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敌人很厉害的成语

形容敌人很厉害的成语


1望尘莫及 [ wàng chén mò jí ]

解释 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尘:尘土;莫:不;及:赶上。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赵咨传》:“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

2口蜜腹剑 [ kǒu mì fù jiàn ]

解释 嘴里说得动听;心里却盘算着坏主意。形容嘴甜心狠;阴险毒辣。

出处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3不堪一击 [ bù kān yī jī ]

解释 不堪:经不起。经不起一打。形容十分脆弱。有时也指文章的论点不严密;经不起反驳。

出处 王安忆《命运交响曲》:“我太响,心里却在大声地嚷:你的想法太不堪一击了!”

4势不两立 [ shì bù liǎng lì ]

解释 两立:并存。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一》:“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5凶神恶煞 [ xiōng shén è shà ]

解释 原指凶恶的神。后来指凶恶的坏人。煞:迷信说法中的凶神。

出处 元 王晔《桃花女》第三折:“遭这般凶神恶煞,必然板僵身死了也。”

6暗度陈仓 [ àn dù chén cāng ]

解释 度:通“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要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出处 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完三秦,劫取五国。”

7乘虚而入 [ chéng xū ér rù ]

解释 虚:空隙。指军事上向对方没有设施或兵力薄弱的地方进攻。也指趁着空虚或虚弱的地方侵入。也作“乘间而入”。

出处 宋 张君房《去芨七筌》第120回:“将至所居,自后垣乘虚而入,径及庭中。”

8人面兽心 [ rén miàn shòu xīn ]

解释 空有人的外貌;品德却像兽类。形容品德极坏。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赞》:“夷狄之人贪而好利,披发左衽,人面兽心。”

9穷凶极恶 [ qióng xiōng jí è ]

解释 穷:极端。形容非常的凶恶。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下》:“乃始恣睢,奋其威诈,滔天虐民,穷凶极恶。”

10背水一战 [ bèi shuǐ yī zhàn ]

解释 背:背向;水:指江河;背水:背后是水;表示没有退路。原作“背水阵”;背后临近河水摆阵;或布下的阵势。后来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

出处 宋 秦观《将帅》:“韩信之击赵,非素拊循士大夫也,背水一战而擒赵王歇,斩成安君,是不在乎任之久近也。”

11蠢蠢欲动 [ chǔn chǔn yù dòng ]

解释 蠢蠢:爬虫蠕动的样子。形容像虫子一样开始动弹。比喻敌人策划准备进攻;或坏人准备捣乱破坏。

出处 南朝 宋 刘敬叔《异苑 句容水脉》:“掘得一黑物,无有首尾,形如数百斛舡,长数十丈,蠢蠢而动。”

12不共戴天 [ bù gòng dài tiān ]

解释 共:共同;戴:顶着。不跟仇敌在同一个天底下生活。形容仇恨极深;誓不两立。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13天罗地网 [ tiān luó dì wǎng ]

解释 天空和地面所张设的罗网。比喻严密的包围圈。多指对敌人、逃犯的严密的防范。罗:捕鸟的网。

出处 元 无名氏《锁魔镜》第三折:“天兵下了天罗地网者,休要走了两洞妖魔。”

14胆小如鼠 [ dǎn xiǎo rú shǔ ]

解释 胆子小得像老鼠一般。形容人胆小怕事。

出处 北齐 魏收《魏书 汝阴王天赐传》:“言同百舌,胆若鼷鼠。”

15避实就虚 [ bì shí jiù xū ]

解释 实:实力;就:接近;趋向;虚:空虚;虚弱。原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现也指办事先找容易突破的地方着手。或谈论问题回避要害。原作“避实击虚”。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要略》:“击危乘势以为资,清静以为常,避实就虚,若驱群羊,此所以言兵也。”

16作恶多端 [ zuò è duō duān ]

解释 恶: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端:项目;方面。形容做的坏事极多。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想当初作恶多端,这三四日斋戒,那里就积得过来。”

17乌合之众 [ wū hé zhī zhòng ]

解释 合:聚合;众;许多人。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出处 管仲《管子》:“乌合之众,初虽有欢,后必相吐,虽善不亲也。”

18虾兵蟹将 [ xiā bīng xiè jiàng ]

解释 古代神怪小说里海龙王手下的兵将。比喻敌人的爪牙或不中用的大小喽罗。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东海龙王敖广急忙起身,与龙子龙孙、虾兵蟹将出宫。”

19新仇旧恨 [ xīn chóu jiù hèn ]

解释 新仇加旧恨。形容仇恨深。

出处 唐 韩偓《三月》:“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

20反目成仇 [ fǎn mù chéng chóu ]

解释 反目:翻转眼皮;以白眼珠瞪人。反眼相看成为仇人;指夫妻不和闹得很僵;以致互相成为仇人。也指其他原来关系非常亲密;相处十分要好的人;矛盾激化;互相对立。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甚致怜新弃旧,反目成仇,多着呢?”

21半壁江山 [ bàn bì jiāng shān ]

解释 半壁:半边;江山:国土。指外敌大半入侵或内战割据所造成的国土分裂状态。

出处 清 蒋士铨《冬青树 提纲》:“半壁江山,比五季朝廷尤小。”

22面目可憎 [ miàn mù kě zēng ]

解释 面目:面貌;可憎:令人厌恶。相貌丑陋;令人厌恶。

出处 唐 韩愈《送穷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23丧尽天良 [ sàng jìn tiān liáng ]

解释 丧:丧失;尽:全部;天良:良心。没有一点良心。形容坏人恶毒到了极点。

出处 清 钱泳《履园丛话》:“今人既高贵骄奢矣,而又丧尽天良,但思利己,不思利人。”

24决一死战 [ jué yī sǐ zhàn ]

解释 拼死一战以决胜负。

出处 《清史稿 文宗本纪》:“周天爵素称勇敢,所保臧纡青练勇可当一面,独不能与贼决一死战耶。”

25报仇雪恨 [ bào chóu xuě hèn ]

解释 雪;洗刷;除去;恨:怨恨。报冤仇;解怨恨。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58回:“滥官害民贼徒,把我全家诛戮,今日正好报仇雪恨!”

26深仇大恨 [ shēn chóu dà hèn ]

解释 极深极大的仇恨。

出处 元 杨显之《酷寒亭》:“从今后深仇积恨都消解。”

27狼子野心 [ láng zǐ yě xīn ]

解释 狼子:狼崽子;幼小的狼;野心:野兽凶残的本性。狼崽子虽小却有野兽的凶残本性。比喻坏人凶残的秉性或疯狂的欲望。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四年》:“子文曰:‘必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28血海深仇 [ xuè hǎi shēn chóu ]

解释 形容仇恨极大、极深。多指人被杀而引起的仇恨。

出处 清 陈天华《狮子吼》:“放着他血海冤仇三百载,鬼混了汉家疆宇十余传。”

29倾巢而出 [ qīng cháo ér chū ]

解释 倾:尽;倾巢:意指巢中一个也不剩。整窝的鸟儿全出来。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贼兵倾巢而来,必是抵死厮拼、我将何策胜之?”

30苦大仇深 [ kǔ dà chóu shēn ]

解释 形容经历过长期受剥削受压迫的艰苦生活。

出处 陈残云《山谷风烟》第四章:“在山路上,二柱很少讲话,冯均却摸到他一点苦大仇深的家底。”

31恶贯满盈 [ è guàn mǎn yíng ]

解释 恶:罪恶;贯:穿钱的绳子;每一千枚为一贯;盈:满。罪恶多得像穿钱一样;已经穿满了一贯还没完。形容罪大恶极已经到该受惩罚的时候了。

出处 《尚书 泰誓》上:“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32认贼作父 [ rèn zéi zuò fù ]

解释 把坏人当作父亲;常指卖身投靠坏人或敌人。

出处 清 华伟生《开国奇冤 追悼》:“但是偶一念及那一班贪官污吏,人面兽心,处处为虎作伥,人人认贼作父,……”

33兵不厌诈 [ bīng bù yàn zhà ]

解释 诈:蒙骗。用兵作战可以经常使用伪装;以迷惑对方。在兵法中被称作诈。比喻在作战时战胜敌人;要靠谋略。

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难一》:“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34恨之入骨 [ hèn zhī rù gǔ ]

解释 之:代词;指所恨对象。恨到骨头里去了。形容怀恨极深。

出处 晋 葛洪《自序》:“见侵者则恨之入骨,剧于血仇。”

35不可企及 [ bù kě qǐ jí ]

解释 企:踮起脚跟向前望;引申为盼望;及:达到;企及:希望达到。形容远远赶不上。

出处 唐 柳冕《答衢州郑使君》:“不可企而及之者,性也。”

36独步天下 [ dú bù tiān xià ]

解释 独步:独一无二,特别突出。超群出众,无人可比。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逸民传 戴良》:“我若仲尼长东鲁,大禹出西羌,独步天下,谁与为偶!”

37敌众我寡 [ dí zhòng wǒ guǎ ]

解释 敌方人数多;我方人数少。多形容双方对峙;众寡悬殊。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38避实击虚 [ bì shí jī xū ]

解释 虚:空虚。避开敌人的主力所在,攻击其防御薄弱之处。

出处 先秦 孙武《孙子 虚实》:“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39水来土掩 [ shuǐ lái tǔ yǎn ]

解释 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办法。

出处 元 高文秀《渑池会》:“自古道兵来将迎,水来土堰,他若领兵前来,俺这里领兵与他交锋。”

40背腹受敌 [ bèi fù shòu dí ]

解释 指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

出处 《新五代史 南唐世家 李昪》:“吾无水战之具,而使淮兵断正阳浮桥,则我背腹受敌。”

41突然袭击 [ tū rán xí jī ]

解释 原指军事上出其不意地攻击,现多比喻突然加于别人的行动使人感到意外而难应付。

出处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这个突然袭击使大林大感狼狈,面红着。”

42倾巢出动 [ qīng cháo chū dòng ]

解释 倾:倒出;巢:巢穴。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

出处 罗广斌《红岩》第六章:“哪怕是一点最小的风吹草动,触及了蛛丝牵动了蛛网,便会立刻引起这座巨大巢穴里的蜘蛛们的倾巢出动。”

43誓不两立 [ shì bù liǎng lì ]

解释 发誓不跟敌人并存。形容双方仇恨极深。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4回:“瑜曰:'吾与老贼誓不两立!'孔明曰:'事须三思,免致后悔。'”

44你死我活 [ nǐ sǐ wǒ huó ]

解释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形容双方斗争尖锐;不能共存。

出处 元 李寿卿《度柳翠》第一折:“世俗人没来由,争长竞短,你死我活。”

45食肉寝皮 [ shí ròu qǐn pí ]

解释 吃他们的肉;剥下他们的皮当褥子垫。形容对敌的深仇大恨。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一年》:“然二子者,譬于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

46面目狰狞 [ miàn mù zhēng níng ]

解释 狰狞:面目凶恶。形容面目凶狠可怕。亦作“面貌狰狞”、“狰狞面目”。

出处 清·吴趼人《九命奇冤》第13回:“另外还有两人……都是身材骄健,面目狰狞。”

47刻骨仇恨 [ kè gǔ chóu hèn ]

解释 永远记在心头的深仇大恨。

出处 古华《芙蓉镇》第一章:“三面红旗底下还允许她摆米豆腐摊子嘛,哪来的刻骨仇恨?”

48打落水狗 [ dǎ luò shuǐ gǒu ]

解释 比喻继续打击已经失败的坏人。

出处 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鲁迅的著名的‘打落水狗’真正是反自由主义,反妥协主义的宣言。”

49禽兽不如 [ qín shòu bù rú ]

解释 连禽兽不如。形容人格低下,品行极坏。

出处 《晋书·阮籍传》:“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

50兵不厌权 [ bīng bù yàn quán ]

解释 见“兵不厌诈”。

出处 《后汉书·虞诩传》:“今其众新盛,难与争锋,兵不厌权,愿宽假辔策,勿令有所拘阂而已。”

51老奸巨滑 [ lǎo jiān jù huá ]

解释 形容阅历深而手段极其奸诈狡猾的人。

出处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虽老奸巨滑,无能逃于其术者。”

52背城一战 [ bèi chéng yī zhàn ]

解释 背:背向。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出处 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

53旧恨新仇 [ jiù hèn xīn chóu ]

解释 新仇加旧恨。形容仇恨深。

出处 南唐·冯延巳《采桑子·二》词:“旧愁新恨知多少,目断遥天。”

54放鱼入海 [ fàng yú rù hǎi ]

解释 比喻放走敌人,留下祸根。

出处 《三国演义》第四二回:“今刘备釜中之鱼,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时擒捉,如放鱼入海,纵虎归山矣。”

55焚骨扬灰 [ fén gǔ yáng huī ]

解释 烧掉尸骨,扬弃骨灰。形容非常仇视。

出处 《梁书·侯景传》:“曝尸于建康市,百姓争取屠脍啖食,焚骨扬灰。”

56不解之仇 [ bù jiě zhī chóu ]

解释 解除不了的仇恨。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又见张权买房开店,料道是丈人暗地与他的银子,越加忿怒,成了个不解之仇。”

57避强击弱 [ bì qiáng jī ruò ]

解释 指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打其疲弱的。

出处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后周世宗显德二年》:“奔走之间,可以知其虚实强弱,然后避实击虚,避强击弱。”

58磨刀霍霍 [ mó dāo huò huò ]

解释 霍霍:摹拟磨刀的东西。霍霍地磨刀。原指响亮的磨刀;准备宰杀。现多指准备杀人或发动战争。

出处 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木兰诗》:“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59背城借一 [ bèi chéng jiè yī ]

解释 背城:背向自己的城堡;借一:凭借最后一战。背靠自己的城堡与敌人决一死战。意谓作最后的奋斗。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二年》:“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

60视如寇仇 [ shì rú kòu chóu ]

解释 寇仇:仇敌。看得象仇人一样。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61怨入骨髓 [ yuàn rù gǔ suǐ ]

解释 恨到骨头里。形容怨恨到极点。

出处 《史记·秦本纪》:“文公夫人,秦女也,为秦三囚将请曰:‘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愿令此三人妇,令我君得自愉烹之。’晋君许之,归秦三将。”

62养虎留患 [ yǎng hǔ liú huàn ]

解释 同“养虎自遗患”。

出处 《东周列国志》第五六回:“今其子乃欲见逐,岂非养虎留患耶?”

63地网天罗 [ dì wǎng tiān luó ]

解释 天罗:张在空中捕鸟的网。天空地面,遍张罗网。指上下四方设置的包围圈。比喻对敌人、逃犯等的严密包围。

出处 《大宋宣和遣事》亨集:“才离阴府恓惶难,又值天罗地风灾。”元 无名氏《锁魔镜》第三折:“天兵下了天罗地网者,休要走了两洞妖魔。”

64穷寇莫追 [ qióng kòu mò zhuī ]

解释 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不追无路可走的敌人,以免敌人情急反扑,造成自己的损失。也比喻不可逼人太甚。

出处 《孙子 军争》:“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65兵贵先声 [ bīng guì xiān shēng ]

解释 指用兵贵在先以自己的声势镇慑敌人。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

66燎发摧枯 [ liǎo fà cuī kū ]

解释 燎发:火烧毛发;摧枯:折断枯木。比喻消灭敌人极容易。

出处 《隋书·音乐志下》:“攻如燎发,战似摧枯。”

67眼中拔钉 [ yǎn zhōng bá dīng ]

解释 比喻除去心中最痛恨的人。

出处 《新五代史 杂传八 赵在礼》:“在礼在宋州,人尤苦之;已而罢去,宋人喜而相谓曰:'眼中拔钉,岂不乐哉?'”

68兔死犬饥 [ tù sǐ quǎn jī ]

解释 比喻敌人灭亡后,功臣不受重用。

出处 明·张居正《答两广刘凝斋言贼情军情民情》:“鸟尽弓藏,兔死犬饥,故诸将士多张大贼势者,亦未可尽以为然也。”

69养虎自残 [ yǎng hǔ zì cán ]

解释 见“养虎自啮”。

出处 《魏书·羯胡石虎传》:“丞相便相凌蹈,恐国祚之灭不复久矣。真可谓养虎自残者也。”

70养虎自毙 [ yǎng hǔ zì bì ]

解释 见“养虎自啮”。

出处 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你们养虎自毙,作茧自缠。”

71长虺成蛇 [ zhǎng huī chéng shé ]

解释 虺:小蛇,毒蛇。指养奸遗患。比喻纵容敌人,听任其强大起来。而留下后患。

出处 《洛阳伽蓝记 建中寺》:“养虎自啮,长虺成蛇。”

72放龙入海 [ fàng lóng rù hǎi ]

解释 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1回:“此放龙入海,纵虎归山也,后欲治之,其可得乎?”

73养虎贻患 [ yǎng hǔ yí huàn ]

解释 同“养虎自遗患”。

出处 明·张居正《答宣大巡抚计处黄把二虏》:“此所谓引贼入家,养虎贻患,是何等计策乎?”

74批吭捣虚 [ pī kēng dǎo xū ]

解释 见“批亢捣虚”。

出处 元·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一折:“凡为元帅须要机谋,批吭捣虚,为头说谎,调皮无赛。”

75嚼齿穿龈 [ jiáo chǐ chuān yín ]

解释 齿:牙齿。穿:咬破。龈:牙龈。紧咬牙齿,竟咬破了牙龈。形容对敌人恨之入骨。

出处 宋·文天祥《满江红·代王夫人作》:“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

76批亢捣虚 [ pī kàng dǎo xū ]

解释 批:用手击;亢:咽喉,比喻要害;捣:攻击;虚:空虚。比喻抓住敌人的要害乘虚而入。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博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77养虎自啮 [ yǎng hǔ zì niè ]

解释 啮:咬。养老虎,咬伤自己。比喻纵容敌人而自受其害。

出处 《洛阳伽蓝记 建中寺》:“养虎自啮,长虺成蛇。”

78避强打弱 [ bì qiáng dǎ ruò ]

解释 军事用语。在运动战中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专拣疲弱的打。

出处 见“避强击惰”。

79避强击惰 [ bì qiáng jī duò ]

解释 军事用语。在运动战中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专拣疲弱的打。

出处 唐 元稹《批刘悟谢上表》:“卿宜密运谟猷,明宣号令,避强击惰,取暴抚羸。”

80表里受敌 [ biǎo lǐ shòu dí ]

解释 内外受到敌人的攻击。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诸葛诞传》:“城固而众多,攻之必力屈,若有外寇,表里受敌,此危道也。”

81养虎为患 [ yǎng hǔ wéi huàn ]

解释 比喻纵容敌人,留下后患,自己反手其害。

82势如水火 [ shì rú shuǐ huǒ ]

解释 形容双方就像水火一样互相对立,不能相容。

出处 《三国志 蜀志 魏延传》:“惟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

83高山仰止 [ gāo shān yǎng zhǐ ]

解释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出处 《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84养虎自齧 [ yǎng hǔ zì niè ]

解释 比喻姑息敌人,终致损害自己。齧,同“啮”。

85批亢抵巇 [ pī kàng dǐ zhào ]

解释 犹批亢捣虚。

出处 汉·杨雄《法言·重黎》:“巇可抵乎?” 唐·韩愈《释言》:“弱於才而腐於力,不能奔走乘机抵巇,以要权利。”

86反戈相向 [ fǎn gē xiāng xiàng ]

解释 戈:古代的兵器;向:对着。掉转兵器,相与对立。比喻帮助敌人反对自己。

出处 《尚书·武成》:“前徙倒戈,攻于后以北。”

87收合余烬 [ shōu hé yú jìn ]

解释 收:收拾,收取;余烬:烧剩的灰烬。比喻残留的人或物。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二年》:“子又不许,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敝邑是之幸。”

88狼贪鼠窃 [ láng tān shǔ qiè ]

解释 如狼那样贪狠;似鼠那样惯窃。常形容敌人贪狠卑鄙。

出处 明 于谦《出塞》诗:“瓦刺穷胡真犬豕,敢向边疆挠赤子。狼贪鼠窃去复来,不解偷生求速死。”

89养虺成蛇 [ yǎng huǐ chéng shé ]

解释 比喻纵容敌人,听任其强大起来。

出处 《国语 吴语》:“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

90水火不相容 [ shuǐ huǒ bù xiāng róng ]

解释 相:相互;容:容纳;相容:相互容纳。指水;火本是两种性质相反的东西;根本不能相互容纳。后用来比喻人或事情彼此本质相反;根本对立。

出处 《周易 说卦》:“故水火不相逮。”

91养虎自遗患 [ yǎng hǔ zì yí huàn ]

解释 比喻纵容敌人,自留后患。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92养虎自贻灾 [ yǎng hǔ zì yí zāi ]

解释 比喻纵容敌人,自留后患。同“养虎自遗患”。

出处 明·康海《中山狼》第二折:“今日里亡猿殃及木,谁待肯养虎自贻灾。”

93不可同日而语 [ bù kě tóng rì ér yǔ ]

解释 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