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领导非常重视的成语

形容领导非常重视的成语


1不遗余力 [ bù yí yú lì ]

解释 遗:保留;余力:剩余的力量。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三》:“秦不遗馀力矣,必且破赵军。”

2一丝不苟 [ yī sī bù gǒu ]

解释 苟:苟且。丝毫也不马虎。形容办事极为认真。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3千叮万嘱 [ qiān dīng wàn zhǔ ]

解释 叮:叮咛。反复叮嘱;再三吩咐。

出处 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我将你千叮万嘱,你偏放人长号短哭。”

4大有可观 [ dà yǒu kě guān ]

解释 很值得一看。形容事物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出处 元 无名氏《李师师传》:“殊不知美成文笔,大有可观,作《汴都赋》,如笺奏杂著,皆是杰作。”

5慎重其事 [ shèn zhòng qí shì ]

解释 谓对某一事的态度严肃认真。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1回:“某观察却慎重其事的说道:‘这是兄弟始创的一个大公司。’”

6爱人好士 [ ài rén hào shì ]

解释 爱护、重视人才。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先主传》:“圣姿硕茂,神武在躬,仁覆积德,爱人好士,是以四方归心焉。”

7岗头泽底 [ gāng tóu zé dǐ ]

解释 唐代极重视世族,崔、卢、李、郑为甲门四姓,称卢氏为岗头卢,李氏为泽底李。泛称豪门世族。

出处 唐 元稹《去杭州》:“骏骨凤毛真可贵,岗头泽底何足论。”

8道旁苦李 [ dào páng kǔ lǐ ]

解释 比喻不被重视的人。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9举足轻重 [ jǔ zú qīng zhòng ]

解释 一挪动脚;就会影响两边的分量。原指一个实力强的人处于两方之间;只要稍微偏向一方;就会打破均势。比喻地位极其重要;足以左右全局。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10神机妙算 [ shén jī miào suàn ]

解释 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出处 宋 赵佶《念奴娇》:“妙算神机,须信道,国手都无勍敌。”

11雷厉风行 [ léi lì fēng xíng ]

解释 厉:猛烈;行:奔跑;引申为迅速。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比喻对法令的执行严厉迅速。也用来形容工作极度紧张;办事果断;行动迅速。

出处 宋 曾巩《亳州谢到任表》:“运独断之明,则天清水止;昭不杀之戒,则雷厉风行。”

12当务之急 [ dāng wù zhī jí ]

解释 当前任务中最急迫的事。当:原为“处于”;现为“当前”;务:应该做的事。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

13未雨绸缪 [ wèi yǔ chóu móu ]

解释 绸缪:修缮房屋。在没有下雨前;就要修缮好门窗。比喻事先作好准备;防患未然。

出处 《诗经 豳风 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14精雕细刻 [ jīng diāo xì kè ]

解释 精心细致地雕刻。也比喻对文艺创作的苦心琢磨和做事精细。

出处 《共青团员;要做八十年代的带头人》(1982年2月5日《中国青年报》社论):“要以平等交心的态度;点点滴滴、精雕细刻;因势利导地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15胸有成竹 [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

解释 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成:完全的。

出处 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16视而不见 [ shì ér bú jiàn ]

解释 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没看见。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知北游》:“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

17非同小可 [ fēi tóng xiǎo kě ]

解释 小可:寻常;一般。不同于一般的小事。形容事情重要或情况严重;不可忽视。也指人的学问、本领不同寻常。

出处 元 关汉卿《魔合罗》第三折:“人命事关天关地,非同小可!”

18首当其冲 [ shǒu dāng qí chōng ]

解释 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公孙瓒传》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盖闻在昔衰周之世,僵尸流血,以为不然,岂意今日身当其冲。”

19高瞻远瞩 [ gāo zhān yuǎn zhǔ ]

解释 站得高;看得远。多形容目光远大。

出处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回:“遂把这粉白黛绿,莺声燕语,都付之不见不闻,一路高瞻远瞩,要领略湖山真景。”

20发号施令 [ fā hào shī lìng ]

解释 发、施:发布;下达;号:号令、命令。发布命令;下达指示;进行指挥。

出处 《尚书 冏命》:“发号施令,罔有不臧。”

21小心谨慎 [ xiǎo xīn jǐn shèn ]

解释 说话办事细心慎重;不敢马虎大意。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22无微不至 [ wú wēi bù zhì ]

解释 微:细微;至: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出处 宋 魏了翁《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札》:“臣窃念主忧臣辱,义不得辞,跼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条列事目、调遣将士,凡所以为速发之计者,靡微不周。”

23无懈可击 [ wú xiè kě jī ]

解释 懈:松懈;击:攻击。没有一点弱点可以让人攻击。形容十分严密;找不到一点漏洞。

出处 先秦 孙武《孙子 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曹操注:“击其懈怠,出其空虚。”

24舍近求远 [ shě jìn qiú yuǎn ]

解释 舍:放弃;求:追求。舍弃近便的;追求遥远的。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臧宫传》:“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

25调兵遣将 [ diào bīng qiǎn jiàng ]

解释 调动军队;派遣将领;或是调动、安排人力。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写书教太师知道,早早调兵遣将,剿除贼寇报仇。”

26迫在眉睫 [ pò zài méi jié ]

解释 迫:紧迫;睫:眉毛和眼睫毛。已经逼近眉毛和眼睫毛之间。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27郑重其事 [ zhèng zhòng qí shì ]

解释 对事物的态度认真严肃(郑重:严肃认真)。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所以郑重其事,必得三日后方进门。”

28防微杜渐 [ fáng wēi dù jiàn ]

解释 防:提防;防止;微:微小;指事物的苗头;杜:杜绝;堵塞;渐:事物的起始、发展。在错误、坏事、不良风气等刚刚露苗头时就加以制止;不使其发展。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

29体贴入微 [ tǐ tiē rù wēi ]

解释 形容对人照顾和关怀非常细心周到。体贴:细心为别人着想;入微:很小的地方都照顾到。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8回:“‘只要心平点,少看点利钱,那些贫民便受惠多了。’我笑道:‘这可谓体贴入微了。’”

30全力以赴 [ quán lì yǐ fù ]

解释 赴法;前往。把全部力量都投进去。

出处 清 赵翼《二十二史札记》:“故凡可以得名者,必全力以赴,好为苟难,遂成风俗。”

31厚此薄彼 [ hòu cǐ bó bǐ ]

解释 厚:优待;重视;薄:怠慢;轻视。重视或优待这一方;轻视或冷淡那一方。也作“薄此厚彼”。指不平等地对待两个方面或两个人。

出处 明 袁宏道《广庄 养生主》:“皆吾生即皆吾养,不宜厚此薄彼。”

32嘘寒问暖 [ xū hán wèn nuǎn ]

解释 问冷问热;口可出热气使受寒的人温暖。形容对别人的生活非常关心。嘘:缓缓吹气。

出处 冰心《关于女人 我最尊敬体贴她们》:“孩子们安静听话,太太笑脸相迎,嘘寒问暖。”

33心不在焉 [ xīn bù zài yān ]

解释 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焉:古汉语助词;相当于“于此”。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34指挥若定 [ zhǐ huī ruò dìng ]

解释 指挥调度;似有定局(若:好像;定:定局)。形容从容不迫;很有把握。

出处 唐 杜甫《咏怀古迹》诗:“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35海阔天空 [ hǎi kuò tiān kōng ]

解释 阔:辽阔。像海一样辽阔;像天空一样没有边际。指天地宽广无边。原比喻人心胸开阔;无拘无束。现常用来形容漫无边际的议论或随意漫谈;没有中心。

出处 唐 刘氏瑶《暗别离》:“朱弦暗断不见人,风动花枝月中影;青鸾脉脉西飞去,海阔天空不知处。”

36虚怀若谷 [ xū huái ruò gǔ ]

解释 谦虚的胸怀像深广的山谷。形容非常谦虚。谷:山谷。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37阿谀逢迎 [ ē yú féng yíng ]

解释 谄媚拍马投合对方的心意;竭力向人讨好。阿:迎合讨好;谀:奉承谄媚。逢迎;主动迎合。

出处 宋 程颐《周易程氏传》:“以臣于君言之:褐其忠诚,致其才力,乃显其比君之道也,用之与否,在君而已,不可阿谀奉迎,求其比己也。”

38丝丝入扣 [ sī sī rù kòu ]

解释 每条丝线都从筘齿中穿过。比喻文章、艺术表演等细密合拍。扣:织绸的筘;丝丝:每一根丝。

出处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此为丝丝入扣:‘暗中抛索,如道家所云三神山舟不得近,近者辄被风引回也。’”

39人微言轻 [ rén wēi yán qīng ]

解释 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孟尝传》:“而身轻言微,终不蒙察。”

40百年大计 [ bǎi nián dà jì ]

解释 百年:泛指长久;计:策略。关系到长远利益的计划或措施。

出处 清 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数月之间,而其权力已深入巩固,而百年大计于以定矣。”

41视同儿戏 [ shì tóng ér xì ]

解释 把事情当成小孩儿玩耍一样来对待。比喻不当一回事;极不重视。儿戏:小孩子闹着玩。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1卷:“所以说为官做吏的人,千万不要草菅人命,视同儿戏。”

42非同儿戏 [ fēi tóng ér xì ]

解释 比喻事情很重要,不是闹着玩的。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4回:“玩是玩,笑是笑,这个事非同儿戏,你可别混说!”

43付之一笑 [ fù zhī yī xiào ]

解释 用一笑来回答。表示不值得理会。

出处 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辨误三》:“以此知《义海》、《西清》寡陋,而妄为之说,可付之一笑。”

44另眼相看 [ lìng yǎn xiāng kàn ]

解释 用另一种不同于一般的眼光看待。形容对某个人特别重视;不同于寻常。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不想一见大王,查问来历,我等一实对,便把我们另眼相看。”

45不可偏废 [ bù kě piān fèi ]

解释 偏废:偏重这个放弃了那个。指对相互关联的事物不能偏重一个方面;废弃或忽视另一个方面;而应同时并重。

出处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山谷下》:“读《庄子》,令人意宽思大,敢作;读《左传》,便使人入法度,不敢容易。二书不可偏废也。”

46关怀备至 [ guān huái bèi zhì ]

解释 关心得无微不至。

出处 刘白羽《海天集 伟大创业者》:“总理对人总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

47爱才如命 [ ài cái rú mìng ]

解释 爱惜人才就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31回:“本帅爱才如命,何必过谦?”

48爱才若渴 [ ài cái ruò kě ]

解释 才:贤才,人才。爱慕贤才就象口渴想喝水一样,形容十分珍惜人才。

出处 清 沈德潜《说诗晬语》下卷:“读少陵诗,如见其忧国伤时;其世不我容,爱才若渴者,昌黎之诗也。”

49礼贤下士 [ lǐ xián xià shì ]

解释 礼:以礼相待;对待有礼貌;贤:指贤士;有美德、有才能的人;下:谦居于别人之下;以示对人尊敬;士:旧指有知识学问的人。对贤者以礼相待;对学者非常尊敬。旧时形容封建君主或官员尊敬和  重视人才。

出处 《新唐书 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谦介,为宗臣表,礼贤下士有终始,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

50竭尽全力 [ jié jìn quán lì ]

解释 竭尽:用尽。用尽全部力量。

出处 《宋书 宗越传》:“诛戮群公及何迈等,莫不尽心竭力,故帝凭其爪牙,无所忌惮。”

51等闲视之 [ děng xián shì zhī ]

解释 等闲:无关紧要;之:它。把它看得无关紧要;不加重视。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此乃大任也,何为安闲乎?汝勿以等闲视之,失吾大事。”

52身轻言微 [ shēn qīng yán wēi ]

解释 身轻:身价低下,地位低;微:任用小。地位低下者说的话不为人所重视。

出处 《后汉书·孟尝传》:“尚书同郡杨乔上书荐尝曰:‘臣前后七表言故合浦太守孟尝,而身轻言微,终不蒙察。区区破心,徒然而已。’”

53伯仲之间 [ bó zhòng zhī jiān ]

解释 伯仲:兄弟长幼的顺序;老大、老二。就像弟兄们一样。比喻不相上下。

出处 三国 魏 曹丕《典论 论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54出谋划策 [ chū móu huà cè ]

解释 谋:计谋;划:筹划。制定计谋策略。指为人出主意。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汝依违观望其间,并不见出奇画策,无非因人成事。”

55刻画入微 [ kè huà rù wēi ]

解释 微:细小。精心细致地描摹,连极小之处也不大意。形容认真细致,一丝不苟。

出处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本来就是最好的话题,胡雪岩又有意刻画入微,所以把王有龄夫妇听得津津有味。”

56剥茧抽丝 [ bō jiǎn chōu sī ]

解释 剥:去掉外层。比喻根据顺序寻求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出处 朱光潜《艺文杂谈 谈对话体》:“疑难是思想的起点与核心,思想由此出发,根据有关事实资料,寻求关系条理,逐渐剥茧抽丝,披沙拣金。”

57无可比拟 [ wú kě bǐ nǐ ]

解释 比拟:相比。没有可以相比的。

出处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江陵护国齐月禅师》:“穷外无方,穷内非里,应用万般,无可比拟。”

58深思熟虑 [ shēn sī shú lǜ ]

解释 熟:细致。反复细致地思索考虑。

出处 《魏书 程骏传》:“且攻难守易,则力悬百倍,不可不深思,不可不熟虑。”

59白圭之玷 [ bái guī zhī diàn ]

解释 圭:古代行礼时用的玉器;玷:白玉上的斑点。比喻好人的缺点。

出处 《诗经 大雅 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60荣华富贵 [ róng huá fù guì ]

解释 荣华:兴旺显耀。旧时形容有钱有势。现比喻兴盛或显达。

出处 宋 沈作喆《寓简》:“一涉世俗,虽荣华富贵中,无一切如意事。”

61视为儿戏 [ shì wéi ér xì ]

解释 见“视同儿戏”。

出处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13回:“你不可视为儿戏。”

62谨慎从事 [ jǐn shèn cóng shì ]

解释 细心慎重地处事。

出处 邓小平《敌占区的组织工作与政策运用》:“凡是可以招致敌人摧残人民的事,都应谨慎从事。”

63贱目贵耳 [ jiàn mù guì ěr ]

解释 指轻视眼前所见,重视远道传闻。比喻舍近求远。

出处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 草三 蛇床》:“世人舍此而求补药于远域,岂非贱目贵耳乎?”

64过眼云烟 [ guò yǎn yún yān ]

解释 从眼前飘过的云烟。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后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出处 宋 苏轼《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65重男轻女 [ zhòng nán qīng nǚ ]

解释 重视男子,看轻女性。指轻视妇女的封建思想。

出处 曲波《林海雪原》:“说的白茹含羞带乐的一撅嘴,‘什么黄毛丫头,重男轻女的思想。’”

66问寒问暖 [ wèn hán wèn nuǎn ]

解释 形容对别人的生活很关心。

出处 康濯《我在乡下》:“他短不了上我屋里来拉扯个时事,还常常问寒问暖问吃问住,亲热的不行。”

67高屋建瓴 [ gāo wū jiàn líng ]

解释 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68杜渐防萌 [ dù jiàn fáng méng ]

解释 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萌:萌芽。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时就预防。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

69一笑了之 [ yī xiào le zhī ]

解释 笑一笑就算了事。表示不予重视。

出处 沙汀《淘金记》:“那显然是幺长子对白酱丹的毒辣的讽刺;纵然他本人仅仅一笑了之。”

70厚古薄今 [ hòu gǔ bó jīn ]

解释 在学术上重视、推崇古代的;轻视、鄙薄现代的。多用于学术研究方面。

出处 宋 米芾《宝晋英光集 蚕赋》:“由斯而言,则予之功,非欲厚古而薄今,时之异也。”

71不差毫发 [ bù chā háo fà ]

解释 毫、发:都是古代的长度名,十毫为发,十发为厘,形容细微。形容一点儿也不差。

出处 唐 张说《进浑仪表》:“令仪半在地上,半在地下,晦朔弦望,不差毫发。”

72人微言贱 [ rén wēi yán jiàn ]

解释 犹言人微言轻。

出处 宋·曾巩《泰山祈雨文》:“吏思其繇,奔走群望,而人微言贱,不能上动。”

73伯乐相马 [ bó lè xiàng mǎ ]

解释 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出处 《十月》1981年第6期:“她带上多年写下的社会科学论文和空前的决心去接受伯乐相马的考验了。”

74决胜千里 [ jué shèng qiān lǐ ]

解释 决定千里外战役的胜利。形容卓越的军事运筹才能。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75求贤如渴 [ qiú xián rú kě ]

解释 慕求贤人,如渴思饮。形容求贤心情十分迫切。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周举传》:“昔在前世,求贤如渴。”

76爱才如渴 [ ài cái rú kě ]

解释 才:贤才,人才。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出处 清·叶燮《原诗·外篇上》:“嫉恶甚严,爱才若渴,此韩愈之面目也。”

77视若儿戏 [ shì ruò ér xì ]

解释 见“视同儿戏”。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78身体力行 [ shēn tǐ lì xíng ]

解释 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泛论训》:“圣人以身体之。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 力行近乎仁。”

79轻财仗义 [ qīng cái zhàng yì ]

解释 犹轻财重义。

出处 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三回:“父母双亡,轻财仗义,颇有孟尝君好友之名。”

80过眼烟云 [ guò yǎn yān yún ]

解释 如同烟云在眼前飘过。比喻身外之物和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出处 宋 苏轼《宝绘堂记》:“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去而不复念也。”

81兹事体大 [ zī shì tǐ dà ]

解释 这件事性质重要,关系重大。

出处 东汉 班固《典引》:“兹事体大而允,寤寐次于圣心。”

82坐筹帷幄 [ zuò chóu wéi wò ]

解释 坐在军帐里出谋划策。

出处 《新唐书 郑畋传》:“坐筹帷幄,终能复国云。”

83尊师贵道 [ zūn shī guì dào ]

解释 亦作“尊师重道”。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儒林列传上》:“帝谓孔僖曰:‘今日之会,宁于卿宗有光荣乎?’对曰:‘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今陛下亲屈万乘,辱临敝里,此乃崇礼先师,增辉圣德;至于光荣,非非所敢承。”

84尊师重道 [ zūn shī zhòng dào ]

解释 尊:尊敬;重:重视;道:道理。尊敬师长;重视应该遵循的道理。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敬道。”

85打入冷宫 [ dǎ rù lěng gōng ]

解释 打:与某些动词结合成为一个词,表示进行的意思;冷宫:古代皇帝把失宠的后妃软禁于冷僻宫内。比喻人不被重视或把事情搁置一边。

出处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173回:“因问道:‘尔为宸濠打入冷宫几年了?’”

86拍案惊奇 [ pāi àn jīng qí ]

解释 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出处 明末·凌濛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87招贤纳士 [ zhāo xián nà shì ]

解释 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出处 《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88烟云过眼 [ yān yún guò yǎn ]

解释 象烟云在眼前一晃而过。比喻事物很快就成为过去。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

出处 宋 苏轼《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89竞今疏古 [ jìng jīn shū gǔ ]

解释 指厚今薄古。

出处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通变》:“何则?竞今疏古,风味气衰也。”

90莺声燕语 [ yīng shēng yàn yǔ ]

解释 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原形容大好春光。后多形容年轻女子说笑的声音。

出处 元 关汉卿《金线池》楔子:“袅娜复轻盈,都是宜描上翠屏,语若流莺声似燕,丹青,燕语莺声怎画成?”

91身外之物 [ shēn wài zhī wù ]

解释 个人身体以外的东西;指名誉、地位、权力、金钱等。

出处 唐 吴兢《贞观政要》:“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

92伯乐一顾 [ bō lè yī gù ]

解释 比喻受人知遇赏识。

出处 《战国策 燕策二》载:战国时,苏代说淳于髡,谓人有告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连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一顾之,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环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93关心民瘼 [ guān xīn mín mò ]

解释 瘼:疾,疾苦。关心群众的疾苦。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非得关心民瘼之员,竭力抚循,不足以资补救。”

94千里之足 [ qiān lǐ zhī zú ]

解释 原指千里马。后也用以比喻英俊的人才。

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造父亦无千里之手矣。”

95千金市骨 [ qiān jīn shì gǔ ]

解释 花费千金,买千里马的骨头。比喻罗致人才的迫切。

出处 宋 黄庭坚《咏李伯时摹韩幹三马次苏子由韵》:“千金市骨今何有,士或不价五羖皮。”

96细针密缕 [ xì zhēn mì lǚ ]

解释 针线细密;缝制精致。比喻周到细致。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6回:“这位姑娘虽是细针密缕的一个心思,却是海阔天空的一个性气,平日在一切琐屑小节上本就不大经心。”

97再三再四 [ zài sān zài sì ]

解释 重复好几次。

出处 元 范康《竹叶舟》第二折:“今日我这道友再三再四的度脱你出家,你则不省悟。”

98分寸之末 [ fēn cùn zhī mò ]

解释 比喻微少、细小。

出处 南朝 梁 江淹《诣建平王上书》:“宁当争分寸之末,竞锥刀之利哉?”

99擘肌分理 [ bò jī fēn lǐ ]

解释 擘:分开;理:肌肤的纹理。比喻分析事理十分细致。

出处 汉 张衡《西京赋》:“若其五县游丽辩论之士,街谈巷议,弹射臧否,剖析毫厘,擘肌分理,所好生毛羽,所恶成疮痏。”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