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一起出力的成语

形容一起出力的成语


1同心协力 [ tóng xīn xié lì ]

解释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协:合。

出处 《梁书 王僧辩传》:“讨逆贼于咸阳,诛叛子于云梦,同心协力,克定邦家。”

2通力合作 [ tōng lì hé zuò ]

解释 不分彼此;共同努力。通:联合。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盍彻乎”宋 朱熹注:“一夫受田百亩,而与同沟共井之人,通力合作,计亩均收。”

3东拉西扯 [ dōng lā xī chě ]

解释 拉、扯:闲谈。没有明确话题地聊天;也指说话写文章条理紊乱;不紧扣中心议题。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更有一种可笑的,肚子里原没有什么,东拉西扯,弄的牛鬼蛇神,还自以为博奥。”

4不遗余力 [ bù yí yú lì ]

解释 遗:保留;余力:剩余的力量。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三》:“秦不遗馀力矣,必且破赵军。”

5众志成城 [ 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 ]

解释 众人统一的意志;形成坚固的城墙。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 大。城;城墙。

出处 《国语 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6万众一心 [ wàn zhòng yī xīn ]

解释 千万人一条心。形容齐心协力团结一致。

出处 清 金安清《洋务宜遵祖训,安内攘外,自有成效说》:“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上下联络,万众一心。”

7无济于事 [ wú jì yú shì ]

解释 济:有益。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比喻不解决问题。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我岂不知贼兵众盛?就带你们同去,亦无济于事。”

8同甘共苦 [ tóng gān gòng kǔ ]

解释 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承担苦难。比喻同欢乐;共患难。甘:甜;苦:苦难。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9风雨同舟 [ fēng yǔ tóng zhōu ]

解释 舟:船。在风雨中同乘在一条船上;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出处 孙武《孙子 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10尽心竭力 [ jìn xīn jié lì ]

解释 竭:用尽;尽:全部用出。费尽心思;用出全部力气。形容做事十分认真负责。

出处 《宋书 宗越传》:“诛戮群公及何迈等,莫不尽心竭力,故帝凭其爪牙,无所忌惮。”

11患难与共 [ huàn nàn yǔ gòng ]

解释 患难:危险艰苦的环境;与共:在一起。指在不利处境中共同承担灾难和困苦。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12群策群力 [ qún cè qún lì ]

解释 策:计策;主意。群:集体;大家人。指发挥集体的作用;大家一起来想办法;贡献力量。

出处 汉 扬雄《法言 重黎》:“汉屈群策,群策屈群力。”

13铜墙铁壁 [ tóng qiáng tiě bì ]

解释 铜做的城墙;铁打的营垒。比喻坚固而不可摧毁的事物。也比喻坚固严密的防御。

出处 元 无名氏《谢金吾》楔子:“孩儿此一去,随他铜墙铁壁,也不怕不拆倒了他的。”

14三心二意 [ sān xīn èr yì ]

解释 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

出处 元 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争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

15同舟共济 [ tóng zhōu gòng jì ]

解释 同坐一条船过河;比喻同心协力;共同渡过难关。舟:船;济:渡水。

出处 先秦 孙武《孙子 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16全力以赴 [ quán lì yǐ fù ]

解释 赴法;前往。把全部力量都投进去。

出处 清 赵翼《二十二史札记》:“故凡可以得名者,必全力以赴,好为苟难,遂成风俗。”

17精诚团结 [ jīng chéng tuán jié ]

解释 精诚:真诚。真心诚意;团结一致。

出处 《茅盾选集 杂感二题之二》:“唯有盟国的精诚团结,才能赢得和平。”

18倾巢而出 [ qīng cháo ér chū ]

解释 倾:尽;倾巢:意指巢中一个也不剩。整窝的鸟儿全出来。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贼兵倾巢而来,必是抵死厮拼、我将何策胜之?”

19不分彼此 [ bù fēn bǐ cǐ ]

解释 彼:对方;此:己方。不分你我。形容关系亲密。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8回:“我想叫他们今后不分彼此,都是一样。”

20和衷共济 [ hé zhōng gòng jì ]

解释 衷:内心;济:渡水。大家一条心;共同渡江河。比喻团结一致;克服困难。

出处 《尚书 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国语 鲁语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

21齐心协力 [ qí xīn xié lì ]

解释 协力:合力。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

出处 《周书 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

22留有余地 [ liú yǒu yú dì ]

解释 说话办事不走极端;留有回旋和变通的余地。

出处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68章:“他们显然具有‘化大事为小事’的用心,为下一步‘打退堂鼓’留有余地。”

23齐心戮力 [ qí xīn lù lì ]

解释 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出处 晋 袁宏《后汉纪 献帝纪一》:“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

24齐心合力 [ qí xīn hé lì ]

解释 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出处 《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25竭尽全力 [ jié jìn quán lì ]

解释 竭尽:用尽。用尽全部力量。

出处 《宋书 宗越传》:“诛戮群公及何迈等,莫不尽心竭力,故帝凭其爪牙,无所忌惮。”

26齐心同力 [ qí xīn tóng lì ]

解释 见“齐心协力”。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常传》:“齐心同力,锐气益壮。”

27同心同德 [ tóng xīn tóng dé ]

解释 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心:愿望;思想;德:信念;意志。

出处 《尚书 泰誓》:“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28志士仁人 [ zhì shì rén rén ]

解释 志向宏伟、道德高尚的人。指热爱祖国献身事业的人士。(仁:仁爱;高尚)。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9众擎易举 [ zhòng qíng yì jǔ ]

解释 比喻大家齐心协力;就容易把事情办好。擎:往上托举。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现在我们大家替他打算,众擎易举,已有个成数了,不日便可奉请开复。”

30出谋划策 [ chū móu huà cè ]

解释 谋:计谋;划:筹划。制定计谋策略。指为人出主意。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汝依违观望其间,并不见出奇画策,无非因人成事。”

31耳红面赤 [ ěr hóng miàn chì ]

解释 耳朵和面部都红了。形容过于用力、情绪激动或羞愧时的脸色。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61回:“忽见禁子走来,轻轻的向倪完耳边说了几句。倪完吃了一惊,不觉耳红面赤。”

32献计献策 [ xiàn jì xiàn cè ]

解释 主动为别人出谋划策。

出处 古华《芙蓉镇》第一章:“据说早在1958年,她就献计献策,由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放出一颗‘工商卫星’。”

33吴越同舟 [ wú yuè tóng zhōu ]

解释 吴越:指吴国人和越国人。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出处 先秦 孙武《孙子 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34横拖倒拽 [ héng tuō dào zhuāi ]

解释 拽:用力拉扯。指用暴力强拖硬拉。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四:“众皂隶一齐动手,把娇娇嫩嫩的一个尼姑,横拖倒拽,捉将下来。”

35生拖死拽 [ shēng tuō sǐ zhuāi ]

解释 形容强行拖扯。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遂打了个落花流水,生拖死拽,把个英莲拖去,如今也不知死活。”

36生拽活拖 [ shēng zhuài huó tuō ]

解释 拽:拖,硬拉。形容用力拉扯。

出处 克非《春潮急》:“连团年饭也没吃,害得杜大嫂她妈妈跟在他后面追了好远,生拽活拖,差点儿把他短袄扯破。”

37奋臂大呼 [ fèn bì dà hū ]

解释 奋臂:高举手臂。高举手臂,大声呼喊。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陈涉以戍卒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

38协力同心 [ xié lì tóng xīn ]

解释 心: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周书·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

39齐心并力 [ qí xīn bìng lì ]

解释 众人一心,共同努力。亦作“齐心同力”、“朋心合力”、“齐心协力”、“齐心合力”。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上托兄长虎威,深感众头领之德,齐心并力,救拔贱体,肝胆涂地,难以报答。”

40顺风行船 [ shùn fēng xíng chuán ]

解释 顺着风势行船。比喻趁着有利情势做事,用力小而收效大。

出处 《豆棚闲话·空青石蔚子开盲》:“如今的人眼明手快,捷足高才,遇着世事,如顺风行船,不劳余力。”

41苦绷苦拽 [ kǔ bēng kǔ yè ]

解释 绷:拉紧;拽:用力拉。苦苦地东拉西扯,凑集钱财。

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一回:“向日那些旧朋友,还道是昔日的晃大舍,苦绷苦拽,或当借了银钱,或损折了器服,买了礼,都来与晃大舍接风。”

42悬驼就石 [ xuán tuó jiù shí ]

解释 比喻用力多,得益少。

出处 《法苑珠林》卷六六记载:有人得到一匹死骆驼,剥皮嫌刀钝。楼上有块磨刀石,于是上楼磨刀,下楼剥皮,上下往返,十分费事。

43扯扯拽拽 [ chě chě zhuài zhuài ]

解释 拉扯,用力拉,也指推推拉拉。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7回:“便有许多王孙公子要求娶他,又有些媒婆扯扯拽拽扶他上车,自己不肯去。一回儿又有盗贼劫他,持刀执棍的逼勒。”

44扼吭夺食 [ è gāng duó shí ]

解释 扼:用力掐着;亢:咽喉。扼住喉咙,夺走吃的东西。比喻使人处于绝境。

出处 《元史·陈祖仁传》:“乃欲驱疲民以供大役,废其耕耨而荒其田亩,何异扼其吭而夺其食,以速其毙乎?”

45同力协契 [ tóng lì xié qì ]

解释 犹言同心协力。

出处 《南史·宋纪·武帝》:“同力协契,所在蜂起。”

46扼臂啮指 [ è bì niè zhǐ ]

解释 扼:用力掐;啮:咬。掐胳膊,咬手指。形容母子心灵相互感应。

出处 东汉 王充《论衡 感虚》:“曾子左臂立痛,即驰至问母:‘臂何故痛?’母曰:‘今者客来欲去,吾扼臂以呼汝耳。’”

47扼吭拊背 [ è háng fǔ bèi ]

解释 扼:用力掐着;吭:咽喉;拊:拍击。掐着喉咙,捺住脊背。比喻控制要害,制敌死命。

出处 清 魏源《圣武记》第14卷:“如何而形格势禁,如何而扼吭拊背,愿闻其宜忌,可乎?”

48同心合力 [ tóng xīn hé lì ]

解释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出处 《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49暗里使劲 [ àn lǐ shǐ jìn ]

解释 指人暗中用力干什么事。

50拽欛扶犁 [ zhuāi bà fú lí ]

解释 拽:用力拉。指以种田为业。

出处 元·张国宾《薛仁贵》第三折:“偏不肯拽欛扶犁,常只是抛了农器演武艺。”

51长江大河 [ cháng jiāng dà hé ]

解释 指长江和黄河。形容气势磅礴,奔腾不息。

出处 宋·苏洵《上欧阳内翰书》:“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

52众虎同心 [ zhòng hǔ tóng xīn ]

解释 许多虎一条心做事。比喻众多有本事的人团结一致,力量会更大。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七回:“三山聚义打青州,众虎同心归水泊。”

53吹毛利刃 [ chuī máo lì rèn ]

解释 将毛、发置于刀或剑刃上,用力一吹即可削断毛发。形容刀剑极为锋利。

54入海算沙 [ rù hǎi suàn shā ]

解释 ①到海底数沙子。喻白费功夫。②又喻用力精勤。

出处 明·宋濂《杭州灵隐寺故辅良大师石塔碑铭》:“教秉固当学,若沉溺不返,如入海算沙,徒自困耳。”

55扼亢拊背 [ è kàng fǔ bèi ]

解释 扼:用力掐着。亢:通“吭”,喉咙。拊:击,拍击。掐住喉咙,捺住背脊。比喻控制要害,制敌于死命。亦作“扼吭拊背”、“扼肮拊背”。

56努唇胀嘴 [ nǔ chún zhàng zuǐ ]

解释 努:用力伸出或突出;胀:膨胀。形容不欢喜的样子。

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33回:“连这等一个刚毅不屈的仲由老官,尚且努唇胀嘴,使性旁气。”

57努筋拔力 [ nǔ jīn bá lì ]

解释 努:用力伸出;拔:超过。凸出青筋,使尽力气。形容竭尽全力。

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9回:“我拉不上,努筋拔力的替他做了衣服,不自家讨愧,还说长道短的哩。”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