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行为残忍的成语

形容行为残忍的成语


1灭绝人性 [ miè jué rén xìng ]

解释 灭绝:完全失去;人性:人的性情。完全丧失了人的理性和情感。形容极端残忍;像野兽一样。

出处 傅抱石《郑板桥文集前言》:“一个是岳父灭绝人性,买通赃官,置无辜的女婿于死地。”

2人面兽心 [ rén miàn shòu xīn ]

解释 空有人的外貌;品德却像兽类。形容品德极坏。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赞》:“夷狄之人贪而好利,披发左衽,人面兽心。”

3穷凶极恶 [ qióng xiōng jí è ]

解释 穷:极端。形容非常的凶恶。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下》:“乃始恣睢,奋其威诈,滔天虐民,穷凶极恶。”

4心狠手辣 [ xīn hěn shǒu là ]

解释 心肠凶狠;手段毒辣。

出处 清 藤谷古香《轰天雷》:“唐敬宗之于刘克明,未尝欲诛之也,而克明卒弑之于饮酒烛灭时矣。刑余之人,心狠手辣,自古然也。”

5丧心病狂 [ sàng xīn bìng kuáng ]

解释 丧:丧失;失去;心:指理智;狂:疯狂。丧失理智;像发了疯一样。形容言行昏乱或凶残到了极点。

出处 《宋史 范如圭传》:“如圭独以书责桧以曲学倍师,忘仇辱国之罪,且曰:‘公不丧心病狂,奈何为此?必遗臭万世矣。’”

6斩尽杀绝 [ zhǎn jìn shā jué ]

解释 斩:砍断;尽、绝:完。全部杀掉;一个也不留。比喻做事不留余地。

出处 元 高文秀《渑池会》第四折:“将秦国二将活挟将来了,将众兵斩尽杀绝也。”

7卑鄙无耻 [ bēi bǐ wú chǐ ]

解释 形容人品德卑下;粗鄙;毫无廉耻。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贾某总办河工,浮开报销,滥得保举。到京以后,又复花天酒地,任意招摇,并串通黄某,到处钻营,卑鄙无耻。”

8惨无人道 [ cǎn wú rén dào ]

解释 惨:狠毒;残暴;人道:指对人的同情、尊重、爱护与关怀。残忍毒辣;毫无人性。形容凶恶残暴到了极点。

出处 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杀伤我人民,系累我妇孺,惨无人道。”

9不择手段 [ bù zé shǒu duàn ]

解释 择:挑选;选择。不选什么手段。为了达到目的;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

出处 清 梁启超《袁世凯之解剖》:“为目的而不择手段,虽目的甚正,犹且不可。”

10杀人如麻 [ shā rén rú má ]

解释 杀死的人像乱麻一样数不清。形容杀人极多。

出处 唐 李白《蜀道难》诗:“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11惨绝人寰 [ cǎn jué rén huán ]

解释 惨:狠毒;残酷;绝:穷尽;人寰:人世;人间。世间再没有比这更残酷的了。形容残酷凄惨到了极点。

出处 毛泽东《评国民党对战争责任问题的几种答案》:“此一惨绝人寰之浩劫,实为我国内战史上空前所未有。”

12丧尽天良 [ sàng jìn tiān liáng ]

解释 丧:丧失;尽:全部;天良:良心。没有一点良心。形容坏人恶毒到了极点。

出处 清 钱泳《履园丛话》:“今人既高贵骄奢矣,而又丧尽天良,但思利己,不思利人。”

13无恶不作 [ wú è bù zuò ]

解释 恶:坏事。没有哪样坏事不干的。指干尽了坏事。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3回:“程大姐自到周龙皋家,倚娇作势,折毒孩子,打骂丫头,无恶不作。”

14赶尽杀绝 [ gǎn jìn shā jué ]

解释 驱除干净;彻底消灭。比喻残忍狠毒;不留余地。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黄天禄上马,提枪出营,见余化曰:‘匹夫赶尽杀绝,但不知你可有造化受其功禄!’”

15卑鄙龌龊 [ bēi bǐ wò chuò ]

解释 龌龊:肮脏。品行恶劣下流。

出处 明 唐顺之《答俞教谕》:“其于卑鄙龌龊越礼放法者,固未尝敢有雷同随俗之心,而其间尚可告语转移者。”

16伤天害理 [ shāng tiān hài lǐ ]

解释 指做事凶狠残忍;毫无人性。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吕无病》:“堂上以我为天下之龌龊教官,勒索伤天害理之钱,以吮人痈痔者耶!”

17暴戾恣睢 [ bào lì zì suī ]

解释 暴戾:残暴凶狠;恣睢:横行霸道。形容凶狠残暴;任意妄为。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雎,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

18杀人越货 [ shā rén yuè huò ]

解释 杀害人命;抢夺财物。指匪盗行径。

出处 《尚书 康诰》:“杀越人于货,暋不畏死,罔弗憝。”

19狼子兽心 [ láng zǐ shòu xīn ]

解释 比喻凶暴的人用心残忍,有如野兽。

出处 《晋书 虞预传》:“然狼子兽心,轻薄易动。”

20丧天害理 [ sàng tiān hài lǐ ]

解释 做事凶狠残忍,全无道德。

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七回:“急于做官,所以丧天害理,至于如此。”

21天理难容 [ tiān lǐ nán róng ]

解释 虽然一时对恶人无可奈何;但觉得上天不会放过他。

出处 元 无名氏《朱砂担》第四折:“才见得冤冤相报,方信道天理难容。”

22天理不容 [ tiān lǐ bù róng ]

解释 天理:天道;容:容忍、宽容。旧指做事残忍,灭绝人性,为天理所不容。

出处 元 无名氏《朱砂担》第四折:“才见得冤冤相报,方信道天理难容。”

23残暴不仁 [ cán bào bù rén ]

解释 凶狠毒辣,一点也没有同情、怜悯之心。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3回:“韩玄残暴不仁,轻贤慢士,当众共殛之!”

24嗜杀成性 [ shì shā chéng xìng ]

解释 嗜:爱好。好杀人成了习性。形容极端凶残。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25雕心鹰爪 [ diāo xīn yīng zhǎo ]

解释 比喻心肠残忍,手段毒辣。

出处 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三折:“他待使些雕心鹰爪,安排下龙韬虎略。”

26横行霸道 [ héng xíng bà dào ]

解释 横行:行动蛮横;仗势做坏事;霸道:蛮横不讲道理。形容蛮不讲理;胡作非为。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一任薛蟠横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约,反助纣为虐讨好儿。”

27随心所欲 [ suí xīn suǒ yù ]

解释 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随:听任;欲:想要。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宝玉终是个不能安分守理的人,一味的随心所欲。”

28斩草除根 [ zhǎn cǎo chú gēn ]

解释 斩:砍断;斩草:割草;除:去掉。割草要把草根彻底除掉。比喻除去祸根;不留后患。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绝其本根,勿使能殖。”

29明目张胆 [ míng mù zhāng dǎn ]

解释 张胆:放大胆量。原来形容有胆有识;敢作敢为。现在形容干坏事毫无顾忌;公开放肆。

出处 《晋书 王敦传》:“今日之事,明目张胆为六军之首,宁忠臣而死,不无赖而生矣。”

30专横跋扈 [ zhuān hèng bá hù ]

解释 专断横行;蛮不讲理(跋扈:霸道;不讲道理)。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梁冀传》:“帝少而聪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

31沉默寡言 [ chén mò guǎ yán ]

解释 沉默:沉静;不声不响;寡:少。不声不响;很少说话。也作“沉密寡言”、“沉静寡言”。

出处 《新唐书 梁崇义传》:“后为羽林射生,事来瑱,沉默寡言。”

32令人发指 [ lìng rén fà zhǐ ]

解释 令:使得;发指:头发竖起来。愤怒得使人头发都竖直起来。也作“令人发竖。”

出处 庄周《庄子 盗跖》:“谒者入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33无法无天 [ wú fǎ wú tiān ]

解释 法:法纪;天:天理。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任意干坏事。现多形容违法乱纪;不受管束。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珍大奶奶是个老实头,个个人都叫他养得无法无天的。”

34如狼似虎 [ rú láng sì hǔ ]

解释 像狼虎一样。比喻非常凶暴。

出处 《尉缭子 武议》:“一人之兵,如狼似虎,如风如雨,如雷如霆,震震冥冥,天下皆惊。”

35称王称霸 [ chēng wáng chēng bà ]

解释 王:帝王;君王;霸:霸主;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自称为君主、霸主。比喻凭借势力;飞扬跋扈;独断专行。

出处 宋 汪元量《读史》诗:“刘项称王称霸,关张无命无功。”

36胆大妄为 [ dǎn dà wàng wéi ]

解释 妄:胡乱。无所顾忌地胡作非为。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说他擅卖矿产,胆大妄为,请旨拿交刑部治罪。”

37胡作非为 [ hú zuò fēi wéi ]

解释 指毫无顾忌或不考虑后果地肆意行动。非为;干坏事。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或诬好吃懒做,或诬胡作非为。”

38张牙舞爪 [ zhāng yá wǔ zhǎo ]

解释 张:显露;张开;张牙:张开嘴露着牙;舞:挥舞;挥动。原形容野兽凶猛的样子。现多比喻敌人或坏人猖狂凶恶的样子。

出处 《敦煌变文集 孔子项托相问书》:“鱼生三日游于江湖,龙生三日张牙舞爪。”

39十恶不赦 [ shí è bù shè ]

解释 十恶:旧刑律中规定的十种重罪。指罪恶极大;不可饶恕。

出处 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这药死公公的罪名,犯在十恶不赦。”

40男盗女娼 [ nán dào nǚ chāng ]

解释 盗:盗贼;娼:妓女。男的是盗贼;女的是娼妓。形容男女思想极其腐朽败坏;尽做坏事。

出处 明 谢谠《四喜记 天佑阴功》:“眼前之报,男盗女娼,灭门绝户,日后之报。”

41蝇营狗苟 [ yíng yíng gǒu gǒu ]

解释 营:蝇飞的声音;苟:苟且。苍蝇飞来飞去;狗只图生存;不知羞耻;不择手段地追逐名利。

出处 唐 韩愈《送穷文》:“朝悔其行,暮已复然,蝇营狗苟,驱去复返。”

42无所不为 [ wú suǒ bù wéi ]

解释 为:做。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了。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张温传》:“揆其奸心,无所不为。”

43亡命之徒 [ wáng mìng zhī tú ]

解释 指逃亡的人。也称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亡:无;命:名;亡命:逃匿则削除名籍;故以逃亡为亡命;即逃亡;流亡;徒:一类人(含贬义)。

出处 《周书 郭彦传》:“亡命之徒,咸从赋役。”

44为非作歹 [ wéi fēi zuò dǎi ]

解释 做种种坏事。为:做;歹:指坏事。

出处 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二折:“我且拿起来,只一口将他吞于腹中,看道可还有本事为非作歹哩。”

45不声不响 [ bù shēng bù xiǎng ]

解释 不说话,不出声。

出处 茅盾《子夜》十一:“偶或有独自低着头不声不响的,那一定是失败者。”

46肆无忌惮 [ sì wú jì dàn ]

解释 肆:放肆;任意而行;忌惮:惧怕;畏惧。任意妄为;一点顾忌、畏惧也没有。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宋 朱熹注:“小人不知有此,则肆欲妄行,而无所忌惮矣。”

47寡廉鲜耻 [ guǎ lián xiǎn chǐ ]

解释 寡、鲜:少;廉:廉洁;不贪污;耻:羞愧;羞耻。原指不廉洁;不知耻。现指没有操守;不知羞耻。

出处 汉 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其被刑戮,不亦宜乎?”

48恬不知耻 [ tián bù zhī chǐ ]

解释 指对卑劣的或不光彩的行为安然处之;不以为耻。恬:安然、满不在乎。

出处 宋 吕祖谦《东莱博议 卫礼至杀邢国子》:“卫礼至行险侥幸而取其国,恬不知耻,反勒其功于铭,以章示后。”

49横征暴敛 [ héng zhēng bào liǎn ]

解释 横:蛮横;征:征发;征税;敛:搜刮。强横残暴地征收苛捐杂税。形容反动统治阶级贪婪凶狠、搜刮人民的罪行。

出处 清 吴趼人《痛史》:“名目是规划钱粮,措置财赋,其实是横征暴敛,剥削脂膏。”

50妖魔鬼怪 [ yāo mó guǐ guài ]

解释 迷信的传说中危害人类的妖精和魔鬼。比喻形形色色害人的东西或人。

出处 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我家东人好傻也,安知他不是个妖魔鬼怪,信着他跟将去了。”

51不仁不义 [ bù rén bù yì ]

解释 仁:仁爱;义:道义。不讲仁德,不讲道义。形容品性卑劣、刻薄残忍。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 大学三》:“害人与穿窬,因为不仁不义。”

52为所欲为 [ wéi suǒ yù wéi ]

解释 做想要做的事。形容任意而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为:做。

出处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以子之才,臣事赵孟,必得近幸。子乃为所欲为,顾不易耶?”

53作威作福 [ zuò wēi zuò fú ]

解释 作威:横行霸道;作福:奢侈享乐。原指国君专行赏罚;独揽威权。现形容耀武扬威;横行霸道。

出处 《尚书 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

54狼心狗肺 [ láng xīn gǒu fèi ]

解释 比喻心肠如狼和狗 一样凶恶、狠毒。也比喻忘恩负义。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那知这贼子恁般狼心狗肺,负义忘恩。”

55打家劫舍 [ dǎ jiā jié shè ]

解释 舍:居住的房子。成群结伙地到别人家里;用暴力抢夺财物。

出处 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四折:“见俫子撅天扑地,不弱如打家劫舍杀人贼。”

56扭扭捏捏 [ niǔ niǔ niē niē ]

解释 形容走路故作娇态或有意做作。也形容说话、做事不爽快、不大方。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四回:“那般娇娇啻啻,扭扭捏捏,就象那老怪的行动。”

57蛮不讲理 [ mán bù jiǎng lǐ ]

解释 蛮:野蛮;粗暴。态度蛮横;不讲道理。

出处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我们社会里,也有少数不顾公共利益,蛮不讲理,行凶犯法的人。”

58作奸犯科 [ zuò jiān fàn kē ]

解释 作奸:干坏事;科:科条;法律条文。为非作歹;触犯律条。

出处 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59谋财害命 [ móu cái hài mìng ]

解释 谋:谋求;谋取。图谋钱财;残害性命。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也只是为谋财害命,宰畜屠生。”

60不留余地 [ bù liú yú dì ]

解释 说话、办事走极端;没有可以回旋的余地。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第11卷:“此狐眼光如镜,然词锋太利,未免不留余地矣。”

61目无王法 [ mù wú wáng fǎ ]

解释 不把国家法律放在眼里。形容胡作非为,无法无天。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3回:“关系朝廷体统,他如何敢拿了去,要起赎身的价银来,目无王法已极。”

62草菅人命 [ cǎo jiān rén mìng ]

解释 菅:一种多年生的茅草;泛指野草、杂草。把人的性命看得像野草一样轻贱;随意加以摧残。指反动统治者滥施淫威;任意残害人命。也作“草菅民命。”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1卷:“所以说为官做吏的人,千万不要草菅人命,视同儿戏!”

63蛇蝎心肠 [ shé xiē xīn cháng ]

解释 蝎:一种毒虫。有蛇蝎一样狠毒的心肠。形容人心狠毒。亦作“蛇蝎为心”。

出处 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便是蛇蝎心肠,不似恁般毒害。”

64不以为耻 [ bù yǐ wéi chǐ ]

解释 不认为是可耻。指不知羞耻。

出处 《邓析子 转辞》:“今挂劓不以为耻,斯队之所以乱多治少也。”

65羞羞答答 [ xiū xiū dā dā ]

解释 答答:羞愧的样子。形容难为情,不好意思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楔子:“羞羞答答的,怎生去!”

66耀武扬威 [ yào wǔ yáng wēi ]

解释 耀:炫耀;夸耀;武:武力;扬威:显示威风。炫耀武力;显示威风;也作“扬威耀武”。

出处 元 郑光祖《老君堂》第二折:“俺这唐兵人强马壮,耀武扬威,真个是将勇兵骁也。”

67五马分尸 [ wǔ mǎ fēn shī ]

解释 古代的一种酷刑,用五匹马分裂人的头和四肢。比喻硬把完整的东西分割得非常零碎。

出处 王西彦《老太婆伯伯》:“汪精卫私通外国却饶放不得,抓到时应该千刀万剐,五马分尸。”

68厚颜无耻 [ hòu yán wú chǐ ]

解释 颜:脸面;脸皮。脸皮厚;不知羞耻。

出处 《诗经 小雅 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南朝 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岂可使芳杜厚颜,薛荔蒙耻。”

69奸淫掳掠 [ jiān yín lǔ lüè ]

解释 奸淫:奸污;掳掠:抢劫人和物。奸污女人;抢夺财物。比喻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出处 清·吴趼人《痛史》第七回:“谁知仍是强赊硬抢,掳掠奸淫,无所不至。”

70无耻之尤 [ wú chǐ zhī yóu ]

解释 尤:特别突出的。无耻之中最无耻的。

出处 清 王士禛《分甘余话》:“二子可谓失其本心,无耻之尤者也。”

71恣意妄为 [ zì yì wàng wéi ]

解释 任意胡作非为。恣意:任意;随意;妄为:胡作非为。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20回:“吴主皓自改元建制,至凤凰元年,恣意妄为,穷兵屯戍,上下无不嗟怨。”

72所作所为 [ suǒ zuò suǒ wéi ]

解释 指做的一切事情或全部行为。多指一些不好的行为。

出处 明 李贽《答周西岩书》:“我不识渠半生以前所作所为,皆是谁主张乎?”

73豺狼成性 [ chái láng chéng xìng ]

解释 豺:一种类似狼的凶残野兽;也叫“豺狗”。像豺狼一样凶恶残暴成了习性。

出处 唐 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加以虺蜴为人,豺狼成性。”

74冷若冰霜 [ lěng ruò bīng shuāng ]

解释 若:好像。冷得像冰霜一样。比喻对人对事十分冷淡;没有一丝热情。有时也指面目或态度严厉;使人无法靠近。

出处 清 刘鄂《老残游记续集》第二回:“笑起来一双眼又秀又媚,却是不笑起来又冷若冰霜。”

75暴虐无道 [ bào nüè wú dào ]

解释 残暴狠毒,丧尽道义。

出处 《晋书 桓彝传》:“遂肆意酒色,暴虐无道,多所残害。”

76暴取豪夺 [ bào qǔ háo duó ]

解释 豪:强横。用暴力劫夺。

出处 宋 苏轼《策断上》:“国用不足,则加赋于民,加赋而不已,则凡暴取豪夺之法,不得不施于今之世矣。”

77骨肉相残 [ gǔ ròu xiāng cán ]

解释 比喻自相残杀。

出处 《晋书 刘元海载记》:“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

78举止言谈 [ jǔ zhǐ yán tán ]

解释 行为举动和说话言论。指人的外在风度。

出处 唐·杜牧《罪言》:“山东之人,叛且三五世矣,今之后生所见,言语举止,无非叛也,以为事理正当如此,沈酣入骨髓,无以为非者。”

79违天逆理 [ wéi tiān nì lǐ ]

解释 做事残忍,违背天道伦理。

出处 《周书·文帝纪上》:“侯莫陈悦违天逆理,酷害良臣,自以专戮罪重,不恭诏命,阻兵水洛,强梁秦陇。”

80虎不食儿 [ hǔ bù shí ér ]

解释 老虎凶猛残忍,但并不吃自己的孩子。比喻人皆有爱子之心,都有骨肉之情。

出处 明·杨珽《龙膏记·藏春》:“你爹爹既往洛阳,一时未归,待异日我自慢慢劝他,虎毒不食儿,孩儿切莫短见。”

81罪恶滔天 [ zuì è tāo tiān ]

解释 滔天:漫天,弥天。形容罪恶极大。

出处 宋 周密《齐东野语 景定慧星》:“开庆误国之人,罪恶滔天。”

82敢做敢为 [ gǎn zuò gǎn wéi ]

解释 做事勇敢,无所畏惧。

出处 清·翁方纲《石洲诗话》:“石湖(范成大)、诚斋(杨万里)……与放翁(陆游)并称,而诚斋较之石湖,更有敢作敢为之色,颐指气使,似乎无不如意,所以其名尤重。”

83独霸一方 [ dú bà yī fāng ]

解释 霸占一个地方(多指坏人)。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临安里钱婆留发迹》:“钱王生于乱世,独霸一方,做了十四州之主。”

84残酷无情 [ cán kù wú qíng ]

解释 残忍冷酷,没有任何情面。

出处 林语堂《忆狗肉将军》:“有不少传说谈到这位狗肉将军的残酷无情的忠实。”

85毫无顾忌 [ háo wú gù jì ]

解释 对违反道德的行为丝毫没有反感或犹豫,或不考虑对人对事情的利害关系,没有顾虑。

出处 明·醒世居士《八段锦》第七段:“以假作真,毫无顾忌,致我割破恩爱,妻子逃亡。”

86暴厉恣睢 [ bào lì zí suī ]

解释 暴:残暴;恣睢:横行霸道,任意妄为。形容残暴凶狠,恣意横行。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12回:“这位新官,或是慈祥恺恻,叫人感恩,或是暴厉恣睢,叫人畏惧。”

87讷口少言 [ nè kǒu shǎo yán ]

解释 讷口:不善于说话。不善言谈,说话不多。

出处 《史记·李将军列传》:“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

88沉静寡言 [ chén jìng guǎ yán ]

解释 性格深沉文静,不爱多说话。

出处 《逸周书·官人解》:“沉静而寡言,多稽而险貌,曰质貌者也。”

89骨肉之情 [ gǔ ròu zhī qíng ]

解释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关系。比喻至亲之间的深厚感情。

出处 清·刘熙载《艺概·文概》:“介甫每言及骨肉之情,酸恻呜咽。”

90忸忸怩怩 [ niǔ niǔ ní ní ]

解释 形容羞愧或不大方的样子。

出处 《尚书·五子之歌》:“颜厚有忸怩。”

91杀妻求将 [ shā qī qiú jiàng ]

解释 春秋时,吴起杀掉妻子以求得到鲁国的信任和重用。比喻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灭绝人性的事。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92逞性妄为 [ chéng xìng wàng wéi ]

解释 由着性子胡来。也指坏人任意干坏事。

出处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杨荫榆发表过一个‘须知学校犹家庭’的怪论。意思是说,学校好比封建大家庭,校长就是家长,有权逞性妄为。”

93明抢暗偷 [ míng qiǎng àn tōu ]

解释 公开抢劫,暗中偷盗。

出处 碧野《大巴山人》:“最使她痛恨的是,有些坏人滥伐森林,把木材明抢暗偷运出山去贩卖。”

94残虐不仁 [ cán nüè bù rén ]

解释 仁:仁爱。凶恶暴虐不讲仁义。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32回:“再说那山东鲁王刘豫守在山东,残虐不仁,诈害良民,也非止一端。”

95毒魔狠怪 [ dú mó hěn guài ]

解释 凶恶残忍的妖魔鬼怪。

出处 《西游记》第九七回:“大哥是个了得的。向者那般毒魔狠怪,也能收服,怕这几个毛贼?”

96忍心害理 [ rěn xīn hài lǐ ]

解释 忍:残忍。心地残忍,丧尽天良。

出处 《诗·大雅·桑柔》:“维彼忍心,是顾是复。”

97狼吞虎噬 [ láng tūn hǔ shì ]

解释 像狼虎那样吞食咬嚼。比喻极为贪婪残忍。

出处 明·无名氏《鸣凤记·二相争朝》:“你辟私门,贿赂行,半朝臣,皆从顺。你狼吞虎噬伤残了万民百姓,害得那有功臣百事无成。”

98凌弱暴寡 [ líng ruò bào guǎ ]

解释 凌:侵犯;暴:欺负、践踏。侵犯弱小的,欺侮孤单的。

出处 《商君书·画策》:“神农既没,以强胜弱,以众暴寡。”

99理所不容 [ lǐ suǒ bù róng ]

解释 道理所不能允许。

出处 南朝·齐·僧佑《弘明集·桓玄八座论沙门敬事书>》:“既理所不容,亦情所不安。”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