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心情难过的成语

形容心情难过的成语


1如丧考妣 [ rú sàng kǎo bǐ ]

解释 妣:音比;考妣:旧时对父母死后的称呼;父亲死后叫考;母亲死后叫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和着急。

出处 《尚书 舜典》:“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

2痛不欲生 [ tòng bù yù shēng ]

解释 悲痛得不想再活下去了。痛:悲痛;欲:想;打算。

出处 宋 吕大钧《吊说》:“其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3泣不成声 [ qì bù chéng shēng ]

解释 泣:低声哭。哭得噎住了;连声音也发不出来。形容极度悲伤。

出处 汉 赵晔《吴越春秋 越王无余外传》:“尧崩,禹服三年之丧,如丧考妣,昼夜哭泣,气不属声。”

4痛定思痛 [ tòng dìng sī tòng ]

解释 悲痛的心情平静下来以后;回想遭受痛苦的情景;让人震撼;也让人警醒。形容所受痛苦的沉重;含有警醒的意思。痛:悲痛;哀苦;定:平静。

出处 唐 韩愈《与李翱书》:“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

5肝肠寸断 [ gān cháng cùn duàn ]

解释 肝脏和肠子好像被寸寸斩断一样。形容万分悲痛。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三》:“吾要且死,子肠亦且寸绝。”

6痛心疾首 [ tòng xīn jí shǒu ]

解释 伤心而且头痛。形容伤心痛恨到了极点。疾首:头痛。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

7老泪纵横 [ lǎo lèi zòng héng ]

解释 纵横:泪流满面的样子。老人泪流满面。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

出处 唐·杜甫《羌村三首》:“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8心如刀割 [ xīn rú dāo gē ]

解释 内心痛苦得像刀割一样。形容极其痛苦难过。

出处 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一折:“眼睁睁俺子母各天涯,想起来我心如刀割,题起来我泪似悬麻。”

9悲痛欲绝 [ bēi tòng yù jué ]

解释 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也作“悲恸欲绝”、“哀痛欲绝”。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跪着呜咽哭啼,直到死在这山脚下。”

10呼天抢地 [ hū tiān qiāng dì ]

解释 呼:呼叫;抢地:触地;撞地。指向天呼号;用头碰地。形容极端悲痛。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0回:“萧云仙呼天抢地,尽哀尽礼,治办丧事,十分尽心。”

11郁郁寡欢 [ yù yù guǎ huān ]

解释 郁郁:忧郁;发愁的样子;寡:少。心里发愁;少言少语;闷闷不乐。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九章》:“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

12黯然失色 [ àn rán shī sè ]

解释 黯然:昏暗的样子;失色:失去光泽。原指心情沮丧;脸色难看。形容相比之下显得暗淡无光。有时也形容心情不好。

出处 清 冒襄《影梅庵忆语》:“顿使《会真》、《长恨》等篇黯然失色。”

13痛哭流涕 [ tòng kū liú tì ]

解释 形容非常伤心地痛哭。痛哭:尽情大哭;涕:眼泪。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

14心如刀绞 [ xīn rú dāo jiǎo ]

解释 心里就像刀绞一样。形容内心痛苦到极点。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回:“殷郊又见殷洪,心如刀绞,意似油煎。”

15哀毁骨立 [ āi huǐ gǔ lì ]

解释 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头架子。指因丧亲极度悲哀;瘦得只剩下骨架。形容守孝期间悲痛尽礼。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16悲不自胜 [ bēi bù zì shèng ]

解释 胜:经受得住。悲伤得使自己经受不住了。形容伤感至极;情难自禁。

出处 汉 荀悦《汉纪 平帝纪》:“太后因号泣而言,左右莫不垂涕,舜悲不自胜。”

17哀痛欲绝 [ āi tòng yù jué ]

解释 哀痛:悲痛;绝:断绝;指气绝。悲伤得要气绝了。

出处 邹韬奋《抗战以来 与中央党部交涉的经过》:“尤使我哀痛欲绝的是艰苦忠贞于抗建文化事业的青年干部一个又一个的被拘捕。”

18黯然销魂 [ àn rán xiāo hún ]

解释 黯然:心神沮丧、面色难看的样子;销魂:因受刺激而神思茫然;好像灵魂离开了肉体。心情沮丧;面色阴沉;好像失掉了灵魂;形容极度悲愁。

出处 南朝 梁 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李善注:“黯:失色将败之貌。”

19愁云惨雾 [ chóu yún cǎn wù ]

解释 形容暗淡无光的景象。多比喻令人忧愁苦闷的局面。

出处 瞿秋白《乱弹 一种云》:“如果是惊天动地的霹雳,那才拨得开满天的愁云惨雾。”

20痛心入骨 [ tòng xīn rù gǔ ]

解释 形容伤心到了极点。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谭传》:“是以智达之士,莫不痛心入骨,伤时人不能相忍也。”

21人琴俱亡 [ rén qín jù wáng ]

解释 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伤逝》:“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22泪如泉滴 [ lèi rú quán dī ]

解释 形容触动伤心事,眼泪象泉水一样流出。

出处 唐 刘损《愤惋诗》之三“莫道诗成无泪下,泪如泉滴亦须干。”

23椎心泣血 [ chuí xīn qì xuè ]

解释 椎心:捶胸脯;泣血:因哭泣眼睛红肿得像流出血似的。用拳头捶打着胸脯;眼睛因哭泣而红肿;像要流出血一样。形容极度悲恸。

出处 汉 李陵《答苏武书》:“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24若丧考妣 [ ruò sàng kǎo bǐ ]

解释 丧:死去;考:父亲;妣:母亲。好象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

出处 汉 扬雄《元后诔》:“享国六十,殂落而崩。四海伤怀,擗踊拊心,若丧考妣,遏密八音。”

25吞声忍泪 [ tūn shēng rěn lèi ]

解释 形容强忍悲伤。

出处 《敦煌曲子词·破阵子》:“迢递可知闺阁,吞声忍泪孤眠。”

26伤心惨目 [ shāng xīn cǎn mù ]

解释 伤心:使人心痛;惨目:惨不忍睹。形容非常悲惨,使人不忍心看。

出处 唐 李华《吊古战场文》:“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伤心惨目,有如是耶?”

27情凄意切 [ qíng qī yì qiē ]

解释 谓心境十分悲伤。

出处 明·康海《王兰卿》第二折:“他那里肉跳心惊,你这里情凄意切。”

28呕心抽肠 [ ǒu xīn chōu cháng ]

解释 呕:吐。形容十分悲伤。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一卷:“那些呕心抽肠的鬼,更不知哭到几时,才是住手!”

29凄入肝脾 [ qī rù gān pí ]

解释 形容非常悲伤。

出处 三国魏·繁休伯《与魏文帝笺》:“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思,凄入肝脾,哀感顽艳。”

30乐极生悲 [ lè jí shēng bēi ]

解释 极:到极点。欢乐到极点就会生出悲伤之事。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道应训》:“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

31垂头丧气 [ chuí tóu sàng qì ]

解释 垂头:耷拉着脑袋;丧气:失去志气;情绪低落。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形容失意懊丧的样子。

出处 唐 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

32大失所望 [ dà shī suǒ wàng ]

解释 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形容非常失望。

出处 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

33一筹莫展 [ yī chóu mò zhǎn ]

解释 筹:计策;办法;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出处 《宋史 蔡幼学传》:“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

34不痛不痒 [ bù tòng bù yǎng ]

解释 比喻评论、批评等不能触及实质;没切中要害;不解决问题。

出处 明 吴炳《情邮记 反噬》:“这事不痛不痒,却是一个大题目。”

35从容不迫 [ cóng róng bù pò ]

解释 从容:不慌不忙;镇静;不迫:不急促。形容临事不慌不忙;镇定沉着。

出处 魏兰《原序》:“当其临事之时,从容不迫,颜色不变,尤非庸常之辈所能及。”

36啼笑皆非 [ tí xiào jiē fēi ]

解释 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人的行为既令人感到难堪;又令人觉得可笑。皆非:都不是。

出处 唐 孟棨《本事诗 情感》:“笑啼皆不敢,方验作人难。”

37得意忘形 [ dé yì wàng xíng ]

解释 形:形骸指自身的存在。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失去常态。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忘记了应持的态度。

出处 《晋书 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38忧心忡忡 [ yōu xīn chōng chōng ]

解释 忡忡:忧愁不安的样子。心事重重;十分忧愁。

出处 《诗经 召南 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39惨淡经营 [ cǎn dàn jīng yíng ]

解释 惨淡:费尽心思;经营:筹划;组织。原指作画下笔之前;精心构思;计划布局。后形容苦费心思去谋划、经营管理某事。

出处 唐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40战战兢兢 [ zhàn zhàn jīng jīng ]

解释 战战:恐惧得发抖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形容十分害怕或小心谨慎的样子。

出处 《诗经 小雅 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41棋逢对手 [ qí féng duì shǒu ]

解释 逢:遇到;对手:竞赛中本领不相上下的对方。比喻作战或竞技双方力量水平相当;难分高低。

出处 唐 尚颜《怀陆龟蒙处士》诗:“事免伤心否,棋逢敌手无。”

42自暴自弃 [ zì bào zì qì ]

解释 自己糟蹋自己;自己鄙弃自己。形容不知自爱;甘于落后。暴;糟蹋;弃:鄙弃。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43谢天谢地 [ xiè tiān xiè dì ]

解释 迷信说法;天地神灵主宰着人的一切活动。因此;办事顺利应感谢天地的保佑。后广泛用来表示顺利达到目的或克服了困难时的庆幸或满意的心情。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方才听得棺中有声响,想古人中多有还魂之事,望你复活,所以用斧开棺,谢天谢地,果然重生。”

44六神无主 [ liù shén wú zhǔ ]

解释 六神:道家指主宰人心、肺、肝、肾、脾、胆的神;无主:没有主意;不知如何是好。形容心慌意乱;惊慌失措。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吓得知县已六神无主,还有甚心肠去吃酒。”

45叫苦连天 [ jiào kǔ lián tiān ]

解释 一声接一声地诉苦。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6回:“你看那众和尚,搬箱抬笼,抢桌端锅,满院里叫苦连天。”

46哭丧着脸 [ kū sāng zhe liǎn ]

解释 心里不愉快,脸上显出不高兴的样子。

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6回:“小玉兰哭丧着脸,走到湖亭席上,狄希陈唬得魂飞天外。”

47喜出望外 [ xǐ chū wàng wài ]

解释 望:希望;意料。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兴。

出处 宋 苏轼《与李之仪》:“契阔八年,岂谓复有见日,渐近中原,辱书尤数,喜出望外。”

48坐立不安 [ zuò lì bù ān ]

解释 坐着站着都不安宁。形容烦躁、紧张的样子。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7回:“今日天使李俊在家,坐立不安。”

49多愁善感 [ duō chóu shàn gǎn ]

解释 善:容易;好(hào);感:伤感。容易发愁、伤感。形容人感情脆弱。

出处 茅盾《幻灭》二:“是同情于这个不相识的少妇呢,还是照例的女性的多愁善感,连她自己也不明白。”

50如泣如诉 [ rú qì rú sù ]

解释 泣:哭;诉:说。像在哭泣;像在诉说。形容哀戚婉转的抒情乐声。

出处 宋 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51得意洋洋 [ dé yì yáng yáng ]

解释 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52心旷神怡 [ xīn kuàng shén yí ]

解释 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空阔;怡:愉快。

出处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53心有余悸 [ xīn yǒu yú jì ]

解释 指可怕的事情虽已过去;心里还感到害怕。悸:因为害怕而心跳。

出处 柳洲《风雨桃花洲》:“谈到三年前倒圩的情景,赵老大心有余悸地说:‘那次桃花洲的人淹死了一半,庄稼全毁了。’”

54心神不宁 [ xīn shén bù níng ]

解释 形容心情不平静;精神不安定。宁:安宁。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33回:“(三藏)心神不宁道:'徒弟啊,我怎幺打寒噤呢?'”

55心花怒放 [ xīn huā nù fàng ]

解释 心里高兴得像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高兴。怒放:盛开。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只他这一番言语举动,便把个舅爷骗得心花怒放。”

56恼羞成怒 [ nǎo xiū chéng nù ]

解释 恼:气恼;羞:羞臊。指由于气恼、羞臊而大怒。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回:“那抚台见是如此,知道王协台有心瞧他不起,一时恼羞成怒。”

57悲喜交集 [ bēi xǐ jiāo jí ]

解释 交集:一起出现。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也作“悲喜交加”;“悲喜交至”。

出处 《晋书 王廙传》:“当大明之盛,而守局遐外,不得不奉赠大礼,闻问之日,悲喜交集。”

58惨无人道 [ cǎn wú rén dào ]

解释 惨:狠毒;残暴;人道:指对人的同情、尊重、爱护与关怀。残忍毒辣;毫无人性。形容凶恶残暴到了极点。

出处 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杀伤我人民,系累我妇孺,惨无人道。”

59惴惴不安 [ zhuì zhuì bù ān ]

解释 指担心害怕(惴惴:恐惧、担忧的样子)。

出处 《诗经 小雅 小宛》:“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60慷慨激昂 [ kāng kǎi jī áng ]

解释 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动。激昂:振奋昂扬。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出处 唐 柳宗元《柳先生集 卷三十六 上权德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今将慷慨激昂,奋攘布衣,纵谈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门。”

61明知故问 [ míng zhī gù wèn ]

解释 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种情况;却还要故意问别人。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见他这番光景,明知故问道:‘先生为着何事伤心呢?”

62欢天喜地 [ huān tiān xǐ dì ]

解释 形容非常高兴、快乐。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则见他欢天喜地,谨依来命。”

63死去活来 [ sǐ qù huó lái ]

解释 指因极度的疼痛或悲哀;晕过去;又活过来。多形容被打得很惨;或哭得很厉害。

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当下众人将那崔宁与小娘子死去活来拷打一顿。”

64百感交集 [ bǎi gǎn jiāo jí ]

解释 百:形容多;感:感想;情感;交集:指不同的感情同时发生。形容许多感情交织在一起。

出处 宋 陈亮《龙川集 祭喻夏卿文》:“泪涕横腮,非以邂逅。百感交集,微我有咎。”

65眉飞色舞 [ méi fēi sè wǔ ]

解释 色:脸色;表情。双眉挑动;兴奋愉快的表情跃然脸上。形容非常兴奋得意的样子。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王乡绅一听此言,不禁眉飞色舞。”

66纵横交错 [ zòng héng jiāo cuò ]

解释 纵:南北方向;横:东西方向;交错:交叉;错杂。横的竖的交叉在一起。形容事物或情况复杂;交叉点很多。也作“纵横交贯”。

出处 宋 吕祖谦《东莱博仪》第一卷:“陪洙酒之席去耳皆德者,纵横交错。”

67若无其事 [ ruò wú qí shì ]

解释  好像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放在心上。

出处 《晚清文学丛钞》:“雪岩若无其事,说不妨事,一面教人拿名片去县里把人放了,一面教把甥王爷请来商酌其事。”

68苦不堪言 [ kǔ bù kān yán ]

解释 堪:能。苦痛至极;不能用言语来形容、表述。形容受苦极深。

出处 宋 李昌龄《刘贡父》:“晚年得恶疾,须眉堕落,鼻梁断坏,苦不可言。”

69不相上下 [ bù xiāng shàng xià ]

解释 上下:比喻高低、好坏等。分不出高低。形容程度相等。

出处 唐 陆龟蒙《蠹化》:“翳叶仰啮,如饥蚕之速,不相上下。”

70兔死狐悲 [ tù sǐ hú bēi ]

解释 兔子死了;狐狸很悲伤。比喻因同类遭遇不幸而悲痛伤感。悲:悲伤。

出处 元 汪元亨《折桂令 归隐》曲:“鄙高位羊质虎皮,见非辜兔死狐悲。”

71大惊失色 [ dà jīng shī sè ]

解释 色:神色。大为吃惊;脸色失常。形容极度惊恐。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色,帝大惊失色。”

72局促不安 [ jú cù bù ān ]

解释 局促:也作“侷促”;或“跼促”;拘束;不自然。形容举止受约束、不自然、不安静的样子。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2回:“昭公虽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礼稍减于昔日。祭足亦觉跼蹐不安,每每称疾不朝。”

73心安理得 [ xīn ān lǐ dé ]

解释 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很坦然。安:安静;安然;理:情理;得:适合。

出处 清 吴趼人《瞎骗奇闻》:“你别瞧我摆了店面,天天卖钱,那是自己本事换来的,我用着心安理得。”

74心潮澎湃 [ xīn cháo péng pài ]

解释 心里像浪潮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澎湃:波浪互相撞击。

出处 臧克家《得识郭老五十年》:“字里行间,有一种高亢的声音在呼喊,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在撼人,有一种呼风唤雨的革命精神和雄壮气魄使得你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75心烦意乱 [ xīn fán yì luàn ]

解释 心情烦躁;思绪纷乱。形容内心烦闷焦躁。烦:烦躁;意:心绪;心思。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智尽忠,蔽鄣于谗,心烦意乱,不知所从。”

76忐忑不安 [ tǎn tè bù ān ]

解释 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忐忑:心神不安定。

出处 清 吴趼人《糊涂世界》第九卷:“两道听了这话,心里忐忑不定。”

77悲天悯人 [ bēi tiān mǐn rén ]

解释 悲天:悲叹时世;悯:哀怜;悯人:怜悯众人。对混乱的时世感到悲伤;对困苦的人民表示怜悯。

出处 清 黄宗義《朱人远墓志铭》:“嗟乎!人远悲天悯人之怀,岂为一己之不遇乎!”

78惊魂未定 [ jīng hún wèi dìng ]

解释 惊魂:受惊吓的心灵。形容受惊吓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出处 宋 苏轼《谢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79惨绝人寰 [ cǎn jué rén huán ]

解释 惨:狠毒;残酷;绝:穷尽;人寰:人世;人间。世间再没有比这更残酷的了。形容残酷凄惨到了极点。

出处 毛泽东《评国民党对战争责任问题的几种答案》:“此一惨绝人寰之浩劫,实为我国内战史上空前所未有。”

80愁眉不展 [ chóu méi bù zhǎn ]

解释 展:舒展。心里忧愁;双眉紧锁;不得舒展。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也作“愁眉紧锁”。

出处 唐 姚鹄《随州献李侍御》之二:“旧隐每怀空竟夕,愁眉不展几经春。”

81愁眉苦脸 [ chóu méi kǔ liǎn ]

解释 苦:痛苦。忧愁得眉头紧锁;哭丧着脸。形容愁容满面的样子。也作“愁眉苦眼”。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7回:“成老爹气的愁眉苦脸,只得自己走出去回那几个乡里人去了。”

82感恩戴德 [ gǎn ēn dài dé ]

解释 感激别人的恩德。戴:尊敬;推崇。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骆统传》:“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83感激涕零 [ gǎn jī tì líng ]

解释 感激得掉下眼泪。来形容极为感动的样子。有时带有讽刺之意。涕:眼泪。零:落。

出处 宋 黄庭坚《谢黔州安置表》:“罪深责薄,感激涕零。”

84抱头痛哭 [ bào tóu tòng kū ]

解释 指十分伤心或感动,抱头大哭。

出处 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四回:“这里于家父子同他家里人抱头痛哭。”

85捶胸顿足 [ chuí xiōng dùn zú ]

解释 捶:敲打;顿:跺。两拳捶打胸部;两脚跺着地。形容焦急、痛楚、悔恨的神态。

出处 明 李开先《闲居集 昆仑张诗人传》:“有告之者,殊不之信也;已而知其实然,捶胸顿足,若不欲生。”

86泪流满面 [ lèi liú mǎn miàn ]

解释 眼泪流了一脸。形容极度悲伤。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回:“言讫,以印绶付之,泪流满面。”

87灰心丧气 [ huī xīn sàng qì ]

解释 灰心:心像灭了的死灰;丧气:意气沮丧。因遭受挫折而意志消沉;丧失信心。

出处 明 吕坤《呻吟语 下 建功立业》:“是以志趋不坚,人言是恤者,辄灰心,丧气,竟不卒功。”

88热泪盈眶 [ rè lèi yíng kuàng ]

解释 激动的眼泪充满了眼眶。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崇祯继续向祖宗祷告,满怀凄怆,热泪盈眶,几乎忍不住要在祖宗前痛哭一场。”

89神采奕奕 [ shén cǎi yì yì ]

解释 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神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彩。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

出处 明 沈德符《野获编 玩具》:“细视良久,则笔意透出绢外,神采奕奕。”

90胆颤心惊 [ dǎn chàn xīn jīng ]

解释 颤:发抖。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出处 元 施惠《幽闺记 士女随迁》:“生长升平,谁曾惯遭离乱,苦怎言。胆颤心惊,如何可免。”

91诚惶诚恐 [ 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

解释 诚:确实;惶:害怕;恐:畏惧。原指封建官吏给皇帝上奏章时用的客套话;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现形容尊敬、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诗传》:“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92闷闷不乐 [ mèn mèn bù lè ]

解释 闷闷:心情不愉快。形容心情烦闷抑郁。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8回:“意欲弃布他往,却又不忍;又恐被人嗤笑。乃终日闷闷不乐。”

93黯然神伤 [ àn rán shén shāng ]

解释 心情沮丧;心神忧伤。

出处 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女更黯然神伤,泫然流涕。”

94喜形于色 [ xǐ xíng yú sè ]

解释 形:表露;色:脸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出处 《北史 高允传》:“允喜形于色,语人曰:‘天恩以我笃老,大有所赉,得以赡客矣。’”

95心惊胆战 [ xīn jīng dǎn zhàn ]

解释 形容内心极度惊惧恐慌。战:发抖。

出处 元 无名氏《萨真人夜断碧桃花》第三折:“一个个气昂昂性儿不善,他每都叫吼捋袖揎拳,走的我腿又酸又软,不由我不心惊胆战。”

96惊慌失措 [ jīng huāng shī cuò ]

解释 失措:举止失去常态;不知如何是好。形容惊恐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出处 《北齐书 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97提心吊胆 [ tí xīn diào dǎn ]

解释 吊:悬着;不塌实。心和胆好像悬起来;不塌实。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7回:“众僧闻得此言,一个个提心吊胆,告天许愿。”

98没精打采 [ méi jīng dǎ cǎi ]

解释 精:精神;采:神色。打不起精神;提不起兴致。形容精神萎靡;不振作、不高兴。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7回:“弄得宝玉满肚疑团,没精打采,归至怡红院中。”

99面如土色 [ miàn rú tǔ sè ]

解释 土色:灰黄色。脸色像泥土的颜色一样。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

出处 《敦煌变文集 捉季布传文》:“归到壁前看季布,面如土色结眉额。”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