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火烧的很大的成语

形容火烧的很大的成语


1热火朝天 [ rè huǒ cháo tiān ]

解释 火热的烈火朝天熊熊;燃烧。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绪热烈;气氛高涨;就象炽热的火焰照天燃烧一样。

出处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前进吧祖国》:“从祖国到朝鲜,我看见一面是热火朝天的建设,一面是在炮火连天中奋不顾身的战斗。”

2心急火燎 [ xīn jí huǒ liáo ]

解释 心里很急;像火在烧。急:焦急。

出处 清 吴璿《飞龙全传》:“那管院的太监,心燎意急,一筹莫展。”

3燎原烈火 [ liáo yuán liè huǒ ]

解释 燎:燃烧;原:原野。烧遍广大原野的熊熊大火。比喻迅猛发展不可抵挡的力量。

出处 《尚书 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

4火烛银花 [ huǒ zhú yín huā ]

解释 犹火树银花。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出处 宋 朱淑真《元夜》诗之三:“火烛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东风。”

5咸阳一炬 [ xián yáng yī jù ]

解释 咸阳:秦朝的都城;炬:火把,引申为火焚。咸阳的一把大火。指项羽率军到咸阳后将秦宫全部烧毁。泛指一把火烧光。

出处 《史记 项羽本纪》:“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6千钧一发 [ qiān jūn yī fà ]

解释 钧:古时的计量单位;以三十斤为一钧。一根头发上拴着千钧重物。形容万分危急的情形。

出处 宋 程珌《程端明公洛水集 丙子轮对札子》第11卷:“肆我祖宗得请于上帝,假手鞑靼,连岁屏除,岌岌之千钧一发矣。”

7一筹莫展 [ yī chóu mò zhǎn ]

解释 筹:计策;办法;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出处 《宋史 蔡幼学传》:“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

8自取灭亡 [ zì qǔ miè wáng ]

解释 自己的所作所为导致自己的覆灭。

出处 《阴符经》下卷:“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9燃眉之急 [ rán méi zhī jí ]

解释 燃眉:火烧眉毛。火烧眉毛那样地紧急。比喻事情非常急迫。

出处 《文献通考 市籴二》:“元祐初,温公入相,诸贤并进用,革新法之病民者,如救眉燃,青苗、助役其尤也。”

10轰轰烈烈 [ hōng hōng liè liè ]

解释 轰轰:像声词;形容巨大声响;烈烈:火焰盛燃的样子。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出处 宋 文天祥《沁园春 题张许双庙》词:“人生欻翕云亡,好烈烈轰轰一场。”

11水深火热 [ shuǐ shēn huǒ rè ]

解释 像在深水里;如在烈火中。比喻人民生活极为痛苦或国家灾难深重。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12杯水车薪 [ bēi shuǐ chē xīn ]

解释 杯水:一杯水;车薪:一车柴草。一杯水救不了一大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对解决困难作用不大。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13明火执仗 [ míng huǒ zhí zhàng ]

解释 明:用为动词;点明;执:拿着;仗:兵器。点着火把;拿着兵器。形容公开劫掠;也指毫无隐蔽地干坏事。

出处 元 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我在这瓦窑居住,做些本份生涯,何曾明火执仗 ,无非赤手求财。”

14无法无天 [ wú fǎ wú tiān ]

解释 法:法纪;天:天理。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任意干坏事。现多形容违法乱纪;不受管束。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珍大奶奶是个老实头,个个人都叫他养得无法无天的。”

15慢条斯理 [ màn tiáo sī lǐ ]

解释 形容说话做事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叹批:“写红娘从张生边来入闺中,慢条斯理,如不在意如在意。”

16惹火烧身 [ rě huǒ shāo shēn ]

解释 惹:招引。比喻自己招灾惹祸害自己。

出处 明 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三回:“庄上人见典史亲来捉获,不知一件什么天大的事,生怕惹火烧身,连忙把余琳并冯氏,都送将出来。”

17忧心忡忡 [ yōu xīn chōng chōng ]

解释 忡忡:忧愁不安的样子。心事重重;十分忧愁。

出处 《诗经 召南 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18忧心如焚 [ yōu xīn rú fén ]

解释 焚:火烧。忧虑、焦急得心里像火烧一样。形容十分忧愁、焦急。

出处 《诗经 小雅 节南山》:“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忧心如焚,不敢戏谈。”

19当务之急 [ dāng wù zhī jí ]

解释 当前任务中最急迫的事。当:原为“处于”;现为“当前”;务:应该做的事。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

20欢天喜地 [ huān tiān xǐ dì ]

解释 形容非常高兴、快乐。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则见他欢天喜地,谨依来命。”

21心急如焚 [ xīn jí rú fén ]

解释 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心情极其焦急。焚:烧。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7回:“我越发觉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没法的事,成日犹如坐在针毡上一般。”

22心花怒放 [ xīn huā nù fàng ]

解释 心里高兴得像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高兴。怒放:盛开。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只他这一番言语举动,便把个舅爷骗得心花怒放。”

23火树银花 [ huǒ shù yín huā ]

解释 火树: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花: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闪亮;绚丽灿烂。

出处 唐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24釜底抽薪 [ fǔ dǐ chōu xīn ]

解释 釜:锅。薪:柴。在锅底下抽出柴火。比喻从根上解决问题。也指暗中进行破坏。

出处 汉 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25喜出望外 [ xǐ chū wàng wài ]

解释 望:希望;意料。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兴。

出处 宋 苏轼《与李之仪》:“契阔八年,岂谓复有见日,渐近中原,辱书尤数,喜出望外。”

26怒发冲冠 [ nù fà chōng guān ]

解释 冠:帽子。愤怒得头发竖起;顶着帽子。形容愤怒到极点。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27怒火中烧 [ nù huǒ zhōng shāo ]

解释 中:心中。怒火在心中燃烧。形容极端愤怒。

出处 宋 王迈《臞轩集》:“虚舟相触何心在,怒火虽炎一响空。”

28乐在其中 [ lè zài qí zhōng ]

解释 乐:快乐;乐趣。在做事情中能得到乐趣。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9迫在眉睫 [ pò zài méi jié ]

解释 迫:紧迫;睫:眉毛和眼睫毛。已经逼近眉毛和眼睫毛之间。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30火中取栗 [ huǒ zhōng qǔ lì ]

解释 偷取炉火里烤熟的栗子。比喻冒险为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当;却一无所得。

出处 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 封丹的寓言《猴子与猫》载:猴子骗猫取火中栗子,栗子让猴子吃了,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

31火冒三丈 [ huǒ mào sān zhàng ]

解释 怒火上升三丈高。形容十分愤怒。

出处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她一句话把他说得跳起来,火冒三丈。”

32愁眉苦脸 [ chóu méi kǔ liǎn ]

解释 苦:痛苦。忧愁得眉头紧锁;哭丧着脸。形容愁容满面的样子。也作“愁眉苦眼”。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7回:“成老爹气的愁眉苦脸,只得自己走出去回那几个乡里人去了。”

33郁郁寡欢 [ yù yù guǎ huān ]

解释 郁郁:忧郁;发愁的样子;寡:少。心里发愁;少言少语;闷闷不乐。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九章》:“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

34无忧无虑 [ wú yōu wú lǜ ]

解释 无:没有。没有任何忧虑。形容心情舒畅自然。

出处 元 郑廷玉《忍字记》第二折:“来,来,来,我做了个草庵中无忧无虑的僧家。”

35明哲保身 [ míng zhé bǎo shēn ]

解释 明哲:明智;通达事理。指洞察事理、聪慧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也指为了个人得失不坚持原则;与世无争。

出处 《诗经 大雅 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36迫不及待 [ pò bù jí dài ]

解释 迫:急迫;待:等待。急迫得不再等待。形容心情非常着急。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且系酒后游戏,该仙子何以迫不及待,不奏闻请旨。”

37欣喜若狂 [ xīn xǐ ruò kuáng ]

解释 形容高兴到了极点。欣喜:欢喜;若:好像;狂:感情失去控制。

出处 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38喜上眉梢 [ xǐ shàng méi shāo ]

解释 眉梢:眉尖。喜悦的神情从眉眼上表现出来。形容高兴时眉开眼笑。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思索良久,得了主意,不觉喜上眉梢。”

39怒不可遏 [ nù bù kě è ]

解释 遏;止住。愤怒得难以抑制。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却说贾大少爷正在自己动手掀王师爷的铺盖,被王师爷回来从门缝里瞧见了,顿时气愤填膺,怒不可遏。”

40太平盛世 [ tài píng shèng shì ]

解释 指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时代。比喻非常兴盛安定的社会。太平:社会安定。

出处 明 沈德符《野获编》:“余谓太平盛世,元夕张灯,不为过侈。”

41狼烟四起 [ láng yān sì qǐ ]

解释 狼烟:古代边境点燃狼粪以报警;即烽火。四处都有报警的烽火。形容外敌侵犯或内敌动荡;到处是战火。

出处 明 沈采《千金记 宵征》:“如今狼烟四起,虎斗龙争,我到街坊上打听楚国招兵文榜消息。”

42如火如荼 [ rú huǒ rú tú ]

解释 荼:音图。像火一样红;像茅草花一样白。比喻气势浩大而热烈。

出处 《国语 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旂、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旟,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

43自掘坟墓 [ zì jué fén mù ]

解释 掘:挖。自己给自己挖掘坟墓。比喻自己为自己的失败或灭亡准备了条件。

出处 晋 葛洪《神仙传》:“便一一以手裂坏之,又画作一大人,掘地埋之,便径去。”

44引火烧身 [ yǐn huǒ shāo shēn ]

解释 比喻自招灾祸;自讨苦吃或自取灭亡。也可比喻主动暴露自己的错误;争取大家的批评;帮助。

出处 明 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三回:“庄上人见典史亲来捉获,不知一件什么天大的事,生怕引火烧身,连忙把余琳并冯都送将出来。”

45刻不容缓 [ kè bù róng huǎn ]

解释 刻:片刻;容:容许;缓:延缓;耽搁。一刻也不容许延缓。形容形势十分紧迫。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胎前产后以及难产各症,不独刻不容缓,并且两命攸关。”

46火烧火燎 [ huǒ shāo huǒ liǎo ]

解释 燎:烘烤;烧烤。指火在燃烧;火在烘烤。形容心情十分焦灼急迫或疼痛难熬。

出处 魏巍《山雨》:“小嘎子火烧火燎地再也忍耐不住,就钻出磨房来。”

47后院起火 [ hòu yuàn qǐ huǒ ]

解释 比喻内部闹矛盾,发生纠纷。

出处 张平《抉择》:“那可是咱的后院,要是后院起火,别人可就要看咱的笑话了。”

48生灵涂炭 [ shēng líng tú tàn ]

解释 生灵:生民;百姓;涂炭:烂泥和炭火。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出处 《晋书 苻丕载记》:“先帝晏驾贼庭,京师鞠为戎穴,神州萧条,生灵涂炭。”

49杀人放火 [ shā rén fàng huǒ ]

解释 指无法无天的强暴行为。

出处 元 无名氏《黄花峪》第二折:“听的道杀人放火偏精细,显出我些英雄神威。”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五十五回:“他本是杀人放火为生的主儿,被杨元帅收伏在麾下。”

50连天烽火 [ lián tiān fēng huǒ ]

解释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形容战火烧遍各地。

出处 汉·蔡邕《蔡中郎集·外纪上·汉书十志疏》:“其时鲜卑连犯云中五原,一月之中烽火不绝,埃尘连天。”

51五内如焚 [ wǔ nèi rú fén ]

解释 焚:烧。五脏都像着了火一样。形容极度的忧愁和悲伤。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7回:“而且年来多病,日见衰颓,每念主上,不觉五内如焚。”

52愁肠百结 [ chóu cháng bǎi jié ]

解释 忧愁缠结在肠内。

出处 《敦煌变文集 王昭君变文》:“日月无明照覆盆,愁肠百结虚成着。”

53急如星火 [ jí rú xīng huǒ ]

解释 星火:流星。急迫得像一闪而过的流星一样。形容非常紧急。

出处 晋 李密《陈情表》:“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54急如风火 [ jí rú fēng huǒ ]

解释 急得像疾风烈火一样。形容十分急迫。

出处 《西游补》第九回:“你要图成和议,急如风火,却如何等得这三日过呢?”

55星火燎原 [ xīng huǒ liáo yuán ]

解释 一点儿小火可以把整个原野烧起来;常比喻新生事物开始时力量虽然微小;但有旺盛的生命力;前途无限。星火:微小的火;燎原:火烧原野。

出处 《尚书 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

56心如火焚 [ xīn rú huǒ fén ]

解释 心中好像火烧一样。形容焦急万分。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我托他打听几时有船,他查了一查,说道:'要等三四天呢。'我越发觉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没法的事,成日里犹如坐在针毡上一般。”

57惹火上身 [ rě huǒ shàng shēn ]

解释 惹:招引。比喻自己招灾惹祸害自己。

出处 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生怕惹火烧身,连忙把余琳并冯氏,都送将出来。”

58相生相克 [ xiāng shēng xiāng kè ]

解释 见“相生相克”。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四十六:“便有五行金木,相生相克。”

59自找麻烦 [ zì zhǎo má fán ]

解释 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事。

出处 王朔《人莫予毒》:“我事先知道您是警察,我还会砸你房门吗?我不是自找麻烦吗?”

60招灾惹祸 [ zhāo zāi rě huò ]

解释 招引灾祸。

出处 清·李渔《巧团圆·议赘》:“难道我老夫妻两口自己照管不来,还带着个如花似玉的闺女去招灾惹祸不成!”

61忧心如捣 [ yōu xīn rú dǎo ]

解释 忧愁得像有东西在捣心一样。形容十分焦急。

出处 《诗经 小雅 小弁》:“我心忧伤,惄焉如捣。”

62火烧眉毛 [ huǒ shāo méi máo ]

解释 火烧到眉毛了。比喻情势非常紧迫。也作“火烧眉睫”。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蒋山法泉禅师》:“问:‘如何是急,切一句?’师曰:‘火烧眉毛。’”

63烽火相连 [ fēng huǒ xiāng lián ]

解释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指边防常抓不懈,比喻战火不断。

出处 汉 荀悦《汉纪 宣帝纪三》:“部曲相保,堑垒木樵,便兵饰弩,烽火相连。”

64油煎火燎 [ yóu jiān huǒ liáo ]

解释 形容痛苦或焦灼。

出处 郭澄清《大刀记》第十章:“他觉着,像有个什么东西,在胸口上剧烈地涌动,闹得血管里的血,也加快了流速。继而,心里又油煎火燎,阵阵剧疼。”

65烈火真金 [ liè huǒ zhēn jīn ]

解释 烈火:熊熊大火;猛烈的火。真金不惧火炼;在烈火中可以鉴别出真正的黄金。比喻英雄本色不变;也作“烈火见真金”。

66火急火燎 [ huǒ jí huǒ liáo ]

解释 犹火烧火燎。

出处 《人民文学》1977年4期:“整个发电厂都火急火燎地动员起来。”

67银花火树 [ yín huā huǒ shù ]

解释 比喻灿烂的焰火或灯火。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6回:“北京三五风光好,膏雨初晴春意早。银花火树不夜城,陆地拥出蓬莱岛。”

68扇火止沸 [ shàn huǒ zhǐ fèi ]

解释 沸:沸腾,指水滚开。用扇风助长火势的办法来停止水沸腾。比喻采取的办法与希望达到的目的正好相反。

出处 《吴书》:“风声流闻,震荡城邑,丘墙惧于横暴,贞良化为群恶,此何异乎抱薪救焚,扇火止沸哉!”

69囊萤映雪 [ náng yíng yìng xuě ]

解释 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出处 元 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虽无汗马眠霜苦,曾受囊萤映雪劳。”

70燎原之火 [ liáo yuán zhī huǒ ]

解释 燎原:火烧原野。大火。比喻气势壮大的群众运动。

出处 《尚书·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

71火光烛天 [ huǒ guāng zhú tiān ]

解释 火光把天都照亮了。形容火势极大(多指火灾)。

出处 明·张岱《海志》:“火光烛天,海水如沸,此来得见海战,尤奇。”

72洪炉点雪 [ hóng lú diǎn xuě ]

解释 大火炉里放进一点雪,马上就会融化。比喻对问题领会极快。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佛印师四调琴娘》:“他原是明悟禅师转世,根气不同,所以出儒入墨,如洪炉点雪。”

73不可抗拒 [ bù kě kàng jù ]

解释 不能抵抗并拒绝

出处 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百万红军进入中国的东北,这个力量是不可抗拒的。”

74熊熊烈火 [ xióng xióng liè huǒ ]

解释 熊熊:形容火势旺盛。形容火势旺盛而猛烈。

出处 熊召政《张居正》第二卷第35回:“冥器杌椅车轿,都陷在熊熊烈火之中。”

75烟炎张天 [ yān yán zhāng tiān ]

解释 烟火遮满天空。炎:同焰。

76无名孽火 [ wú míng niè huǒ ]

解释 名:称呼;孽:邪。说不出的邪火。指极大的怒气。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那里我一把无名孽火,从脚跟下直透顶门,只得碍着众亲友不好动粗。”

77把薪助火 [ bǎ xīn zhù huǒ ]

解释 把:握住;薪:柴火。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患,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使事态扩大。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2回:“今求军马钱粮,切不可与。如若相助,是把薪助火也。”

78势如水火 [ shì rú shuǐ huǒ ]

解释 形容双方就像水火一样互相对立,不能相容。

出处 《三国志 蜀志 魏延传》:“惟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

79风雷火炮 [ fēng léi huǒ pào ]

解释 形容十分急躁。

出处 清 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二回:“上前天我们才到上海,货还没有起完,到了半夜里,忽然宪太太来了,风雷火炮的一阵,马上就要开船,脸上很带点怒色。”

80熯天炽地 [ chéng tiān chì dì ]

解释 形容火势极猛。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1回:“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是个熯天炽地。”

81焮天铄地 [ jú tiān shuò dì ]

解释 形容火势炽盛。

出处 唐·王维《京兆尹张公德政碑》:“火燎将至,焮天铄地。”

82洪炉燎发 [ hóng lú liáo fà ]

解释 洪炉:大炉子。大火炉里烧毛发。比喻事情极易解决。

出处 《史记·刺客列传》:“夫以鸿毛燎于炉炭之上,必无事矣。”

83自相水火 [ zì xiāng shuǐ huǒ ]

解释 自己人互相像水火那样不能相容。

出处 《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六回:“今大王所恃重臣二人,而使自相水火,非社稷之福也。”

84真金不怕火 [ zhēn jīn bù pà huǒ ]

解释 比喻正确的事物经得住考验。

出处 高晓声《大好人江坤大》:“姓刘的说要调查,你就陪他去,真金不怕火,查好了!”

85真金不怕火炼 [ zhēn jīn bù pà huǒ liàn ]

解释 比喻正直勇敢的人经得住任何风浪的考验。

出处 浩然《艳阳天》第115章:“乌云遮不住太阳,真金不怕火炼,东山坞永远会是太阳当空。”

86不食人间烟火 [ bù shí rén jiān yān huǒ ]

解释 食:吃;烟火:熟食。比喻人有出世之想或诗画立意高超,言词清丽。

出处 宋·阮阅《诗话总龟》第九卷:“东坡读其诗,叹息云:‘此不是吃烟火食人道底言语。’”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