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不会思考的成语

形容不会思考的成语


1不假思索 [ bù jiǎ sī suǒ ]

解释 假:借助;依靠;不经过思考就作出反应;思索:思考探究。不用思考就作出反应。形容做事、说话敏捷、迅速。也指不认真地随便乱说。

出处 宋 黄榦《黄勉斋文籍 复黄会卿》:“戒惧谨独,不待勉强,不假思索,只是一念之间,此意便在。”

2囫囵吞枣 [ hú lún tūn zǎo ]

解释 囫囵:整个儿;完整的。指不加咀嚼;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缺乏思考;笼统地含糊地吸收知识。

出处 宋 圆悟禅师《碧岩录》:“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慢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囵吞个枣。”

3专心致志 [ zhuān xīn zhì zhì ]

解释 心里很专一;注意力集中。致:极尽;志:心意;志趣。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4随心所欲 [ suí xīn suǒ yù ]

解释 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随:听任;欲:想要。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宝玉终是个不能安分守理的人,一味的随心所欲。”

5乐不思蜀 [ lè bù sī shǔ ]

解释 蜀:指三国时蜀国。蜀后主刘禅投降司马昭后;被安置在洛阳仍过荒淫生活;快乐得不想回国。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出处 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6人云亦云 [ rén yún yì yún ]

解释 云:说。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指没有主见。

出处 金 蔡松年《槽声同彦高赋》诗:“槽床过竹春泉句,他日人云吾亦云。”

7发人深省 [ fā rén shēn xǐng ]

解释 发:启发;省:醒悟。启发人们深思而有所醒悟。

出处 唐 杜甫《游龙门奉先寺》诗:“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8痴心妄想 [ chī xīn wàng xiǎng ]

解释 痴:呆;傻;痴心:心思沉迷于某人或某种事物;妄:荒唐;胡乱;不切实际。失去理智的心思;想法荒唐。指一心想着根本无法实现的事情。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大凡人不做指望,到也不在心上;一做指望,便痴心妄想,时刻难过。”

9胡思乱想 [ hú sī luàn xiǎng ]

解释 胡:乱;随意。不切实际;毫无根据地瞎想。

出处 宋 朱熹《朱子全书 文》:“苦心未能静安,则总是胡思乱想,如何是能虑。”

10走马观花 [ zǒu mǎ guān huā ]

解释 骑在跑着的马上看花。比喻匆忙、粗略地观察了解。走:跑。

出处 唐 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11集思广益 [ jí sī guǎng yì ]

解释 集:集中;思:思想;广:扩大;益:好处。集中群众的意见和智慧;取得更好的效果。也指集中众人的思想和智慧;广泛吸收好的意见。

出处 三国 蜀 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12不切实际 [ bù qiē shí jì ]

解释 不符合实际。

出处 丁寅生《孔子演义》第98回:“若是徒有虚名,不切实际,那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13信手拈来 [ xìn shǒu niān lái ]

解释 随手拿来。多形容说话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例证丰富;选用时显得轻松自如;不必费心寻找。信手:随手;拈:用指头夹取东西。

出处 宋 苏轼《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诗:“前身子美只君是,信手拈来俱天成。”

14德才兼备 [ dé cái jiān bèi ]

解释 品德和能力都具备。兼备:都具备。

出处 《元史 丰臧梦解传》:“乃举梦解才德兼备,宜擢清要,以展所蕴。”

15望梅止渴 [ wàng méi zhǐ kě ]

解释 想吃梅子;流出口水;就不渴了。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16轻举妄动 [ qīng jǔ wàng dòng ]

解释 轻:轻率;妄:胡乱;任意。不经慎重考虑;轻率任意地行动。

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解老》:“众人之轻弃道理而易忘举动者,不知其祸福之深大而道阔远若是也。”

17不堪设想 [ bù kān shè xiǎng ]

解释 不堪:不能;设想:对未来情况的想象、推测。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向很坏、很危险的方向发展。

出处 清 林则徐《林文忠公政书》:“内地膏脂,年年如些剥丧,岂堪设想!”

18字斟句酌 [ zì zhēn jù zhuó ]

解释 一字一句都推敲、斟酌。形容说话、作文章严谨慎重。斟酌:考虑;推敲。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一》:“《论语》、《孟子》,宋儒积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断非汉儒所及。”

19局促不安 [ jú cù bù ān ]

解释 局促:也作“侷促”;或“跼促”;拘束;不自然。形容举止受约束、不自然、不安静的样子。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2回:“昭公虽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礼稍减于昔日。祭足亦觉跼蹐不安,每每称疾不朝。”

20居安思危 [ jū ān sī wēi ]

解释 居:处在。处于安全的环境;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21忠心耿耿 [ zhōng xīn gěng gěng ]

解释 耿耿:忠诚的样子。形容非常忠诚。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7回:“当日令尊伯伯为国捐躯,虽大事未成,然忠心耿耿,自能名垂不朽。”

22思前想后 [ sī qián xiǎng hòu ]

解释 前:原因。思思前头;想想后头。反复考虑事情的原因和结果。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2回:“且闻太师见后无袭兵,领人马徐徐而行;又见折了余庆,辛环带伤,太师十分不乐,一路上思前想后。”

23想入非非 [ xiǎng rù fēi fēi ]

解释 非:出于佛经;指虚幻的境界。想到非常玄妙虚幻的地方去了。形容完全脱离现实地胡思乱想。

出处 《楞严经》第九卷:“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

24朝思暮想 [ zhāo sī mù xiǎng ]

解释 从早到晚思念不已。形容思念之深切。多用于男女恋情。

出处 宋 柳永《倾杯乐》词:“朝思暮想,自家空恁添情瘦。”

25异想天开 [ yì xiǎng tiān kāi ]

解释 异:奇异、奇特;天开:比喻凭空的;根本没有的事情。形容想法非常离奇、荒唐。或指解放思想。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刑部书吏得了他的贿赂,便异想天开的设出一个法来。”

26无所用心 [ wú suǒ yòng xīn ]

解释 用心:动脑筋。指不动脑筋;什么事情都不关心。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27左思右想 [ zuǒ sī yòu xiǎng ]

解释 形容反复思考。

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左思右想,放心不下。”

28意想不到 [ yì xiǎng bù dào ]

解释 料想不到,没有料到。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回:“今日这般寒冷,满天雪片飘扬,仙姑忽来下顾,真是意想不到。”

29感情用事 [ gǎn qíng yòng shì ]

解释 凭个人的爱憎或一时的感情冲动处理事情。

出处 曹禺《日出》跋:“而我一个感情用事,素来不能冷静分析的人,只知道哪一个最令我关心的。”

30若有所思 [ ruò yǒu suǒ sī ]

解释 好像在想什么似的。形容静坐沉思的样子。

出处 唐 陈鸿《长恨歌传》:“玉妃茫然退立,若有所思。”

31三思而行 [ sān sī ér xíng ]

解释 三:再三;表示多次;思:考虑;行:行动。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指做事慎重。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32大处着眼 [ dà chù zhuó yǎn ]

解释 着眼:观察。指从整体;长远或大的方面观察;考虑。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只感念姑娘救了自己的儿子,延了安家的宗祀,大处着眼,便不忍吹求到此。”

33好谋善断 [ hào móu shàn duàn ]

解释 形容人能不断思考,并善于判断。

出处 晋 陆机《辨亡论》上:“畴咨俊茂,好谋善断。”

34浮想联翩 [ fú xiǎng lián piān ]

解释 浮想:漂浮变幻的想象。联翩:鸟飞的样子;比喻连续不断。漂浮不定的想象像鸟飞一样。指思绪连续不断地涌现出来。

出处 晋 陆机《文赋》:“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

35生搬硬套 [ shēng bān yìng tào ]

解释 生:生硬。指不从实际出发;生硬地机械地搬用别人的方法。

出处 《山村新人》:“我们反对的就是生搬硬套的教条主义作风。”

36绞尽脑汁 [ jiǎo jìn nǎo zhī ]

解释 绞:挤;用;尽:完。形容用尽了心机;想尽了一切办法。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 偷生》三七:“唯其如此,他才更能显出绞尽脑汁的样子,替她思索。”

37耐人寻味 [ nài rén xún wèi ]

解释 耐:经得住;寻味:认真体会。经得住认真体味。

出处 清 张贵胜《遣愁集 卷一 绝倒》:“卢家子年暮而为校书郎‘条眉批’,从对面托出,耐人寻味。”

38冲昏头脑 [ chōng hūn tóu nǎo ]

解释 因胜利而头脑发热,不能总冷静思考和谨慎行事。

出处 柯岗《逐鹿中原》第八章:“这可不能冲昏头脑,任着性子,借题发挥呵!”

39冷酷无情 [ lěng kù wú qíng ]

解释 冷漠苛刻;没有感情。

出处 老舍《一封家信》:“看明白了大部分的字,都是责难他的!她的形影与一切都消逝了,他眼前只是那张死板板的字,与一些冷酷无情的字!”

40居利思义 [ jū lì sī yì ]

解释 指临财不苟得。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居利思义,在约思纯,有守心而无淫行。”

41深思熟虑 [ shēn sī shú lǜ ]

解释 熟:细致。反复细致地思索考虑。

出处 《魏书 程骏传》:“且攻难守易,则力悬百倍,不可不深思,不可不熟虑。”

42深谋远虑 [ shēn móu yuǎn lǜ ]

解释 深:深入;周详;谋:谋划;计划;远:长远;虑:考虑;打算。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出处 汉 贾谊《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

43计上心来 [ jì shàng xīn lái ]

解释 计谋涌上心头。

出处 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眉头一纵,计上心来。”

44闭阁思过 [ bì gé sī guò ]

解释 阁:小门。过:过错。关起门来反省自己的过错。亦作“闭门思过”。

出处 《汉书·韩延寿传》:“民有昆弟相与讼田自言,延寿大伤之……是日移病不听事,因入卧传舍,闭阁思过,一县莫知所为。”

45见贤思齐 [ jiàn xián sī qí ]

解释 贤:有才德的人;齐;看齐。见到有才德的人就要向他看齐。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6不加思索 [ bù jiā sī suǒ ]

解释 思索:思考探求。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办事敏捷迅速

出处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95回:“包公将轿内随行纸墨笔砚,叫包兴递与妇人另写一张,只见不加思索,援笔立就,呈上。”

47冥思苦想 [ míng sī kǔ xiǎng ]

解释 绞尽脑汁,苦思苦想。

出处 张东林《古城春色》第二部:“刘谊辉把烟头丢到地上,冥思苦想,搜破脑袋也想不出个十全十美的办法来。”

48刻薄寡思 [ kè bó guǎ sī ]

解释 (待人、说话)冷酷无情;不厚道。寡:少。

出处 冯至《朱自清先生》:“党同伐异,刻薄寡思在朱先生写的文字里是读不到的。”

49用心良苦 [ yòng xīn liáng kǔ ]

解释 费劲心血

出处 清·钱谦益《题怀麓堂诗钞》:“孟阳于恶疾沉痼之后,出西涯之诗疗之,曰:‘此引年之药物,亦攻毒之箴砭,其用心良亦苦矣。’”

50百思莫解 [ bǎi sī mò jiě ]

解释 百思:百般思索。指百般思索也不能理解。

出处 李准《李双双》:“小王在一边,如坐针毡,百思莫解。”

51临财不苟 [ lín cái bù gǒu ]

解释 面对钱财不随便求取,廉洁自好。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52行成于思 [ xíng chéng yú sī ]

解释 品德的养成在于能思考。

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53发人深思 [ fā rén shēn sī ]

解释 深:无限,没有穷尽。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出处 京夫《手杖》:“虽平平淡淡,却颇发人深思,让人牵肠动情。”

54思如涌泉 [ sī rú yǒng quán ]

解释 才思犹如喷出的泉水。形容人的才思敏捷,才力充沛。

出处 《旧唐书 苏颋传》:“舍人思如涌泉,峤所不及也。”

55想望风采 [ xiǎng wàng fēng cǎi ]

解释 想望:仰慕。风采:风度神采。非常仰慕其人,渴望一见。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

56无思无虑 [ wú sī wú lǜ ]

解释 没有什么可放在心上的。形容胸襟开阔,也形容无所用心。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天地》:“德人者,居无思,行无虑,不藏是非美恶。”

57梦想颠倒 [ mèng xiǎng diān dǎo ]

解释 比喻心神恍惚,失去常态

出处 《西游补》第一回:“卷做一团,塞在猪八戒耳朵里,口里乱嚷道:‘悟能,休得梦想颠倒。’”

58梦魂颠倒 [ mèng hún diān dǎo ]

解释 比喻心神恍惚,失去常态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9卷:“只因财利迷心,身家念重,时时防贼发火起,自然梦魂颠倒。”

59熟读深思 [ shú dú shēn sī ]

解释 反复地阅读,认真地思考。

出处 宋·苏轼《送安犉秀才失解西归》:“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60胡猜乱想 [ hú cāi luàn xiǎng ]

解释 没有根据地随意猜想。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四卷:“胡猜乱想,惊疑不定。”

61谬想天开 [ miù xiǎng tiān kāi ]

解释 形容想法非常荒谬。

出处 民意《告非难民生主义者》:“而况梁氏之地租地价论,谬想天开,得未曾有。”

62静极思动 [ jìng jí sī dòng ]

解释 指生活平静到了极点,就希望有所改变。亦指事物的静止状态达到极点,便会向动的方向转化。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七回:“正是静极思动,阴尽生阳。”

63长虑顾后 [ cháng lǜ gù hòu ]

解释 虑:思考;顾:回头看。从长远考虑问题。

出处 荀况《荀子 荣辱》:“彼固天下之大虑也,将为天下生民之属,长虑顾后,而保万世也。”

64苦思冥想 [ kǔ sī míng xiǎng ]

解释 绞尽脑汁,深沉地思索。

出处 巴金《创作回忆录 关于激流>二》:“我拿起笔从来不苦思冥想,我照例写得快,说我‘粗制滥造’也可以,反正有作品在。”

65口诵心惟 [ kǒu sòng xīn wéi ]

解释 诵:朗读;惟:思考。口中朗诵,心里思考。

出处 明 王守仁《传习录》中卷:“讽诵之际,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惟。”

66奇想天开 [ qí xiǎng tiān kāi ]

解释 形容想法非常奇怪,不切实际。

出处 清·周春《红楼梦约评》:“宝玉天地灵淑之气,只钟于女子一论,奇想天开。”

67抚今思昔 [ fǔ jīn sī xī ]

解释 见“抚今悼昔”。

出处 秦牧《长街灯语一九七九年的晨钟》:“抚今思昔,心头掀起了思想的浪花。”

68抚今悼昔 [ fǔ jīn dào xī ]

解释 因眼前事物而引起对往事的追思。

出处 明·陈子龙《张邵阳诔》:“抚今悼昔,怆然悲鸣。”

69沉思默想 [ chén sī mò xiǎng ]

解释 静静地深思。

出处 魏巍《路标》:“在沉思默想的时候,我仿佛听到一种深沉有力的呼喊。”

70涸思干虑 [ hé sī gàn lǜ ]

解释 犹言绞尽脑汁。

出处 明·王志坚《表异录·艺文》:“极思为文,曰涸思干虑。”

71潜精研思 [ qián jīng yán sī ]

解释 谓专心钻研。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固传》:“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

72潜精积思 [ qián jīng jī sī ]

解释 见“潜精研思”。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固传》:“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

73研精殚思 [ yán jīng dān sī ]

解释 同“研精竭虑”。

出处 明·宋濂《〈葬书新注〉序》:“金华郑君彦渊,其尊吴氏不下于则章,昼夜研精殚思,正其句读,观其会通,探其旨趣。”

74积思广益 [ jī sī guǎng yì ]

解释 指集中众人的智慧,可使效果更大更好。

出处 三国 蜀 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集,亦作“积”。

75胡思乱量 [ hú sī luàn liàng ]

解释 犹胡思乱想。

出处 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慈圣意不怿,曰:‘皇亲辈皆笑太后欲于旧涡寻兔儿。’闻者惊惧,皆退数步立。独琦不动,曰:‘太后不要胡思乱量。’”

76行思坐筹 [ xíng sī zuò chóu ]

解释 见“行思坐想”。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娥》:“生行思坐筹,无以为计。”

77见德思齐 [ jiàn dé sī qí ]

解释 见“见贤思齐”。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8专精覃思 [ zhuān jīng tán sī ]

解释 覃:深入地。精心专研,深入思考。

出处 《三辅黄图·阁》:“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北齐书·冯伟传》:“后还乡里,闭门不出将三十年,不问生产,不交宾客,专精覃思,无所不通。”

79感今思昔 [ gǎn jīn sī xī ]

解释 见“感今怀昔”。

出处 宋·刘珙《满江红·遥寿仲固叔谊》词:“叹离多聚少,感今思昔。”

80暮想朝思 [ mù xiǎng zhāo sī ]

解释 形容时时刻刻都在想念。

出处 元·柯丹邱《荆钗记·遣仆》:“形只影单添凄楚,暮想朝思愈困苦。”

81焦心劳思 [ jiāo xīn láo sī ]

解释 形容人非常操心、担忧。

出处 宋 司马光《进五规状 远谋》:“臣窃见国家每边境有急,羽书相衔,或一方饥馑,饿莩盈野,则庙堂之上焦心劳思,忘寝废食以忧之。”

82行思坐想 [ xíng sī zuò xiǎng ]

解释 谓不停地思考。

出处 宋·袁去华《金蕉叶》:“行思坐忆,知他是,怎生过日。”

83迁思回虑 [ qiān sī huí lǜ ]

解释 形容反复思考。

出处 汉 司马相如《封禅文》:“乃迁思回虑,总公卿之议,询封禅之事。”

84云悲海思 [ yún bēi hǎi sī ]

解释 如云似海的愁思。

出处 《梁书·豫章王综传》:“窥明镜,罢容色,云悲海思徒揜抑。”

85云愁海思 [ yún chóu hǎi sī ]

解释 见“云悲海思”。

出处 唐·李白《飞龙引》之一:“骑龙飞上太清家,云愁海思令人嗟。”

86刿心鉥肾 [ guì xīn kè shèn ]

解释 同“刿鉥心腑”。

出处 清·钱谦益《复徐巨源书》:“仆之马齿长矣,下上今古,刿心鉥肾,亦不啻三折肱矣。”

87口诵心维 [ kǒu sòng xīn wéi ]

解释 口里念诵,心里思考。

出处 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内监·纪述内臣》:“谓内书堂进世则所进,与《忠鉴录》同立课程,使其口诵心维,可以迁善改过。”

88困心衡虑 [ kùn xīn héng lǜ ]

解释 心意困苦,思虑阻塞。表示费尽心力,经过艰苦的思考。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下》:“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89思患预防 [ sī huàn yù fáng ]

解释 想到会发生祸患,事先采取预防措施。

出处 《易·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90思深忧远 [ sī shēn yōu yuǎn ]

解释 思虑得深,为久远的事操心。形容考虑周到。

出处 《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

91止渴思梅 [ zhǐ kě sī méi ]

解释 犹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处 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三折:“到三更四更便似止渴思梅,充饥画饼。”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二折:“咱正是那止渴思梅。”

92止渴望梅 [ zhǐ kě wàng méi ]

解释 见“止渴思梅”。

出处 清·孙雨林《皖江血·拒敌》:“止渴望梅,究有何益,此诚吾党大不幸了!”

93殚思极虑 [ dān sī jí lǜ ]

解释 殚:竭尽;虑:思虑。形容用尽心思。

出处 唐 白居易《策头》一:“殚思极虑,以尽微臣献言之道乎!唯以直辞,昧死上对。”

94游思妄想 [ yóu sī wàng xiǎng ]

解释 犹言胡思乱想。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三卷:“翰林当下别了老尼,到静室中。游思妄想,过了一夜。”

95澄思渺虑 [ chéng sī miǎo lǜ ]

解释 深思远虑。

出处 清·宗稷辰《姚適庵怡柯草堂诗赋抄序》:“然而澄思渺虑,顺事婉陈,虽处危急烦扰之地,而所宣不失其和平。”

96熟思审处 [ shú sī shěn chǔ ]

解释 反复思考,审慎筹划。

出处 清·梁章钜《浪迹丛谈·许小琴分司》:“盖芍友遇事必熟思审处,计出万全而后行。”

97狡焉思启 [ jiǎo yān sī qǐ ]

解释 《左传·成公八年》:“夫狡焉思启封疆以利社稷者,何国蔑有?”谓怀贪诈之心图谋侵人之国。后亦以“狡焉思肆”、“狡焉思逞”指怀贪诈之心妄图逞其阴谋。

出处 《左传·成公八年》:“夫狡焉思启封疆以利社稷者,何国蔑有?”

98行思坐忆 [ xíng sī zuò yì ]

解释 走着坐着都在想。形容时刻在思考着或怀念着。

出处 宋 袁去华《金蕉叶》:“行思坐忆,知他是,怎生过日。”

99长念却虑 [ cháng niàn què lǜ ]

解释 思前顾后,反复考虑。却,后。

出处 《史记 秦始皇本记》:“人小乘非位,莫不恍忽失守,偷安日日,独能长念却虑,父子作权,近取于户牖之间,况诛猾臣,为君讨贼。”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