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心情很伤心的成语

形容心情很伤心的成语


1如丧考妣 [ rú sàng kǎo bǐ ]

解释 妣:音比;考妣:旧时对父母死后的称呼;父亲死后叫考;母亲死后叫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和着急。

出处 《尚书 舜典》:“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

2忧心忡忡 [ yōu xīn chōng chōng ]

解释 忡忡:忧愁不安的样子。心事重重;十分忧愁。

出处 《诗经 召南 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3痛定思痛 [ tòng dìng sī tòng ]

解释 悲痛的心情平静下来以后;回想遭受痛苦的情景;让人震撼;也让人警醒。形容所受痛苦的沉重;含有警醒的意思。痛:悲痛;哀苦;定:平静。

出处 唐 韩愈《与李翱书》:“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

4痛不欲生 [ tòng bù yù shēng ]

解释 悲痛得不想再活下去了。痛:悲痛;欲:想;打算。

出处 宋 吕大钧《吊说》:“其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5泣不成声 [ qì bù chéng shēng ]

解释 泣:低声哭。哭得噎住了;连声音也发不出来。形容极度悲伤。

出处 汉 赵晔《吴越春秋 越王无余外传》:“尧崩,禹服三年之丧,如丧考妣,昼夜哭泣,气不属声。”

6肝肠寸断 [ gān cháng cùn duàn ]

解释 肝脏和肠子好像被寸寸斩断一样。形容万分悲痛。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三》:“吾要且死,子肠亦且寸绝。”

7痛心疾首 [ tòng xīn jí shǒu ]

解释 伤心而且头痛。形容伤心痛恨到了极点。疾首:头痛。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

8黯然失色 [ àn rán shī sè ]

解释 黯然:昏暗的样子;失色:失去光泽。原指心情沮丧;脸色难看。形容相比之下显得暗淡无光。有时也形容心情不好。

出处 清 冒襄《影梅庵忆语》:“顿使《会真》、《长恨》等篇黯然失色。”

9呼天抢地 [ hū tiān qiāng dì ]

解释 呼:呼叫;抢地:触地;撞地。指向天呼号;用头碰地。形容极端悲痛。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0回:“萧云仙呼天抢地,尽哀尽礼,治办丧事,十分尽心。”

10心如刀割 [ xīn rú dāo gē ]

解释 内心痛苦得像刀割一样。形容极其痛苦难过。

出处 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一折:“眼睁睁俺子母各天涯,想起来我心如刀割,题起来我泪似悬麻。”

11悲痛欲绝 [ bēi tòng yù jué ]

解释 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也作“悲恸欲绝”、“哀痛欲绝”。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跪着呜咽哭啼,直到死在这山脚下。”

12痛哭流涕 [ tòng kū liú tì ]

解释 形容非常伤心地痛哭。痛哭:尽情大哭;涕:眼泪。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

13万念俱灰 [ wàn niàn jù huī ]

解释 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灭了。形容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万念:一切念头;俱:全;都;灰:灰心;失望。

出处 清 南亭亭长《中国现在记》第三回:“官场上的人情,最是势利不过的。大家见抚台不理,谁还来理我呢,想到这里,万念俱灰。”

14哀毁骨立 [ āi huǐ gǔ lì ]

解释 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头架子。指因丧亲极度悲哀;瘦得只剩下骨架。形容守孝期间悲痛尽礼。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15悲不自胜 [ bēi bù zì shèng ]

解释 胜:经受得住。悲伤得使自己经受不住了。形容伤感至极;情难自禁。

出处 汉 荀悦《汉纪 平帝纪》:“太后因号泣而言,左右莫不垂涕,舜悲不自胜。”

16黯然销魂 [ àn rán xiāo hún ]

解释 黯然:心神沮丧、面色难看的样子;销魂:因受刺激而神思茫然;好像灵魂离开了肉体。心情沮丧;面色阴沉;好像失掉了灵魂;形容极度悲愁。

出处 南朝 梁 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李善注:“黯:失色将败之貌。”

17人琴俱亡 [ rén qín jù wáng ]

解释 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伤逝》:“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18痛心入骨 [ tòng xīn rù gǔ ]

解释 形容伤心到了极点。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谭传》:“是以智达之士,莫不痛心入骨,伤时人不能相忍也。”

19吞声忍泪 [ tūn shēng rěn lèi ]

解释 形容强忍悲伤。

出处 《敦煌曲子词·破阵子》:“迢递可知闺阁,吞声忍泪孤眠。”

20泪干肠断 [ lèi gān cháng duàn ]

解释 形容伤心到极点。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气的彩云哭个泪干肠断。”

21疾首痛心 [ jí shǒu tòng xīn ]

解释 ①伤心到时极点。②痛恨到极点。

出处 《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 曹海凝墓志》:“民嗟邑主,疾首痛心。”《南史 虞寄传》:“不意将军惑于邪说,翻然异计,寄所以疾首痛心,泣尽继之以血,万全之策,窃为将军惜之。”

22痛心拔脑 [ tòng xīn bá nǎo ]

解释 形容伤心到极点。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陆机与长沙顾母书,述从祖弟士横死。乃言,痛心拔脑,有如孔怀。”

23五内俱崩 [ wǔ nèi jù bēng ]

解释 伤心得连内脏都破碎了。形容极度哀痛。

出处 清·黄宗羲《书钱美恭寻亲事》:“美闻此言,五内崩裂。”

24伤心惨目 [ shāng xīn cǎn mù ]

解释 伤心:使人心痛;惨目:惨不忍睹。形容非常悲惨,使人不忍心看。

出处 唐 李华《吊古战场文》:“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伤心惨目,有如是耶?”

25情凄意切 [ qíng qī yì qiē ]

解释 谓心境十分悲伤。

出处 明·康海《王兰卿》第二折:“他那里肉跳心惊,你这里情凄意切。”

26呕心抽肠 [ ǒu xīn chōu cháng ]

解释 呕:吐。形容十分悲伤。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一卷:“那些呕心抽肠的鬼,更不知哭到几时,才是住手!”

27凄入肝脾 [ qī rù gān pí ]

解释 形容非常悲伤。

出处 三国魏·繁休伯《与魏文帝笺》:“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思,凄入肝脾,哀感顽艳。”

28透骨酸心 [ tòu gǔ suān xīn ]

解释 形容极度伤心。

出处 《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她自己心中,以有一腔的弥天恨事,透骨酸心。

29垂头丧气 [ chuí tóu sàng qì ]

解释 垂头:耷拉着脑袋;丧气:失去志气;情绪低落。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形容失意懊丧的样子。

出处 唐 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

30大失所望 [ dà shī suǒ wàng ]

解释 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形容非常失望。

出处 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

31惨淡经营 [ cǎn dàn jīng yíng ]

解释 惨淡:费尽心思;经营:筹划;组织。原指作画下笔之前;精心构思;计划布局。后形容苦费心思去谋划、经营管理某事。

出处 唐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32谢天谢地 [ xiè tiān xiè dì ]

解释 迷信说法;天地神灵主宰着人的一切活动。因此;办事顺利应感谢天地的保佑。后广泛用来表示顺利达到目的或克服了困难时的庆幸或满意的心情。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方才听得棺中有声响,想古人中多有还魂之事,望你复活,所以用斧开棺,谢天谢地,果然重生。”

33自暴自弃 [ zì bào zì qì ]

解释 自己糟蹋自己;自己鄙弃自己。形容不知自爱;甘于落后。暴;糟蹋;弃:鄙弃。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34先声夺人 [ xiān shēng duó rén ]

解释 声:声势;夺人:指动摇人心。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一年》:“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35棋逢对手 [ qí féng duì shǒu ]

解释 逢:遇到;对手:竞赛中本领不相上下的对方。比喻作战或竞技双方力量水平相当;难分高低。

出处 唐 尚颜《怀陆龟蒙处士》诗:“事免伤心否,棋逢敌手无。”

36切肤之痛 [ qiè fū zhī tòng ]

解释 切肤:切身。指与自身关系密切。比喻亲自感觉的痛苦。

出处 明 王守仁《传习录》中卷:“独其切肤之痛,乃有未能然者,辄复云云尔。”

37慷慨激昂 [ kāng kǎi jī áng ]

解释 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动。激昂:振奋昂扬。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出处 唐 柳宗元《柳先生集 卷三十六 上权德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今将慷慨激昂,奋攘布衣,纵谈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门。”

38心花怒放 [ xīn huā nù fàng ]

解释 心里高兴得像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高兴。怒放:盛开。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只他这一番言语举动,便把个舅爷骗得心花怒放。”

39恼羞成怒 [ nǎo xiū chéng nù ]

解释 恼:气恼;羞:羞臊。指由于气恼、羞臊而大怒。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回:“那抚台见是如此,知道王协台有心瞧他不起,一时恼羞成怒。”

40明知故问 [ míng zhī gù wèn ]

解释 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种情况;却还要故意问别人。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见他这番光景,明知故问道:‘先生为着何事伤心呢?”

41欢天喜地 [ huān tiān xǐ dì ]

解释 形容非常高兴、快乐。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则见他欢天喜地,谨依来命。”

42死去活来 [ sǐ qù huó lái ]

解释 指因极度的疼痛或悲哀;晕过去;又活过来。多形容被打得很惨;或哭得很厉害。

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当下众人将那崔宁与小娘子死去活来拷打一顿。”

43心旷神怡 [ xīn kuàng shén yí ]

解释 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空阔;怡:愉快。

出处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44悲喜交集 [ bēi xǐ jiāo jí ]

解释 交集:一起出现。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也作“悲喜交加”;“悲喜交至”。

出处 《晋书 王廙传》:“当大明之盛,而守局遐外,不得不奉赠大礼,闻问之日,悲喜交集。”

45多愁善感 [ duō chóu shàn gǎn ]

解释 善:容易;好(hào);感:伤感。容易发愁、伤感。形容人感情脆弱。

出处 茅盾《幻灭》二:“是同情于这个不相识的少妇呢,还是照例的女性的多愁善感,连她自己也不明白。”

46百感交集 [ bǎi gǎn jiāo jí ]

解释 百:形容多;感:感想;情感;交集:指不同的感情同时发生。形容许多感情交织在一起。

出处 宋 陈亮《龙川集 祭喻夏卿文》:“泪涕横腮,非以邂逅。百感交集,微我有咎。”

47喜出望外 [ xǐ chū wàng wài ]

解释 望:希望;意料。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兴。

出处 宋 苏轼《与李之仪》:“契阔八年,岂谓复有见日,渐近中原,辱书尤数,喜出望外。”

48眉飞色舞 [ méi fēi sè wǔ ]

解释 色:脸色;表情。双眉挑动;兴奋愉快的表情跃然脸上。形容非常兴奋得意的样子。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王乡绅一听此言,不禁眉飞色舞。”

49老泪纵横 [ lǎo lèi zòng héng ]

解释 纵横:泪流满面的样子。老人泪流满面。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

出处 唐·杜甫《羌村三首》:“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50若无其事 [ ruò wú qí shì ]

解释  好像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放在心上。

出处 《晚清文学丛钞》:“雪岩若无其事,说不妨事,一面教人拿名片去县里把人放了,一面教把甥王爷请来商酌其事。”

51惨无人道 [ cǎn wú rén dào ]

解释 惨:狠毒;残暴;人道:指对人的同情、尊重、爱护与关怀。残忍毒辣;毫无人性。形容凶恶残暴到了极点。

出处 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杀伤我人民,系累我妇孺,惨无人道。”

52愁眉苦脸 [ chóu méi kǔ liǎn ]

解释 苦:痛苦。忧愁得眉头紧锁;哭丧着脸。形容愁容满面的样子。也作“愁眉苦眼”。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7回:“成老爹气的愁眉苦脸,只得自己走出去回那几个乡里人去了。”

53感恩戴德 [ gǎn ēn dài dé ]

解释 感激别人的恩德。戴:尊敬;推崇。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骆统传》:“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54愁眉不展 [ chóu méi bù zhǎn ]

解释 展:舒展。心里忧愁;双眉紧锁;不得舒展。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也作“愁眉紧锁”。

出处 唐 姚鹄《随州献李侍御》之二:“旧隐每怀空竟夕,愁眉不展几经春。”

55惨绝人寰 [ cǎn jué rén huán ]

解释 惨:狠毒;残酷;绝:穷尽;人寰:人世;人间。世间再没有比这更残酷的了。形容残酷凄惨到了极点。

出处 毛泽东《评国民党对战争责任问题的几种答案》:“此一惨绝人寰之浩劫,实为我国内战史上空前所未有。”

56灰心丧气 [ huī xīn sàng qì ]

解释 灰心:心像灭了的死灰;丧气:意气沮丧。因遭受挫折而意志消沉;丧失信心。

出处 明 吕坤《呻吟语 下 建功立业》:“是以志趋不坚,人言是恤者,辄灰心,丧气,竟不卒功。”

57抱头痛哭 [ bào tóu tòng kū ]

解释 指十分伤心或感动,抱头大哭。

出处 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四回:“这里于家父子同他家里人抱头痛哭。”

58捶胸顿足 [ chuí xiōng dùn zú ]

解释 捶:敲打;顿:跺。两拳捶打胸部;两脚跺着地。形容焦急、痛楚、悔恨的神态。

出处 明 李开先《闲居集 昆仑张诗人传》:“有告之者,殊不之信也;已而知其实然,捶胸顿足,若不欲生。”

59泪流满面 [ lèi liú mǎn miàn ]

解释 眼泪流了一脸。形容极度悲伤。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回:“言讫,以印绶付之,泪流满面。”

60感激涕零 [ gǎn jī tì líng ]

解释 感激得掉下眼泪。来形容极为感动的样子。有时带有讽刺之意。涕:眼泪。零:落。

出处 宋 黄庭坚《谢黔州安置表》:“罪深责薄,感激涕零。”

61热泪盈眶 [ rè lèi yíng kuàng ]

解释 激动的眼泪充满了眼眶。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崇祯继续向祖宗祷告,满怀凄怆,热泪盈眶,几乎忍不住要在祖宗前痛哭一场。”

62神采奕奕 [ shén cǎi yì yì ]

解释 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神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彩。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

出处 明 沈德符《野获编 玩具》:“细视良久,则笔意透出绢外,神采奕奕。”

63郁郁寡欢 [ yù yù guǎ huān ]

解释 郁郁:忧郁;发愁的样子;寡:少。心里发愁;少言少语;闷闷不乐。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九章》:“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

64闷闷不乐 [ mèn mèn bù lè ]

解释 闷闷:心情不愉快。形容心情烦闷抑郁。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8回:“意欲弃布他往,却又不忍;又恐被人嗤笑。乃终日闷闷不乐。”

65黯然神伤 [ àn rán shén shāng ]

解释 心情沮丧;心神忧伤。

出处 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女更黯然神伤,泫然流涕。”

66心潮澎湃 [ xīn cháo péng pài ]

解释 心里像浪潮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澎湃:波浪互相撞击。

出处 臧克家《得识郭老五十年》:“字里行间,有一种高亢的声音在呼喊,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在撼人,有一种呼风唤雨的革命精神和雄壮气魄使得你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67情不自禁 [ qíng bù zì jīn ]

解释 禁:抑制。感情激动;无法抑制自己。

出处 南朝 梁 刘遵《七夕穿针》诗:“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

68不相上下 [ bù xiāng shàng xià ]

解释 上下:比喻高低、好坏等。分不出高低。形容程度相等。

出处 唐 陆龟蒙《蠹化》:“翳叶仰啮,如饥蚕之速,不相上下。”

69悲天悯人 [ bēi tiān mǐn rén ]

解释 悲天:悲叹时世;悯:哀怜;悯人:怜悯众人。对混乱的时世感到悲伤;对困苦的人民表示怜悯。

出处 清 黄宗義《朱人远墓志铭》:“嗟乎!人远悲天悯人之怀,岂为一己之不遇乎!”

70兔死狐悲 [ tù sǐ hú bēi ]

解释 兔子死了;狐狸很悲伤。比喻因同类遭遇不幸而悲痛伤感。悲:悲伤。

出处 元 汪元亨《折桂令 归隐》曲:“鄙高位羊质虎皮,见非辜兔死狐悲。”

71心烦意乱 [ xīn fán yì luàn ]

解释 心情烦躁;思绪纷乱。形容内心烦闷焦躁。烦:烦躁;意:心绪;心思。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智尽忠,蔽鄣于谗,心烦意乱,不知所从。”

72面如土色 [ miàn rú tǔ sè ]

解释 土色:灰黄色。脸色像泥土的颜色一样。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

出处 《敦煌变文集 捉季布传文》:“归到壁前看季布,面如土色结眉额。”

73没精打采 [ méi jīng dǎ cǎi ]

解释 精:精神;采:神色。打不起精神;提不起兴致。形容精神萎靡;不振作、不高兴。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7回:“弄得宝玉满肚疑团,没精打采,归至怡红院中。”

74喜形于色 [ xǐ xíng yú sè ]

解释 形:表露;色:脸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出处 《北史 高允传》:“允喜形于色,语人曰:‘天恩以我笃老,大有所赉,得以赡客矣。’”

75心灰意冷 [ xīn huī yì lěng ]

解释 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出处 清 梁启超《湖南时务学堂学约》:“非有坚定之力,则一经挫折,心灰意冷。”

76悠然自得 [ yōu rán zì dé ]

解释 悠然:安闲舒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而舒适。形容态度悠闲;心情舒适。

出处 《晋书 隐逸传 杨柯》:“常食粗饮水,衣褐缊袍,人不堪其忧,而柯悠然自得。”

77惨不忍睹 [ cǎn bù rěn dǔ ]

解释 睹:看。情景凄惨;使人不忍看下去。

出处 清 黄小配《洪秀全演义》:“尸首堆积,惨不忍睹。”

78心如刀绞 [ xīn rú dāo jiǎo ]

解释 心里就像刀绞一样。形容内心痛苦到极点。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回:“殷郊又见殷洪,心如刀绞,意似油煎。”

79泪如雨下 [ lèi rú yǔ xià ]

解释 眼泪像下雨似地淌了下来。形容非常悲痛。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林冲见说,泪如雨下,便道:‘上下,我与你二位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你二位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

80哀痛欲绝 [ āi tòng yù jué ]

解释 哀痛:悲痛;绝:断绝;指气绝。悲伤得要气绝了。

出处 邹韬奋《抗战以来 与中央党部交涉的经过》:“尤使我哀痛欲绝的是艰苦忠贞于抗建文化事业的青年干部一个又一个的被拘捕。”

81没齿不忘 [ mò chǐ bù wàng ]

解释 没齿终生。一辈子也忘不了。

出处 汉 张衡《同声歌》:“乐莫斯夜乐,没齿焉可忘。”

82动人心弦 [ dòng rén xīn xián ]

解释 动人:感动人;心弦:指受感动而引起共鸣的思想感情。形容非常动人。

出处 徐迟《长江大桥的美是社会主义的美》:“许多动人心弦的建筑物呢?还只在蓝图上。”

83连天烽火 [ lián tiān fēng huǒ ]

解释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形容战火烧遍各地。

出处 汉·蔡邕《蔡中郎集·外纪上·汉书十志疏》:“其时鲜卑连犯云中五原,一月之中烽火不绝,埃尘连天。”

84惊恐万状 [ jīng kǒng wàn zhuàng ]

解释 万状:各种样子。惊慌恐惧得表现出各种形态。形容惊慌恐惧到了极点。

出处 宋 陈亮《谢杨解元启》:“忧患百罹而未艾,惊惶万状而莫支。”

85心灰意懒 [ xīn huī yì lǎn ]

解释 灰心失望;意志消沉。形容丧失信心;不图进取。灰:消沉;懒:懈怠。

出处 元 乔吉《玉交枝 闲适》曲:“不是我心灰意懒,怎陪伴愚眉肉眼?”

86感人肺腑 [ gǎn rén fèi fǔ ]

解释 使人内心深深感动。肺腑:肺脏;比喻内心深处。

出处 唐 刘禹锡《唐故相国李公集记》:“今考其文至论事疏,感人肺肝,毛发皆耸。”

87感同身受 [ gǎn tóng shēn shòu ]

解释 感:感激;身:亲身。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

出处 《艺风堂友朋书札》:“小方壶主人承招致,俾不至有臣朔之饥,感同身受。”

88怒气冲天 [ nù qì chōng tiān ]

解释 怒气直冲天际。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出处 元 杨显之《潇湘雨》四:“只落口嗔嗔忿忿,伤心切齿,怒气冲天。”

89抱头大哭 [ bào tóu dà kū ]

解释 形容非常伤心或很是感动的样子。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7回:“两人抱头大哭,哭了一场坐下。”

90志士仁人 [ zhì shì rén rén ]

解释 志向宏伟、道德高尚的人。指热爱祖国献身事业的人士。(仁:仁爱;高尚)。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91泣下如雨 [ qǐ xià rú yǔ ]

解释 眼泪象雨一样。形容伤心到极点。

出处 西汉 刘向《说苑 复恩》:“鲍叔死,管仲举上衽而哭之,泣下如雨。”

92泣下沾襟 [ qì xià zhān jīn ]

解释 襟:衣服胸前的部分。泪水滚滚流下,沾湿衣服前襟。哭得非常悲伤。

出处 《尸子》卷下:“曾子每读《丧礼》,泣下沾襟。”

93心神不定 [ xīn shén bù dìng ]

解释 定:安定。心里烦躁,精神不安。

出处 《平妖传》第五回:“这般繁华去处,怕你们心神不定,惹出什么事非来。”

94阳关三迭 [ yáng guān sān dié ]

解释 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三迭:反复歌唱某一句。原指古代送别的曲调。后也比喻离别。

出处 唐 王维《渭城曲》诗:“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95大放悲声 [ dà fàng bēi shēng ]

解释 放声痛哭。形容非常伤心。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4回:“宝钗走到跟前,见凤姐已经停床,便大放悲声。”

96悲愤填膺 [ bēi fèn tián yīng ]

解释 填:充填;塞满;膺:胸。悲痛和愤怒充满胸膛。

出处 清 伤时子《苍鹰击》第六折:“草头朝露,贵贱都虚度。悲愤填膺莫诉,壮怀孤负。”

97风木之悲 [ fēng mù zhī bēi ]

解释 比喻父母亡故,不及侍养的悲伤。

出处 明·顾大典《青衫记·元白揣摩》:“早年失怙,常怀风木之悲;壮岁鼓盆,久虚琴瑟之乐。”

98佳人薄命 [ jiā rén bó mìng ]

解释 指年轻美女命不好。

出处 宋 辛弃疾《贺新郎 送杜叔高》:“自昔佳人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

99狐兔之悲 [ hú tù zhī bēi ]

解释 狐死则兔悲,兔死则狐亦悲。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伤。

出处 明·朱国桢《涌幢小品·黄叔度二诬辨》:“因视国家将倾,诸贤就戮,上之不能如孙登之污埋,次之不能如皇甫规之不与,下之不能兴狐兔之悲,方且沾沾自喜,因同志之死以为名高,是诚何忍哉。”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