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街头热闹的成语

形容街头热闹的成语


1高朋满座 [ gāo péng mǎn zuò ]

解释 高:高贵。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

出处 唐 王勃《滕王阁序》:“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2门庭若市 [ mén tíng ruò shì ]

解释 门:原指宫门;庭:原指朝庭;现指院子;若:好像;市:集市;市场。原来形容宫门里;朝庭上;进谏的人多得像在集市一样;十分热闹。现在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一》:“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3火树银花 [ huǒ shù yín huā ]

解释 火树: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花: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闪亮;绚丽灿烂。

出处 唐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4载歌载舞 [ zài gē zài wǔ ]

解释 载:又、且。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

出处 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昭夏乐》:“饰牲举兽,载歌且舞,既舍伊腯,致精灵府。”

5热火朝天 [ rè huǒ cháo tiān ]

解释 火热的烈火朝天熊熊;燃烧。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绪热烈;气氛高涨;就象炽热的火焰照天燃烧一样。

出处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前进吧祖国》:“从祖国到朝鲜,我看见一面是热火朝天的建设,一面是在炮火连天中奋不顾身的战斗。”

6济济一堂 [ jǐ jǐ yī táng ]

解释 济济:人多的样子;堂:大厅。形容很多的人汇聚在一起。

出处 清 归庄《静观楼讲义序》:“今也名贤秀士,济济一堂,大义正言,洋洋盈耳。”

7水泄不通 [ shuǐ xiè bù tōng ]

解释 泄:泄漏。原意为水都流不出去。形容拥挤和包围得非常严密。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德山门下,水泄不通,佛事门中,风行草偃。”

8座无虚席 [ zuò wú xū xí ]

解释 虚:空;席:座席;座位。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

出处 《晋书 王浑传》:“时吴人新附,颇怀畏惧。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座无空席,门不停宾,于是江东之士莫不悦附。”

9人声鼎沸 [ rén shēng dǐng fèi ]

解释 鼎沸:鼎水沸腾;原比喻形势不安定;现比喻声音嘈杂。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刘小官雌雄兄弟》:“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

10摩肩接踵 [ mó jiān jiē zhǒng ]

解释 摩:接触;踵:脚跟。肩挨肩;脚尖连着脚跟。形容人多拥挤;或比喻事物接连不断的出现。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11川流不息 [ chuān liú bù xī ]

解释 川:河流;流:流动;息:停止。①比喻时光的流逝和大自然的运行永无休止。②亦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往来不绝。

出处 南朝 梁 周兴嗣《千字文》:“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12沸沸扬扬 [ fèi fèi yáng yáng ]

解释 沸沸:水翻滚的样子;扬:掀动;升腾。开水翻滚;气泡升腾的样子。比喻人声喧扰、议论纷纷。形容熙来攘往;非常热闹的情景。

出处 《山海经 西山经》:“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源沸沸汤汤。”

13万人空巷 [ wàn rén kōng xiàng ]

解释 本指家家户户的人都奔向一个地方;以致住宅空荡荡的。现多指很多的人聚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形容轰动一时的盛况。

出处 宋 苏轼《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诗:“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

14灯火辉煌 [ dēng huǒ huī huáng ]

解释 灯火灿烂;形容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

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理宗皇帝游苑,登凤凰山,至夜望见西湖内灯火辉煌,一片光明。”

15熙熙攘攘 [ xī xī rǎng rǎng ]

解释 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16络绎不绝 [ luò yì bù jué ]

解释 络绎:前后相连;连续不断。不绝:也是不断之意。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也作“络绎不断”。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南匈奴传》:“窜逃去塞者,络绎不绝。”

17车水马龙 [ chē shuǐ mǎ lóng ]

解释 车络绎不绝;有如流水;马首尾相接;好像游龙。形容沿途车马很多;成群结队;繁华热闹的场面。也作“马龙车水”。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皇后纪上 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18觥筹交错 [ gōng chóu jiāo cuò ]

解释 酒杯和酒筹错杂放置。形容众人一起宴饮时的热闹景象。

出处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19人山人海 [ rén shān rén hǎi ]

解释 人多得像大山大海一样;形容聚集在一起的人特别多。

出处 《西胡老人繁胜录》:“四山四海,三千三百,衣山衣海,卦山卦海,南山南海,人山人海。”

20比肩继踵 [ bǐ jiān jì zhǒng ]

解释 比肩:肩膀挨着肩膀;继踵:脚尖碰着脚后跟。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着脚根。形容人多拥挤。

出处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杂下九》:“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21人喊马嘶 [ rén hǎn mǎ sī ]

解释 嘶:马叫。人人在呐喊;马在嘶叫。形容喧闹嘈杂的声音。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4卷:“只听得外面喧嚷,似有人喊马嘶之声,渐渐近前堂来。”

22熙来攘往 [ xī lái rǎng wǎng ]

解释 熙、攘:喧闹、纷乱的样子。人来人往;喧闹纷杂。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只见这弄堂里面,熙来攘往,毂击肩摩;那出进的轿子,更觉络绎不绝。”

23人来人往 [ rén lái rén wǎng ]

解释 人来来往往连续不断。也形容忙于应酬。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回:“这两三天人来人往,我瞧着那些人都照应不到,想必你没有吩咐,还得你替我们操点心儿才好。”

24接踵而至 [ jiē zhǒng ér zhì ]

解释 踵:脚后跟;接踵:足跟相接。后头的人脚尖挨上前头人的脚跟;一个跟着一个来到。形容人特别多;络绎不绝。或事情连续不断地发生。也作“继踵而至”、“接踵而来”。

出处 《新编五代史平话 唐史下》:“是日唐主大军接踵而至。”

25挨肩擦背 [ āi jiān cā bèi ]

解释 挨:靠近;擦:接触。形容紧紧挨着;也形容人多而拥挤。

出处 《清平山堂话本 错认尸》:“当日闹动城里城外人都得知,男子妇人,挨肩擦背,不计其数,一齐来看。”

26盛况空前 [ shèng kuàng kōng qián ]

解释 形容热闹至极

出处 陆文夫《为读者想》:“只有把厅堂挤得满满,才算得上是盛况空前。”

27人欢马叫 [ rén huān mǎ jiào ]

解释 人在呼喊,马在嘶鸣。形容一片喧闹声。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只听得外面喧嚷,似有人喊马嘶之声,渐渐近前堂来了。”

28项背相望 [ xiàng bèi xiāng wàng ]

解释 项:颈项。原指前后相顾。后多形容行人拥挤,接连不断。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左雄传》:“监司项背相望,与同疾疢。”

29笙歌鼎沸 [ shēng gē dǐng fèi ]

解释 形容乐声歌声热闹非常。

出处 宋·吴自牧《梦粱录·清明节》:“此日又有龙舟可观,都人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

30红飞翠舞 [ hóng fēi cuì wǔ ]

解释 红、翠:指服装的色彩,泛指各种各样的颜色。形容妇女们穿着各种颜色的漂亮衣服,尽兴嬉戏,热闹非凡的情景。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呼三喝四,喊七叫八,满厅中红飞翠舞,玉动珠摇,真是十分热闹。”

31花天锦地 [ huā tiān jǐn dì ]

解释 形容繁华热闹。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五卷:“行至长安,果然是花天锦地,比新丰市又不相同。”

32七手八脚 [ qī shǒu bā jiǎo ]

解释 原指比一般人多好几个手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忙乱。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第20卷:“上尚七手八脚,三头两面,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逆顺,打成一片。”

33单枪匹马 [ dān qiāng pǐ mǎ ]

解释 ①作战时单身上阵;冒险直进。②比喻做事单独行动;没有人帮助。也作“匹马单枪”、“单兵独马”、“单人匹马”。

出处 唐 汪遵《乌江》诗:“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34人浮于事 [ rén fú yú shì ]

解释 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35争先恐后 [ zhēng xiān kǒng hòu ]

解释 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出处 明 屠勋《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门桥记》:“匪公帑而乐施者争先恐后。”

36七嘴八舌 [ qī zuǐ bā shé ]

解释 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也比喻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

出处 《好逑传》第五回:“众人正跑得有兴头上,忽被铁公子拦住,便七嘴八舌地乱嚷。”

37接连不断 [ jiē lián bù duàn ]

解释 连续不间断。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陈设兵卫,自王宫起,直至光家之门,街衢皆满,接连不断。”

38喜气洋洋 [ xǐ qì yáng yáng ]

解释 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非常高兴。

出处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气洋洋者矣。”

39纷至沓来 [ fēn zhì tà lái ]

解释 纷:多;杂乱;沓:重复;多。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

出处 宋 楼钥《序》:“禅位之诏,登极之赦,尊号改元等文,皆出公手,纷至沓来,从容应之,动合体制。”

40花花世界 [ huā huā shì jiè ]

解释 指热闹繁华的地方或灯红酒绿寻欢作乐的场所。也泛指人世间。含贬义。

出处 宋 文及翁《贺新郎 西湖》词:“回首洛阳花世界,烟渺黍离之地。”

41鱼龙混杂 [ yú lóng hùn zá ]

解释 比喻坏人和好人混杂在一起;成分复杂。

出处 唐 张志和《和渔夫词》十三:“风搅长空浪搅风,鱼龙混杂一川中。”

42不计其数 [ bù jì qí shù ]

解释 计:计算。没法子计算数目。形容极多。

出处 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 襄阳始末》:“火炮、药箭射死北兵及坠水者,不计其数。”

43荒诞不经 [ huāng dàn bù jīng ]

解释 荒诞:荒唐离奇;极不真实;不经:不合正常的情理。形容说话荒唐;毫无根据。

出处 明 张岱《家传》:“与人言多荒诞不经,人多笑之。”

44震耳欲聋 [ zhèn ěr yù lóng ]

解释 耳朵都要振聋了。形容很大;特别响。

出处 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声。”

45众说纷纭 [ zhòng shuō fēn yún ]

解释 纷纭:言论、事情等多而杂乱。说法多而杂。

出处 元 戴表元《剡源集》第20卷:“然当纯公既没,众说纷纭,卒能坚忍植立。”

46锣鼓喧天 [ luó gǔ xuān tiān ]

解释 喧:声音大。锣鼓的声音震天响。用敲锣打鼓来表示喜庆的意思。

出处 元 尚仲贤《单鞭夺槊》第四折:“早来到北邙前面,猛听的锣鼓喧天,那军不到三千,拥出个将一员,雄纠纠威风武艺显。”

47杀人如麻 [ shā rén rú má ]

解释 杀死的人像乱麻一样数不清。形容杀人极多。

出处 唐 李白《蜀道难》诗:“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48欣喜若狂 [ xīn xǐ ruò kuáng ]

解释 形容高兴到了极点。欣喜:欢喜;若:好像;狂:感情失去控制。

出处 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49僧多粥少 [ sēng duō zhōu shǎo ]

解释 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比喻物少人多,不够分配。

出处 王朔《浮出海面》:“国家有困难,僧多粥少,为国分忧嘛。”

50人满为患 [ rén mǎn wéi huàn ]

解释 因人多造成了困难。

出处 郭沫若《洪波曲》第二章一:“客栈小,已经人满为患。”

51三人成虎 [ sān rén chéng hǔ ]

解释 城里本没有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说城里有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传播;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52挥汗如雨 [ huī hàn rú yǔ ]

解释 众人用手抹汗;挥洒的汗水像雨点一样。形容人多、拥挤。也形容因天热或劳动而出汗很多。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一》:“监淄之途,车彀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53精耕细作 [ jīng gēng xì zuò ]

解释 精心细致地耕作。指庄稼的耕种经营十分认真细致。

出处 毛泽东《做革命的促进派》:“我们靠精耕细作吃饭,人多一点,还是有饭吃。”

54欢声笑语 [ huān shēng xiào yǔ ]

解释 欢乐的说笑声。

55欢声雷动 [ huān shēng léi dòng ]

解释 欢呼声像雷声一样响。形容热烈欢乐的气氛。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97回:“宋先锋大喜,传谕各门将佐,统领军马,次第入城。兵不血刃,百姓秋毫无犯,欢声雷动。”

56宾客如云 [ bīn kè rú yún ]

解释 来客多得如聚集的云层。形容客人多。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月明和尚度柳翠》:“穿著布素,闭门念佛;虽宾客如云,此日断不接见,以此为常。”

57一字之师 [ yī zì zhī shī ]

解释 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指改正别人诗文中的一个字或纠正一个误读、误写的字。

出处 明 张岱《与周伯戬之书》:“张乖崖以萧楚才为一字之师。”

58磕头碰脑 [ kē tóu pèng nǎo ]

解释 形容人多而相挤磕碰,或东西多而处处碰人。

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3回:“这有何难?放着相大爷一个名进士,磕头碰脑,满路都是同年,这有甚么难处!”

59鼓乐齐鸣 [ gǔ yuè qí míng ]

解释 击鼓和奏乐声一齐响。形容热闹景象。

出处 郭沫若《虎符》第二幕:“群众起来,鼓乐齐鸣。”

60人多嘴杂 [ rén duō zuǐ zá ]

解释 杂:杂乱,多种多样。谈论的人多,说法多种多样。也指在场的人多,七嘴八舌。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闺臣恐人多嘴杂,说话不便,即同良箴,红蕖,紫绡另在一房居住。”

61万头攒动 [ wàn tóu cuán dòng ]

解释 形容许多人聚集在一起争着看。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43回:“时候虽早,那看榜的人,却也万头攒动。”

62人心叵测 [ rén xīn pǒ cè ]

解释 叵:不可。人的心地不可探测。形容人心险恶。

出处 《新唐书 尹愔传》:“吾门人多矣,尹子叵测也。”

63比肩叠迹 [ bǐ jiān dié jì ]

解释 比:并。肩并肩,足迹相叠。形容人多。

出处 唐 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荣古虐今者,比肩叠迹。”

64发言盈庭 [ fā yán yíng tíng ]

解释 形容好多人聚在一起议论,意见纷纷,得不出一致的结论。

出处 《诗经 小雅 小旻》:“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

65挨肩并足 [ āi jiān bìng zú ]

解释 形容人群拥挤。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那山中远近人家,都晓得高家新女婿才貌双全,竞来观看,挨肩并足,如看神会故事的一般热闹。”

66骈肩累迹 [ pián jiān lèi jì ]

解释 同“骈肩累迹”。

出处 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

67骈肩累踵 [ pián jiān lèi zhǒng ]

解释 同“骈肩累迹”。

出处 清·王韬《瀛需杂志》:“二十八日为城隍夫人诞辰,城中热闹,无异于城外,几于倾邑若狂,士女往观者,骈肩累踵。”

68骈肩叠迹 [ pián jiān dié jì ]

解释 形容人多拥挤。同“骈肩累迹”。

出处 清·刘大櫆《乞捐输以待周急引》:“京师为四方之会,万民之所聚处,仕宦宾旅,骈肩叠迹。”

69逐队成群 [ zhú duì chéng qún ]

解释 形容人多。

出处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五回:“游街的犯人,逐队成群;看游街的闲人,填街塞巷。”

70观者云集 [ guān zhě yún jí ]

解释 观看的人如行云那样密集。形容观看的人多。

出处 《云笈七签》卷一一三引前蜀·杜光庭《墉城集仙录·王奉仙》:“自咸通迄光启四十年间,游淮浙之宛陵,所至之处,观者云集。”

71比肩迭迹 [ bǐ jiān dié jì ]

解释 肩膀相靠,足迹相迭。形容人多。

出处 唐 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荣古虐今者,比肩迭迹。”

72填街塞巷 [ tián jiē sāi xiàng ]

解释 形容人非常多。

出处 《南齐书 虞玩之传》:“又生不长发,便谓为道人,填街溢巷,是处皆然。”

73八街九陌 [ bā jiē jiǔ mò ]

解释 形容城市的街道纵横,市面繁华。

出处 《三辅旧事》:“长安城中,八街九陌。”

74踵趾相接 [ zhǒng zhǐ xiāng jiē ]

解释 谓脚迹相连。形容人数众多,接连不断。

出处 杨天石《黄遵宪》:“黄遵宪盛赞他们‘前仆后起,踵趾相接,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75比肩迭踵 [ bǐ jiān dié zhǒng ]

解释 形容人多。迭踵,脚尖踩脚跟。

出处 清 陈康棋《郎潜纪闻》卷一:“辽沉旧人,胜朝遗耈,比肩迭踵,同掌丝纶。”

76摩肩接毂 [ mó jiān jiē gǔ ]

解释 肩挨着肩,车轮挨着车轮。形容人多拥挤。

出处 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 游嵩山日记》:“伊阙摩肩接毂,为楚豫大道。”

77掎裳连袂 [ jǐ cháng lián mèi ]

解释 裙子牵住裙子,袖子连着袖子。形容人多。

出处 宋·刘从义《重修开元寺行廊功德碑》:“服靓妆,继日以掎裳连袂。”

78张袂成帷 [ zhāng mèi chéng wéi ]

解释 张开袖子成为帷幕。形容人多。

出处 汉·刘向《说苑·奉使》:“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帷,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79驾肩接武 [ jià jiān jiē wǔ ]

解释 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

出处 《旧唐书·尹思贞李杰等传论》:“有唐之兴,绵历年所,骨鲠清廉之士,怀忠抱义之臣,台省之间,驾肩接武。”

80亚肩叠背 [ yà jiān dié bèi ]

解释 前后的人肩背紧挨着。形容人多拥挤。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3回:“武松在轿上看时,只见亚肩叠背,闹闹嚷嚷,屯街塞巷,都来看大虫。”

81连衽成帷 [ lián rèn chéng wéi ]

解释 见“连衽成帷”。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82掎裳连襼 [ jǐ shang lián yì ]

解释 牵裙连袖。形容人多。

出处 晋·潘岳《藉田赋》:“蹑踵侧肩,掎裳连襼。”

83攘来熙往 [ rǎng lái xī wǎng ]

解释 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出处 《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84繁弦急管 [ fán xián jí guǎn ]

解释 形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热闹情景。

出处 唐 钱起《玛瑙杯歌》:“繁弦急管催献酬,倏若飞空生羽翼。”

85金鼓喧阗 [ jīn gǔ xuān tián ]

解释 金鼓:金钲和鼓。喧阗:声音大。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亦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

出处 清 金捧阊《守一斋笔记 芦花会》:“忽金鼓喧阗,仪卫甚盛,观者踵接肩摩。”

86人千人万 [ rén qiān rén wàn ]

解释 形容人多。

87踵接肩摩 [ zhǒng jiē jiān mó ]

解释 摩肩接踵。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拥挤不堪。

出处 清·金捧阊《守一斋笔记·芦花会》:“忽金鼓喧阗,仪卫甚盛,观者踵接肩摩。”

88山呼海啸 [ shān hū hǎi xiào ]

解释 山在呼叫,海在咆啸。形容气势盛大。也形容极为恶劣的自然境况。

89九衢三市 [ jiǔ qú sān shì ]

解释 指繁华的街市。

出处 宋·柳永《看花回》词:“九衢三市风光丽,正万家、急管繁弦。”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