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行为的成语

形容行为的成语


1不明不白 [ bù míng bù bái ]

解释 形容不清白、不正派或含糊不清。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李生)常与这些轻薄少年,成群结队,驰马试剑,黑夜里往来太行山道上,不知做些甚么不明不白的事。”

2彬彬有礼 [ bīn bīn yǒu lǐ ]

解释 彬彬:原为文采与质朴兼备貌。形容文雅而有礼貌。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83回:“唤出他两个儿子,兄先弟后,彬彬有礼。”

3朝令夕改 [ zhāo lìng xī gǎi ]

解释 早上发的命令;晚上就改变。形容政令多改;使人民无所适从。

出处 唐 元稹《授马总检校刑部尚书天平军节度使制》:“有迎新送故之困,朝令夕改之烦,自非有为而为。”

4浅尝辄止 [ qiǎn cháng zhé zhǐ ]

解释 浅:初步;辄:就。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了。形容学习不深入钻研。

出处 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此物非不可尝,苟文人墨客,浅尝辄止,用以悦性陶情,有何不可?”

5比物此志 [ bǐ wù cǐ zhì ]

解释 比物:比类,比喻;志:心意。指用事物行为来寄托、表达自己的心意。

出处 东汉 贾谊《新书 阶级》:“故曰‘圣人有金城’者,比物此志也。”王先谦补注:“物,类也。志,意也。言臣如效死取义,则为国家不拔之基,圣人有‘金城’之语,正比类此意也。”

6半途而废 [ bàn tú ér fèi ]

解释 半途:半途上;废:中止。路走到一半停了下来。比喻事业没做完就停止;不能善始善终。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7空前绝后 [ kōng qián jué hòu ]

解释 空:空白;绝:断绝。以前没有过;以后也没有。指从古到今非常突出;独一无二的事物。

出处 宋 朱象贤《闻见偶录 男服从军》:“古之木兰,以女为男,代父从军,十二年而归,同行者莫知其为女子,诗歌美之,典籍传之,以其事空前绝后。”

8虎头蛇尾 [ hǔ tóu shé wěi ]

解释 头大像老虎一样;尾巴像蛇一样细。比喻做事有始无终;起初声势很大;后来劲头很小。

出处 元 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二折:“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转背言词说是非,这厮狗行狼心,虎头蛇尾。”

9雷厉风行 [ léi lì fēng xíng ]

解释 厉:猛烈;行:奔跑;引申为迅速。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比喻对法令的执行严厉迅速。也用来形容工作极度紧张;办事果断;行动迅速。

出处 宋 曾巩《亳州谢到任表》:“运独断之明,则天清水止;昭不杀之戒,则雷厉风行。”

10义无反顾 [ yì wú fǎn gù ]

解释 义:宜;应该做的事;反顾:回头看。做正当合理的事;只有上前的事;绝不回头。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

11力争上游 [ lì zhēng shàng yóu ]

解释 上游:江河的源头。努力争取处于上流源头。比喻努力争取先进。

出处 清 赵翼《闲居读书作》诗:“所以才智人,不肯自弃暴,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要。”

12口若悬河 [ kǒu ruò xuán hé ]

解释 若:像;悬河:瀑布;激流奔泻。说起话来像河水倾泻一样滔滔不绝。形容口才好;能言善辩。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13奋不顾身 [ fèn bù gù shēn ]

解释 奋:振作精神;鼓起干劲。指勇往直前;不顾个人安危。

出处 西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14得意忘形 [ dé yì wàng xíng ]

解释 形:形骸指自身的存在。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失去常态。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忘记了应持的态度。

出处 《晋书 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15推心置腹 [ tuī xīn zhì fù ]

解释 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诚待人。推:拿出;置:安放。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光武帝纪》:“萧王推赤心置腹中,安得不投死乎!”

16知难而退 [ zhī nán ér tuì ]

解释 知道困难就退却下来。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

17背信弃义 [ bèi xìn qì yì ]

解释 背:违背。信:信用;弃:丢弃;义:道义。不讲信用。不讲道义也作“弃信忘义”。

出处 《北史 周纪下 高祖武帝》:“背惠怒邻,弃信忘义。”

18赴汤蹈火 [ fù tāng dǎo huǒ ]

解释 赴:去;走向;汤:开水;蹈:踩。投入沸水;踏上烈火。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出处 晋 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19道听途说 [ dào tīng tú shuō ]

解释 道、途:路。路上听说来的;又在路上传播。指随便传说不可靠的消息;或指没有根据的消息。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20高谈阔论 [ gāo tán kuò lùn ]

解释 高:大声地;阔:广阔。指志趣高雅、范围广泛的谈论。多含褒义。也指大发议论或不着边际地谈论。多含贬义。

出处 唐 吕岩《徽宗斋会》:“高谈阔论若无人,可惜明君不遇真。”

21一脉相承 [ yī mài xiāng chéng ]

解释 一脉:同一血脉;指联络贯通而成的一个系统。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指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如今这两个侄儿,虽分鸿胪、宜宾两派,毕竟一脉相承,所以一个模样。”

22信手拈来 [ xìn shǒu niān lái ]

解释 随手拿来。多形容说话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例证丰富;选用时显得轻松自如;不必费心寻找。信手:随手;拈:用指头夹取东西。

出处 宋 苏轼《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诗:“前身子美只君是,信手拈来俱天成。”

23卑鄙无耻 [ bēi bǐ wú chǐ ]

解释 形容人品德卑下;粗鄙;毫无廉耻。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贾某总办河工,浮开报销,滥得保举。到京以后,又复花天酒地,任意招摇,并串通黄某,到处钻营,卑鄙无耻。”

24变化多端 [ biàn huà duō duān ]

解释 端:头绪;方面。形容变化很多、很大;没有头绪。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陈从善梅岭失浑家》:“这齐天大圣神通广大,变化多端。”

25史无前例 [ shǐ wú qián lì ]

解释 前例:以前的事例。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

出处 清 丘逢甲《岭云海日楼诗抄》:“牢落文章第一人,天门垂翅竟何因?百年记注无前例,万事枢机有要津。”

26喜出望外 [ xǐ chū wàng wài ]

解释 望:希望;意料。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兴。

出处 宋 苏轼《与李之仪》:“契阔八年,岂谓复有见日,渐近中原,辱书尤数,喜出望外。”

27奔走相告 [ bēn zǒu xiāng gào ]

解释 奔;走:跑。奔跑着互相转告。形容人遇到重大的或非常的事件时;急迫地互相转告有关的人。

出处 宋 张孝祥《寿芝颂代愡得居士上郑漕》:“诏天下之日,淮民欢呼,奔走相告,自州达之县。”

28对答如流 [ duì dá rú liú ]

解释 回答问话像流水一样流畅迅速。形容对问话的内容熟悉;反应敏捷;口才极好。

出处 唐 黄滔《龟洋灵感禅院东塔和尚碑》:“和尚盖行高而言寡,是日对答如流。”

29张牙舞爪 [ zhāng yá wǔ zhǎo ]

解释 张:显露;张开;张牙:张开嘴露着牙;舞:挥舞;挥动。原形容野兽凶猛的样子。现多比喻敌人或坏人猖狂凶恶的样子。

出处 《敦煌变文集 孔子项托相问书》:“鱼生三日游于江湖,龙生三日张牙舞爪。”

30心平气和 [ xīn píng qì hé ]

解释 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出处 宋 程颐《明道先生行状》:“先生每与论事,心平气和。”

31心旷神怡 [ xīn kuàng shén yí ]

解释 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空阔;怡:愉快。

出处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2怒发冲冠 [ nù fà chōng guān ]

解释 冠:帽子。愤怒得头发竖起;顶着帽子。形容愤怒到极点。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33悲喜交集 [ bēi xǐ jiāo jí ]

解释 交集:一起出现。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也作“悲喜交加”;“悲喜交至”。

出处 《晋书 王廙传》:“当大明之盛,而守局遐外,不得不奉赠大礼,闻问之日,悲喜交集。”

34手忙脚乱 [ shǒu máng jiǎo luàn ]

解释 形容做事慌张;没有条理。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临济宗 镇州大悲和尚》:“问:‘如何是大悲境?’师曰:‘千眼都来一只收。’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手忙脚乱。’”

35抓耳挠腮 [ zhuā ěr náo sāi ]

解释 又抓耳朵又搔腮帮子。形容高兴焦急等的样子。(挠、抓:搔)。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大郎听罢,气得抓耳挠腮没有是处。”

36文质彬彬 [ wén zhì bīn bīn ]

解释 原义为人的文采和本质都很适宜。后形容言谈举止斯文闲雅。彬彬:配合谐调。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7温文尔雅 [ wēn wén ěr yǎ ]

解释 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尔雅:文雅。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陈锡九》:“太守愕然曰:‘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

38独一无二 [ dú yī wú èr ]

解释 只有这一个;而没有别的可与其相比。形容非常突出。

出处 宋 延寿《宗镜录》第31卷:“独一无二,即真解脱。”

39调兵遣将 [ diào bīng qiǎn jiàng ]

解释 调动军队;派遣将领;或是调动、安排人力。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写书教太师知道,早早调兵遣将,剿除贼寇报仇。”

40赤胆忠心 [ chì dǎn zhōng xīn ]

解释 赤:赤诚、真诚;忠:忠诚。形容很忠诚;有时也指非常真诚的心。也作“忠心赤胆”。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30回:“赤胆忠心扶社稷。”

41蹑手蹑脚 [ niè shǒu niè jiǎo ]

解释 蹑:放轻脚步。形容动作很轻;有时指走路时非常小心;或偷偷地跟随。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周瑞家的会意,忙着蹑手蹑脚的往东边屋里来,只见奶奶拍着大姐儿睡觉呢。”

42乐不可支 [ lè bù kě zhī ]

解释 支:支持、支撑。快乐到了不能自我控制的地步。形容快乐到极点。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张堪传》:“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公为政,乐不可支。”

43开天辟地 [ kāi tiān pì dì ]

解释 辟:开辟。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天辟地;才开始了人类历史。用来指开创人类的历史或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

出处 《隋书 音乐志中》:“开天辟地,峻岳夷海。”

44视死如归 [ shì sǐ rú guī ]

解释 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生命。

出处 《韩非子 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吕氏春秋 勿躬》:“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45不可告人 [ bù kě gào rén ]

解释 不能告诉别人。多指见不得人的不光明、不正当的用心或行径。

出处 清 陈梦雷《闲止书堂集钞》:“其于不可告人之隐,犹未忍宣之于众也。”

46亭亭玉立 [ tíng tíng yù lì ]

解释 形容身材硕长秀美的女子或挺拔奇丽的花木。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玉立:比喻身材高而美丽。

出处 《北齐书 徐之才传》:“白云初见空中有五色物,稍近,变成一美妇人,去地数丈,亭亭而立。”

47仪态万方 [ yí tài wàn fāng ]

解释 仪态:容貌姿态;万方:多方面;指姿态多种多样。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姿态动人。

出处 汉 张衡《同声歌》:“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

48仪表堂堂 [ yí biǎo táng táng ]

解释 仪表:人的外表;风度;堂堂:仪容庄严大方的样子。形容人的容貌端正。风度威严。

出处 郭沫若《蔡文姬》第二幕:“曹丞相魁梧奇伟,仪表堂堂。”

49健步如飞 [ jiàn bù rú fēi ]

解释 健步:走起路来很有力量;速度很快。步伐矫健;快得像飞。形容行走迅速。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丽人牵坐路侧,自乃捉足,脱履相假。女喜着之,幸不凿枘,复起从行,健步如飞。”

50全力以赴 [ quán lì yǐ fù ]

解释 赴法;前往。把全部力量都投进去。

出处 清 赵翼《二十二史札记》:“故凡可以得名者,必全力以赴,好为苟难,遂成风俗。”

51心潮澎湃 [ xīn cháo péng pài ]

解释 心里像浪潮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澎湃:波浪互相撞击。

出处 臧克家《得识郭老五十年》:“字里行间,有一种高亢的声音在呼喊,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在撼人,有一种呼风唤雨的革命精神和雄壮气魄使得你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52忐忑不安 [ tǎn tè bù ān ]

解释 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忐忑:心神不安定。

出处 清 吴趼人《糊涂世界》第九卷:“两道听了这话,心里忐忑不定。”

53手舞足蹈 [ shǒu wǔ zú dǎo ]

解释 蹈:跳动。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乐则生矣,全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54持之以恒 [ chí zhī yǐ héng ]

解释 持:保持;坚持;之:代词;指所要坚持的东西;恒:长久;指恒心。有恒心地坚持下去。也作“持之以久”。

出处 宋 楼钥《攻愧集 雷两应诏封事》:“凡应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诚,持之以久。”

55永垂不朽 [ yǒng chuí bù xiǔ ]

解释 朽:磨灭。指光辉的事迹或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下去;永远不会磨灭。”

出处 《魏书 高祖纪下》:“虽不足纲范万度,永垂不朽,且可释滞目前,厘整时务。”

56眉清目秀 [ méi qīng mù xiù ]

解释 眉、目:泛指容貌;清、秀:秀丽而不俗气。形容容貌清俊秀丽。

出处 元 李直夫《合同文学》第一折:“有个孩儿唤做安住,今年三岁,生得眉清目秀,是好一个孩儿也。”

57落落大方 [ luò luò dà fāng ]

解释 落落:坦率开朗;举止潇洒自然。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不拘谨。

出处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9回:“杜雍却不推辞,将通身换了,更觉落落大方。”

58风度翩翩 [ fēng dù piān piān ]

解释 风度:美好的举止姿态;翩翩:文雅的样子。举止文雅优美。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列传》:“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

59风流倜傥 [ fēng liú tì tǎng ]

解释 风流:洒脱不拘、富有才学;倜傥:超逸豪爽;不拘束。有才华、有学识、风度洒脱豪爽;不拘于世俗礼节法度。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五卷:“那卢生生得伟貌长髯,风流倜傥。”

60鬼鬼祟祟 [ guǐ guǐ suì suì ]

解释 迷信的人指鬼怪;或指鬼怪害人。形容行为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1回:“别叫我替你们害臊了!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些事,也瞒不过我去。”

61一步登天 [ yī bù dēng tiān ]

解释 登:上。一步登上青天。一下子达到极高的境界或程度。也比喻突然得志;爬上高位。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万望口角春风,我就一步登天,点了买办差,就过好日子。”

62克己奉公 [ kè jǐ fèng gōng ]

解释 克己:克制自己的私欲;奉公:以公事为重。指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

63提心吊胆 [ tí xīn diào dǎn ]

解释 吊:悬着;不塌实。心和胆好像悬起来;不塌实。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7回:“众僧闻得此言,一个个提心吊胆,告天许愿。”

64杀身成仁 [ shā shēn chéng rén ]

解释 身:自己;杀身:舍生;成:成全;成就;仁:仁德;儒家道德的最高准则。原指牺牲生命;成全仁德。后指为了正义事业而牺牲。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65鬼头鬼脑 [ guǐ tóu guǐ nǎo ]

解释 形容举止诡秘;行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0卷:“巢氏有兄弟巢大郎,是一个鬼头鬼脑的人,奉承得姊夫姊姊好。”

66婀娜多姿 [ ē nuó duō zī ]

解释 婀娜:柔软而美好。形容各种轻盈软美的姿态。

出处 三国 魏 曹植《洛神赋》:“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67一日千里 [ yí rì qiān lǐ ]

解释 一天前进一千里。形容发展极快。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骐骥骅骝,—日而驰千里。”

68含含糊糊 [ hán hán hu hū ]

解释 含混不清的样子。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5回:“老太太与凤姐姐方才说话含含糊糊,不知是什么意思。”

69有头有尾 [ yǒu tóu yǒu wěi ]

解释 既有开头;又有结尾。形容做事有始有终;能坚持到底。

出处 宋 朱熹《朱子全书 论语 公冶长》:“做得一章有头有尾,与今之学者有头无尾底不同。”

70有始无终 [ yǒu shǐ wú zhōng ]

解释 有开始;没有结尾。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

出处 汉 扬雄《法言 孝至》:“或问:‘德有始而无终与有终而无始也,孰宁?’”

71滴水穿石 [ dī shuǐ chuān shí ]

解释 滴水可把石头打穿。比喻虽然力量小;但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把艰难的事情办成。也作“水滴石穿”。

出处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 一钱斩吏》:“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72绳锯木断 [ shéng jù mù duàn ]

解释 拉绳作锯;也能锯断木头。比喻力量虽小;条件虽差;只要坚持不懈地去做;就能把难办的事做成。

出处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73贪生怕死 [ tān shēng pà sǐ ]

解释 贪:贪恋。贪图生存;惧害死亡。形容为了活命而失去正义的原则。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文三王传》:“今立自知贼杀中郎曹将,冬日迫促,贪生畏死,即诈僵仆阳病,徼幸得逾于须臾。”

74不以为耻 [ bù yǐ wéi chǐ ]

解释 不认为是可耻。指不知羞耻。

出处 《邓析子 转辞》:“今挂劓不以为耻,斯队之所以乱多治少也。”

75前所未有 [ qián suǒ wèi yǒu ]

解释 以前从未有过的。表示某种新出现的事物。

出处 宋 徐度《却扫编》下卷:“而邓枢密洵武以少保领院而不兼节钺,前所未有也。”

76卑鄙龌龊 [ bēi bǐ wò chuò ]

解释 龌龊:肮脏。品行恶劣下流。

出处 明 唐顺之《答俞教谕》:“其于卑鄙龌龊越礼放法者,固未尝敢有雷同随俗之心,而其间尚可告语转移者。”

77厚颜无耻 [ hòu yán wú chǐ ]

解释 颜:脸面;脸皮。脸皮厚;不知羞耻。

出处 《诗经 小雅 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南朝 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岂可使芳杜厚颜,薛荔蒙耻。”

78喜不自胜 [ xǐ bù zì shèng ]

解释 胜:承担。指喜悦难以克制。

出处 三国 魏 钟繇《贺捷表》:“天道祸淫,不终厥命,奉闻嘉熹,喜不自胜。”

79坚强不屈 [ jiān qiáng bù qū ]

解释 屈:屈服。坚韧、刚毅,毫不屈服。

出处 荀况《荀子 法行》:“坚刚而不屈,义也。”

80忠贞不渝 [ zhōng zhēn bù yú ]

解释 忠诚坚定;永不改变。忠:忠诚;贞:有操守;坚定;渝:改变。

出处 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战士自有战士的爱情;忠贞不渝,新美如画。”

81怒目而视 [ nù mù ér shì ]

解释 怒目:瞪着发怒的眼睛;视:看。非常愤怒地瞪着双眼看。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林冲、杨志怒目而视,有欲要发作之色。”

82杀人放火 [ shā rén fàng huǒ ]

解释 指无法无天的强暴行为。

出处 元 无名氏《黄花峪》第二折:“听的道杀人放火偏精细,显出我些英雄神威。”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五十五回:“他本是杀人放火为生的主儿,被杨元帅收伏在麾下。”

83楚楚动人 [ chǔ chǔ dòng rén ]

解释 形容姿容美好,动人心神。

出处 清 徐瑶《太恨生传》:“女虽支离憔悴,而委婉之态,楚楚动人。”

84水滴石穿 [ shuǐ dī shí chuān ]

解释 滴:液体一点一点地往下落;穿:破;透。指水一滴一滴不断地往下落;把石头穿透。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自然会成功。

出处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乖崖援笔判云:‘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85虎视眈眈 [ hǔ shì dān dān ]

解释 眈眈:注视的样子。像老虎一样凶狠地注视着。形容心怀不良;伺机攫取。

出处 《周易 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

86规行矩步 [ guī xíng jǔ bù ]

解释 比喻行动谨慎规范;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也比喻墨守陈规;不知变通。规、矩:原为测绘工具;这里比喻为原则、规矩。

出处 《晋书 张载传》:“今士循常习故,规行矩步,积阶级,累阀阅,碌碌然以取世资。”

87誓死不二 [ shì sǐ bù èr ]

解释 誓死:立下志愿,至死不变。至死也不变心。形容意志坚定专一。

出处 鲁迅《华盖集 夏三虫》:“被吃者也无须在被吃之前,先承认自己之理应被吃,心悦诚服,誓死不二。”

88心神不定 [ xīn shén bù dìng ]

解释 定:安定。心里烦躁,精神不安。

出处 《平妖传》第五回:“这般繁华去处,怕你们心神不定,惹出什么事非来。”

89文人墨客 [ wén rén mò kè ]

解释 见“文人墨士”。

出处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而那些封建旧文化培养出来的文人墨客、风流雅士,置国事于不问,整天吃花酒,作艳诗。”

90眼明手快 [ yǎn míng shǒu kuài ]

解释 眼睛敏锐;动作敏捷迅速。也作“眼明手捷”、“眼疾手快”。

出处 元 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想起俺少时节眼明手捷,体快身轻;到如今老了也腰曲头低。”

91眼疾手快 [ yǎn jí shǒu kuài ]

解释 形容做事机警敏捷。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三回:“倘或被眼疾手快的拿了送官,如之奈何?”

92青天白日 [ qīng tiān bái rì ]

解释 指大白天。也比喻明显的事情或高洁的品德。

出处 唐 王建《寄分司张郎中》:“青天白日当头上,会有求闲不得时。”

93亘古未有 [ gèn gǔ wèi yǒu ]

解释 亘古:人人有责从古代到现在。从古到今都不曾有过。

出处 清 薛福成《强邻环伺谨陈愚计疏》:“臣愚以为皇上值亘古未有之奇局,亦宜恢亘古未有之宏谟。”

94察言观色 [ chá yán guān sè ]

解释 察;观:仔细看;言:话;色:脸色。琢磨别人说的话;观察人的脸色。以揣度对方的心意。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95北辕适楚 [ běi yuán shì chǔ ]

解释 北辕:车子向北行驶;适:到。楚在南方,赶着车往南走。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

出处 汉 荀悦《申鉴 杂言下》:“先民有言:适楚而北辕者,曰:‘吾马良,用多,御善。’此三者益侈,其去楚亦远矣。”

96卑陋龌龊 [ bēi lòu wò chuò ]

解释 龌龊:肮脏。形容品质恶劣。亦作“卑鄙龌龊”。

出处 清·华伟生《开国奇冤·追悼》:“他们那种卑陋龌龊的性质,终久是改不了的!”

97徘徊不前 [ pái huái bù qián ]

解释 徘徊:来回地行走。犹豫不决,停步不前。比喻总在一个地点不能前进。

出处 成仿吾《长征回忆录》:“林彪又消极抗令,徘徊不前,受到军委的严厉批评。”

98横抢武夺 [ héng qiǎng wǔ duó ]

解释 见“横抢硬夺”。

出处 郭沫若《羽书集·我们失掉的只是奴隶的镣铐》:“敌人看到我们的觉醒,因而发生了恐慌。假面具剥掉了,露出了它们的狰狞的面孔来横抢武夺。”

99百世之师 [ bǎi shì zhī shī ]

解释 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