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品质优秀的成语

形容品质优秀的成语


1忍辱负重 [ rěn rǔ fù zhòng ]

解释 忍受耻辱;承当重任。指为了重任而忍受一切屈辱。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2两袖清风 [ liǎng xiù qīng fēng ]

解释 原指两袖迎风而起;飘飘扬扬的姿态。后比喻做官的时候;十分清廉;除 衣袖中的清风之外;别无所有。现也指清贫;没有财产。也作“清风两袖”。

出处 元 魏初《送杨季梅》诗:“父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

3义无反顾 [ yì wú fǎn gù ]

解释 义:宜;应该做的事;反顾:回头看。做正当合理的事;只有上前的事;绝不回头。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

4大公无私 [ dà gōng wú sī ]

解释 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也指处理事情公平正确;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处 清 龚自珍《论私》:“矜其同官曰:某甲可谓大公无私也已。”

5刚正不阿 [ gāng zhèng bù ē ]

解释 刚:刚直;直:正直;不阿:不逢迎。刚直方正而不逢迎附合。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一员官》:“济南同知吴公,刚正不阿。”

6一视同仁 [ yī shì tóng rén ]

解释 视:看待;仁:仁爱。用博大的仁爱之心去看待所有的人以及禽兽。比喻平等待人;不分厚薄亲疏。

出处 唐 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7表里如一 [ biǎo lǐ rú yī ]

解释 表:外表;里:内心。外表和内心一个样。外表与内部一致。形容人的言论、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行之以忠者,是事实要着实。”宋 朱熹集注:“以忠,则表里如一。”

8拾金不昧 [ shí jīn bù mèi ]

解释 昧:隐瞒;金:原指金钱;现泛指钱物;拾到东西不藏起来据为己有。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

9执法如山 [ zhí fǎ rú shān ]

解释 执行法令像山一样不可动摇。形容执法严厉。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本道言出如箭,执法如山,三尺法不能为不肖者宥也。”

10德才兼备 [ dé cái jiān bèi ]

解释 品德和能力都具备。兼备:都具备。

出处 《元史 丰臧梦解传》:“乃举梦解才德兼备,宜擢清要,以展所蕴。”

11堂堂正正 [ táng táng zhèng zhèng ]

解释 原指军队阵容盛大。后形容光明正大。堂堂:强大威武;正正:整齐。

出处 先秦 孙武《孙子 军争》:“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12一清二白 [ yī qīng èr bái ]

解释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指非常清白;没有污点。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贾李魁道:‘王紫泥,张绳祖他俩个,现在二门外看审官司哩。老爷只叫这二个到案,便一清二白。”

13兢兢业业 [ jīng jīng yè yè ]

解释 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业业:担心害怕的样子。形容做事小心谨慎;认真踏实。

出处 《诗经 大雅 云汉》:“早既大甚,则不可推。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14光明磊落 [ guāng míng lěi luò ]

解释 磊落:错落分明;引申指人洒脱不拘;直率开朗。指心地光明正大;胸怀坦白。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74卷:“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昏昧迷暗底便不是好人。”

15虚怀若谷 [ xū huái ruò gǔ ]

解释 谦虚的胸怀像深广的山谷。形容非常谦虚。谷:山谷。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16豁达大度 [ huò dá dà dù ]

解释 豁达:开朗;大度:气量大。形容人心的开阔;有度量;能容人。

出处 晋 潘岳《西征赋》:“观夫汉高之兴也,非徒聪明神武,豁达大度而已也。”

17廉洁奉公 [ lián jié fèng gōng ]

解释 廉洁:清白;奉公:奉行公事。指人不贪污;不受贿;一心为公。

出处 孙力《都市风流》第12章:“你廉洁奉公,不就是个大公务员吗?”

18冰清玉洁 [ bīng qīng yù jié ]

解释 清:清澈;洁:洁白。像冰那样清澈;像玉那样洁白。也作“玉洁冰清”。比喻人品高尚、纯洁;做事光明磊落。

出处 西汉 司马迁《与挚伯陵书》:“伏唯伯陵材能绝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洁,不以细行。”

19忠心耿耿 [ zhōng xīn gěng gěng ]

解释 耿耿:忠诚的样子。形容非常忠诚。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7回:“当日令尊伯伯为国捐躯,虽大事未成,然忠心耿耿,自能名垂不朽。”

20谦虚谨慎 [ qiān xū jǐn shèn ]

解释 谦虚:虚心;不自满;谨慎:慎重小心。形容人虚心礼让;小心谨慎。

出处 《晋书 张宾载记》:“封濮阳侯,任遇优显,宠冠当时,而谦虚敬慎,开襟下士。”

21高风亮节 [ gāo fēng liàng jié ]

解释 高尚的品德;坚贞的节操。形容人的品行高尚。

出处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22死而后已 [ sǐ ér hòu yǐ ]

解释 已:停止;完毕。死了以后方才停止。指一生努力奋斗;一直到死为止。奉献了一切。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3克己奉公 [ kè jǐ fèng gōng ]

解释 克己:克制自己的私欲;奉公:以公事为重。指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

24大义灭亲 [ dà yì miè qīn ]

解释 为了维护正义;对犯了罪的亲属不包庇;使之受到应得的惩处。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25忠贞不渝 [ zhōng zhēn bù yú ]

解释 忠诚坚定;永不改变。忠:忠诚;贞:有操守;坚定;渝:改变。

出处 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战士自有战士的爱情;忠贞不渝,新美如画。”

26正直无私 [ zhèng zhí wú sī ]

解释 为人做事很正直,没有任何私心。

出处 《左传·庄公三十二年》:“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孔颖达疏:“襄七年传曰:‘正直为正,正曲为直。’言正者能自正,直者能正人曲,而壹者言其一心不二也。”

27襟怀坦白 [ jīn huái tǎn bái ]

解释 襟怀:胸怀;坦白:坦率。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

出处 清 陈文述《放牛行同前韵》:“董君性仁慈,襟怀亦坦白。”

28大义凛然 [ dà yì lǐn rán ]

解释 临难不苟的节操令人敬畏;不可侵犯。形容为了正义而坚强不屈。大义:正义、正气;凛然:严肃使人敬畏的样子。

出处 清 顾炎武《日知录 孙氏西斋录》:“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上配天皇;条高后擅政之年,下系中宗,大义凛然。”

29正气凛然 [ zhèng qì lǐn rán ]

解释 正气:刚正之气。凛然:可敬畏的样子。形容正气威严不可侵犯。

出处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十章:“许云峰把椅子一推,正气凛然地站在大厅当中,昂头命令道:‘送我回监狱!’”

30聪明正直 [ cōng míng zhèng zhí ]

解释 头脑聪明,行为正直无私。形容词人的品质优秀。

出处 《左传 庄公三十二年》:“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

31冰魂雪魄 [ bīng hún xuě pò ]

解释 冰、雪:如冰的透明,雪的洁白。比喻人品质高尚纯洁。

出处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海叙不遇》:“诗曰:‘忍苦为诗身到此,冰魂雪魄已难招;直教桂子落坟上,生得一枝冤始销。’”

32淑质英才 [ shū zhì yīng cái ]

解释 淑:善良;英:非凡。善良的品质,非凡的才能。

出处 《后汉书·祢衡传》:“字正平,淑质贞亮,英才卓砾。”

33良金美玉 [ liáng jīn měi yù ]

解释 比喻文章十分完美。也比喻人道德品质极好。

出处 《新唐书 文艺传上 王勃》:“李峤、崔融、薛稷、宋之问之文,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

34冰魂素魄 [ bīng hún sù pò ]

解释 形容清白纯洁的品质。

出处 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四折:“俺本是广寒宫冰魂素魄,怎比那阎浮世浊骨凡胎。”

35厚德载物 [ hòu dé zài wù ]

解释 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出处 《周易 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36出类拔萃 [ chū lèi bá cuì ]

解释 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萃:草丛生的样子;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超出那一类;高出那一群。形容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37垂头丧气 [ chuí tóu sàng qì ]

解释 垂头:耷拉着脑袋;丧气:失去志气;情绪低落。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形容失意懊丧的样子。

出处 唐 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

38开诚布公 [ kāi chéng bù gōng ]

解释 开诚:敞开胸怀;表示诚意;布公:公正无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指坦白无私、诚恳公正地亮出自己的见解。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评论》:“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

39诚心诚意 [ chéng xīn chéng yì ]

解释 诚:真实的心意。真心诚意。形容对人十分真挚诚恳。也作“诚心实意”。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姥姥你放心。大远的诚心诚意来了,岂有个不教你见个真佛去的呢。”

40不卑不亢 [ bù bēi bù kàng ]

解释 卑:自卑;亢:高傲。既不自卑;也不高傲。也作“不亢不卑”。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五三:“今天,他碰上了不怕他的人,他必须避免硬碰,而只想不卑不亢的多捞几个钱。”

41举一反三 [ jǔ yī fǎn sān ]

解释 反: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相似的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2乘风破浪 [ chéng fēng pò làng ]

解释 乘:趁着。趁着顺风;破浪前进。比喻志向远大;气魄雄伟;不怕困难;奋勇前进;多含施展远大抱负之意。也作“乘长风破万里浪”、“长风破浪”。

出处 《宋书 宗悫传》:“悫少时,炳问其志。悫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43公事公办 [ gōng shì gōng bàn ]

解释 公家事按公家规定来办;不徇私情;不讲情面。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2回:“卑职也知道罪无可逭,所以带印在此,情愿纳还此职,只求大帅把这件事公事公办。”

44出生入死 [ chū shēng rù sǐ ]

解释 原指人从出生到死亡。后形容冒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也作“出死入生”。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第50章:“出生入死,生之徒(途)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45分秒必争 [ fēn miǎo bì zhēng ]

解释 一分一秒的时间都要争夺过来。形容做事的时间抓得很紧。

出处 柯岩《奇异的书简 船长》:“我们现在要搞四化,分秒必争哩!”

46前无古人 [ qián wú gǔ rén ]

解释 以前从来没人做过的;即空前未有的。

出处 唐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47力争上游 [ lì zhēng shàng yóu ]

解释 上游:江河的源头。努力争取处于上流源头。比喻努力争取先进。

出处 清 赵翼《闲居读书作》诗:“所以才智人,不肯自弃暴,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要。”

48口若悬河 [ kǒu ruò xuán hé ]

解释 若:像;悬河:瀑布;激流奔泻。说起话来像河水倾泻一样滔滔不绝。形容口才好;能言善辩。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49呆若木鸡 [ dāi ruò mù jī ]

解释 愣着不动;像只木头鸡。形容人痴或因惊恐而发愣的神态。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达生》:“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50奋不顾身 [ fèn bù gù shēn ]

解释 奋:振作精神;鼓起干劲。指勇往直前;不顾个人安危。

出处 西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51孤芳自赏 [ gū fāng zì shǎng ]

解释 孤:单独;唯独;孤芳:单独的一支香花。把自己看作是仅有的香花而自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也指脱离群众;自以为了不起。

出处 宋 张孝祥《念奴娇 过洞庭》词:“应念岭表经年,孤芳自赏,肝胆皆冰雪。”

52家喻户晓 [ jiā yù hù xiǎo ]

解释 喻:明白;晓:知道。家家都清楚;户户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

出处 宋 楼钥《缴郑熙等免罪》:“而遽有免罪之旨,不可以家谕户晓,必有轻议于下者。”

53废寝忘食 [ fèi qǐn wàng shí ]

解释 废:停止。顾不上睡觉;忘掉了吃饭。形容学习或工作积极努力;用心专一。

出处 南朝 齐 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54救死扶伤 [ jiù sǐ fú shāng ]

解释 扶:扶助。抢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顾受伤的人。形容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精神。

出处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仰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半当,虏救死扶伤不给。”

55斩钉截铁 [ zhǎn dīng jié tiě ]

解释 斩:砍断;截:切断。砍断钉子切断铁。比喻做事;说话坚决果断。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洪州云居道膺禅师》:“师谓众曰:‘学佛法底人,如斩钉截铁始得。’”

56昂首阔步 [ áng shǒu kuò bù ]

解释 昂:仰;抬头;阔步:大踏步向前走。抬起头;大步走向前;形容精神振奋勇往直前的样子。有时也用来形容态度高傲。

出处 李大钊《青春》:“惟有昂首阔步,独往独来,何待他人之援手。”

57独占鳌头 [ dú zhàn áo tóu ]

解释 鳌:传说中的大海龟、海鳖。旧时皇宫的殿门前台阶中间刻有飞龙及巨鳌的浮雕;皇帝在殿前召见新考中的状元、榜眼等人。状元跪在前面;正好是飞龙巨鳌浮雕的头部。原指科举考试中了状元。现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

出处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

58百战百胜 [ bǎi zhàn bǎi shèng ]

解释 打一百次仗;胜一百次。形容善于作战;所向无敌。

出处 先秦 管仲《管子 七法》:“是故以众击寡,以治击乱,以富击贫,以能击不能,以教卒练士击驱众白徒,故十战十胜,百战百胜。”

59百折不挠 [ bǎi zhé bù náo ]

解释 折:挫折。挠:弯曲;引伸为屈服。无论遭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不屈服。

出处 汉 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60百炼成钢 [ bǎi liàn chéng gāng ]

解释 炼:冶炼。铁经过反复锤炼便成为坚韧的钢。比喻经过长期的、多次的锻炼;使人非常坚强。

出处 郭小川《保卫我们的党》诗:“点起斗争的烈火,使人在烈火中百炼成钢。”

61老当益壮 [ lǎo dāng yì zhuàng ]

解释 老:老年;当:应当;应该;益:更加;壮:强壮;壮盛;虽然年纪很大了;但志气和身体更壮。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62胆大包天 [ dǎn dà bāo tiān ]

解释 形容胆量极大(多指做坏事)。现多含贬义。

出处 唐 刘叉《自问》:“自问彭城子何人授汝颠,酒肠宽似海,诗胆大于天。”

63能说会道 [ néng shuō huì dào ]

解释 道:说;讲。形容口齿伶俐;很会说话。

出处 元 无名氏《渔樵闲话》:“但甜瓜软处偏捏。蜡枪头会道能说。”

64赫赫有名 [ hè hè yǒu míng ]

解释 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形容名声极大。也作“赫赫之名”。

出处 晋 常璩《华阳国志 先贤士女》:“临州郡虽无赫赫之名,及去,民思之。”

65赴汤蹈火 [ fù tāng dǎo huǒ ]

解释 赴:去;走向;汤:开水;蹈:踩。投入沸水;踏上烈火。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出处 晋 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66锋芒毕露 [ fēng máng bì lù ]

解释 锋:刀锋;芒:原指谷类种子壳上的细刺;比喻枪头;矛尖;毕:都;完全;全部。刀锋和矛尖都露出来。形容人傲气逼人;逞强好胜。或形容人锐气才干完全显露出来。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瓒示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

67锲而不舍 [ qiè ér bù shě ]

解释 锲:雕刻;舍:停止。不停地雕刻。比喻做事或学习有恒心。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8集思广益 [ jí sī guǎng yì ]

解释 集:集中;思:思想;广:扩大;益:好处。集中群众的意见和智慧;取得更好的效果。也指集中众人的思想和智慧;广泛吸收好的意见。

出处 三国 蜀 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69顶天立地 [ dǐng tiān lì dì ]

解释 头顶云天;脚踩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也形容敢作敢为;光明磊落。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育王裕禅师法嗣 道场法全禅师》:“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肩横榔栗,到处行脚。”

70鹤立鸡群 [ hè lì jī qún ]

解释 像仙鹤立在鸡群之中。比喻才能或仪表出众。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71以礼相待 [ yǐ lǐ xiāng dài ]

解释 礼:仪礼;应有的礼节;待:对待;接待。用应有的礼节来对待别人。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宋江以礼相待,用好言抚慰。”

72任劳任怨 [ rèn láo rèn yuàn ]

解释 任:担当、承担。做事既能承受劳苦;又能承受埋怨。

出处 清 颜光敏《颜氏家藏尺牍》:“惟存一矢公矢慎之心,无愧屋漏,而闱中任劳任怨,种种非笔所能尽。”

73伶牙俐齿 [ líng yá lì chǐ ]

解释 伶、俐:聪明、灵俐、乖巧。口齿灵活;说话利落。形容会说会道;灵活乖巧而善于应变。也作“俐齿伶牙。”

出处 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你休那里便伶牙俐齿,讲三干四,说人好歹,讦人暧昧,损人行止。”

74八仙过海 [ bā xiān guò hǎi ]

解释 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后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

出处 明 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二折:“则俺这八仙过海神通大,方显这众圣归山道法强,端的万古名扬。”

75功德无量 [ gōng dé wú liàng ]

解释 世界各地:功业和德行;无量:无法计算。旧时指功劳恩德非常大。现多用来称赞做了好事。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南阳慧忠国师》:“功德无量,非口所说,非意所陈。”

76坚贞不屈 [ jiān zhēn bù qū ]

解释 贞:节操。坚定有气节;绝不屈服。

出处 唐 韦应物《江州集 睢阳感怀》诗:“甘从锋刃毙,莫夺坚贞志。”

77大器晚成 [ dà qì wǎn chéng ]

解释 大器:大的材料;比喻人才。原指大的材料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后指能担当大事的人要经过长期锻炼;成名往往较晚;也用作对长期不得意的人的一种安慰。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78大显神通 [ dà xiǎn shén tōng ]

解释 神通:原为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极其高超的本领。形容充分显示出高超的本领。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89回:“他三人辞了师父,在城外大显神通。”

79大显身手 [ dà xiǎn shēn shǒu ]

解释 显:表示;显露;身手:武艺;指本领。充分显露自己的本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出处 赵树理《三里湾》七:“这两个人默默不语在这座房子里大显身手。”

80大有作为 [ dà yǒu zuò wéi ]

解释 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做出显著成绩。作为:可做的事;也可指做出成绩。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主不之。”朱熹集注:“大有为之君,大有作为,非常之君也。”

81威风凛凛 [ wēi fēng lǐn lǐn ]

解释 形容威严可畏;气势逼人。威风:使人敬畏的气势或气派;凛凛:可敬畏的样子。

出处 元 费唐臣《贬黄州》:“见如今御台威风凛凛,怎敢向翰林院文质彬彬。”

82容光焕发 [ róng guāng huàn fā ]

解释 容光:脸上的光彩;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身体健康。面容有神采。形容精神饱满。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阿绣》:“母亦喜,为女盥濯,竟妆,容光焕发。”

83平易近人 [ píng yì jìn rén ]

解释 平易:原指道路平坦宽广;后比喻态度平和;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形容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鲁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84德高望重 [ dé gāo wàng zhòng ]

解释 道德好;声望大。多形容老年人为人好;有名望。

出处 宋 司马光《辞人对小殿札子》:“臣窃惟富弼三世辅臣,德高望重。”

85打抱不平 [ dǎ bào bù píng ]

解释 在双方争执中;主动介入;帮助受到欺压的人;打击实施强暴者。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那黄汤难道灌丧了狗肚子里去了?气的我只要替平儿打抱不平。”

86扶老携幼 [ fú lǎo xié yòu ]

解释 扶:挽着;携:带着。搀着老人;领着小孩儿。形容男女老少成群结队欢迎、观看或逃难。后也用来形容关心照顾老人和孩子。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87济济一堂 [ jǐ jǐ yī táng ]

解释 济济:人多的样子;堂:大厅。形容很多的人汇聚在一起。

出处 清 归庄《静观楼讲义序》:“今也名贤秀士,济济一堂,大义正言,洋洋盈耳。”

88爱憎分明 [ ài zēng fēn míng ]

解释 憎:恨。爱和恨的界限十分清楚。

出处 续范亭《延安五老》诗:“爱憎分明是本色,疾恶如仇不宽恕。”

89独一无二 [ dú yī wú èr ]

解释 只有这一个;而没有别的可与其相比。形容非常突出。

出处 宋 延寿《宗镜录》第31卷:“独一无二,即真解脱。”

90肝胆相照 [ gān dǎn xiāng zhào ]

解释 形容对人忠诚;用真心相待。肝胆:比喻真诚的心。

出处 宋 文天祥《与陈察院文龙书》:“所恃知己肝胆相照,临书不惮倾倒。”

91融会贯通 [ róng huì guàn tōng ]

解释 融会:融合领会;贯通:透彻理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

出处 宋 朱熹《朱子全书 学三》:“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92顾全大局 [ gù quán dà jú ]

解释 顾全:顾及;使不受损害;大局:全盘或整体;多指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一切言论、行动都要从全局出发;不使受到损害。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4回:“总求大人格外赏他们个体面,堵堵他们的嘴。这是卑职顾全大局的意思。”

93风云人物 [ fēng yún rén wù ]

解释 风云:比喻飞快发展变化的形势、环境。在一定条件下应运而生;言论或行动在社会生活中有很大影响的人。也指在一定环境中;大家注目的人。

出处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被马歇尔看中,做了驻华大使,成为马歇尔系统中的风云人物之一。”

94风雨同舟 [ fēng yǔ tóng zhōu ]

解释 舟:船。在风雨中同乘在一条船上;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出处 孙武《孙子 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95不偏不倚 [ bù piān bù yǐ ]

解释 偏、倚:不正;歪。原指儒家的中庸之道。现指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处 宋 朱熹《中庸集注》:“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96不骄不躁 [ bù jiāo bù zào ]

解释 骄:骄傲;躁:急躁。不骄傲;不急躁。

出处 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只要同志们对于军事政策(行动和作战)和团结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错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完全有办法的。”

97严于律己 [ yán yú lǜ jǐ ]

解释 律:约束。严格地约束自己。形容对自己要求严格。也作“严以律己”。

出处 宋 陈亮《谢曾察院君》:“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天治道。”

98乐善好施 [ lè shàn hào shī ]

解释 乐、好:喜欢;愿意;善:做好事;施:施舍。乐意做好事;喜欢施舍。形容慷慨解囊;乐于助人。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乐书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99博学多才 [ bó xué duō cái ]

解释 博:广博;知道得多;才:才能。学识广博;有各方面的才能。

出处 《晋书 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瑰伟倜党,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