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没有感觉的成语

形容没有感觉的成语


1安然无恙 [ ān rán wú yàng ]

解释 安然:平安;恙:疾病;伤害;无恙:没有疾病、灾祸或事故。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经过动乱或灾害而平安无事;没有受到损害。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按院照旧供职,陆公安然无恙。”

2捕风捉影 [ bǔ fēng zhuō yǐng ]

解释 原指做事像风和影子一样难以捕捉。后比喻说话做事没有确凿可靠的根据。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69卷:“若有一豪之不实,如捕风捉影,更无下功处,德何由进?”

3不伦不类 [ bù lún bù lèi ]

解释 伦:类。既不像这一类;也不像那一类。形容不正派或不规范。也指将互不相关的事物拿来作比拟。

出处 明 吴炳《疗妒羹 絮影》:“眼中人不伦不类,阱中人不伶不俐。”

4不得要领 [ bù dé yào lǐng ]

解释 要领:要点。抓不住事物的要点和关键。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骞传》:“骞不得要领。”

5不打自招 [ bù dǎ zì zhāo ]

解释 原指还没有用刑;就自己招供了。现比喻无意中透露了自己的过失或心计。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3卷:“押司和押司娘不打自招。”

6不胫而走 [ bù jìng ér zǒu ]

解释 胫:小腿;走:快跑。没有腿却能跑得很快。后形容事物不待推行;就到处流传。

出处 汉 孔融《论盛孝章书》:“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

7六亲不认 [ liù qīn bù rèn ]

解释 六亲:父、母、兄、弟、妻、子。不认所有亲属。形容不通人情世故;也指对谁都不讲情面;不徇私情。

出处 张天翼《万仞约》:“那名堂一立,就六亲不认了。”

8唇亡齿寒 [ chún wáng chǐ hán ]

解释 亡:没有。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两者关系密切;相互依存;利害相关。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9大公无私 [ dà gōng wú sī ]

解释 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也指处理事情公平正确;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处 清 龚自珍《论私》:“矜其同官曰:某甲可谓大公无私也已。”

10大惊小怪 [ dà jīng xiǎo guài ]

解释 指对不足为奇的事情过分惊讶、奇怪。

出处 宋 朱熹《答林择之书》:“要须把此事来做一平常事看,朴实头做将去,久之自然见效,不必如此大惊小怪,起模画样也。”

11满不在乎 [ mǎn bù zài hū ]

解释 满:全;在乎:在意。完全不放在心上。形容不在意、无所谓的样子。

出处 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区区一条生命,在他们眼里,正和一根草,一堆马粪一般,是满不在乎的!”

12爱莫能助 [ ài mò néng zhù ]

解释 爱:一说通“爰”;隐蔽貌;指隐而不见;另说解为同情怜惜。①原意指德之举无形;隐而不见;所以没有人能帮助他。②虽很同情;愿意帮助;但限于力量或条件而无法办到。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荆公开言道:‘子瞻左迁黄州,乃圣上主意,老夫爱莫能助。’”

13百发百中 [ bǎi fā bǎi zhòng ]

解释 百:形容多;发:发射;也指射箭;中:正对上;恰恰合上。①指射箭技术高明;每次都能命中目标。②比喻料事准确;算计高明或做事有充分把握;绝不落空。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西周策》:“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以善息。”

14看破红尘 [ kàn pò hóng chén ]

解释 红尘:佛家称人世间。看破人生事情;对一切持超脱态度。这是一种消极厌世态度。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43回:“看这话头,他明明看破红尘,贪图仙景,任俺寻找,总不出来。”

15背水一战 [ bèi shuǐ yī zhàn ]

解释 背:背向;水:指江河;背水:背后是水;表示没有退路。原作“背水阵”;背后临近河水摆阵;或布下的阵势。后来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

出处 宋 秦观《将帅》:“韩信之击赵,非素拊循士大夫也,背水一战而擒赵王歇,斩成安君,是不在乎任之久近也。”

16虚情假意 [ xū qíng jiǎ yì ]

解释 虚假的情意。指虚伪做作;假装殷勤。

出处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我也见出你那心来了,一味在我面上虚情假意,到老还疼你那正经夫妻。”

17视而不见 [ shì ér bú jiàn ]

解释 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没看见。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知北游》:“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

18铁石心肠 [ tiě shí xīn cháng ]

解释 心肠硬得像铁石头一样。形容心肠很硬;不为感情所动。

出处 唐 皮日休《桃花赋序》:“疑其铁肠石心,不解吐婉媚辞。”

19不动声色 [ bù dòng shēng sè ]

解释 动:变动;声:说话的声音;色:脸色。内心活动丝毫没有在语言和神情上流露出来。形容镇静、沉着。也作“声色不动”、“不露声色”。

出处 宋 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

20不可磨灭 [ bù kě mó miè ]

解释 磨灭:指痕迹、印象、功绩、事实、道理等;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逐渐消失。形容永远不会消失。

出处 明 胡应麟《诗薮 近体下》:“彼自有不可磨灭者,毋事更屑屑也。”

21不折不扣 [ bù zhé bù kòu ]

解释 折、扣:原为商业用语;商品按原价扣除百分之几出售;叫做打折扣。表示完全的、十足的;一点不差。

出处 茅盾《子夜 一》:“他那二十多年足不窥户的生活简直是不折不扣的坟墓生活!”

22不白之冤 [ bù bái zhī yuān ]

解释 白:弄清楚;弄明白;冤:冤枉;冤屈。指无法辩白或无处申诉而被迫忍受的冤枉。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2回:“非贪生怕死,实欲为太叔伯伸不白之冤耳。”

23不知不觉 [ bù zhī bù jué ]

解释 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20卷:“圣贤之学是掯掯定定做,不知不觉自然做得彻。”

24不知进退 [ bù zhī jìn tuì ]

解释 不知道应当前进还是应当后退。比喻无决断。也形容言语行动没有分寸。

出处 汉 荀悦《汉纪 哀帝纪下》:“恐陛下有过失之讥,贤有小人不知进退之祸。”

25不虚此行 [ bù xū cǐ xíng ]

解释 虚:空、白。没有空跑这一趟。表示某种行动还是有所收获的。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回:“原来你这回到上海,干了这幺一回事,也不虚此一行。

26不足为奇 [ bù zú wéi qí ]

解释 不足:不值得。不值得认为奇怪。多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新奇之处。也作“不足为怪”。

出处 宋 毕仲游《祭范德孺文》:“人乐其大而忘其私,不然则公不足为奇。”

27习以为常 [ xí yǐ wéi cháng ]

解释 习:习惯;常:平常。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平常了。

出处 《逸周书 常训》:“民生而有习有常,以习为常。”

28味同嚼蜡 [ wèi tóng jiáo là ]

解释 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味儿。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嚼:咀嚼。

出处 《楞严经》卷八:“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同嚼蜡。”

29大势已去 [ dà shì yǐ qù ]

解释 大势:指有利的局势。有利的形势已经失去;前途没有希望。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程子说天命之改,莫是大势已去。”

30心旷神怡 [ xīn kuàng shén yí ]

解释 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空阔;怡:愉快。

出处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1心花怒放 [ xīn huā nù fàng ]

解释 心里高兴得像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高兴。怒放:盛开。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只他这一番言语举动,便把个舅爷骗得心花怒放。”

32无动于衷 [ wú dòng yú zhōng ]

解释 衷:内心。丝毫没有触动内心。形容对应该动心的事情毫无感触;漠然置之。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闻之漠然良久,若不能无动于衷者。”

33无情无义 [ wú qíng wú yì ]

解释 没有一点情义。形容冷酷无情。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你直如此狠毒,也被人笑话,说你无情无义。”

34漠不关心 [ mò bù guān xīn ]

解释 漠:冷淡;冷漠。对人对事感情冷漠;淡然处之;不放在心上。

出处 明 朱之瑜《与冈骑昌纯书二首》:“至于一身之荣瘁,禄食之厚薄,则漠不关心,故惟以得行其道为悦。”

35熟视无睹 [ shú shì wú dǔ ]

解释 熟视:细看;睹:看见。看惯了就像没看见一样。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

出处 晋 刘伶《酒德颂》:“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

36白手起家 [ bái shǒu qǐ jiā ]

解释 白手:空手;起家:创立家业。由一无所有而创立事业。比喻在一无所有或条件很差的情况下;靠自己的双手艰苦创业。

出处 谢觉哉《一支不平凡的生产队伍》:“很多社和组只利用了一部分救济款作资金甚至是白手起家的。”

37不毛之地 [ bù máo zhī dì ]

解释 毛:地面上生长的谷物、草木。原指不种五谷的地方。后指最荒凉、贫瘠或没有被开垦的地方。也作“不发之地”。

出处 《公羊传 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赐)之不毛之地。”

38不谋而合 [ bù móu ér hé ]

解释 谋:计议;商议;合:相合一致。事先没有商量过而彼此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出处 晋 干宝《搜神记》第二卷:“二人之言,不谋而合。”

39不得而知 [ bù dé ér zhī ]

解释 得:能够。无从知道。

出处 唐 韩愈《争臣论》:“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

40不期而遇 [ bù qī ér yù ]

解释 期:约定时日;遇:相逢;会面。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逢。也作“不期而会”。

出处 南朝 梁 简文帝《湘宫李智倩法师墓志铭》:“不期而遇,襄水之阳。”

41不辞而别 [ bù cí ér bié ]

解释 辞:告辞;别:离别。没有打招呼;就离开了;或悄悄地溜走了。也作“不辞而行”、“不告而别”。

出处 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于是,大家想不辞而别。”

42兴味索然 [ xìng wèi suǒ rán ]

解释 一点兴趣也没有。索然:毫无兴趣的样子。

出处 清 王韬《瀛壖杂志》:“卓午来游者,络绎不绝。溽暑蒸郁,看花之兴味索然矣。”

43惨绝人寰 [ cǎn jué rén huán ]

解释 惨:狠毒;残酷;绝:穷尽;人寰:人世;人间。世间再没有比这更残酷的了。形容残酷凄惨到了极点。

出处 毛泽东《评国民党对战争责任问题的几种答案》:“此一惨绝人寰之浩劫,实为我国内战史上空前所未有。”

44挨家挨户 [ āi jiā āi hù ]

解释 挨:依次;顺次。一家一户;户户不漏。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自从他作了副里长,随着白巡长挨家挨户地收铜铁,他的美誉便降落了许多。”

45清心寡欲 [ qīng xīn guǎ yù ]

解释 清:清净;寡:少:欲:欲望,需求。保持心地清净,减少欲念。

出处 元 郑廷玉《忍字记》第三折:“我奉师父法旨,着你清心寡欲,受戒持斋,不许凡心动。”

46百战不殆 [ bǎi zhàn bù dài ]

解释 殆:危险。作战百次也不失败。形容每战必胜。

出处 先秦 孙武《孙子 谋攻》:“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47索然无味 [ suǒ rán wú wèi ]

解释 索然: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形容事物枯燥无味(多指文章)。

出处 明 杨慎《丹铅杂录 论衡》:“盖文有以含蓄不尽为工者……说尽,则索然无味。”

48麻木不仁 [ má mù bù rén ]

解释 不仁:失去感觉能力。本指肢体神经失去感觉;对刺激没有感觉。形容思想不敏锐;对事物反应迟钝;漠不关心。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7回:“天下作女孩儿的,除了那班天日不懂麻木不仁的姑娘外,是个女儿便有个女儿情态。”

49不关痛痒 [ bù guān tòng yǎng ]

解释 不关:不相干。比喻切身相关的事情。与自身的利害没有关系。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这里虽还有两三个老婆子,都是不关痛痒的。”

50不成体统 [ bù chéng tǐ tǒng ]

解释 体统:格局;规矩。指言行没有规矩;不成样子。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3回:“刻印不及,以锥画之,全不成体统。”

51步人后尘 [ bù rén hòu chén ]

解释 步:踏;踩;后尘:走路时后面扬起的尘土。踩着人家脚印走。比喻追随;沿袭别人。

出处 清 梁章钜《归田琐记 北东园日记诗》:“某当竭尽绵力,以步诸君子后尘,断不肯置身事外也。”

52不可企及 [ bù kě qǐ jí ]

解释 企:踮起脚跟向前望;引申为盼望;及:达到;企及:希望达到。形容远远赶不上。

出处 唐 柳冕《答衢州郑使君》:“不可企而及之者,性也。”

53狼心狗肺 [ láng xīn gǒu fèi ]

解释 比喻心肠如狼和狗 一样凶恶、狠毒。也比喻忘恩负义。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那知这贼子恁般狼心狗肺,负义忘恩。”

54不留余地 [ bù liú yú dì ]

解释 说话、办事走极端;没有可以回旋的余地。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第11卷:“此狐眼光如镜,然词锋太利,未免不留余地矣。”

55处之泰然 [ chǔ zhī tài rán ]

解释 处:处理;对待;之:代词。泰: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样子。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也指对事情无动于衷。也作“泰然处之”。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宋 朱熹注:“颜子之贫如此,而处之泰然,不以害其乐。”

56白玉无瑕 [ bái yù wú xiá ]

解释 瑕:玉上的赤色斑点。洁白的美玉上没有一点疵斑。比喻人或事物完美无缺。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吉州福寿和尚》:“问:‘不曾博览空王教略,借玄机试道看。’师曰:‘白玉无瑕,卞和刖足。’”

57超群绝伦 [ chāo qún jué lún ]

解释 超:超过;超群:超出众人;绝:没有;伦:同辈。超出众人;同辈中没有可以相比的。也作“逸群绝伦。”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关羽传》:“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58一无所知 [ yī wú suǒ zhī ]

解释 一:都;全。什么都不知道;不懂。

出处 唐 白居易《悲哉行》:“朝从博徒饮,暮有娼楼期……声色狗马外,其余一无知。”

59不欺暗室 [ bù qī àn shì ]

解释 欺:欺骗自己;暗室:人家看不见的地方。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出处 《汉魏南北朝墓志铭集释 隋王世琛墓志》:“信行所履,不欺暗室。”

60不约而同 [ bù yuē ér tóng ]

解释 约:约定;同:相同。事先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的看法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无尺寸之势,起闾巷,杖棘矜,应时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

61云淡风轻 [ yún dàn fēng qīng ]

解释 微风轻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亦作“风轻云淡”。

出处 宋 程灏《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62冷酷无情 [ lěng kù wú qíng ]

解释 冷漠苛刻;没有感情。

出处 老舍《一封家信》:“看明白了大部分的字,都是责难他的!她的形影与一切都消逝了,他眼前只是那张死板板的字,与一些冷酷无情的字!”

63出言无状 [ chū yán wú zhuàng ]

解释 说话放肆,没有礼貌。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3回:“他小主人下了第,正没好气,他却自以为本事大的了不得,便出言无状起来。”

64卑躬屈节 [ bēi gōng qū jié ]

解释 卑躬:低头弯腰;屈节:屈辱节操。形容毫无骨气,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7回:“单道台至此方才卑躬屈节的口称:‘职道才进来,因见大帅公事,所以不敢惊动。’”

65听而不闻 [ tīng ér bú wén ]

解释 闻:听。听了跟没听到一样。形容不关心,不在意。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66大难不死 [ dà nàn bù sǐ ]

解释 难:灾祸。遇到巨大的灾难而没有死掉。形容幸运地脱险。

出处 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夫人云:皆是先生阴德太重,救我一家之命。因此遇大难不死,必有后程,准定发迹也。”

67弊绝风清 [ bì jué fēng qīng ]

解释 弊:弊病;弊端。营私舞弊、欺诈蒙骗的事情完全没有;风气十分良好。形容坏风气一扫而空。

出处 宋 周敦颐《拙赋》:“呜呼,天下拙,刑政彻;上安下顺,弊绝风清。”

68心如止水 [ xīn rú zhǐ shuǐ ]

解释 形容心境平静,毫无杂念。

出处 唐·白居易《祭李侍郎文》:“浩浩世途,是非同轨;齿牙相轧,波澜四起。公独何人,心如止水;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69感同身受 [ gǎn tóng shēn shòu ]

解释 感:感激;身:亲身。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

出处 《艺风堂友朋书札》:“小方壶主人承招致,俾不至有臣朔之饥,感同身受。”

70百无一成 [ bǎi wú yī chéng ]

解释 百:很多;成:成就。指一事无成。

出处 清 曾国藩《复陈右铭太守书》:“在军日久,举业益荒,忽忽衰老,百无一成。”

71百无是处 [ bǎi wú shì chù ]

解释 犹言一无是处。形容全都是错的,没有一点对的地方。

出处 宋 辛弃疾《浣溪沙 漫兴作》词:“一似旧时春意思,百无是处老形骸,也曾头上带花来。”

72矮人看场 [ ǎi rén kàn chǎng ]

解释 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出处 元 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二:“不可先看人议论,如矮人看场,无益。”

73矮人看戏 [ ǎi rén kàn xì ]

解释 矮子挤在站着的人群里看戏;看不真切;只好随声附和。

出处 清 赵翼《论诗》诗:“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74矮人观场 [ ǎi rén guān cháng ]

解释 场:戏场。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出处 清 王士禛《香祖笔记》第十卷:“予观宋景文近体,无一字无来历,而对仗精确,非读万卷者不能,迥非南渡以后所及。今人耳食,誉者毁者,皆矮人观场,未之或知也。”

75笨嘴拙舌 [ bèn zuǐ zhuō shé ]

解释 拙:不巧。嘴笨;口才不好;不善言辞。也作“笨口拙舌”。

出处 杨朔《石油城》:“刘公之低着头,用大手搓着大腿,挺为难地说:‘我这个人,笨嘴拙舌的,谈什么呢?’”

76笨嘴笨舌 [ bèn zuǐ bèn shé ]

解释 笨:不灵巧。说话表达能力很差,没有口才。

出处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冯永祥平时以能说会道出名于工商界的,现在却变得好像是一个笨嘴笨舌的人了。”

77不见经传 [ bù jiàn jīng zhuàn ]

解释 经传:指经典的著作。经传里没有记载;也指人或事物没多大名气;又指说话或行文没有书本根据。

出处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六卷:“俗语云:‘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指心而言也。三字虽不见于经传,却亦甚雅。”

78持平之论 [ chí píng zhī lùn ]

解释 持平:保持公正;没有偏向。公正的议论或调和折中的言论。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如是我闻二》:“先师刘文正公曰:‘神仙必有,然必非今之卖药道士;佛菩萨必有,然必非今之说法禅僧。’斯其持平之论矣。”

79不堪造就 [ bù kān zào jiù ]

解释 堪:能;造就:培养并使有成就。没有培养前途;不可能有所成就。

出处 茅盾《蚀 追求》八:“第三是学生们既然做不出文章,便是不堪造就,应当淘汰出去——这是清校。”

80冷若冰霜 [ lěng ruò bīng shuāng ]

解释 若:好像。冷得像冰霜一样。比喻对人对事十分冷淡;没有一丝热情。有时也指面目或态度严厉;使人无法靠近。

出处 清 刘鄂《老残游记续集》第二回:“笑起来一双眼又秀又媚,却是不笑起来又冷若冰霜。”

81大寒索裘 [ dà hán suǒ qiú ]

解释 等到大冷天才去找毛皮衣服。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十分慌乱。

出处 汉·扬雄《法言·寡见》:“大寒而后索认裘,不亦晚乎?”

82把持不定 [ bǎ chí bù dìng ]

解释 没有明确的主见,游移反复。

出处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回:“但恐日后把持不定,为异端所惑,一时失足。”

83百念皆灰 [ bǎi niàn jiē huī ]

解释 种种念头都已消失成了灰。比喻心灰意冷。

出处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38回:“我如今百念皆灰,只求归见老母。”

84索然寡味 [ suǒ rán guǎ wèi ]

解释 寡:少,缺少。毫无意味或毫无兴致的样子。

出处 刘师培《论近世文学之变迁》:“然以空疏者为之,则枯木朽荄,索然寡味,仅得其转折波澜。”

85不学无识 [ bù xué wú shí ]

解释 指没有学问,缺乏见识。

出处 宋 叶适《故枢密参政汪公墓志铭》:“大理少卿朱斐对上,指大理寺为诏狱。公论‘斐不自知职业何事,不学无识’,竟罢斐。”

86不根之论 [ bù gēn zhī lùn ]

解释 根:根据;论:言论。没有根据的言论。

出处 《汉书 严助传》:“朔、皋不根持论,上颇俳优畜之。

87不爽毫发 [ bù shuǎng háo fā ]

解释 没有一点差错。

出处 《明史 王琼传》:“继者按稽之,不爽毫发。”

88不经之谈 [ bù jīng zhī tán ]

解释 经:通常的道理;法则等;谈:话。指荒唐的没有根据的言论。

出处 晋 羊祜《诫子书》:“无传无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

89兵出无名 [ bīng chū wú míng ]

解释 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亦泛指行事无正当理由。亦作“师出无名”。

出处 《汉书·高帝纪》:“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90出师无名 [ chū shī wú míng ]

解释 谓没有正当理由而出兵征伐。

出处 《新唐书·东夷传·高丽》:“莫离支杀君,虐用其下如檴阱,怨痛溢道,我出师无名哉?”

91别无他物 [ bié wú tā wù ]

解释 除此之外没有多余的东西。同“别无长物”。

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七卷:“伯桃视之,止有一塌,塌上堆积书卷,别无他物。”

92变化不穷 [ biàn huà bù qióng ]

解释 指变化多种多样,没有穷尽。

出处 清 赵起杲《青本刻聊斋志异>例言》:“编中所述鬼狐最伙,层见迭出,变化不穷。”

93变幻无穷 [ biàn huàn wú qióng ]

解释 变幻多种多样,没有穷尽。

出处 鲁迅《书信集 致杨霁云》:“但是‘作家’之变幻无穷,一面固觉是文坛之不幸,一面也使真相更分明。”

94变炫无穷 [ biàn xuàn wú qióng ]

解释 变化多种多样,没有穷尽。极言变化之多。

出处 《宋书 后妃传论》:“自元嘉以降,内职稍繁,椒庭绮观,千门万户,而淫妆怪饰,变炫无穷。”

95哀而不伤 [ āi ér bù shāng ]

解释 哀:悲哀;伤:伤害;妨害;悲痛过分。①感情适度;悲哀而不过度伤心。后用来形容诗歌;音乐等含优雅哀调;却又感情适度而不过分;具有中和美。②比喻言行适度或无伤大雅。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96当耳边风 [ dāng ěr biān fēng ]

解释 比喻对听到的话毫不在意。

出处 汉 赵晔《吴越春秋 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97才气无双 [ cái qì wú shuāng ]

解释 英勇的气慨,天下没有第二个人。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将军列传》:“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98暗中摸索 [ àn zhōng mō suǒ ]

解释 摸索:探索、寻求。①本指在黑暗中寻求。②指写作时只是凭空虚构。③比喻无人指教;完全靠自己探求门径、钻研事理。

出处 唐 刘餗《隋唐嘉话》中卷:“许敬宗性轻傲,见人多忘之。或谓其不聪。曰:‘卿自难记,若遇何(何逊)、刘(刘孝绰)、沈(沈约)、谢(谢眺),暗中摸索着,亦可识之。’”

99暗室不欺 [ àn shì bù qī ]

解释 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出处 《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 隋王荣暨妻刘氏墓志》:“暗室不欺,托生安养。”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