尽力相助的挚友。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党锢传 何嵎》:“袁绍慕之,私与往来,结为奔走之友。”

84恩甚怨生 [ ēn shèn yuàn shēng ]

解释 给予太多的恩惠,反而会引起怨恨。

出处 《亢仓子·用道》:“恩甚则怨生,爱多则憎至。”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